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智慧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优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学习,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智慧,然而,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充满情趣的智慧的教学氛围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营造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一、静水投石,打破数学课堂的沉闷空气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可见,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肯定比一个严肃、呆板、死气沉沉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思想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正如教育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只有打破以往的老师高高在上的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一个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教学环境,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数学课堂来。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好的课无一不跟他们的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关。
那么,如何在课堂40分钟之内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呢?
首先把握课前几分钟的谈话。
课前几分钟与学生谈话拉拉家常或者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话题。
通过这样的谈话,使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融洽了师生关系,同
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言语的艺术。
以和蔼的笑容,独特的幽默和温和的语言让学生忘记了这是一个严肃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解放。
再次在教学中有意识去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老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
如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刚才有一位学生问我:“5元3双袜子,根据实际情况买一双应付多少元?你们能帮帮老师吗?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放下紧张的心理包袱。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也有需要帮忙的时候。
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
二、突出数学思考的本质,让学生亲历数学化过程
如果说,数学学习内容内隐的人文价值还有一定的依附性和外显性的话,那让学生自已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则是更高一层的人文教育的追求。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
”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应引导学生从自已的数学经验出发,经历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让学生经过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的数学结论。
如教学“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时,我用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
1、每边摆上3个棋子,让学生抢答: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学生出现多种答案时,让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进行验证。
2、每边摆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学生动手
摆放后写出算式。
3、请学生当棋子,上台围一个大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算出最外一层有几名学生?
4、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能根据前面摆放的方法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并借助围棋探索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找到了合理的规律。
学生们不仅用知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多方面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放手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明理的快乐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向学生抛出特定情境下的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其中,既有外显的行为操作活动,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
学生能获得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一体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类探究活动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而非获取第一手直观体验。
学生不仅在活动中有体验,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经历着数学思考。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做“摸球”实验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已知盒内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的前提下让学生猜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对学生来说已经毫无新鲜感,因此教师变化角度展开如下数学活动:“(出示盒子)同学们,这个盒子里放有白
色和黄色的球共10个,不过两种球的数量不相等。
如果不打开盒子看,你们有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球多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充分调动各自已有的经验来尝试解决。
有的同学用猜的方法,随即因其结果的不确定性被同伴否认。
也有同学认为可以用摸球的方法,每次摸出一个看看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多摸几次,最后看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多,就说明这种颜色的球多。
此时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成为了学生探究的需要,由于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充满渴望,因此在这类探索活动中,学生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因个体的强烈感受而充满了活力。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在某些问题的解决中,某种经验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但要使数学活动经验更长效地纳入学生的个体知识体系,还需要经历一个概念化和形式化的过程,这是经验与“双基”相互融合、向“思想”升华的必要途径。
四、设计“轻松一点”的题目,让学生练得欢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多以书面作业为主。
许多学生谈作业色变,因为他们意识到一座作业大山将压在他们头上。
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机会,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
”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然而有些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无趣模式,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造性,形式新颖,能联系实际生活,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
种愉悦轻松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知识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看、可读、可玩、可操作,增加每项活动的目的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符合他们爱动、好奇、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让学生想要做,乐于做。
如教学“可能性”后,我设计了一个“转圈”的游戏活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后出示:“我们教室下午被太阳照射得历害,学校想给我们班的窗子安装窗帘布,请量一量窗子的长和宽,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布?”;学了用“亿”或“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后设计了“苹果屋里住着哪些数字”;学了乘、除法的估算、笔算后出示:“小小评估师”、“我是神算手”“我来当判官”等题目。
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和搭建了一个自主练习、自我完善知识结构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而且还把枯燥、平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练习中。
总之数学教学要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机与乐趣的局面,使数学课堂教学洋溢着生活的情趣,让数学课堂与情感、智慧结伴而行,让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地去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