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微生物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瘤胃微生物与瘤胃发酵调控研究进展

一、国内研究进展

1.植物提取物对瘤胃发酵调控的影响

陆燕等(2009)综述了大蒜素及其抑菌机制,以及大蒜素对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认为大蒜中活性物质能调控瘤胃发酵模式,可抑制瘤胃内甲烷生成,降低蛋白降解率,降低氨态氮浓度,保护过瘤胃蛋白。与其他植物提取物相比,添加低浓度的大蒜素对饲料消化率的负面影响较小,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林波等(2009)综述认为植物提取物中的挥发油、皂苷、生物碱、萜类等化学物质具有抗菌、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等功能。并总结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提取物还可以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氮存留,减少甲烷排放的功能,因此,植物提取物作为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一种重要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在有效植物品种的筛选和植物提取物作用机理、剂量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中就目前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我国开展植物提取物作为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添加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李世霞(2009)以4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羯羊为试验动物,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纤维降解及各血清指标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新的瘤胃发酵调控剂。研究结论如下:①以淀粉、酪蛋白和纤维素粉为底物,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发酵时间24h,银杏叶提取物可降低pH值、NH3-N浓度、原虫蛋白产量和乙丙比,提高发酵的产气量、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和细菌蛋白产量;②以淀粉、酪蛋白和纤维素粉为底物,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山羊瘤胃体外纤维降解的影响,随着银杏叶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纤维素降解率呈上升趋势,添加量为1.2%时,纤维素降解率可达到55.30%;银杏叶提取物可提高滤纸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对木聚糖酶的影响最大;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加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数量;③通过体内试验得出:瘤胃发酵参数的结论与体外试验一致,本试验所设定的银杏叶提取物的添加范围对山羊各血清指标没有显著影响,此添加范围对山羊机体是安全的、可靠的。

2.外源微生物对瘤胃微生物和瘤胃发酵调控的影响

邓露芳(2009)研究了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 strain RNLBSN002,BSN2)作为奶牛安全饲用微生物的应用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其发挥益生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认为(1)纳豆枯草芽孢杆菌为典型革兰氏阳性杆状菌,通过对其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和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其16S rD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属家族比对的相似结果,可判断此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此菌发酵黄豆后呈典型的拉丝状态,且具有纳豆激酶,符合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的特点。经过优化培养条件,此菌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最大活菌数均达到109cfu/g或1010cfu/mL,符合作为饲用微生物的活菌数标准。固体发酵产物氨基酸含量较未发酵豆粕培养基有总体提高。(2)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在1.5×1011cfu/d的添加剂量对瘤胃体外发酵具有显著的影响。显著提高产气量,降低瘤胃pH,提高瘤胃NH3-N、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说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物具有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瘤胃代谢产物浓度的作用。(3)泌乳早期奶牛饲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1.0×1011cfu/d能显著提高产奶量,提高牛奶中乳蛋白和乳糖产量,提高产奶效率,降低乳中体细胞数,说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促进奶牛产奶性能,改善乳品质的作用,并且这种效应与饲喂剂量呈线性关系。(4)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一方面此菌促进了瘤胃微生物发酵,降低瘤胃pH,增加瘤胃NH3-N、VFA和丙酸浓度;另一方面此菌显著增加了瘤胃蛋白分解菌、淀粉分解菌、总细菌和原虫的数量,尤其增加了溶纤维丁酸弧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牛链球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埃氏巨球型菌布氏普雷沃氏菌、普雷沃氏菌短杆菌和原虫纤毛虫的数量。说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促进瘤胃某些瘤胃微生物种类生长的作用,促进瘤胃发酵,从而改善奶牛奶产量和乳成分产量。

3. 瘤胃微生物氮代谢研究

钟荣珍等(2009)综述了微生物氮素循环机制、微生物氮合成量的测定方法、氮素循环模型和影响微生物氮素循环的主要因素。认为准确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氮素代谢会更真实的反映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同时减少氮素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助于完善反刍动物整体蛋白质周转体系,同时对于动物饲养标准的修订、饲料原料营养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配制日粮具有重要意义。

3.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于萍等(2009)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态多样性中的应用进展,主要是基于16S rRNA/DNA的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包括16S DNA克隆文库技术、指纹分析技术、DNA杂交技术、基因芯片、荧光原位杂交、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竞争PCR 等

孙建凤等(2009)对瘤胃微生物(细菌、真菌、原虫)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分离主要包括选择培养分离法和亨氏滚管法;鉴定法主要有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血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定量分析技术主要有传统定量方法(亨氏

滚管计数法,最大可能计数法)和分子定量方法(杂交技术,DGGE或TGGE技术,定量PCR技术)

郭同军等(2009)阐述了瘤胃微生物传统定量方法(滚管计数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和分子生物学定量方法,如探针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DGGE、定量PCR和流式细胞计量术(flow cytometry)等的应用状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程桂英等(2009)研究了从山羊瘤胃内容物中提取瘤胃细菌总DNA,以瘤胃中两种主要纤维分解菌为目的菌种,分别依据其16S rDNA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其16S rDNA进行体外扩增,对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以提取的瘤胃细菌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可成功地从山羊瘤胃内容物中扩增出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16S rDNA的特异性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表明黄色瘤胃球菌与原序列(AF104841)的同源性达到99.4%,产琥珀酸丝状杆菌与原序列(AJ505937)的同源性达到94.6%。

刘烨彤等(2009)研究了慢性瘤胃酸中毒(SARA)状态下,相关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将6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并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对象,以逐渐增加精料的方式诱导动物发生SARA。试验分4期进行,4期日粮的精粗比分别为5∶5、6∶4、7∶3和8∶2。分别采用16S rRNA探针杂交法和传统培养法对SARA状态下瘤胃内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测定。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牛链球菌、乳酸杆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埃氏巨型球菌和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有所下降,其中淀粉分解菌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在SA RA状态下瘤胃细菌总数、乳酸产生菌和乳酸利用菌数量均有所增长,同时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明显下降。

4. 瘤胃微生物特异性酶筛选研究

赵圣国等(2009)利用含有三油酸甘油酯的脂肪酶选择性筛选培养基,从奶牛瘤胃微生物元基因组文库15 360个克隆中,筛选得到了18个脂肪酶阳性克隆,其插入片段大约为60 kb,并且各个克隆的插入片段各不一样。利用p-NPP法对脂肪酶克隆的脂肪酶活性分析,表明均具有大小不等的脂肪酶活性。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Lipase6、Lipase7和Lipase8分别对C16底物(对硝基苯棕榈酸酯)、C12底物(对硝基苯月桂酸酯)和C16底物(对硝基苯棕榈酸酯)水解能力最强。Lipase 6、Lipase7、Lipase 8的脂肪酶最适pH为7.5;Lipase8的脂肪酶活性半衰期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缩短,70℃时能达到30 min。本研究所筛选的脂肪酶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这对于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