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类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类型分析
金矿是重要的财富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分布广泛。
本文以广东×××金矿点为例谈对象,研究金矿点所处区域内对应的地质特点与找矿标志。
希望以典型的案例为指引,深化对金矿点地质特征以及成矿类型的认知。
标签:金矿点地质特征成矿类型
1矿区基本情况概述
位于灯塔盆地的广东×××金矿点于1990年的综合矿产考察中发现,对控矿因素、矿化特征有基本掌握,圈定了矿化范围,具有深部矿化良好迹象。
在09年,笔者所在单位普查了该矿区及其周围地带,取得较大地质成果。
灯塔盆地周围地层为上三迭统、泥盆系、寒武系、下石炭统等地层,盆地以东则分布花岗岩。
矿区东部、南部分布有高丘岩体、李田岩体、高坑岩体与新丰江岩体,辉绿岩、花岗闪长岩与闪长岩为岩性。
矿区分为NE、NNE、NNW向的三组构造发育。
2金矿点地质特征
2.1地层
作为山间断坳盆地,灯塔盆地展布为NE向,南北、东西向长分别为45km、16km,约700km2面积,盖层与基层为盆地地层。
盆地基底:绢云母泥岩、粉砂岩、寒武系(∈)砂岩,砂岩、泥盆系(D)沙砾岩,石英砂岩、下奥套统(Q1)页岩,煤层、碳质泥岩等为背部基底地层;上三迭统(T3)、下侏罗统(J1)为西部基层。
下侏罗统上层为粉砂岩、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炭质砂岩,下层为细砂岩、沙砾岩。
盆地盖层地层则分为K2a、K2b层。
盆地边缘的K2a,范围不大,砂岩、沙砾岩、紫红色砾岩是主要岩性。
约120m±厚,下部与断层相接,某部位角度错落。
K2b的面积约是整个盆地的9/10,泥质砂岩、砂岩与粉砂岩为主要岩性,石英、长石为碎屑物,呈泥质胶结物,地层产状倾向差异明显,较平稳。
2.2构造
灯塔盆地内构造发育明显,比如张裂带、压扭性断裂带与压性,工作区东南分布压扭性断裂带,呈40°-65°走向,SE倾向,50°-70°倾角,有益成矿,明显的多起活动,规模大。
发现两组工作区构造发育,其一,处工作区以东,呈SN总走向,NNE向、近SN向、NNW向组成构造,总长13km,200-800m宽。
有碎裂岩、硅化角砾岩、石英脉等填充物,矿化或金异常出现在各构造中。
其二,工作面以西,NNE
总体向,NNW向、近SN向与NNE向组成构造,碎裂岩石、硅质岩与石英脉为填充物,异常带数量为六条。
2.3围岩蚀变
褪色蚀变与硅化蚀变为主要围岩蚀变,有明显蚀变分带,石英脉在中部穿插,呈较强硅化且十分普遍。
在硅化强烈位置,金属矿物偶有异常,呈现多期叠加蚀变特点。
褪色蚀变有较广的分布范围,最宽呈现100m以上,分析样品发现,无明显矿化关系。
2.4矿体特点
×××矿区金矿化面积广,当前圈定矿化异常23处,约2200-4000m长,在2条构造组中分布。
硅化破碎带的金矿体由小石英脉、硅质岩、硅化破裂岩等构成,在构造的拐弯与膨大处品位较高,呈0.401g/t-7.52g/t金品位,250-2200m长,1-50m 宽。
构造与矿体产状相同,为透镜状、似层状与脉状形态,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金伴生,呈不均匀矿化,沿走向有较大变动。
3矿点成因
矿体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控制:
3.1区域岩浆活动与成矿
矿点位于武夷成矿带南西段与南岭成矿带东段交汇部位,九连山褶皱隆起带东侧,该区前震旦纪到白垩纪的地层和多期次岩浆岩体以及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了新丰江、李田、青州、高坑、高丘岩体和大顶花岗岩体等和该区多次岩浆演化系列以及错综复杂的断裂构造叠加,同时,在深断裂控制下形成了NE向、NNE 向、NNW向广泛的构造岩浆侵入活動,并带来了多期次、丰富的成矿热液活动,岩浆期后的热液活动为金活化、转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热动力和部分成矿物质,为XXX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质成矿条件。
3.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构造是矿液运移的通道和沉淀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构造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是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区内构造十分发育,多期次活动比较明显,金矿化分布在硅化带、石英脉、硅化破碎带中,受其控制,远离硅化带、石英脉、硅化破碎带矿化变差。
在NNW向雁行排列矿化带的深部及两侧应有NNE向主断裂控制着矿化带分布,控制着金矿化。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带扩容空间的变化控制着矿体的膨大和缩小。
大部分含矿构造都发生了强硅化蚀变作用,表明断裂构造带是热液流体活动、运移及沉淀的有利通道,断裂构造对矿体的空间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制着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
3.3岩性:硅质岩、硅化碎裂岩、硅化角砾岩、石英脉为金矿化的有利围岩
早期石英脉受后期构造的影响发生破碎,硅质热液沿破碎带上升,形成硅化破碎带、硅化角砾岩带。
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热液在其中富集,最终形成了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硅化破碎带、硅化带、硅化角砾岩,从民采的坑道中看出,在石英脉膨大部位,硅化破碎比较强,含较多的金属硫化物,矿化较好。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矿点为热液成因的蚀变岩型Au、Ag多金属矿床,构造为含矿溶液提供通道和沉淀的场所,地下深处含矿热液沿断裂上升,在上升途中使围岩中部分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到热液中,遇到构造膨大部位压力突然降低、流速变缓,含矿热液分解、沉淀、富集成矿。
一般情况下,含矿热液沿构造上升,首先在构造带及其附近开始沉淀,而后向岩体、地层接触部位及渗透性好的有利围岩渗透沉淀富集成矿,随着远离构造带矿化变差。
综合矿点地质、地球化学、控矿构造,矿石矿物蚀变组合特征等地、物、化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本区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金矿床。
参考文献
[1] 李重阳,庞绪成,常云真等.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①[J].矿产与地质,2013,(2):122-125,143.
[2] 姜克全,柳玉虎.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矿产与地质,2012,26(3):194-197.
[3] 白龙安.陕西省汉阴县黄龙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