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契丹人的居住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与契丹人的居住方式

一、森林草原为契丹人建筑居所提供材料

居所的建造受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明显,住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样

式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建筑材料的选择多受生

存地域自然资源的制约,带有鲜明的区域生态环境的特征。契丹人建

造居所的用料主要是毛毡和木材。如《辽史营卫志》记载契丹皇帝行

宫“:皇帝牙帐……皆木柱竹榱,以毡为盖……窗槅皆以毡为之……

基高尺余,两厢廊庑亦以毡盖,无门户。”也就是说,契丹人的帐篷

以木材做框架,以毡子覆盖整个帐篷,所以毛毡和木料是契丹人建造

穹庐不可或缺的材料,而契丹境内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契丹人提供

了丰富的生存资源。浩瀚的草原上牧养着不可胜数的马牛羊驼,这些

动物的皮毛为契丹人制造毛毡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莽莽森林为契丹

人建造帐篷、毡车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毛毡是草原环境的产物,

是长期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御寒防潮的需要而发明的,反

映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草原游牧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毛毡是契

丹人建造居所的必备材料,史籍中直接将契丹人的穹庐记载为毡帐或

毡屋,足以证明毛毡在建造帐篷中的重要性。契丹人的帐篷四壁与幕

顶都用毛毡覆盖,有的甚至“以毡藉地”。广袤草原上成千上万的帐

篷需要大量的毛毡,而契丹人牧养的不可胜数的马、牛、羊、驼为他

们制造毡毯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正如文献记载:“自太祖及兴宗垂二

百年,群牧之盛如一日。天祚初年,马犹有数万群,每群不下千

匹。”“羊以千百为群,纵其自就水草,无复栏栅,而生息极繁”。10173早期契丹人在生活中用兽皮当铺盖御寒,但兽皮不耐用,毛易脱落,使用起来不方便,于是人们把动物的毛加工成经久耐用的毡子,

以更好地抵御风雪和严寒。毛毡的制作过程比较简单,“毛、绒加水,反复擀压,粗毛与绒毛粘结在一起就成了毡,俗称‘擀毡’。擀毡同

擀面差不多,工具只有一根木棒。它的制作工艺最为简单,用途却十

分广泛,使用价值比毛毯有过之而无不及。毡子的出现,应该早于任

何一种毛织毯”。11毛毡的使用是契丹人对特定的生存环境的一种顺

应,是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抵御风雪严寒最好的建筑材料。毡子因为

在契丹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而且需求量大,所以辽国对毡子的控制

和管理很严格,如辽兴宗重熙十一年(1042)六月就下了“禁毡、银

鬻入宋”的诏令。除了毡子外,契丹人建造居所的另一重要材料就是

木材。契丹人的帐篷、毡车都需要大量的木材,这些木材皆取自当地

的森林,辽境内分布着广袤的森林,这莽莽森林为契丹人建造帐篷和

家具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

二、为避风取暖,穹庐门户东向

契丹人的居所无论是穹庐还是城邑绝绝大多数都坐西朝东,门户皆东向。“辽俗东向而尚左”的习俗终辽一代鲜有变化。文献记载:“其

俗旧随畜牧,素无邑屋。得燕人所教,乃为城郭宫室之制于漠北。……屋门皆东向,如车帐之法。”12也就是说,契丹人毡帐的门

户初始时期就是东向的,即使受汉文化的影响契丹人在草原上兴建了

宫室,但依然保留了契丹人门户“东向”的习俗。如辽初曾建西、东、南、北四楼,“其城与宫殿之正门,皆向东辟之”。97赵士喆有诗云,契丹“四楼城阙尽东开,正旦诸王面面来”。4191对契丹人门户东向

的习俗宋朝使臣多有记载。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薛映使辽至上

京临潢府看到城内“有昭德、宣政二殿,皆东向。其毡庐亦皆东向”。4514五十九年后,1075年沈括使辽,此时虽已是辽代后期,但是门户

东向的习俗依然未改。沈括当时在庆州永安山亲见了辽道宗的行宫:“有屋,单于之朝寝、萧后之朝寝凡三,其余皆毡庐,不过数十,悉

东向。”6124门户东向是契丹人对其生存环境的顺应与调适。契丹人

所生活的塞北草原地区,冬季漫长严寒,正所谓“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皑皑,滴水成冰的塞外北国使契丹人的生存环境比较严酷,与严

寒抗争成为他们维持生存的首要任务之一。特别是草原上的生产力比

较低下,当时的契丹人无法征服自然,只能被动地顺应其生存区域内

的自然环境。他们在茫茫草原的游牧过程中逐步地意识到太阳是最能

够给他们带来温暖的自然景物,日出则温,日落则寒,于是在建造住

所的时候就以太阳的出没定其屋庐的方向,并且久而久之契丹人对给

自己带来温暖的太阳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形成了东向拜日的习俗。

正如史籍所记载:“契丹好鬼而贵日,每月朔日,东向而拜日。其大

会聚、视国事,皆以东向为尊。四楼门屋皆东向。”13所以契丹国俗

就有“凡祭皆东向,故曰东祭”。另外,契丹人生活的区域除了高寒外,还多风多沙,特别是严冬时节因为该地区受到西伯利亚强冷空气

的影响,常常刮着强劲的西北风。为了避开呼啸的西北寒风破门而入,契丹人选择朝东的背风方向开门,正所谓“毡帐望风举,弯庐向日开”。这也正是契丹人对其生存环境的顺应,即“向阳能够避开草原

上漫长冬季凌厉的西北风和狂暴的飞雪”。

三、顺应生活环境的室内设计

契丹穹庐内的设计史籍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通过零星的记载也能够

大致了解其居所的室内设计情况。契丹毡帐中的家具主要是为适合草

原游牧生活的需要而设计的,即所有家具便于搬迁、安装和拆卸。根

据文献记载,契丹人毡帐内的主要家具是床和榻,因为床榻便于拆卸

和搭建,适用于经常移动的帐蓬。《辽史百官志》中有专门的管理床

榻的机构床幔局。宋雍熙三年(986)契丹于越耶律逊宁迎战北宋,宋

叛将贺令图引麾下数十骑逆之,将至其帐数步外,耶律逊宁“据胡床”骂之。15这种“胡床”能够折合,形似今天的“马扎”,携带非常方便。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路振使辽至

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看见萧太后“方床累茵而坐”。宋人

程大昌记载辽道宗在达鲁河钩牛鱼情况时也说:“虏主与其母皆设帐

冰上,……其床前预开冰窍四。”除了床以外,史籍中还记载契丹人

睡榻。榻比较矮且长,可坐卧,比床更方便实用。后唐姚坤“谒见阿

保机,延入弯庐……阿保机与妻对榻引见坤”。阿保机皇后述律平

“有母有姑,皆踞榻受其拜”。辽景宗耶律贤少弱多病,皇后主政,“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帝卧床榻间,拱手而已”。乾

统六年(1106),王鼎“憩于庭,俄有暴风举卧榻空中”。这些记载

说明,契丹穹庐内榻是主要的家具之一。随着汉化水准的加深,也有

一些契丹人过上了农耕定居生活,于是随之而来的室内设置也发生了

相对应变化,即由床榻改为火炕,据考古发现,“在德德乌兰艾莱格

古城(克鲁伦河沿岸),还发现了火炕遗址。同毗邻民族一样,契丹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