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新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概述
由于公司的规模大,其决策的后果影响到公共问题,因 此实业家手中掌握公共职能。当公司规模大到一定程 度的时候,大公司的决策甚至决定国家的方向。
二. 多头政治与实业界的争夺
实业界特权现象出现以后,又面临如何限 制企业界特权的问题。林德布洛姆认为,多头 政治本身不是限制实业界特权的机制。企业界 无论在资金的多少、组织程度上,还是在参政 渠道方面,均具有明显优于多头政治中的资源。 作为一种控制方式,多头政治只能控制政府和 政治,多头政治不能控制实业界。
官员自私的动机是第一位的
无法对结果进行控制,可能做不知后 果的事
人民间接决策为主,只直接选举领导 人
三. 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搭配
表1-3 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搭配
多头政治的 权威主义的
市场导向的 制度(不排 除权威)
所有多头政 治的制度: 北美、西欧 及其他
世界上的多数制度,包括南斯拉夫、匈 牙利、葡萄牙、多数拉美国家,新独立 的非洲国家,以色列以外的中东,日本 以外的所有非共产主义的亚洲国家
林德布洛姆“实业界特权〞的提法更具有批判性。实业界特权是市 场制度的产物,市场的运行迟早会产生垄断现象,而真正能够具 有特权的企业只能是大型企业,这是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以后的 产物。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篇社会经济形式第一章商品经济第一节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人类社会经济形式,即人类经济活动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迄今为主,人类社会经历了两种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原始末期、奴隶、封建社会前期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出现小W经济或(简单W经济)③封建后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萌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即为满足家庭或经济单位内部成员的直接消费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基本特征:(1)自给自足的经济:产品转让采取直接转让或索取(分散的独立的)(2)封闭型经济(3)保守型经济(4)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5)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是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自然分工:出现在原始社会,在纯生理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反映人们由于性别和年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社会劳动。
三、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产品为交换而生产,生产者通过商品交换互相交换劳动和发展联系的经济形式。
是商品化、货币化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存在的条件①前提条件社会分工②决定性的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1)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在生产者拥有自主性、平等的情况下交换(2)开放型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生产者之间联系密切,范围广大(3)开拓型经济,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有叫竞争性经济利益引起竞争导致劳动开拓激发生产力提高开拓的精神(4)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 积累-- 生产规模扩大(5)私人劳动通动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产品转让采取商品交换形式。
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两个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第二节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1、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源于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于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2、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价值形式表现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
①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②加强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的管理; ③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发展程度; ④提高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规模和效能; ⑤改善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二、市场价值的确定——个别价值的平均化
1、市场价值:即商品社会价值,是通过部门内 部的市场竞争形成的,即由占生产显著大量的中 等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的
某一企业提高了自己的劳动生产率,一小时生产 100支钢笔,则该企业每小时创造的价值为多少?该企 业每只钢笔的价值为多少?
(0、1元/只)
(3)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由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同样一件产品所 花费的时间就越短,成本就越低,因此企业要赚钱,就必 须使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使 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交换价值与价值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它 们受时间、地点、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性(不可分割):作为商品,必须 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 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 西,就不可能有价值;
矛盾性(不可兼得):二者是互相排斥 的,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既 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案例分析
劳动价值论是说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这与商品价 值的分配或企业资产的界定和归属是两回事。
北大方正的新资产价值肯定是该企业的劳动者(含 管理者)创造的,这毫无疑问。可是,依照按生产要 素所有权分配的原则,作为国家所有制的北京大学出 资,理应获得应有的股份。因而在重新界定企业资产 的过程中是一个兼顾国家、企业与个人利益的问题, 与价值创造没有直接的联系。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生产方式
25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要求生产关系去适应的是先进的 社会生产力
调整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
26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生产关系变革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根本制度实行革命性变革。 这是社会制度的质变; 一种是对具体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 这是量变。
27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19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 4、纠正对产权问题认识的误区
一是把产权片面理解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因而只注重公有权,忽视私有权,应两 者并重; 二是把产权看作铁板一块。实际上产权内 容中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 、处置权、转让权、收益权等是可以分离 的。
20
第一章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思考题:
• 制度创新就是在保持社会基本制度不 变的前提下,对具体经济制度即经济 体制进行不断调整和重新安排。它与 经济体制改革是同义语。 • 制度创新能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使 生产关系更完善、更具活力。
28
第一章 第三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思考题:
为什么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性质?
29
• 3、生产要素的分配和劳动成果 的分配 • 4、生活消费反映人们的经济状 况
11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思考题:
怎样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 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 关系?
12
第一章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
13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涵义和重要性
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 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 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 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概念
政治经济学笔记——概念部分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1.劳动就是劳动力的支出。
2.劳动对象就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3.劳动资料是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
4.生产过程就是人通过自己的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的过程。
5.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则表现为生产资料。
6.生产力标志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7.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这种社会关系,就叫做生产关系。
8.当人们把生产关系具体化到从生产到消费的经济体制的时候,生产关系又被称为经济制度。
9.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1.经济制度的总和又称为经济基础,相应的政治、法律与意识形态又称为上层建筑。
12.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3.五种基本类型的经济制度——原始公社、奴隶制经济、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4.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是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15.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章 商品经济1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17.物的有用性就是物的使用价值。
18.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19.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0.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具有各种特殊的具体形态,叫做具体劳动。
21.撇开其具体特点的劳动,叫做抽象劳动。
2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的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3.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则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加倍的简单劳动。
24.商品的价值量是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
25.货币是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
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马克思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 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创立了工人阶级的 “圣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科学体系的最 终建立以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完成为标志。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二是生产力的发 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才能 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必需的物质材料。 第二,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分配、交换和消费 所能达到的水平和规模,以及它们所需物质资料的品种、质量、规格, 都是由生产提供的。 第三,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比如,社会成员按什 么方式分配他们在社会产品中所得到的份额,是由他们参与生产的方 式决定的。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随 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科学研究的进展不断丰富和发 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所创立的政 治经济学又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列宁、毛泽东、邓小 平等所继承、坚持、发展、创新。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不随社会关系变化而变化。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因此,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是指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学四章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四章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旨在探索经济活动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总结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体系,其核心是市场经济和私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包括:自由市场、私人财产、盈利动机、竞争等。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经济行为的基础。
第二章: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结构和质量的变化,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福利提高等方面。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密切,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周期内的短期起伏,通常由经济供求关系、政府政策等因素引起。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深化和全球范围内资源和市场的整合。
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传播和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国家利益和民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政治力量关系的重要学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是其核心知识点。
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
个别劳动时间是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 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正产的生产条件 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 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 与其成正比。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方面决定:
– 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生产资料的条件
使用价值随着人们 的认知而不断丰富。
• 商品的使用价值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 或精神内容,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
•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 人与自然的关系。
• 商品使用价值不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 变化
• 作为交换的物质承担者。要从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价值中揭示商品及其运动规律。
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 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 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 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 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不是由自然或生理 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 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 用程度决定的,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因而 它们的衡量标准是相对的。
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 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是 一种绝对的量,不能自己表现出来, 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才能获 得表现。
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或两种 属性。
2.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实际上就是经 过具有私人劳动性质的商品生产过程生产 出来的商品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其价值 转化为社会劳动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使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放作用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物质资料生产和在生产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起点)(中间环节)(终点)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是它的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济理论依据、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范、财经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科学的重要知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第三节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 的不可逾越性 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2、历史进步性
第二,自然经济中各经济单位分散生产、互不往 来,具有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特性,束缚技术 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中各经济单位互相 依赖、密切联系,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的特征。 各个商品生产经营者在经济交往中发展自己,在 互相竞争中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 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是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和自己的利益进 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的社会性 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而进 行的劳动。 商品交换过程的完成意味着私人劳动转化为社 会劳动。
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第三节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一、自然分工
1、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 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内容: 需要的无限 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 性与多样性 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 产生了分工 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商品经济的定义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 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 联系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章:商品
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概念)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决定•不会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价值(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与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1)对立性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同时存在•(2)统一性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概念)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为具体劳动,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为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不同的具体劳动产生不同的使用价值,各种使用价值的总和表现了各种具体劳动的总和,既表现为社会分工。
•具体劳动的种类与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的改变而变化•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两要素的结合•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
无偿捐献非商品;阳光、空气非商品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第一章:商品2022年3月23日23:20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量上的可比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性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因此属于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应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表现的更充分,因此属于历史范畴•(2)统一性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 性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点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过程(直接生产过程)、分 配过程、交换过程和消费过程等四个环节。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 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 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它所 分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 面的产权制度安排:
(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益 权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
(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所 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 我们将这种由一束产权组成的结构成为权能结构。
教学要点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 (1)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2)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点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教学要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1、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 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 用等经济关系所组成。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 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 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 经济关系。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 有的属性。
教学要点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 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 例如: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式和对产权制度、 管理制度、经济运行的监督与调节制度进行创新 等。
教学要点
2、生产力的作用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统一体,生产关 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 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教学要点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 程中的关系
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教学要点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2)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 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3)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作为经济用语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拥有 关系,也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依据所 有权,人们实现其经济利益关系。
教学要点
在现实经济中,有两种基本的要素所有权, 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劳动力的所有权。
经济学分析中的所有权包括资本、劳动力、 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在内的生产要素的 所有权。
教学要点
4、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
教学要点
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生产决定交换。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 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教学要点
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 不独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 定分配。
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 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教学要点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教学要点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1、什么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 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
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1、分工 经济学中的分工有多种形式: (1)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它又包 括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两种形式; (2)劳动职能的分工; (3)机器体系中的分工。
教学要点
分工的意义在于:分工促使劳动的专门 化和生产工具的专门化,并由此提高劳动 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专业化)
在生产的四个环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即促进 或延缓生产发展的作用。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 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 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 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 出现实的生产。
四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生产方式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准确理解生 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内涵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产权理论极其意义;生产力的 决定因素及其发展途径;引导同学们运用生产 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正确分析经 济社会现象,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
性质和内容。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1、什么是产权
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 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 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 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 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 收益权。
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 被称为财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
教学要点
2、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 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在一个社会中,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其中 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的性质。
教学要点
3、所有权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 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 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