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社会公德

思修论文——社会公德

2010年,12月,十八名复旦大学学生逃票进入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探险”,旅行者装扮,无任何装备,被困后报警求救。为救学生一名年仅24岁的民警坠崖牺牲。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这些复旦学生在这件事情上的反应,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甚至令人吃惊。一方面,他们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得很老练,比如懂得利用危机完成学生协会的人事更替,懂得利用校友去控制公共舆论;另一方面,他们对生命的价值又表现得冷漠和懵懂,仿佛一群不谙世事的幼童。他们对核心问题的忽略和对技术细节的热衷,他们的不通人情和老于世故,交织成当下社会最让人担忧又最无法回避的景象,即道德的缺失。而人们的批评,实则是对社会道德的召唤。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人们担心社会公德水平滑坡,助人救人可能反被人污时,法官陈燕萍、乡村邮递员全二平、好人刘乾坤、饭店店主李玉兰、农场职工康金环、“活雷锋”杨广和、济南市民郑承镇几乎在用一生时间来帮助和照顾一些弱者。而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刘旭、见义勇为的大学生汪洋则是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救别人的生命。他们为社会公德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

今天,人们常感叹职业道德水平下降。然而,一生惦记自己病人的著名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被病人称为“最亲的亲人”的医生顾顺华、山村女教师胡安梅、抚养服刑人员女儿成才的民警刘继平、连救27人不留名的收费员熊文清、勇救落水学生的教师阿木冬?吐鲁甫,则爱岗敬业,服务了身边人,并释放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温暖着全社会。

道德问题的改善从学生这个角度说,需要从小抓起。有一句印度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从道德教育层面来说,道德认识首先应该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在参与道德行为中体验的幸福感也将唤起更高层次的道德意识。在这样的轮回中,使学生的道德素养逐步得到提升。在活动中,要提倡青少年在家里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扫地、浇花等;学会感恩,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活动,知礼仪、重礼节,养成关爱他人、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品德;在社会,开展"爱心奉献"活动,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积极参与社区清洁卫生、植绿护绿,学习宣传礼仪知识,做"文明小使者",在生活实践中慢慢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让孩子们在"道德践行"中体验到助人、互助、合作的幸福感,体会亲情、友情带给自身的幸福,从而让孩子的道德品质在 "道德践行"得到升华。让孩子们明白,修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遵守道德是自己的义务,是自己的素质展示,是自己的价值实现。做一个有道德的荣耀的,更是幸福的!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在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中,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的精神上的和谐具有不可缺的作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全民一起努力,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思修课论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背景与意义 一个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格取向,决定着一个新生代的道德水平。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坚持以中华美德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铸造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公德,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主要程序是: 第一阶段:资料准备。通过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百度等方式检索有关社会公德的信息资料。参考调查问卷的方法和形式。 第二阶段:分析调查内容。对调查内容分成“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公益、拾金不昧、帮助他人、义务服务方面”,“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等方面”,“遵纪守法、对法律认知方面”

四个方面,挑选适当的问题,进行调查。 第三阶段:实施调查。对班级同学,朋友及周边学生等实施调查。 第四阶段:分析与报告撰写。运用word、excel等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三、当前大学生公德现状分析 (一)、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 礼、诚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到长辈、老师、领导打招呼应该是一种礼貌的体现,65%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3%的同学不愿意上前问好,仍然有32%的同学出于内向没有上前问好,也就是97%的人是很懂得礼貌的,所以我们不能把那32%的同学归到不懂礼貌的人群中。在文明礼貌方面同学们做得还是可以的。 当借他人物品时,87%的人会每次都下意识的爱护那件物品,12%的人偶尔会,只有1%的人从来没有下意识得爱护借来物品。在借用他人的物品时,我们应该竭力维护的,这个方面大家也不错。 百行孝为先,87%的同学每年都回家陪父母过年,4%的同学打算今年不回家过年,9%的同学有过不回家过年的经历。就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同学都知道家里有人在惦记着自己,自己也记挂着家人。 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孝顺父母,这些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心理面是知道怎么做得,只是在行动上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二)、公益、拾金不昧、帮助他人、义务服务方面 对于随手丢垃圾的人,44%的同学会忽视不管,39%的同学会捡起垃圾然后离开,17%的同学会提醒对方捡起垃圾。只有56%的同学对垃圾有所表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能打源头制止丢垃圾的人,而不是去教育每个人去捡起垃圾,那么效果应该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爱心募捐,47%的人会积极参与,47%的同学会在集体捐助的

思修报告: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越来越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提高整体民族素质的迫切要求,越来越成为我国公民的热切愿望。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广大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会公德建设凸显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使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大工夫。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又好又快的运行轨道,这种“好”字当头的快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实践中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 二.调查意义 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具有广泛适应性、普遍认同性、历史继承性等特点。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运行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认同,是人类人际交往活动中道德智慧的历史凝结,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通过劝导力和说服力,调节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鲜明的标志,是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本文列举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公德层面所出现的几点现象进行了调查,抽象总结其中蕴含的深层问题,浅析其成因,提出了基本的对策建议。 三.调查方法 调查以随机抽样为主,同时对本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面谈。为了了解大学生道德现状,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大二学生50份,大一学生50份,担任学生干部的占30%。报告将基于这些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公德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调查对象:苏州大学部分在校大学生。 四.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思修论文之道德

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摘要: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内容。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公民存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最一般的公德意识;作为正在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大学生不应混同于一般公众,更应具备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公德意识。他律、自律和实践,是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公德意识;高校德育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 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 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加强大学生公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

思修大学生日常生活道德实践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实践调查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大学生日常生活道德调查报告 目的及意义:了解大学生的日常道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日常道德意识,践行日常道德规范。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统计汇总。

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于“日常生活中能否不说脏话粗话的”的问题,大部分人能做到或基本能做到,小部分人是看情况,极少部分人暂难做到;而对于“日常是否乱丢垃圾的问题”,大部分人从不乱丢,小部分偶尔会丢,极少数视情况而定;对于“看到白亮灯、白流水“的态度,绝大多数人愿意付出举手之劳,极少部分仅在空闲时会。以上问题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较重视日常生活道德,当然,一部分人会优先考虑自己的情况来适时选择。 对于“遇到人需要帮助时”大的问题,在校内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热心帮助,而在的大街上时,一半人会热心帮助,剩下的人一大半会选择帮他叫警察,一小部分会绕道而行。说明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愿意助人为乐的,但在社会上因骗子猖獗等原因对践行道德相对冷淡。因当提及“是否愿意给老弱妇孺让座时”,绝大部分人经常让座,因为让座并不容易被人骗,证实了上面的观点。 对“在老师问题时能否主动站起来”的问题,大部分人经常会,少部分偶尔会,说明大学生对教师是较为尊重的。 对“在图书馆或自习室喧哗”的问题,大部分人偶尔会,并持厌恶态度,少部分从不会,持无所谓态度。对“图书馆的书能否做到不折角,不乱放”的问题,一半人经常会,少部分偶尔会,一部分从不会。对插队的问题,本校大部分人从不插队,少部分认为无所谓。对“当开门,掀帘时是否会照顾后面的人”的问题,大部分经常会,小部分偶尔会。当提及“自己失利时,怎样看待别人的成功”问题,大部分选择看此人人品,极少总是会。 个人观点: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道德的情况是较为乐观的,相对于社会群体来说,大学生的日常道德观念是较强的,但也有少数学生观念相对薄弱,不过整体上情况是乐观的、 总结: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7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20%左右的表现为良好;仅有不到10%的同学公德意识薄弱。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思修第五章 社会公德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适用全院所有专业 院系(部)______经管艺术系____ __ 班级17级新闻、金融;会计1、2、 3、4、5班;17级国商1、2班 物流1、2、3班;酒管1、2班 17级电商1、3、5班、艺术 教师________ 张苗苗______ ___

教案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复习导入】 复习上堂课重要内容,导入案例:中国----礼仪之邦,导出本堂课内容。 【告知目的】 主要内容:一、社会公德; 二、职业道德; 教学目标:帮助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在社会公德、职业与婚姻家庭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了解职业与婚姻家庭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新授】 导入:案例:中国----礼仪之邦 第一节社会公德 【案例】:高中生接吻镜头被曝光,起诉学校:胜诉还是败诉?2003年某日晚自修,上海复兴中学某班魏杰和小云(化名)在有20多名学生上自修课的情况下,在教室后排发生的亲吻举止被学校监控摄影镜头摄下。之后,上海复兴中学以《校园不文明现象》为题,集中播放摄录的包括以上行为片段在内的校园不文明现象。 2003年8月,魏杰和小云正式向法院起诉母校,认为上海复兴中学侵犯了其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 学校认为:在校园公共区域(包括教室)安装监控设备,易于及时发现各类情况,解决问题,以履行其教育管理职责。 法院认为:被播放的二原告的亲昵动作,是在教室这一学校的公共

场合中,且有20多位学生在场的晚自修时间内,公开和不避忌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原告自己已超越个人空间的领域,该行为不具备隐秘性。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何谓“公共生活”? 1、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2、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蔽性。 3、公共生活则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以社会公共场所为主要领域,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何谓“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和网络秩序等。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思修论文——社会公德

2010年,12月,十八名复旦大学学生逃票进入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探险”,旅行者装扮,无任何装备,被困后报警求救。为救学生一名年仅24岁的民警坠崖牺牲。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这些复旦学生在这件事情上的反应,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甚至令人吃惊。一方面,他们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得很老练,比如懂得利用危机完成学生协会的人事更替,懂得利用校友去控制公共舆论;另一方面,他们对生命的价值又表现得冷漠和懵懂,仿佛一群不谙世事的幼童。他们对核心问题的忽略和对技术细节的热衷,他们的不通人情和老于世故,交织成当下社会最让人担忧又最无法回避的景象,即道德的缺失。而人们的批评,实则是对社会道德的召唤。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人们担心社会公德水平滑坡,助人救人可能反被人污时,法官陈燕萍、乡村邮递员全二平、好人刘乾坤、饭店店主李玉兰、农场职工康金环、“活雷锋”杨广和、济南市民郑承镇几乎在用一生时间来帮助和照顾一些弱者。而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刘旭、见义勇为的大学生汪洋则是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救别人的生命。他们为社会公德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 今天,人们常感叹职业道德水平下降。然而,一生惦记自己病人的著名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被病人称为“最亲的亲人”的医生顾顺华、山村女教师胡安梅、抚养服刑人员女儿成才的民警刘继平、连救27人不留名的收费员熊文清、勇救落水学生的教师阿木冬?吐鲁甫,则爱岗敬业,服务了身边人,并释放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温暖着全社会。 道德问题的改善从学生这个角度说,需要从小抓起。有一句印度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从道德教育层面来说,道德认识首先应该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在参与道德行为中体验的幸福感也将唤起更高层次的道德意识。在这样的轮回中,使学生的道德素养逐步得到提升。在活动中,要提倡青少年在家里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扫地、浇花等;学会感恩,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活动,知礼仪、重礼节,养成关爱他人、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品德;在社会,开展"爱心奉献"活动,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积极参与社区清洁卫生、植绿护绿,学习宣传礼仪知识,做"文明小使者",在生活实践中慢慢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让孩子们在"道德践行"中体验到助人、互助、合作的幸福感,体会亲情、友情带给自身的幸福,从而让孩子的道德品质在 "道德践行"得到升华。让孩子们明白,修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遵守道德是自己的义务,是自己的素质展示,是自己的价值实现。做一个有道德的荣耀的,更是幸福的!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在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中,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的精神上的和谐具有不可缺的作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全民一起努力,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思修社会公德共篇.doc

★思修论文社会公德_共10篇 范文一:思修论文——社会公德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010年,12月,十八名复旦大学学生逃票进入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探险”,旅行者装扮,无任何装备,被困后报警求救。为救学生一名年仅24岁的民警坠崖牺牲。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这些复旦学生在这件事情上的反应,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甚至令人吃惊。一方面,他们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得很老练,比如懂得利用危机完成学生协会的人事更替,懂得利用校友去控制公共舆论;另一方面,他们对生命的价值又表现得冷漠和懵懂,仿佛一群不谙世事的幼童。他们对核心问题的忽略和对技术细节的热衷,他们的不通人情和老于世故,交织成当下社会最让人担忧又最无法回避的景象,即道德的缺失。而人们的批评,实则是对社会道德的召唤。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人们担心社会公德水平滑坡,助人救人可能反被人污时,法官陈燕萍、乡村邮递员全二平、好人刘乾坤、饭店店主李玉兰、农场职工康金环、“活雷锋”杨广和、济南市民郑承镇几乎在用一生时间来帮助和照顾一些弱者。而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刘旭、见义勇为的大学生汪洋则是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救别人的生命。他们为社会公德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 今天,人们常感叹职业道德水平下降。然而,一生惦记自己病人的著名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被病人称为“最亲的亲人”的医生顾顺华、山村女教师胡安梅、抚养服刑人员女儿成才的民警刘继平、连救27人不留名的收费员熊文清、勇救落水学生的教师阿木冬?吐鲁甫,则爱岗敬业,服务了身边人,并释放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温暖着全社会。 道德问题的改善从学生这个角度说,需要从小抓起。有一句印度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从道德教育层面来说,道德认识首先应该和道

思修作业大学生社会公德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公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就是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状况,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们在社会公德方面的局限,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同学们能够较好的规范自己,加强自身的社会公德,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二、调查意义: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三、调查方法; 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方式收集个种大学对于社会公德看法与大学日常的生活关于社会公德的访问的调查作为资料。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

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公德现状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 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四.事例说明 女大学生与公交司机互辱,公德哪里去了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大二学生邓小丽(化名)提着行李箱在宜宾(微博)乘坐公交车,当班驾驶员邓仕强提醒她将行李放在前门附近,不要带到车厢后面影响其他乘客通行。连叫了两声,邓小丽没有反应,双方发生争执。车上的监控视频显示,邓仕强用肮脏的语言辱骂邓小丽,邓小丽向邓仕强脸上唾了一口。邓抽出一根钢管做出殴打女乘客的动作,被其他乘客制止。(8月2日四川新闻网)女大学生与公交司机互相辱骂,都丧失了社会公德。何谓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指人们维护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关系,为大众所公认并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行为准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遵循的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规范。比如,遵守秩序、讲究卫生、尊重人格、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社会公德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总之,为他人着想是社会公德的核心。我们进行社会会公德建设,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