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燃冰开采技术新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可燃冰开采技术新进展

中国可燃冰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经10余年技术攻关,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该技术还获得了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

此外,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中国吉林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展陆域可燃冰钻采项目研发,攻克了高海拔和严寒地区施工等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国内外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燃冰冷钻热采关键技术。

在海拔4000公尺的青海省木里盆地,科研团队利用该技术首次钻获陆地可燃冰实物样品,并成功实现了陆地天可燃冰试开采,打破了国外水合物钻探取样技术的垄断。

与国际上通用的“被动式保压保温取样”钻探原理不同,新技术首次提出“主动式降温冷冻取样”原理,发明了钻井泥浆强化制冷方法、水合物孔底快速冷冻取样方法和高温脉冲热激发开采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超过国外同类技术。

中国地质学会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康玉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等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并做出评价,天然气水合物的钻采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的世界性难题,该项目针对这一重大战略性技术储备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为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重大发现和成功试采提供技术支撑,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在可燃冰的勘探研究上,美国日本等国家都获得了长足的研究结果,但是都未能实现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这个阶段转换到商业规模的开发生产阶段,还有经济、地质灾害、环境等问题需要考虑。

该研究团队也表示,由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主要分布于海域,下一步该团队将针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开展研究,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早日实现商业化开采做贡献,并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中国计划于2015年开始着手开发“可燃冰”,2017年将在南海首次试开采。

美国页岩气革命,重塑了美国能源结构,还振兴了美国的石化行业。这让新能源“可燃冰”的开采,让人期待,同时也面临更多的考验。

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于29日在北京开幕。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中国计划于2015年开始着手开发“可燃冰”,2017年将在南海首次试开采。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外表像冰雪且遇火即可燃烧,俗称“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喝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下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淡水,被认为是一种潜力较大的能源之一。

中国“可燃冰”开采前景待考

作为全球第三大冻土国,中国具备良好的可燃冰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国土资源部在2013年发布的《2013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成果》中表明,中国首次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据估算,我国陆域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南海的可燃冰储量大约为680亿吨油当量。

目前中国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和东北冻土带,并且含量较大。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主任张海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是(可燃冰)资源远景比较好的国家之一。

中国地质调查局经过调查、综合评价,于2007年在中国南海北部首次钻探获得实物样品,2009年在陆域永久冻土区祁连山钻探获得实物样品,于2013年在南海北部陆坡再次钻探获得新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在技术上,可燃冰的开采主要使用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化学试剂法和水力压裂法。

但“可燃冰”的开采对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设立了高门槛,一般企业很难进入该领域。同时作为新兴能源型产业投资高、耗时长、回收成本大,企业要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给一般企业带来了难题。目前对“可燃冰”最为感兴趣的还是以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为主。

海外可燃冰开采也未明朗

除了中国计划将“可燃冰”开采提上日程,国外许多国家也已开始对“可燃冰”的勘探研究。

2009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称,钻井作业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的天然气水合物中发现了“重要的”可能能源资源。

2012年2月-4月,美国能源部与康菲石油公司、日本国家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公司等合作,在阿拉斯加北坡冻土区运用二氧化碳与甲烷水合物置换方式,试验开采获得成功,在实现开采甲烷的同时有效封存了二氧化碳。

2013年3月12日,日本在南海海槽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首次在海域水合物中开采出甲烷,6天累计产量13万立方米,成为全球首个掌握海底水合物开采技术的国家。

日本油气资源匮乏,对于“可燃冰”的开采非常重视、积极。美国能源部在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曾表示,日本南海海槽的BSR分布面积约有3.5万平方千米天然气水合物。

2000年6月,日本设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研究委员会”,并制订《日本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根据《计划》,日本以2001年至2018年为期,致力实现“可燃冰”开发的6个目标。

虽然在“可燃冰”的探测、基础研究和先导钻探试验等诸多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美国目前都未能实现“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研究室经济师梁慧曾撰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虽然广泛地赋存于永久冻土和海底地层的矿床内,但目前还没有一项技术能够经济地把它开采出来,无法作为资源利用。日本虽然在研究方面取得巨大进展,获得了海上生产先导试验的成功,但仍处于试验阶段,要从这个阶段转换到商业规模的开发生产阶段,还有经济、地质灾害、环境等问题需要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