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遗传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DNA、RNA、蛋白质组成,蛋白质主要是参与 DNA折叠的,称类组蛋白,最多的是HU蛋白。 DNA是呈高度螺旋的,以不规则小体存在即拟核, 在对数期的细胞中,拟核不只1个。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
三、细菌染色体的复制 1、必要条件: 与复制有关的蛋白质、酶和复制起点,其 中DnaA和DnaB蛋白是必需的,它们突变后, 复制不能启动。
4288个基因,4.6×106bp 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 结构基因单拷贝及rRNA多拷贝 基因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1、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多数以操纵子的形成组织存在; 蛋白质基因多是单拷贝的,整个基因组共有2584个转录单 元。 转录单元指由启动子,结构基因,终止子共同组成的一般 DNA顺序。 2、编码RNA的基因组
2、基因组:单倍体细胞所含的全套遗传物质(核基 因)。 细胞器基因组:如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等。 基因组的大小,不同生物是不同的.
核基因组
染色体
基因(核DNA)
遗 传 物 质
质体基因组(DNA) 细胞器 基因组 细胞质 基因组 非细胞器 基因组 叶绿体基因组(ctDNA) 线粒体基因组(mtDNA) 共生体基因组(果蝇因子) 附加体基因组(细菌质粒)
四、细菌染色体 的分离机制
1.4 真核生物染色体及其复制
真核DNA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结合以染色
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
组蛋白:碱性蛋白质,染色体的结构蛋白,主要 有5种 非组蛋白:量没有组蛋白多,种类很多,常见的 15-20种。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1、染色质和核小体
核小体: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 (1)动物实验
RII型活菌
健康 健康
SIII型活菌
健康
病死
Griffith 转化试验 示意
健康
健康
SIII型热死菌 健康
病死
RII型活菌 健康
病死
混合培养 SIII型活菌
(2)细菌培养实验
平皿培养 热死SIII菌————— 不生长 活 RII 菌—————长出RII菌 +活RII菌 热死SIII菌————— 长出大量RII菌和10-6SIII菌
5~~7×109 8.0×107 4.5×107 4.6×106 2.0×105 4.8×104 3.5×103
~~4,000 5,000~6,000 >500 ~~1,027 ~~135 ~~35 3
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 1985年提出; 1990年正式开始实施; 2001年2月,测序工作完成; 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 Era)
3、三级结构:主要是形成超螺旋结构
负超螺旋:左手螺旋,与双螺旋方向相反,最常 见。 正超螺旋:右手螺旋,与双螺旋方向相同。 将DNA分子一端固定,另一端朝双螺旋相反方向 旋转5圈后使两端封闭,该DNA分子就成为超盘 绕5次的负超螺旋。
左旋
右旋
L=T+W(L=DNA双链交叉的次数,T为双螺旋盘绕数,W是超螺旋数)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促 进下开始的,最开始是作为模式生物,后来不断发展, 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学的最有力的手段。
http://www.tigr.org/tdb/mdb/mdb.html
截止到2001年4月: 43种微生物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 100多个正在进行之中;
三、大肠杆菌基因组
二、真核生物染色体复制
1、真核生物染色体复制的特点 ①真核细胞染色体复制只在S期。
②复制子只有起始点,没有终止点,也是双向复制, 它的终止靠的是相邻复制子汇合。 ③复制子比原核小,复制速度也慢。 ④染色体在全部完成复制之前,起点不再启动,快 速生长时靠的是采用更多的复制起点。
2、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及有关蛋白质 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数量很多,有5种 主要的。
吸附 10分钟后 用捣碎器 使空壳脱离 离心
上清液中含 15%放射性
沉淀中含 85%放射性
沉淀细胞进一步培 养后,可产生大量 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1)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
吸附
10分钟后 用捣碎器 使空壳脱离
离心
上清液中含 75%放射性
沉淀中含 2Leabharlann Baidu%放射性
沉淀细胞进一步培 养后,可产生大量 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患典型症状,而且在病斑中还能分离出正常病毒粒
子。
HR
HR的蛋白质外壳
HMV
HMV的核酸
HR 抗血清
TMV 抗血清
抗血清处理,证明杂 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来自病毒1,而非病 毒2 杂种病毒的后代的 蛋白质外壳表现为 病毒2,而非病毒1
遗传物质是核酸(RNA)而非蛋白质
病毒的拆开和重组实验
1.2 DNA的结构和复制 一、DNA的结构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 和少量S菌
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III型细菌细胞内可 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II型 细胞并使RII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III 型细胞。
1944年,美国科学家Avery等人又对实验进行了修改: • 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外培养——没有生长现象 • 活的R型菌——体外培养——只能分离出R型菌 • 二者混合培养——能同时分离出S型菌和R型菌(S型菌 能分离给后代); • 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离种种物质,如蛋白质、荚膜多 糖、DNA、RNA等,分别与R型菌体外培养 DNA能使R型转化为S型。所以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 物质。
长出S菌
只有R菌
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的R型转化为S 型。且 DNA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 S 型菌株转 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
Avery在四十年代以更精密的实验设计重复了以上实验
二、噬菌体感染实验
A. D. Hershey和M. Chase, 1952年
2、复制过程:起始——延伸——终止
①起始:识别复制起点,合成引物,在起点 形成引物—模板复合物,按碱基配对加上 第一个核苷酸,这个阶段最重要,因为调 控主要发生在复制起始阶段。
②延伸: 主要是DNA聚合酶Ⅲ的作用 回环模型
③终止:终止位点(ter),终止蛋白Tus识别 ter序列,并阻止复制叉移动 。
一些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组的比较
生 物 单倍体的染色体 数 23 4 7 1 1 1 1 分子量约数 核苷酸对数 已知基因数
人 黑腹果蝇 粗糙脉孢菌 大肠杆菌 噬菌体T4 噬菌体λ 噬菌体MS2
3~~5×1012 7.9×1010 2.8×1010 2.5×109 1.1×108 3.2×107 1.1×106
四、φX174噬菌体的基因组 较小,20面体,DNA为单链环状,序列分 析由Sanger1977年确定。
rRNA:以转录单元的形式串联在一起,每一个转 录单元以16s—23s—5s的顺序串联排列,16s和 23srDNA以及它们之间的间隔序列广泛用到微生 物的分类鉴定中,与蛋白质基因的单拷贝相比, rDNA以多拷贝数存在。
tRNA:tRNA的种类较多,tRNA基因也有转录单 元,K12有86个tRNA基因,形成43个转录单元。 多数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在复制起点附近。 重复序列:比真核少,而且大多是短重复序列, 主要的有REP、ERIC、Chi等,它们都与染色体的 重组有关,Rhs是最大的重复序列。 插入序列和转座子: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在接合作用中起作用。 噬菌体及其残迹:K12除λ-phage外,还含有一些 缺陷性的和隐蔽原噬菌体。
(2)含35S-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
在DNA中存在着包括 合成蛋白质外壳在内 的整套遗传信息。
三、病毒重建实验
为了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H. Fraenkel-Conrat (1956)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了著 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将TMV在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荡,就能将 其蛋白质外壳与RNA核心相分离。分离后的RNA 在没有蛋白质包裹的情况下,也能感染烟草并使其
第一章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1.1 证明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细菌的转化(transformation) 1、转化的概念:一种生物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 物质而表现出后者的遗传性状,或发生遗传性状 改变的现象。 2、转化实验介绍:F.Griffith,1928 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双球 菌) SIII型菌株: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 RII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
3、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 双链环状DNA有3种复制方式:θ型、滚环 型、D型。 ①θ型复制
②滚环复制 φX174,
细菌质粒的复制方式
③D环复制: 线粒体DNA的复制方式
1.3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及其复制 一、染色体数目和大小
一般以环状、双链,共价闭合的形成存在,一般 只有1条。
二、细菌染色体的结构
4、端粒酶的作用 ①端粒:真核染色体末端特殊的结构,含有重复序 列,并结 合蛋白质。 功能:- 染色体末端的保护性“帽子” - 参与间期核三维结构的建立 - 有利于染色体末端的复制 端粒DNA组成单一,富含G的重复序列,不含遗传信息。
②端粒酶
1.5 基因结构和基因组 一、基因结构和基因概念的发展 1、基因结构 ORF
1944 年 O.T.Avery 、 C.M.MacLeod 和 M 。 McCarty 从热死 S 型S. 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 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①加S菌DNA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外
活R菌
的酶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
•以SV40 DNA复制为代表,除聚合酶外还需要 有一些有关的蛋白质
3、真核DNA复制 ①复制起点
最低限度ori64bp,分为3个功能区,其中中心区T抗原结 合位点Ⅱ很重要,缺失可导致复制功能的丧失。3个序列高 度保守,间隔序列不保守,但对长度要求严格,T抗原结合 位点Ⅰ和Ⅲ起调控作用。
②复制过程
2、基因概念的发展
移动基因(跳跃基因):转座子
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 重叠基因:同一段DNA不同的读码或终止方式, 产生不同的表达产物。一般常见于原核生物。
A
B A B
假基因:与正常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但是不表 达。
二、基因组学 1、基因组学:研究生物体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组成、 不稳定性及功能的一门学科。 结构基因组学:基因组成结构、序列特征、基因作 用和定位。 功能基因组学:序列与功能的关系,表达调控,基 因和环境关系。
1、一级结构:指碱基不同的排列顺序 2、二级结构:DNA通过 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双 链或双螺旋分子。
B-DNA:最常见,是Watson和Crick提出的双 螺旋模型,是钠盐存在,92%湿度下的结构, 3.4nm,10bp。 Z-DNA:1979年Rich等发现的,左手螺旋, 分子骨架呈锯齿型,4.46nm,12bp,碱基靠 近螺旋的外表面,不是体内DNA或RNA的主 要形式。 A-DNA:75%湿度下的结构,2.8nm,11bp, 20℃倾斜,RNA中也存在。 A-DNA的意义在于它是RNA及RNA与DNA杂 合体的主要螺旋形式。
催化超螺旋化或回到松驰状态的酶类称为 拓扑异构酶,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二、DNA的复制特点和几种主要复制方式 1、半保留复制:CsCl密度梯度离心证实。
2、复制起点、方向和复制单位
定点起始:称复制起点(ori),原核只有一个起点, 真核有多个起点,酵母菌的起点也叫自主复制序 列(ARS)。 复制子:复制区,原核只有1个,真核有多个复制子。
染色质:细胞静止期在光学镜下看到的颗粒状的物质,是 由许多核小体连接形成的串珠状,染色质折叠,浓缩形成 染色体。
2、染色体及染色体包装模型
核小体→染色质纤丝→超螺旋环 →中央骨架→染色单体→中期染 色体(2条姐妹染色单体)
长度压缩 8000~10000倍
J. Painta & D. Coffey (1984) 提出的“染色体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