药理学课件--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
一、作用于钠通道的药物 作用于钠通道的药物主要是钠通道阻滞 药,临床常用的有局部麻醉药,抗癫痫 药和I类抗心律失常药。临床上使用的I 类抗心律失常药为一类重要的作用于钠 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
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
二、作用于钾通道的药物 (一)钾通道阻滞药 (二)钾通道开放药
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
走神经的效应 )、负性肌力
奎尼丁
3、临床应用:广谱
4、不良反应:多 胃肠道 金鸡纳反应 心血管:低血压、心律失常、窦率加快、
房室传导加快(抗胆碱) 注意:治疗房颤、房扑时,合并使用减慢
房室传导的药物
(二)Ⅰb 类—利多卡因
1、对离子通道作用特点: 轻度抑制钠内流、促钾外流
吸收:口服有首过效应,故口服无效,常 IV,或静脉点滴维持疗效
三、钙通道阻滞药 4、临床应用
高血压
心绞痛 心律失常 脑血管疾病 其他 5、不良反应:血管扩张、心功能抑制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概念: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类别:快速型、缓慢型 治疗:药物、非药物
第一节 正常心肌电生理
0:去极化 1:快速复极初期 2:缓慢复极期 3:快速复极末期 4:静息
第二十一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 通道阻滞药
离子通道
是细胞膜中的跨膜蛋白质分子,在脂质双 分子层膜上构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亲水 性孔道,对某些离子能选择通透,其功 能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基础。
与细胞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 相关,是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
离子通道的特性
1、离子选择性 2、门控特性
离子通道的分类
大,加快传导 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促钾外流
(二)Ⅰb 类—苯妥英钠 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各型心律失常
(三) Ic类— 普罗帕酮 明显抑制钠通道,抑制0相钠内流,抑制传导
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 结构类似普萘洛尔,有β受体阻断作用
二、Ⅱ类药—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作用:降低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延长ERP
(二)Ⅰb 类—利多卡因 2、药理作用:主要对心室肌有作用 作用特点:对静息态钠通道作用弱,对激活、失
活的钠通道作用强
对心房作用弱,心室作用强 对除极化组织作用强(缺血、损伤),正常心肌
影响小,不良反应较少
3、临床应用:窄谱、室性心律失常
降低自律性:抑制4相钠内流,使4相 自动除极斜率降低
改变传导速度: 缺血区抑制0相钠内流 低钾时,促钾外流,最大舒张电位加
钠离子:膜电位绝对值>80mv,可接受刺 激产生动作电位 膜电位绝对值<60mv,可接受刺激
开放的通道数量减少,甚至不开放(失活)
两个概念
• 有效不应期(ERP):从0相开始到 复极至-60mv
• 动作电位时程(ADP):0~3相 ADP>ERP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障碍 1、自律性升高: ① 4相自动除极化速率加快 ②最大舒张电位变小 ③阈电位下移
1.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即膜电压变化激活的离子通道
2.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由递质与通道蛋白分子上的结合位点相 结合而开启
根据离子选择性又分为钠通道、钙通道等
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
(一)决定细胞的兴奋性、不应性和传导性 (二)介导兴奋-收缩耦联和兴奋分泌耦联 (三)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 (四)参与细胞跨膜信号转导过程 (五)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完整性
四、Ⅳ类药—钙拮抗剂
维拉帕米 (一)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抑制4相钙的内
流。 2. 减慢传导:房室结。抑制0相除极速
率。 3. 延长不应期:延长慢反应细胞ERP:
因阻断钙通道,延长了钙通道恢复开放 的时间;
(二)临床应用 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室交界性,
对房、房扑也有效。
(三)不良反应 心功能抑制
2、后除极 ①早后 ②迟后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二、冲动传导障碍——折返 概念: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另一环形通路折
回,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 分类:功能性、解剖性 折返形成条件:1、心脏两点间存在不止一条通路
2、单向传导阻滞(或ERP不一致) 3、单向传导阻滞通路的传导时程
>另一通路有效不应期
三、钙通道阻滞药 1、概念:钙拮抗药是一类选择性阻滞 钙通道,抑制细胞外Ca2+内流,降低 细胞内Ca2+浓度的药物
2、分类: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 苯并噻氮卓类:地尔硫卓 苯烷胺类:维拉帕米
三、钙通道阻滞药 3、药理作用 1)对心肌的作用 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 2)对平滑肌的作用:扩张血管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3)抗动脉粥样硬化 4)保护红细胞、抗血小板聚集 5)保护肾脏
应用:1、室上性心律失常 2、抑制房室传导,控制心室率 3、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三、Ⅲ类药—延长APD药物
胺碘酮 (一)药理作用
对电生理的影响:阻断钾通道,可明显 地阻滞复极过程,延长APD 降低自律性 减慢传导 延长不应期 阻断α及β受体
(二)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各种室 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消除折返的方法: 1、解剖性折返:手术消除通路 2、功能性折返:改变单向阻滞特性
延长有效不应期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 分类
一、作用机制 1、降低自律性 2、减少后除极 3、消除折返
二、药物分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c 普罗帕酮 Ⅱ类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 Ⅳ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第四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一)Ⅰa 类∶奎尼丁
1、对离子通道作用特点: 中度抑制钠、钙内流和轻度抑制钾的外
流
奎尼丁
2、药理作用: 降低自律性:抑制4相钠内流,使4相 自动除极斜率降低 减慢传导速度:抑制0相钠内流 延长有效不应期:抑制3相钾外流 其他:α受体阻断、抗胆碱(阻断迷
心肌细胞分类
心肌细胞分类
1、按动作电位特征: 快反应细胞:心房肌、心室肌、传导通路 慢反应细胞:窦房结、房室结
2、按有无自律性: 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自律细胞:窦房结、传导通路
快反应与慢反应细胞区别:0相 自律与非自律细胞区别:4相
静息膜电位对动作电位的影响
钠离子、钙离子通道状态受膜电位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