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中岩土锚固技术(程良奎)(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工程中的岩土锚固技术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原副总工程师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程良奎
引言 岩土锚固的力学作用 边坡锚固 隧道锚喷支护 桥梁结构物与受拉基础的锚固 岩土锚固的试验与监测 结语
1、引言
自1934年阿尔及利亚cheursfas坝加固工程, 采用10000kN预应力锚杆(索)传递拉力至下卧 的砂岩以来,岩土锚固已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和 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工程学科和技艺。已经广泛 应用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地下工程、边 坡工程、深基坑工程、混凝土重力坝加固加高与 新建工程、结构抗倾工程以及受拉型基础工程, 已经成为提高岩土工程稳定性和解决复杂岩土工 程问题的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成效极为 显著。
L ——第i条滑动面圆弧段长度(m);
Tn ——预应力锚杆作用于滑动面上的总垂直力(kN);
Tt ——预应力锚杆作用于滑动面上的总切向力(kN);
(3)平面滑动
破坏面
θ
锚杆轴向力 摩擦力
岩体重
β
垂直反力
岩体边坡沿结构面平面滑动的稳定性分析简图
当( )<900 T cos( ) T sin( ) tg G cos tg c A
K
G sin
当( )>900 K T sin( ) tg G cos tg c A T cos( ) G sin
式中:K——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T ——预应力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
G ——边坡岩体自重(kN);
c——边坡岩体结构面的粘聚力(kPa);
——边坡岩体结构面的内摩擦角(0);
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简化方法
方法
对平衡条件的简化
力矩平衡
力平衡
滑裂面形状的假定
满足 不满足 全部满足 部分满足 圆弧 折线 任意形状
楔形体法
√
√
√
瑞典法 √
√
毕肖普法 √
√
√
Spencer法 √
√
√
M-P法 √
√
√
(2)圆弧滑动
T W
Wn Wt
Tn Tt
土质或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简图
n
岩土锚固技术 ——
埋设于岩土中受拉杆件,用以加固不稳定的岩土体 或将结构物的拉应力传递给深部稳定地层
形成拉杆与岩土相互作用、共同工作的体系
边坡锚固
隧道锚固
大坝锚固
抗浮锚固
岩土锚固的特点与作用:
充分发挥岩土体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 显著减小结构物体积和自重 提高工程的防灾抗震性能 对加速水利、交通、矿山、市政、建筑等工
• 预应力锚杆加固 后形成压应力环
3 边坡锚固
3.1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预应力锚杆承载力 的设计
(1)边坡稳定性计算 工程地质类比方法 极限平衡方法:如瑞典园弧法、 简化Bishop法、
Janbu法、Morgenstem -price法等
数值计算方法:
连续介质:有限方法、边界元法、显式有限差分法 (FLac方法) 不连续介质:块体理论、DEM、DDA、界面元方法等
2.1 抵抗竖向位移
P mU Q0 mhF Q0
式中: P — 锚固力总和 m — 抵抗竖向位移的安
全系数(1.05~1.2) U —结构底面的上浮力 Q0 — 锚固前结构自重 h — 地下水设防高度 F — 结构底面积 v — 结构物体积 r — 结构物容重
2.2 抵抗倾覆:
m
M MBiblioteka () ()A——边坡岩体结构面面积(m2); ——结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0);
——预应力锚杆的倾角(0);
3.2 边坡的开挖形态
• 开挖台阶 台阶垂直高度:岩质边坡 8~10m 土质边坡 6 ~8m 第一级台阶高一般为4 ~6m,常采用挡墙。
• 坡率:微风化岩石 1:0.1 ~1:0.3 中风化岩石 1:0.5 ~1:0.75 强风化岩石 1:0.75 ~1:1.0 坡积土 1:1.0 ~1:1.5
P mM () M () tp
式中: P — 抵抗倾倒所需锚固力(垂直作用于结构底面) m - 抵抗倾倒的安全系数(1.5~2.0) M(+)、 M(—)— 锚固前作用与结构上的正弯矩或负弯矩
之和 tp — 锚固力的力矩半径
2.3 阻止地层的剪切破坏
m f ( N Pn ) C l T Pt
● 可方便地设定调整锚杆的作用部位、方向、 密度和施作时机,以最小的支护抗力,获得 最佳的稳定效果; ● 良好的延性,显著提高锚固结构物抵抗地 震和动力作用的能力; ● 将结构物与地层紧紧地联锁在一起,形成 共同工作体系。
2 岩土锚固的力学作用
抵抗竖向位移 抵抗倾倒 控制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和防止塌落 阻止地层的剪切破坏 抵抗结构物基底的水平位移 提高工程的抗震稳定性
ΔN—作用在一条剪切面上的重 量G的垂直分力;
F=tgφ—剪切面的磨擦系数; Δl—剪切面宽度; ΔT— 作 用 在 一 条 剪 切 面 上 的 重
量G的切向分力; Pn—锚杆锚固力的垂直分力; Pt—锚杆锚固力的切向分力。
2.4 控制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和防止塌落
• 预应力锚杆与 系统锚杆加固 大型洞室。
程建设有重要作用
1.1 概念
岩土锚固是在地层(岩土体)深处设置一 系列受拉杆件(筋体),用灌浆材料将杆件 (筋体)与地层紧密固结在一起,通常对其施 加预应力,同时这些杆件(筋体)也将地层与 结构物连锁起来,用来加固岩土体的不稳定部 分或将结构物的拉应力传递给稳定的岩土体, 以保持岩土体与结构物的稳定。
n
f Gn Tn c L
K
i 1 n
i 1
Gt Tt
i 1
n
n
K Gt c L K Tt n
Tn i1
i 1
f
Gn i 1
式中:K——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G——作用于第i条滑动面上的岩土重量(kN);
Gn ——作用于第i条滑动面上的岩土体的垂直分力(kN); Gt ——作用于第i条滑动面上的岩土体的切向分力(kN); f、c——岩土的摩擦系数tgφ与粘聚力c(kPa);
锚杆(索)工作时,“锚杆-地层”是相互 作用的。岩土锚杆(索)与被锚固的结构是 相互影响的。充分认识和能动利用岩土锚固 的工作特性,最大限度地调用岩土体自身强 度和自稳能力,是经济有效的保障岩土锚固 工程安全的前提。
1.2 岩土锚固的工作特点
● 地层开挖后,立即提供支护抗力; ● 主动加固地层,有效控制变形发展; ● 改善岩土体的应力状态; ● 提高地层软弱结构面、潜在滑移的抗剪强 度,改善地层的其它力学性能;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原副总工程师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程良奎
引言 岩土锚固的力学作用 边坡锚固 隧道锚喷支护 桥梁结构物与受拉基础的锚固 岩土锚固的试验与监测 结语
1、引言
自1934年阿尔及利亚cheursfas坝加固工程, 采用10000kN预应力锚杆(索)传递拉力至下卧 的砂岩以来,岩土锚固已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和 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工程学科和技艺。已经广泛 应用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地下工程、边 坡工程、深基坑工程、混凝土重力坝加固加高与 新建工程、结构抗倾工程以及受拉型基础工程, 已经成为提高岩土工程稳定性和解决复杂岩土工 程问题的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成效极为 显著。
L ——第i条滑动面圆弧段长度(m);
Tn ——预应力锚杆作用于滑动面上的总垂直力(kN);
Tt ——预应力锚杆作用于滑动面上的总切向力(kN);
(3)平面滑动
破坏面
θ
锚杆轴向力 摩擦力
岩体重
β
垂直反力
岩体边坡沿结构面平面滑动的稳定性分析简图
当( )<900 T cos( ) T sin( ) tg G cos tg c A
K
G sin
当( )>900 K T sin( ) tg G cos tg c A T cos( ) G sin
式中:K——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T ——预应力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
G ——边坡岩体自重(kN);
c——边坡岩体结构面的粘聚力(kPa);
——边坡岩体结构面的内摩擦角(0);
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简化方法
方法
对平衡条件的简化
力矩平衡
力平衡
滑裂面形状的假定
满足 不满足 全部满足 部分满足 圆弧 折线 任意形状
楔形体法
√
√
√
瑞典法 √
√
毕肖普法 √
√
√
Spencer法 √
√
√
M-P法 √
√
√
(2)圆弧滑动
T W
Wn Wt
Tn Tt
土质或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简图
n
岩土锚固技术 ——
埋设于岩土中受拉杆件,用以加固不稳定的岩土体 或将结构物的拉应力传递给深部稳定地层
形成拉杆与岩土相互作用、共同工作的体系
边坡锚固
隧道锚固
大坝锚固
抗浮锚固
岩土锚固的特点与作用:
充分发挥岩土体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 显著减小结构物体积和自重 提高工程的防灾抗震性能 对加速水利、交通、矿山、市政、建筑等工
• 预应力锚杆加固 后形成压应力环
3 边坡锚固
3.1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预应力锚杆承载力 的设计
(1)边坡稳定性计算 工程地质类比方法 极限平衡方法:如瑞典园弧法、 简化Bishop法、
Janbu法、Morgenstem -price法等
数值计算方法:
连续介质:有限方法、边界元法、显式有限差分法 (FLac方法) 不连续介质:块体理论、DEM、DDA、界面元方法等
2.1 抵抗竖向位移
P mU Q0 mhF Q0
式中: P — 锚固力总和 m — 抵抗竖向位移的安
全系数(1.05~1.2) U —结构底面的上浮力 Q0 — 锚固前结构自重 h — 地下水设防高度 F — 结构底面积 v — 结构物体积 r — 结构物容重
2.2 抵抗倾覆:
m
M MBiblioteka () ()A——边坡岩体结构面面积(m2); ——结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0);
——预应力锚杆的倾角(0);
3.2 边坡的开挖形态
• 开挖台阶 台阶垂直高度:岩质边坡 8~10m 土质边坡 6 ~8m 第一级台阶高一般为4 ~6m,常采用挡墙。
• 坡率:微风化岩石 1:0.1 ~1:0.3 中风化岩石 1:0.5 ~1:0.75 强风化岩石 1:0.75 ~1:1.0 坡积土 1:1.0 ~1:1.5
P mM () M () tp
式中: P — 抵抗倾倒所需锚固力(垂直作用于结构底面) m - 抵抗倾倒的安全系数(1.5~2.0) M(+)、 M(—)— 锚固前作用与结构上的正弯矩或负弯矩
之和 tp — 锚固力的力矩半径
2.3 阻止地层的剪切破坏
m f ( N Pn ) C l T Pt
● 可方便地设定调整锚杆的作用部位、方向、 密度和施作时机,以最小的支护抗力,获得 最佳的稳定效果; ● 良好的延性,显著提高锚固结构物抵抗地 震和动力作用的能力; ● 将结构物与地层紧紧地联锁在一起,形成 共同工作体系。
2 岩土锚固的力学作用
抵抗竖向位移 抵抗倾倒 控制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和防止塌落 阻止地层的剪切破坏 抵抗结构物基底的水平位移 提高工程的抗震稳定性
ΔN—作用在一条剪切面上的重 量G的垂直分力;
F=tgφ—剪切面的磨擦系数; Δl—剪切面宽度; ΔT— 作 用 在 一 条 剪 切 面 上 的 重
量G的切向分力; Pn—锚杆锚固力的垂直分力; Pt—锚杆锚固力的切向分力。
2.4 控制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和防止塌落
• 预应力锚杆与 系统锚杆加固 大型洞室。
程建设有重要作用
1.1 概念
岩土锚固是在地层(岩土体)深处设置一 系列受拉杆件(筋体),用灌浆材料将杆件 (筋体)与地层紧密固结在一起,通常对其施 加预应力,同时这些杆件(筋体)也将地层与 结构物连锁起来,用来加固岩土体的不稳定部 分或将结构物的拉应力传递给稳定的岩土体, 以保持岩土体与结构物的稳定。
n
f Gn Tn c L
K
i 1 n
i 1
Gt Tt
i 1
n
n
K Gt c L K Tt n
Tn i1
i 1
f
Gn i 1
式中:K——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G——作用于第i条滑动面上的岩土重量(kN);
Gn ——作用于第i条滑动面上的岩土体的垂直分力(kN); Gt ——作用于第i条滑动面上的岩土体的切向分力(kN); f、c——岩土的摩擦系数tgφ与粘聚力c(kPa);
锚杆(索)工作时,“锚杆-地层”是相互 作用的。岩土锚杆(索)与被锚固的结构是 相互影响的。充分认识和能动利用岩土锚固 的工作特性,最大限度地调用岩土体自身强 度和自稳能力,是经济有效的保障岩土锚固 工程安全的前提。
1.2 岩土锚固的工作特点
● 地层开挖后,立即提供支护抗力; ● 主动加固地层,有效控制变形发展; ● 改善岩土体的应力状态; ● 提高地层软弱结构面、潜在滑移的抗剪强 度,改善地层的其它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