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经济危机之后,有种观点认为中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将得以改变。就此,最近在上海的一次研讨会上,与会的经济学家却几乎一致认为,中国在危机之后仍然会回到出口导向的老路上去。下面是会议的内容整理。)

8月10日,在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经济的未来”系列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姚洋教授和多位沪上知名学者就“中国发展战略的再思考”展开讨论。

姚洋教授先就他的研究做了简短的报告,他指出,中国的人口结构有农村人口多、城市化水平低、人口抚养比低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具有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使我们采取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既然人口结构特点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转变,那么危机后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就仍将持续。

专家们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除了人口因素以外,形成出口导向战略还有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出口导向战略和扩大内需并不矛盾;金融危机后的出口导向战略会有所升级;为抑制出口导向战略负面作用,须做出长期和结构性的调整等看法。

一、人口因素决定中国出口导向型战略将持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姚洋教授认为,之所以造成中国经济目前这种出口导向的结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农村人口多、城市化水平较低、人口抚养比较低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裕、劳动力工资上涨较慢、国内市场较小。人口因素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决定了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

他认为,我们现在谈调整经济结构,强调内需,也出台了一些刺激消费的政策,但是由于人口因素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刺激内需的各种措施是很难达到实质性的效果。因此,姚洋教授预测从明年开始,世界经济会恢复正常,而中国出口导向战略仍将持续。

二、比较优势是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

姚洋教授指出,比较优势决定了国际分工。中、日、德、俄等制造业强国或资源输出国出售实物,形成经常账户盈余;美、英等金融强国出售金融服务,进口实物,形成经常账户赤字。所以比较优势是造成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2001年-2006年的中美贸易中,相对比较优势这一指标可以解释中国对美贸易盈余的40%-53%,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低估这个因素只能解释不到2%。说明了造成全球失衡的是经济实体面的比较优势因

素。

三、除了人口因素以外,形成出口导向战略也有制度性因素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教授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除了归因于人口因素以外,还有制度因素的作用。譬如中国长期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分割,使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3倍以上。正是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为制造业提供了廉价的农村劳动力。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教授提出,中国的贸易总量在2001

年入世之后出现了陡增,这说明外部的因素也必须考虑。即便认为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要采取出口导向战略,但是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产业在国际间转移,中国是不可能形成这样大的出口的。

与会专家也都承认,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居民选择少消费多

进一步加重了内需不足,使得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更加突出,也是促成出口导向的储蓄,

原因。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陆铭补充到,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没有让普通百姓也能够通过其来获得资本所得、分享经济增长,这从一个方面限制了居民收入的提高,导致内需不足,加深经济对出口的依赖。

四、出口导向战略和扩大内需并不矛盾

陆铭教授认为,维持出口导向战略和我们提出的扩大内需是不矛盾的。中国今天面临的是结构失衡的问题。我们说要扩大内需是要从结构失衡向结构更加优化和均衡进行调整,出口在国内经济的比重,包括外贸依存度都应该要下降,而内需的比重需要提升。但是今后出口增长肯定还是正的,中国制造还会在世界上进一步地扩张。从这个意义上看,出口导向战略和我们提出的扩大内需并不矛盾。

五、金融危机后的出口导向战略会有所升级

周振华主任谈到,如果说中国出口导向的战略今后仍然会持续,它肯定也会和前一阶段大量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出口导向战略有所不同,将会是有所升级的出口导向战略。

周振华主任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造成了工资低下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劳动力的工作技能,信息交流平台,以及相应的资金比较充裕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出口导向的比较优势。举例说,这轮金融危机当中,英特尔公司将原来设在上海外高桥的生产工厂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重庆,同时在外高桥投资了新的公司,从事更高层面的生产。

六、抑制出口导向战略的负面作用,做出长期和结构性的调整

如果真如姚洋教授所说,出口导向战略仍将持续的话,那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抑制其负面作用。为了抑制出口导向战略的负面作用,姚洋教授提出了两条建议:

1)加速城市化、加快社保建设,刺激国内消费。姚洋教授认为这是提高国内消费的长期措施。

2)改革金融体系。包括提高现有银行的效率、建立更多区域性中小银行、建立区域性资

本市场等,增强金融体系的比较优势,把资金留在国内投资。

姚洋教授谈到,相对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的城市化推进和其他制度改革,从金融体系改革入手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因此更具有实际意义。专家们围绕着金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讨论并提出几条思路:

1)尽管从全国来看中国每年都有巨额外贸盈余,但是西部省份的外汇账户却是入超的。

省份其实是资金稀缺的,国内金融系统没有很好地发挥跨地区资源配置的作用。这说明西部

如何将制造业出口赚来的钱投到国内这些缺资金的地方将是金融改革的一个探索方向。

2)对于陆铭教授谈到要让老百姓能在金融市场里分享资本所得,从而提高收入扩大内需的观点,专家们认为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建设可能是一个方法。他们还提到,可以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发公司债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并促进就业;也可以通过鼓励政府部门发铁路、高速公路债来为公共建设项目筹资。

3)姚洋教授认为,现在外汇储备造成损失的关键是我们赚了外汇,却没有想办法好好把钱用起来,最后只好去买美国国债。因此从长期看,我们可以让金融企业走向世界,将部分外汇投在如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培育他们的基础设施和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