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人物介绍
川端康成是什么派的作家
![川端康成是什么派的作家](https://img.taocdn.com/s3/m/b947101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a.png)
川端康成是什么派的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那么川端康成是什么派的作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川端康成,希望对你有帮助!作家川端康成简介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
毕业于东京大学。
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
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因写《伊豆舞女》而成名。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
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
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
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
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
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
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川端康成作品风格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人们之所以喜欢川端康成的作品,是因为他的作品是以人们喜爱的题材为主的。
川端康成的作品有三个特点。
第一点,他用爱情作为小说题材,他所讲述的爱情不是浪漫唯美的,也不是轰天动地的,而是生活中普通的爱情故事,这更加迎合了读者的喜好;第二点,他喜欢用死亡的气息作为故事的基调,和其他作家喜欢在最后用死亡来结局不同,他的作品一开始就用死亡渲染气氛;第三点,他采用虚无与悲观作为故事的题材。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https://img.taocdn.com/s3/m/3723832f647d27284b7351b5.png)
•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 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 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另一类 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 (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 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 《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和《雪 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雪国 》的内容背景
• 故亊収生在新潟xi县南鱼沼郡汤泽町,但小说中没有点明。 这里位二三国山脉北麓,面向日本海。每年冬季仍日本海来 的湿润气流叐山岳的阻挡而上升,在这里造成大量积雪。川 端康成在创作《雪国》乀前和期间先后五次到汤泽。 • 这里著名的温泉区建了徆多旅馆。来这里旅行、度假 的单身男子可以享叐异性伴游的服务。这些伴游的“五等艺 妓”幵丌是像京都的高级艺妓一样接叐大量的艺术、交际方 面的训练,而基本上就是性工作者。她们短暂的职业生涯只 会是每况愈下,而选择以此为职业的人作为女主人公加重了 小说的宿命氛围。
• 叶渭渠同一段的译文(2002年《雪国》) • “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幷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 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赸脱人世的象征的世 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只有身 影映在窗玱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 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丌断地移劢,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 明的。是丌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仍姑娘面影 后面丌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仍她脸的前面流过。……这 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 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乀中。”另外韩侍桁的译文被徆多人 认为最有川端康成的神韵。
人物形象分析
•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 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最 著名的代表作。凭借这篇 作品,他曾获得诺贝尔文 孥奖。作品丌仅集中反映 了作者创作的复杂性,也 涉及到日本现代许多复杂 的问题。因此,对《雪国》 迚行探究和人物形象的分 析具有特殊的意丿。
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16页)
![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d8834f2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8.png)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
《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 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 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 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 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
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 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 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吁:为了新日本应当保存某些古代的美与
民族的个性。
三、川端笔下的日本传统文化
( 一 ) 美学理念:
1、“物哀”——感物兴叹
“物哀”一词,频频现于《源氏物语》、 《枕草子》、《徒然草》等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 本居宣长将之用来表达平安时代文学及时代精神 的一个理念,其中‘物’是客观对象,‘哀’为 主观感受。“物哀”是一种直接发自内心的感动, 是“见到或听到、接触到某一事物时,因受感动 而发出的叹息或感叹”,是“接触某一事物时所 感受到的美好、和谐,以及对此所持的欣赏态度”。 本居宣长其实更强调“物哀”一词中“哀”的比 重。
“枯山水”多半见于寺院园林,设计者往往 就是当时的禅宗僧侣。他们赋予此种园林以恬淡 出世的气氛,把宗教的哲理与园林艺术完美地结 合起来,把“写意”的造景方法发展到了极致, 也抽象到了顶点。这是日本园林的主要成就之一, 影响非常广泛。
“ 空寂”以“幽玄”作为基调,充满苦 恼之情,更具情绪性,多用在生活艺术上;
“闲寂”以“风雅”作为基调,充满寂 寥之情,更具情调性,多用在表现艺术上。
二词意义暧昧,只可神会,不可言喻。
(二)日本文学 1 具有相当的抒情性; 2 回响着无常的哀韵; 3 女性气质; 4 非逻辑性的、不规则性的; 5 感性的; 6 暗示及余情。
(五)日本园林——以“枯山水”为代表
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到公元8 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 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 园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 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 自然式风格。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 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日本所特有的 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 炼。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 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川端康成人物介绍
![川端康成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6be25fdaef8941ea76e05b9.png)
1912年 1912年,川端康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大阪府立茨 木中学,在所有考生中,他的成绩名列榜首, 木中学,在所有考生中,他的成绩名列榜首,虽然 当时他的画画非常出色, 当时他的画画非常出色,却只因发现因为有一个学 生比他画得更好,便从此不再画画,由此可见, 生比他画得更好,便从此不再画画,由此可见,川 端康成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 端康成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开始怀疑 起自己的创作天分, 起自己的创作天分,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 成为文学家。 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 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 成为文学家。在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在大皈 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 《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肩扛教师的灵 柩》,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 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 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二秀才” 《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二秀才”,川端康 成名列第十一位。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 成名列第十一位。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这 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 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他在大学 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 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他们一起谈 论文学,议论文坛现状和探讨当时日本很流行的俄 论文学, 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 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 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 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了习 千代》 他以淡淡的笔触, 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同三个 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 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 腹自杀, 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 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 川端很受刺激, 入。川端很受刺激,对学 生表示: 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 应该是我” 应该是我”。 1972年 1972年4月16日,三 16日 岛自杀之后17个月, 17个月 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 康成在日本古都镰仓也选 择含煤气管自杀, 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 只字遗书。 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 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 1962年就说过 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 自杀而无遗书,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 不过的了。无言的死, 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 是无限的活。 是无限的活。”
著名诗人川端康成人物简介
![著名诗人川端康成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83657e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3.png)
川端康成文学纪念馆
• 在川端康成故乡建立了文学纪念馆
• 展示了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和生平事迹
川端康成研究学会
• 成立川端康成研究学会,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
• 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推动川端康成研究的发展
川端康成的研究与传承
01
川端康成作品的研究
• 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 对川端康成的创作背景、文学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文学的思想和手法
川端康成的文学主题与思想
01
爱情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
• 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02
生死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探讨了生死主题
• 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死经历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03
美学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关注美学主题
优美的意境创造
• 川端康成的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
•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来展现美的魅力
川端康成诗歌的主题与思想
爱情主题
⌛️
• 川端康成的诗歌以爱情
为主题
• 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爱
情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
和多样
美学主题
• 川端康成的诗歌关注美
生死主题
学主题
• 通过描绘美的自然景观
和人物心理来探讨美的意
Docs
• 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 对日本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翻译活动的晚期
• 翻译作品数量减少,但质量依然很高
• 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川端康成与跨文化交流
与西方文学的交流
川端康成简介
![川端康成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04a8919cc7931b765ce153e.png)
川端康成简介川端康成简介日本小说家。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生平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处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10 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进入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疯狂推行战争政策。
川端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作几乎与战争无关的作品。
由于在创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川端在战后获得了多种荣誉头衔和奖金奖章。
1968年10月,瑞典决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他,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精髓。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里用煤气自杀。
川端康成写作的居室创作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入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
他的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
《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招魂节一景》、《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资料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33f6ad7be1e650e52ea99d1.png)
“新感觉派”
• 川端康成主张: 新感觉派 作家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往 的思维方法。[1]
•
以前是把眼睛和蔷薇作
为两个东西分开写的,写为
“我的眼睛看到了红蔷薇”
。他则把眼睛和蔷薇合为一
体,写成“我的眼睛就是红
蔷薇”。
“孤儿习性”
• 孤儿体验,内向的性格,畸形的家 境,寂寞的生活,给川端留下了永 远挥不去的人生虚幻感。
பைடு நூலகம்
• 叶子是精神的、 非现实的美,则 始终是不可企及 的,最终还是归 于虚空。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是人 生无常、灭我为 无、虚无即是解 脱的思想。
《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 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 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
情美”特征的意境。[6]
《古都》在一 幅京都的风俗 画面的背景上 ,描写了一对 孪生姐妹千重 子和苗子悲欢 离合的故事。
《古都》不仅真实的放映 了由于贫富的悬殊所造成 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 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在 对比中细腻地表现了两个 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微 妙的感情波澜,而这些又 是与作品关于正在衰败中 的京都的景物的描写水乳 交融般地溶为了一体,突 出变现了传统美,自然美 和人情美的旨趣。[7]
川端文学“余情”之美
•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中总是力求以有限的文字表达无 限的意蕴。因此,他对短小的作品情有独钟,只有简 洁的语言和短小的篇章才能为余情提供存在的空间。 •川端康成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追求“文已尽而意有余” 的境界:他的小说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戛然而止, 同时,任何一个结尾又都暗含着连接续章的空间,埋 伏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包括《千只鹤》,川端康成仍 然说:“至今这部作品也未写完。”“从来没有想过 要写首尾完整的作品。”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https://img.taocdn.com/s3/m/a1b832c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2.png)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外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10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1935年1月,担任文艺春秋社创设芥川奖、直木奖评选委员。
第一次评选,与落选的太宰治之间发生了龃龉。
1月,《雪国》开始分期连载。
3月,《浅草的姐妹》被改编拍成电影《少女时代的三姐妹》(东宝前身PCL电影制片厂出品),并让梅园龙子初次公演。
9月,赴新泻县汤泽收集《雪国》续篇的素材。
12月,近居镰仓,同月,赴上诹访,搜集写作《花之湖》的素材。
是年,发表了《雪国》(1月至翌年12月连载)、《纯粹的声音》(7月)等。
1936年1月,川端康成成为新创刊的《文艺恳话会》的同人,负责编辑了《日本古典文艺与现代文艺》特辑。
1月,前往伊东温泉搜集《花之湖》的创作素材。
2月,原作《谢谢》改编拍成电影《谢谢先生》并首映。
12月,参加刚成立的镰仓笔会(久米正雄会长)。
是年,发表了《意大利之歌》《花之湖》《花的圆舞曲》《芭茅花》《火枕》(《雪国》续章)《夕阳下的少女》《少女开眼)等。
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国》一书因其“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923521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a.png)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著名小说家,也是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生平经历川端康成,本名川端康一,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大阪。
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但在川端康一出生后不久就离世了。
他的母亲也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导致他从小就处于孤独和贫困的环境中。
这些不幸的经历对他的性格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8年,川端康考入东京大学,开始接触文学和哲学。
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发表一些诗歌和散文,并逐渐展现出文学才华。
1924年,他从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二、文学作品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川端康成的小说作品以描写人物情感和心理为主,他的描写细腻、真实,充满了诗意。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雪国》、《古都》和《千只鹤》等。
《雪国》描写了一个不幸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悲哀;《古都》描写了一对失散多年的孪生姐妹之间的情感纠葛,表现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千只鹤》则描写了一个茶道世家的兴衰变迁,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除了小说作品之外,川端康成的散文作品也非常出色。
他的散文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为主,他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其中最著名的散文作品包括《我在美丽的日本》、《伊豆的舞女》和《故都》等。
《我在美丽的日本》描写了日本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作者对日本文化的热爱;《伊豆的舞女》描写了一个年轻舞女和一个青年之间的情感故事,表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复杂;《故都》则描写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变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文学成就川端康成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学的发展。
川端康成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https://img.taocdn.com/s3/m/c707077001f69e3143329407.png)
没有过人的口才,却用一首文章传播美;他没 有顺利的人生,却用一生时间追求美。他是 日本文学的旗帜,是大和民族古典美的继承 者,是追求美的领袖。更是他,用有限的生 命,给世界立下了一个惊美的叹号!
经典语录
1、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 日子里的 2、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 表现持来就不会泯灭。-。-《美的存在于发现》 4、一切艺术都无非是人们 走向成熟的道路。--《纯真 的声音》
5、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 是机缘。 6、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 丽。 7、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 潜伏于生之中。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 名小说家。1899年6月 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 有《雪国》、《伊豆的 舞女》等。1968年获诺 贝尔文学奖。1972年4 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 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 国翻译出版。
日本新感觉派
日本“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日 本文坛的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的 文学流派,由1924年创办的《文 艺时代》的同人形成。他们接受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反对传 统的现实主主义,企图进行一场 文学革新运动。他们主张不再通 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 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 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 幻想和心理变态;强调艺术至上, 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 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 美。
自杀
川端康成曾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
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 在1972年4月16日在公寓内口含煤气管自杀。 为艺术家,他觉得“死是最高的艺术,死就 是生”。那么,他是殉职而死,尤其是离开 家,走到工作室去结束生命,更说明了他的 用意之深。
颁奖词
他没有俊俏的面孔,却用一个真心传递美;他
川端 康成
![川端 康成](https://img.taocdn.com/s3/m/c74724649b6648d7c1c74692.png)
川端康成( かわばた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
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
1924年毕业。
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
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
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
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
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1926年,除了发表了《伊豆舞娘》,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也被拍成电影,获得赞誉的川端康成并没有停留不前,其写作风格从新感觉到新心理主义,又到意识流,1931年的《针、玻璃和雾》可以说是其中一个的代表,接下来,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佛教空、无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开始写《雪国》连载,3年后出了单行本,并获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
1936年,川端康成因为对于战争的反抗而宣布停笔不写文艺时评类文章,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相关活动。
具有东方唯美气质与文化底蕴的川端康成
![具有东方唯美气质与文化底蕴的川端康成](https://img.taocdn.com/s3/m/a881fbe0f8c75fbfc77db2a9.png)
具有东方唯美气质与文化底蕴的川端康成川端康成(1899-1972),是享有国际盛誉的日本现代小说家。
他以《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小说创作的出色成就,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川端出生于大阪一个医生之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医。
川端的童年没有幸福,没有快乐,没有感受过人世间的温暖,相反,对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一直围绕着他。
畸形的家庭、封闭的环境,造就了川端忧郁、孤僻、内向的性格与气质。
川端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立志文学创作。
1920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翌年转入国文系。
1926年发表成名作《伊豆的歌女》以及处女作小说集《感情的装饰》,奠定了其作家的地位。
30年代末,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和亚洲前面燃起战火,川端隐居镰仓,仅写出《母亲的初恋》等少量作品。
1943年应关东军之邀曾到中国东北、华北采访,但没有写下为日军邀功颂德的文字。
战后,川端致力于日本传统美的抒写。
1947年完成《雪国》,被誉为日本“抒情文学的最高峰”。
而后,陆续发表短篇《重逢》、《水月》、《舞姬》以及中长篇《千鹤》、《古都》、《睡美人》等,由此成为蜚声中外的名家。
在《伊豆的歌女》中,川端康成描绘了少男少女幽雅纯真的朦胧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纯洁无暇的友情。
这种爱恋和友谊是真挚、诚实、淳朴的,也是川端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情感境界。
小说中都是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是真实的,感人的,又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与悲伤。
小说出色地继承了日本文学自《源氏物语》以来所特有的审美传统,幽微雅致、纤细深沉,具有抒情美、自然美与人性美。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表现出的虚无思想与《源氏物语》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物哀的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尤其是男女恋情的哀感,这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
《雪国》中驹子真心爱上岛村,但是岛村认为驹子的爱情追求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劳的,可悲的。
物哀的第二层是对世相的感动。
川端康成把现实抽象化,把对虚无世界和对现实的感动贯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是徒劳的。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https://img.taocdn.com/s3/m/d40f603631126edb6f1a100e.png)
• 物哀 隐忧 • 物哀使日本特有的美学概念,主要表达“同情共 感、优美纤细的吝惜之情”。其中对四时风物的 感念,对世事无常的喟叹,更带有悲伤哀婉的内 涵。在平安朝,他成为贵族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 ,也构成日本民族审美思想的基础。所以日本文 学普遍带有悲哀的意蕴,表现出一种悲剧意识。
• 禅宗 虚空 • 佛教禅宗提倡“本心即佛”,不求出家,但重内 在修行,认为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只有内心的 宁静与宇宙融为一体才是人生的永恒。同时认为 ,人人生无常,只有死亡才是生命的解散,只有 死亡,才能达到涅磐。
我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看到的是哲学,是宗教。川端康成曾经坦 言,他从不把佛教的经典“当做宗教教条来看,而是作为文学的幻想 来尊崇”,这就意味着,川端康成的文学自觉地负载着哲学与宗教的 使命,体现了对于人生的察看与审视。
1968年“由于他高超的叙 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
了日本人精神的物质”而获
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 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 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死就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
•
1968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文 学奖授奖仪式上,川端康成作为获奖人所作的演讲“日本 的美与我”,已在无意之中表明:川端康成的一生,是发 掘“日本美”的一生;川端康成的文学活动,一直都在毫 不懈怠地表现着“日本的美”。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899 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 作有《伊豆的舞女》、《雪 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 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 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 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国》、《千只鹤》等。
• 川端康成幼年丧父母、祖母,由外祖父、舅父抚养,在孤 独中长大。他的一生都徘徊在深刻的无法克服的忧郁和悲 哀中,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不断涌现在他的意 识里,最终以自杀(尽管他在随笔《临终的眼》中写道: “无论怎样厌世,自杀不是开悟的办法,不管德行多高, 自杀的人想要到达圣境也是遥远的)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川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中坚作家,作品有“高超的技 巧”(诺贝尔颁奖语),其中,深层心理学的原理渗透到 大量作品的创作,这种深层心理学除了西方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法、乔伊斯的意识流外,还有东方的精神主义—— 禅。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生平简介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d4d38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b.png)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生平简介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作家,为日本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日本的一个传奇人物。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川端康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川端康成简介川端康成,日本大阪人,生于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死于一九七二年四月十六日。
临终前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在文学上有颇多造诣的近代文学家。
川端康成简介中指出,他幼年时十分不幸,命运坎坷波折。
它不仅自幼父母双亡,姐姐和祖父祖母也相继去世。
亲人的接连离去不仅对幼小的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使他养成了悲凉孤独的性格,这后来也成为了他的最重要最明显的文学风格。
通过川端康成简介还可以看出,川端康成是一个十分刻苦用功的人。
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决心进入了全日本最好的大学——东京大学读书深造,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他在校期间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为自己日后写作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他一生的前期中期大多数时间都在创作中渡过。
川端康成简介中说,晚年的川端康成致力于围棋的研究。
据说他还和包括日籍华人吴清源在内的诸多日本围棋名人对弈过,并对围棋的“棋道”深有体会。
不幸的是,在一九六二年二月份的时候,他因出现了安眠药药物成瘾症状被迫在东大医院住院治疗,连着十天不省人事。
隔年之后,身体患病的川端康成为日本文学的发展还担任了日本的近代文学博物馆委员长一职。
他一直拖着病体在日本文坛上忙碌着,直到一九七二年四月十六日夜晚,他在极度忧郁和矛盾中打开了煤气罐,自杀身亡。
一代文学巨星就此谢幕。
川端康成作品作为近代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一直是日本文坛上最热门的话题,他毕生的三十五部作品在许多文人眼中是不可多得的巨著。
从川端康成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文学特有的理念和近代日本文坛的发展走向。
川端康成作品中多数作品的主题都是爱情,爱情是大多文学家创作的主旋律,但是川端康成笔下的爱情与那些传统的爱情题材有着明显的不同。
他既不偏重于那些花前月下,潇洒优雅的浪漫爱情,也不侧重于悲欢离合的伤感之情,而是在语言描述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清淡的爱情。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e15004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2.png)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一、川端康成的生平简介川端康成(1899年-1972年)是日本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精致的笔触而闻名于世,作品涵盖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
川端康成于1899年出生在日本长崎县一个富裕家庭。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创作自己的短篇小说。
1920年代初期,他前往东京大学就读文学专业,并开始积极参与文坛活动。
他以其才华横溢和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追求而受到瞩目。
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1.《雪国》《雪国》是川端康成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一位在偏远山区度假村中度过冬季的女人之间悲剧性爱情的故事。
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孤独。
2.《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另一部广受好评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个年轻学生在伊豆旅行期间与一位舞女之间发展起来的特殊关系。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心理变化和对社会道德观念冲击的描写,深入探讨了爱情、欲望、道德等主题。
3.《千羽鹤》《千羽鹤》是川端康成最为人熟知的短篇小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年为了治愈身患重病妹妹而不懈努力折千纸鹤,并最终实现奇迹般愿望的动人故事。
这个作品以其温暖感人、富有希望和勇气的情节而深受读者喜爱。
三、川端康成对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影响川端康成的作品不仅在日本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性、爱情等主题的深入思考,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格。
川端康成的作品注重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
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情感交织的描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真实而动人。
此外,川端康成还将东方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受到欧洲现代主义作家如卡夫卡、普鲁斯特等影响,将意识流和梦幻现实主义等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3a8b20fff00bed5b9f31d8d.png)
—— 心 灵 的 写 手
川端康成
(1899.6.14—1972.4.16) •1901年,2岁。父亲因肺结核病去世。 •1902年,3岁。母亲染肺结核病去世。 后跟随祖父,祖母生活。 •1909年,10岁。姐姐芳子因热病去世。 未能参加姐姐葬礼。 •1914年,15岁。祖父去世。 从此成为孤儿。 •1968年10月17日,69岁。以《雪国》 《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 •1972年4月16日,73岁。在荣获诺贝 尔文学奖三年之后,川端康成在玛丽娜 公寓的工作室里含煤气管自杀,没有留 下只字遗书。
• 叶子是精神的、 非现实的美,则 始终是不可企及 的,最终还是归 于虚空。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是人 生无常、灭我为 无、虚无即是解 脱的思想。
《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 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 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 情美”特征的意境。[6]
• 两个倩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种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飘渺的乐 曲,形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 那真是一幕清清淡淡 、影影绰绰的寻觅, 充满强烈的抒情色彩 。川端康成继承了日 本传统文学中的缠绵 悱恻的哀怨情调,借 旅途漂泊、萍水相逢 中的男女之情抒发了 人生的无常感。
川端式“佛典”文学特征
诺贝尔荣耀
• “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
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 “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
”,以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为氛
围,小说贯穿始终有一种淡淡的
忧伤与凄凉的美丽 ,把以“物
哀”为代表的“余情美”的文学 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8]
散文家:川端康成(日本)人物简介
![散文家:川端康成(日本)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fc0a15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2.png)
代表作品之一
川端康成的散
文在国际文学
界也具有一定
的影响力 -他
的作品被翻译
成多种语言,
受到了国际读
者的喜爱
01
02
• 川端康成的散文对日本后世
• 川端康成的散文对世界文学
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03
川端康成散文作品赏析
《雪国》的优美文字与深刻主题
《雪国》是一部优美的散文作品,通过对雪国景物
• 研究内容包括川端康成的生平、创作
• 研究内容包括川端康成的生平、创作
历程、作品主题、风格等方面
历程、作品主题、风格等方面
• 川端康成研究的历史对日本文学史的
• 川端康成研究的现状对日本文学史的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亲情、友情的探讨等
的感情纠葛等
• 这些伦理探讨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
• 这些女性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思考
印象
04
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川端康成与日本文学的传统与创新
川端康成是日
本文学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的
作家之一 -他
的作品往往被
看作是日本文
学的代表作品
之一
川端康成在日
本文学史上具
有一定的创新
• 这些优美的文字能够给读者带来丰富
的历史和文化体验
《千只鹤》的伦理探讨与女性形象
《千只鹤》是一部探讨伦理问题的散文作品,通过
对茶道师与两位妻子之间的故事,表现出对伦理关
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0年 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 1920年9月 ,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 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 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改 革和更新文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刊了第六次《新思潮》 革和更新文艺,复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该 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 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描 写马戏团女演员的悲苦生活是比较成功的, 写马戏团女演员的悲苦生活是比较成功的,受到 文坛老前辈的称赞。 文坛老前辈的称赞。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 文艺年鉴》 在《文艺年鉴》上,标志着这位文学青年正式登 上了文坛。 上了文坛。 1926年 除了发表了《伊豆舞娘》 1926年,除了发表了《伊豆舞娘》,川端 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 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也被拍 成电影,获得赞誉的川端康成并没有停留不前, 成电影,获得赞誉的川端康成并没有停留不前, 其写作风格从新感觉到新心理主义, 其写作风格从新感觉到新心理主义,又到意识 1931年的 年的《 玻璃和雾》 流,1931年的《针、玻璃和雾》可以说是其中 一个的代表,接下来, 一个的代表,接下来,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开始 出现佛教空、无的思想。 出现佛教空、无的思想。
1912年 1912年,川端康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大阪府立茨 木中学,在所有考生中,他的成绩名列榜首, 木中学,在所有考生中,他的成绩名列榜首,虽然 当时他的画画非常出色, 当时他的画画非常出色,却只因发现因为有一个学 生比他画得更好,便从此不再画画,由此可见, 生比他画得更好,便从此不再画画,由此可见,川 端康成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 端康成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开始怀疑 起自己的创作天分, 起自己的创作天分,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 成为文学家。 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 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 成为文学家。在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在大皈 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 《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肩扛教师的灵 柩》,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 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 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二秀才” 《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二秀才”,川端康 成名列第十一位。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 成名列第十一位。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这 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 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他在大学 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 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他们一起谈 论文学,议论文坛现状和探讨当时日本很流行的俄 论文学, 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 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 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 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了习 千代》 他以淡淡的笔触, 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同三个 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 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
1968年10月17日 凭借《雪国》 1968年10月17日,凭借《雪国》、《千只鹤》及《古都》等 千只鹤》 古都》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 也是继泰戈尔、萨缪尔·约夫 约夫·阿格农二位后第三个获此奖项 也是继泰戈尔、萨缪尔 约夫 阿格农二位后第三个获此奖项 的东方人。当他在瑞典科学院领奖时朗诵了论文《 的东方人。当他在瑞典科学院领奖时朗诵了论文《美丽日本 之下的我》 しい日本 日本の ),在这篇论文中川端康成引 之下的我》(美しい日本の私),在这篇论文中川端康成引 用了几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对于日本, 用了几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对于日本, 日本这个民族的审美体验。 日本这个民族的审美体验。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 腹自杀, 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 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 川端很受刺激, 入。川端很受刺激,对学 生表示: 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 应该是我” 应该是我”。 1972年 1972年4月16日,三 16日 岛自杀之后17个月, 17个月 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 康成在日本古都镰仓也选 择含煤气管自杀, 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 只字遗书。 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 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 1962年就说过 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 自杀而无遗书,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 不过的了。无言的死, 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 是无限的活。 是无限的活。”
1934年 川端康成开始写《雪国》连载, 年后出了单行本, 1934年,川端康成开始写《雪国》连载,3年后出了单行本,并获 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 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 1936年 1936年,川端康成因为对于战争的反抗而宣布停笔不写文艺时评 类文章,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相关活动。 类文章,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相关活动。 1940年 川端康成参与成立日本文学会。 1940年,川端康成参与成立日本文学会。 1941年受关东军邀请访问中国满洲等地, 1941年受关东军邀请访问中国满洲等地,访问结束后他自费留在 年受关东军邀请访问中国满洲等地 中国,并将妻子一同接到中国,两人前往北京, 中国,并将妻子一同接到中国,两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战争爆 发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编辑了《 发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编辑了《满洲各民族创作选 集》。 1944年以《故园》等文章获战前日本最后一届菊池宽奖。 1944年以《故园》等文章获战前日本最后一届菊池宽奖。 年以 1947年 历经13年 雪国》定稿。 1947年,历经13年《雪国》定稿。 13 1949年 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千只鹤》开始连载, 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千只鹤》开始连载,1952 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歌舞伎。 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歌舞伎。 1961年 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写作《古都》 同年获得文学勋章。 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写作《古都》,同年获得文学勋章。
川端康成
かわばた やすり
1899年 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 14日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 府大阪市北区此花町(现天神桥附近), ),祖辈为 府大阪市北区此花町(现天神桥附近),祖辈为 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 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 习医。 幼失怙恃, 习医。他2岁丧父 ,3岁丧母 ,幼失怙恃,由祖 父母扶养。他的人生就这样由不幸拉开帷幕; 父母扶养。他的人生就这样由不幸拉开帷幕;祖 父将他带回大阪府, 父将他带回大阪府,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 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 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 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 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 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 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 扭曲的性格。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 扭曲的性格。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 又接踵而来, 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 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 世了,16时岁祖父亦亡 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 时岁祖父亦亡, 世了,1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 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结悲凉, 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结悲凉,也对他以后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
父母、祖母、姐姐, 父母、祖母、姐姐,祖父 相续过世, 相续过世,这种对于死亡的体 验给他留下的恐惧的影响是一 生的。 生的。孤独的川端康成一边拒 绝现实中的热量, 绝现实中的热量,一边在文字 的世界里绘制着想象中热量, 的世界里绘制着想象中热量, 那个时候他开始阅读《 那个时候他开始阅读《源氏物 在他的一生中, 语》,在他的一生中,这本书 是另一个重大的影响, 是另一个重大的影响,评价他 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 源氏物语》 中学时, 《源氏物语》。中学时,川端 康成对于《 康成对于《源》还仅仅一知半 但就他所能体会到的感觉, 解,但就他所能体会到的感觉, 他开始尝试自己写作。 他开始尝试自己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