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完整(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思考题: ▪ 文中主要讲了几层意思? ▪ 原文理解:P38第2段最后一句。
P38第3段。 P39第1段第二句。 P42第3段最后一句。
精选课件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 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 ▪ 1、体系结构和内容 ▪ 这一卷共七篇25章。从体系结构来说,共分成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篇,原文三章,都作了节选),这部分的
第一卷 资本Βιβλιοθήκη 生产过程▪ 第三部分(第七篇,原文共五章,这里节选了其 中4章的部分内容),这部分考察资本的积累过 程,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揭示资 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2、方法 ▪ 本卷着重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 ▪ ①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 ▪ ②分析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商品
▪ 5、预告《资本论》分卷出版计划及其内容。
精选课件
第二版跋
▪ 第二版跋写于1873年,讲了四个问题: ▪ 一、指出第二版的修改情况。 ▪ 二、《资本论》的创作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具
有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以后,资产阶 级政治经济学的丧钟就敲响了。因为这时随着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阶级政治经 济学就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了,无产 阶级也要求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就应运而生,《资本论》就是为此目 的而创作的。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序言写于1867年,共14段,说明了 五个问题:
▪ 1、指出《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关系。 ▪ 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搜集资料研究政治经济学,计划写
一本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即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计划出6分册:《资本》、 《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 《世界市场》。《资本》出版了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 马克思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撰写《资本论》。 ▪ 2、指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必须用抽象法。
《资本论》选读
精选课件
上课形式
▪ 学生分组; ▪ 教师每节课安排阅读任务; ▪ 学生课前阅读,课上讲述、回答问题; ▪ 教师评析、打分、讲解; ▪ 学生回答问题; ▪ 联系现实问题讨论。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 《资本论》全书共四卷,4690多页,300多万字。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出版了三卷, 后人又断断续续花了70年时间才出完四卷。我们 一般看到的是三卷,长达2465页,近180万字。 在校期间读完,特别是用目前这么少的课时讲完, 十分困难,因此,我们用的是《资本论》的节选 本。
主要内容是在分析商品、货币理论的过程中,创立了劳动 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原文共17章,这里节选了7章的 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 过程,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考察,揭示资 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是本卷的核心和主体部分。
精选课件
所谓抽象法,就是从具体的现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质。
精选课件
第一版序言
▪ 3、《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 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这里的生产方式是指 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
▪ 研究目的: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阻碍科学的研究。
▪ 资本论的结构
《资本论》一共四卷。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 问题。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 问题。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析剩余价值 的分配问题。 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 怎样学习《资本论》
1、认真阅读原著。 2、理论联系实际。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 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1、《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资本论》是马 克思的主要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它也包含了马克思主 义哲学原理的运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
2、《资本论》仍然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3、《资本论》发展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一、《资本论》的写作过程
1、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批评》与《资本论》的关系。 3、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资本论》的传播
1、《资本论》在全世界的传播。140多种版本,千年风 云人物、千年伟人。 2、《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蔡尔康、梁启超、马君武、 朱执信、李大钊、陈启修、王慎明、潘东舟、吴半农、郭 大力、王亚南等。
精选课件
第二版跋
▪ 三、《资本论》运用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在这里,马克思引了考夫曼的一段话来印证马克 思的方法是辩证法。这段话包括5层意思:①马 克思认为,经济科学的研究,在于发现被研究对 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②马克思要证明一种社会 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必然性;③社会运 动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④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规律。⑤马 克思是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去阐明社 会形态的更替的。
和货币的对立发展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
精选课件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 3、第一卷在整个《资本论》中的重要地位 ▪ ①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基
础; ▪ ②第一卷所揭示的m起源和本质,构成资本论的
核心。没有m生产,就不会有m的实现和分配。 ▪ ③第一卷所揭示的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
历史趋势,是全部资本论的主题。
精选课件
第一部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 一、教学课时 6课时 ▪ 二、研究对象:商品和货币。对商品和货币的研
究,为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①商品和货币先于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 会生产方式的起点;②只有从商品分析开始,剖 析劳动产如何取得商品形式,商品形式如何采取 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又如何取得货币形式,才能 进一步分析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 ▪ 本篇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理论,它是剩余价值 理论的基础。
思考题: ▪ 文中主要讲了几层意思? ▪ 原文理解:P38第2段最后一句。
P38第3段。 P39第1段第二句。 P42第3段最后一句。
精选课件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 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 ▪ 1、体系结构和内容 ▪ 这一卷共七篇25章。从体系结构来说,共分成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篇,原文三章,都作了节选),这部分的
第一卷 资本Βιβλιοθήκη 生产过程▪ 第三部分(第七篇,原文共五章,这里节选了其 中4章的部分内容),这部分考察资本的积累过 程,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揭示资 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2、方法 ▪ 本卷着重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 ▪ ①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 ▪ ②分析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商品
▪ 5、预告《资本论》分卷出版计划及其内容。
精选课件
第二版跋
▪ 第二版跋写于1873年,讲了四个问题: ▪ 一、指出第二版的修改情况。 ▪ 二、《资本论》的创作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具
有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以后,资产阶 级政治经济学的丧钟就敲响了。因为这时随着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阶级政治经 济学就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了,无产 阶级也要求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就应运而生,《资本论》就是为此目 的而创作的。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序言写于1867年,共14段,说明了 五个问题:
▪ 1、指出《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关系。 ▪ 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搜集资料研究政治经济学,计划写
一本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即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计划出6分册:《资本》、 《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 《世界市场》。《资本》出版了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 马克思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撰写《资本论》。 ▪ 2、指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必须用抽象法。
《资本论》选读
精选课件
上课形式
▪ 学生分组; ▪ 教师每节课安排阅读任务; ▪ 学生课前阅读,课上讲述、回答问题; ▪ 教师评析、打分、讲解; ▪ 学生回答问题; ▪ 联系现实问题讨论。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 《资本论》全书共四卷,4690多页,300多万字。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出版了三卷, 后人又断断续续花了70年时间才出完四卷。我们 一般看到的是三卷,长达2465页,近180万字。 在校期间读完,特别是用目前这么少的课时讲完, 十分困难,因此,我们用的是《资本论》的节选 本。
主要内容是在分析商品、货币理论的过程中,创立了劳动 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原文共17章,这里节选了7章的 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 过程,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考察,揭示资 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是本卷的核心和主体部分。
精选课件
所谓抽象法,就是从具体的现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质。
精选课件
第一版序言
▪ 3、《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 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这里的生产方式是指 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
▪ 研究目的: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阻碍科学的研究。
▪ 资本论的结构
《资本论》一共四卷。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 问题。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 问题。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析剩余价值 的分配问题。 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 怎样学习《资本论》
1、认真阅读原著。 2、理论联系实际。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 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1、《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资本论》是马 克思的主要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它也包含了马克思主 义哲学原理的运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
2、《资本论》仍然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3、《资本论》发展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精选课件
《资本论》简介
一、《资本论》的写作过程
1、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批评》与《资本论》的关系。 3、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资本论》的传播
1、《资本论》在全世界的传播。140多种版本,千年风 云人物、千年伟人。 2、《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蔡尔康、梁启超、马君武、 朱执信、李大钊、陈启修、王慎明、潘东舟、吴半农、郭 大力、王亚南等。
精选课件
第二版跋
▪ 三、《资本论》运用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在这里,马克思引了考夫曼的一段话来印证马克 思的方法是辩证法。这段话包括5层意思:①马 克思认为,经济科学的研究,在于发现被研究对 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②马克思要证明一种社会 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必然性;③社会运 动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④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规律。⑤马 克思是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去阐明社 会形态的更替的。
和货币的对立发展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
精选课件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 3、第一卷在整个《资本论》中的重要地位 ▪ ①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基
础; ▪ ②第一卷所揭示的m起源和本质,构成资本论的
核心。没有m生产,就不会有m的实现和分配。 ▪ ③第一卷所揭示的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
历史趋势,是全部资本论的主题。
精选课件
第一部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 一、教学课时 6课时 ▪ 二、研究对象:商品和货币。对商品和货币的研
究,为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①商品和货币先于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 会生产方式的起点;②只有从商品分析开始,剖 析劳动产如何取得商品形式,商品形式如何采取 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又如何取得货币形式,才能 进一步分析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 ▪ 本篇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理论,它是剩余价值 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