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程控制
一、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⒈ 统计的概念
统计(Statistical ,简称S ):有目的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使用相应的方法制图,列表与分析数据
的过程。
⒉ 过程(Process ,简称P):
在ISO9000:2000版中,过程的定义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 ⒊ 控制(Control ,简称C ):
所谓控制就是通过对图表与数据的分析研究,对过程的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监控的一种持续改进
的活动。
⒋ 统计过程控制(SPC )的涵义: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简称SPC )是为了贯彻预防原则,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
各个阶段进行评估与监察,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技术。
统计技术涉及数理统计的许多分支,但SPC 中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因此,要想推行SPC 必须
对控制图有一定深入的了解,否则就不可能通过SPC 取得真正的实效。 ⒌ SPC 的特点:
① 强调全员参与,而不是只依靠少数质量管理人员; ② 强调应用统计方法来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
③ SPC 不是用来解决个别工序采用什么控制图的问题,SPC 强调从整个过程、整个体系出发来解决
问题。SPC 的重点就在于P (Process ,过程)。
⒍ SPC 的常用工具:
① Cpk :工程能力指数 ② QC 旧七大手法 ③ 管制图 二、控制图的形成原理
将通常的正态分布图转个方向,使自变量增加的方向垂直向上,将μ、μ+3σ和μ-3σ分别标为CL 、UCL 、和LCL ,这样就得到了一张控制图。
三、控制图在贯彻预防原则中的作用
按下述情形分别讨论:
情形1:应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如出现图中的点子上升趋势,显然过程有问题,故异因刚一露头,即可发现,于是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这当然是预防。但在现场出现这种情形是不多的。
UCL
CL LCL
情形2:更经常地是控制图上点子突然出界,显示异常。这时必须查出异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控制图的作用是:及时告警。只在控制图上描点,是不可能起到预防作用的。必须强调要求现场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推行SPC,把它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份,而质量管理人员则应该起到组织、协调、监督、鉴定与当好领导参谋的作用。
状态Ⅰ: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同时达到,最理想;
状态Ⅱ:统计控制状态未达到,技术控制状态达到;
状态Ⅲ:统计控制状态达到,技术状态未达到;
状态Ⅳ:统计和技术控制状态均未达到,最不理想。
从上表看,从Ⅳ达到Ⅰ的途径有两条:Ⅳ
①从CP值上讲,应先达到Ⅲ,但有时为了达到更加经济,宁可保持在状态Ⅱ也是有的;
②一般来讲,在生产的未道工序一般以保持状态Ⅰ为宜。
四、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1、控制用控制图的含义:
一道工序开始应用控制图时,几乎总不会恰巧处于稳态,也即总存在异因。如果就以这种非
稳定状态下的参数来建立控制图,控制界限之间的间隔一定较宽,以这样的控制图来管理未
来,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一开始总需要将非稳定的过程调整到稳态,这就是分析用
控制图阶段。等到过程调整到稳态后,才能延长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这就是
控制用控制图阶段。
2、分析用控制图
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
⑴所分析的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⑵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p是否满足要求?维尔达(S.L.Wierda)把过程能力指数满足要求
的状态称作技术稳态。
UCL
CL
LCL 3σ
-3σ
中值
由于Cp 值必须在稳态下计算,故须先将过程调整到统计稳态,然后再调整到技术控制状态。(转附页1)
分析用控制图的调整过程即是质量不断改进的过程。 3、控制用控制图
当过程达到了我们所确定的状态后,才能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延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由于后者相当于生产中的立法,故由前者转为后者时应有正式交接手续。
进入日常管理后,关键是保持所确定的状态。
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后,可能又会出现新的异常,这时应查出异因,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消除以恢复统计过程控制状态。
五、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数据是统计技术的基础,学习统计技术首先要了解数据。 ㈠ 数据的分类: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计量型数据和计数型数据
计量型数据是指那些作为连续量测得的质量特性值,如长度、重量、强度、化学成分、时间、电阻等。
计数型数据是指按个数数得的非连续性取值的质量的特性值,如元件的疵点数、统计抽样中的不合格判定数、审核中的不合格项数等可以用0、1、2…等阿拉伯数字一直数下去的数据。计数型数据还可进一步区分为计件数(如不合格数)和计点数(如疵点数)将这些数据换成比率后的数据也是计数数据。
两类数据的差别,决定了数据所反映的统计性质和数据处理的不同方法。例如:计量型数据属连续概率分布,最典型的是正态分布;而计数型数据属离散概率分布,最典型的是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㈡ 统计数据的特性值 1、 数据的位置特性值
表示数据位置特性(中心趋向)的值有平均值、中位值、中值及众数等。
⑴ 平均值X
如果从整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得到一批数据X 1 X 2 X 3……Xn 则样本平均值为
X =n
1
(X 1 + X 2+…+Xn )
⑵ 中位值
有时为了减少计算,将数据X 1 X 2 X 3……Xn 按大小次序排列,用居正中的那个数(当数据
个数为奇数时)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表示数据的整体平均水平。 ⑶ 中值M
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max 与最小值Xmin 的平均值,用M 表示 M=
2
min
max X X
⑷ 众数
在用频数分布表表示测定值时,频数最多的是值即为众数。
若测定值按区间作频数分布时,频数最多的区间代表值(一般用区间中值)亦称众数。 2、 数据的离散特性值
仅有一个反映数据位置的特性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反映数据离散程度变即变异程度的
特性值。经常使用的离散特性值,包括极差(R )、偏差平方和(S )、无偏方差S 2和标准偏差s 等。
⑴ 极差(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