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_王笑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第4期2006年8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 .6No .4
August 2006
文章编号:1009-6744(2006)04-0009-04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王笑京,沈鸿飞,汪 林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8)
摘要: 概要地介绍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
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该研究站在全局的高度,围绕国家综合交通的发展目标,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客观评价了国际和国内智能交通的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的差距,提出未来10~15年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各阶段的重点战略目标及保障措施和建议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编制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 发展战略;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中图分类号: U491
The Study on China 's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W ANG Xiao -jing ,SHEN Hong -fei ,WANG Lin
(National IT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88,China )
A bstract : This paper briefly presents the main content and conclusion of the Tenth Five -year National Science &Technology Key Project -the Study on China 's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study ,which is from the angle of overall s ituation and around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makes a thorough anal -ysis on the needs of transportation and important questions .It als o objectively evaluates developin g levels of intelli -gent transpor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t gives guiding ideology ,key strategic target of each stage ,guarantees and suggestions of China '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devel -op ment in the future 10~15years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mpiling developing plan of China 's intelligent transp ortation .Key words : develop ment strategy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develop ment plan CLC number : U491
收稿日期:2006-04-18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研究”课题(2002BA404A25).
王笑京(1957-),男,浙江诸暨人,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研究.E mail :xj .wang @rioh .cn
0 引 言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
略机遇期,是我国实现小康并走向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资源、技术和人口的种种制约,既要面对世界新技术和全球化的挑战,又要面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压力,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远比发达国家
复杂得多.
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国政府提出了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将积极应用通信、信息和材料新技术,改善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和运行效率,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改变交通运输的方式,智能交通系统(ITS )就是其中之一,它将使交通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改善交通运输的安全、环
DOI :10.16097/j .cn ki .1009-6744.2006.04.002
保和效率,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同时智能交通系统不仅仅是解决交通问题,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它将为我们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手段,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市场.
智能交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与交通系统自身的发展有关,而且与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部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要对社会需求水平、经济发展趋势、甚至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特点、人口分布情况等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的、充分体现世界交通运输科技发展方向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这是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2002年9月国家启动了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在科技部、交通部、公安部、建设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等相关部委的指导下,课题组动员和组织了我国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究工作,从社会经济、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国际动态、标准需求等方面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提出了城市交通、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运输、民用航空等5个方面智能交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标准制定、社会环境建设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在建设综合交通系统背景下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
智能交通系统是世界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它将为中国老百姓的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将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涵盖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和城市交通,研究内容以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国外智能交通发展及趋势,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基础,全面分析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各种环境因素,预测智能交通的需求,重点制定适合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实施阶段、战略重点及推进模式,以及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所必须配套的各种保障措施.
由于智能交通系统本身的技术特点,决定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的时限不宜过长,经课题组研究以15年为最长期限,以五年为一个发展阶段,以此保障战略部署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是交通运输领域重要的战略研究内容之一,课题组在研究中,遵循了国情性、宏观性、长远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原则,对影响智能交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总结.
2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推进模式
2.1 指导思想
未来20年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和阶段重点;以实际应用和服务出行者为重点,进行智能交通系统工程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综合交通系统的形成提供支撑条件,成为交通信息化和人性化的先导;努力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成为中国高技术开发和应用重要领域.
2.2 战略定位
根据目前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的定位是:智能交通系统将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和交通信息化的切入点,改善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质量,改善交通安全,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支撑,促进智能型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同时,智能交通还是我国高技术研究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我国的高技术发展和创造应用空间起到重要作用.
2.3 战略选择
为适应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和交通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在制定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时,既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和交通总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又要考虑国情和地区实情;既要加快发展,适当超前,又不能盲目建设,浪费投资;为交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创造有利基础条件.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目前中国ITS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变被动型、跟踪型的发展模式为主动型、适应型的发展模式.针对城市、高速公路、综合运输、重点经济区的需要,选择适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智能交通系统项目,为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提
10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8月
供信息交换和服务支撑.同时,不失时机地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发展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产业,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提供增长点和市场.
考虑到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战略选择应有所不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区域和中心城市应适当超前发展,注重发展智能交通产业和服务业,为中西部的发展积累经验,并辐射和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战略选择应以跨越式发展为主;中部地区,应注意引进东部成功的系统和经验,在重要的中心城市开发和应用与其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系统,在地面运输系统中重点开发为管理服务和方便群众出行的两类系统,战略选择主要以主动式发展为主;西部地区,由于其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和资金投入有限,因此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上,建议采取适应型发展模式,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对智能交通系统有关内容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并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考虑必要的I TS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ITS项目的实施上重点选择交通安全方面的内容.
2.4 战略目标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点面结合、全面推进,服务为主、效益并举”的战略方针,解决和建立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实现智能交通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应用,形成完整的、市场化运作的智能交通价值链,初步形成便捷、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型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达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无缝联接;同时智能交通部分技术还要在国防建设中发挥作用;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综合型、专业型、技术型人才队伍.
根据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综合考虑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和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和水平,未来15年,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将分成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是:
第一阶段(2006~2010年):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体系和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形成期,在几个应用领域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同类项目2000年的水平.
具体是以城市和城间道路运输系统为核心,兼顾其他运输方式,在城市交通信号系统、公交调度和服务系统、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综合交通信息集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方面形成效用明显、规模大、使用范围广的实际应用系统;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城市综合交通中形成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典型系统;在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新型定位系统技术、新型交通安全技术、智能车路系统等方面初步形成自主研究和创新体系,开发可为企业和政府应用的先导技术.
第二阶段(2010~2015年):完善的智能交通技术体系已经形成,智能型综合交通体系已经开始发挥效用,并日渐完善,达到发达国家2005年ITS发展水平,即国际上所称的第二代发展水平.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自身的智能化建设,智能交通综合系统已初步形成并发挥效应,各地区在国家ITS体系框架和标准的指导下,建成便于今后全国联网、互通共享的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客运系统和货运物流系统,达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无缝衔接,智能型综合交通体系开始发挥明显作用.
第三阶段(2015~2020):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人、车、路之间已经形成稳定、和谐的智能型整体,进入智能交通发展的成熟期,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通畅、便捷、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型综合交通体系已全面建成,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建立于一般服务和特殊服务基础之上的智能交通各子系统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出行要求,在交通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实现自身的动态调节,交通与人、与社会、与环境更加和谐.
3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战略措施和制度安排的建议
3.1 制订有力的国家政策
(1)从国家层面出台鼓励智能交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ITS的发展;行业层面也应考虑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ITS各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各地政府的法律法规应能够保证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和应用.
(2)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战略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应列为国家层面的规划文件,经政府批准,严格执行.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
(3)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政尺链.智能交通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不仅表现在投
11
第4期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资、应用、建设环境的政策支持,同时在智能交通涉及的法律环境也需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只有环环相扣的政策链作为保障,才能使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有效、快速、健康的发展.
3.2 加强标准的制订,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的标准化
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建设和应用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应特别重视标准化和智能交通系统同步建设,这样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大范围应用和今后全国系统的有效整合,发挥整体效益的优势,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标准化可保障全国范围内的兼容性.
·标准化有助于拓展ITS相关产品的提供渠道,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标准化有利于系统集成.
·标准化有利于减轻风险,保护投资.
3.3 通过投资和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投入
智能交通建设特点决定智能交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从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特点分析,国家仍是智能交通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当前,国家应该从科技、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对智能交通给予持续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国家也将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促进投融资环境和体制的建设,吸引多方资金投入到智能交通实现的各个环境.
在投资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要明确区分哪些是社会公益型项目,哪些是可经营型项目.对于不同性质的项目,应设计不同的投资方案,确定投资主体、投资回报,制定不同的投资战略和规划.社会公益型的ITS项目建设,投资主体应主要为政府;经营型的I TS项目建设,投资主体由市场选择,但不排除政府对重点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根据目前我国I TS的发展阶段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现状和水平,建议涉及国家安全和交通安全的ITS公益型项目以及涉及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项目,主要投资由政府承担或政府占投资较大百分比.
3.4 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是多种技术的应用和集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交通在技术的引用和研发上具有多种可选择性.既可以引用国外的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又可以自主研发解决系统实施中的技术问题.二者如何选择,应慎重地加以考虑.根据国内现有技术的基础条件和开发情况,以及国外发达国家ITS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建议ITS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对于已经验证的国外成熟I TS技术,可从国外直接引进,但要注意知识产权问题.
·对国外尚处在探索阶段的技术,应注意其发展的可能方向和我国的需求,正确选择自主研发的重点,并且要善于应用各种技术、政策和法律手段,为我国的高科技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3.5 重视合理的智能交通项目评估和调整的作用
ITS在我国的大范围应用还刚刚开始,许多ITS项目均处在正在建设或刚刚启用阶段,我们目前还缺乏客观的方法,从定量或定性的角度对I TS 的影响程度以及ITS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或评测.因此在ITS建设的同时,应开展I TS评价及评估方法的研究,应要求在ITS项目实施前、实施后进行项目的评估,选择适宜的项目推广应用,对于不适宜建设的项目予以调整,或停止实施.
3.6 促进优势产业的形成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特点不仅表现在对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信号控制和电子产品等多种现代化设备的需求,而且智能交通还将促进上述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和发展.这是一个能够将运输产业和汽车产业与21世纪的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迅速结合起来的领域,智能交通的开发和应用能够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由此形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我们应紧紧把握这一机遇,在改善和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同时,通过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ITS优势产业的发展,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培育中国的ITS产业,促进I TS 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研究课题组.中
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R].“十五”国
家科技攻关计划研究报告,2005,9.
[2] 王笑京,齐彤岩,蔡华.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原理
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 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专题组.中国智能运输
系统体系框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 世界银行报告.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政策改革之
优先课题[M].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译.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2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