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西方古代自然观的
异同
摘要:本方简述了中国在代自然观与西方古代自然观的意义以及其相同之外与不同之处。
一.自然观的概念
1.自然观的定义
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2.中国古代自然观
中国古代自然观有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八卦学说以及元气说、,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五行说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且五个物质元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阴阳学说用阴阳二气来解释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原因,把自然界有规则的变化称作“阴阳有序”,把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叫做“阴阳失调”。一切事物都是在阴和阳的矛盾运动中的发展变化的。八卦说把天、地雷、火、风、泽、山、水八种常见的实物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用八卦的错综配合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八种符号为乾、坤、震、巽xun、坎、离、艮、兑)。元气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弥漫的“元气”所构成。“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在元气之外,别无一个有意志的造物主,从而否定了神的存在。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是崇尚自然,反对对自然的干预,追求对自然本性的顺从。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地、天都统一于“道”,而“道”又是自然的, 人应当顺应自然, 不可有意作为。老子反对人为, 所以菲薄智识技巧。老子自然观的中心是“抱朴”, 返朴归真是他的理想境界。庄子则将天人对举, 并赞叹自然之伟大, 悲悯人类之渺小。《庄子·外篇》云:“有天道, 有人道。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天道为尊, 人道有累, 庄子主张“不以心捐道, 不以人助天”, 即不以人力改变自然, 这与欧洲近代自然观是迥然而异的。庄子认为,真正有修养的圣人是不参与大自然的造化过程的, 而是安然地随顺自然, 任变而终, 这就是人与天为一, 如果硬要有所作为, 终究会有不良的结果。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是消极无为的, 在天人关系上, 只见于天而无见于人, 尊天抑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 庄子明确提出天与人应统一起来,主张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 这表明其消极无为的思想又不乏合理的因素。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比道家积极得多。道家的天人合一说完全取消了人的能动性, 顺自然无所为。儒家的天人合一说虽然也以天为本, 却不否定人
的独立存在, 而是主张积极有为,“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以积极的入世态度来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 以求天人之间的协调、和谐与一致。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认为人与天相通, 人的善性是天赋的, 认识了自己的善性便能认识天, 人与天地万物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要求通过主体内心和本性的探索, 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天人合一境界。北宋张载提出气一元论的主张,宋程明道认为人与世界本是一体,“天人本无二, 不必言合”,宋明理学中理学一派的代表朱熹说:“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王阳明认为:“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 其发窍之最精处, 是人心一点灵明。”都是从人伦道德意义上阐发天人合一思想, 把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 追求一种道德的内在超越, 实现天道、天理与人性的和谐统一。但是, 从这种人伦道德意义的天人学说中, 我们仍可以窥见其倡导人与自然相待相成、统一和谐的合理观点。当然, 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尚不是凭借科学知识去认识自然而达致的。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始终抱有一种神秘感, 很少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而大多是建立在对人的自我内心主体的探索上。通过弘扬主体内心的一种至刚至上的阳刚之气, 圣人便认为可以实现与天地合而为一。
3.西方古代自然观
按照希腊古老的自然宗教传统,自然界是充满灵魂的。这种观念被人类学家称为“物活论”或“万物有灵论”。从文化人类学上说,“物活论”是原始人类基于对生命现象的自我体验类推自然的产物。米利都哲学家们的思考正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开始的。泰勒斯就说过,万物充满神(灵魂)。然而,在泰勒斯,这并不是对流行的宗教观念的重复;相反,他借助传统宗教的语言形式道出了全新的内容。据亚里士多德记载,泰勒斯把灵魂看作一种能运动的东西。因此,对于泰勒斯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单一的物质本原(水)构成,本原之所以化生出万物,是因为它自身是能动的。这一点,阿那克西美尼表达得更明确。他认为,本原(气)就是神,是不可测量的、无限的,并且在不断运动之中。所以,气又被称为“精气”(pneuma,又译“普纽玛”,包含气息和精神两层含义)。这样,米利都学派通过对流行的宗教观念的改造,在事实上肯定了本原不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而且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米利都学派本原学说的真正局限在于,它无法解释宇宙的秩序问题。这一步是由另一位伊奥尼亚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跨出的。赫拉克利特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火”,火化生万物依据的是“道”(logos,又译“罗各斯”,有规律、理性、语言、尺度等多重含义)。“道”是本原火所固有的属性,火按照它自身的“道”燃烧、熄灭,生成万物,而由火产生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普遍地遵循“道”。至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完整的自然观告以形成。其主要内容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单一的本原生成的;本原不仅是构成自然事物的元素,而且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和事物间秩序的赋予者;由本原产生出的自然界是充满内在活力和秩序的整体。
基督教是一直伴随着西方文明的进程的,因此对古代欧洲的自然观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基督教文化认为大自然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全人格的神,是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代表。上帝是人,世界是人创造的。圣经中的上帝创世说反映的是西方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在基督教
观念中人类与自然截然分开,即所谓“天人相分”,不像中国人那样“斩不断理还乱”。而且自然是从属于附属于人类的,没有敬畏迷信的概念。认为人类处于宇宙中心,高于自然,可以支配自然的观点出发,认为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是供人类利用的,所以西方人对自然采取一种认识、探索、征服和享用的观点。“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不仅用于观察自然世界,而且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中。并且认为上帝是本体,自然与此无关,自然是物质的,与精神是截然分开的。西方人崇尚竞争与胜利,追求获得与占有,为了荣誉和财富,不断地探索自然的奥秘,不断地扩大征服自然的成果。这种自然观对西方文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西方自然观的异同
1.不同之处
中国与西方二者古代的自然观最大差异在于,是将世界本原抽象化还是具体化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把或道或气看作世界的本原。这些都是从现实世界抽象总结出来的东西,是天地万物的一个高度概括与规律,并且是先于世界存在的,即是说世界万物都是这个规律或集合的衍生品。
先说为什么认为道是先于世界存在的,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佐证。近来有本比较火的著作《佛本是道》,引用了封神演义中的一句话,说的是鸿钧祖师,“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这句话虽然发生在张陵创建道教之后,但是却反映了“道”在人们思想中的地位,天地玄黄便已存在,看来是先于世界的了,之后才有的盘古开天辟地之事。
而为什么又说道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总体抽象,《道德经》则不能不提,此为紫气东来的老子为尹喜所作,其总源头自然也是道。如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以看出道的本源性,就是说可以用语言说出的道和名不是永恒的道和名,而只有作为无名的“道”才是万物本原。我的理解就是凡是能表达出的具体事物或现象都不是根本性的,这似乎有点像列宁对物质的定义,所以我开始说老子的道本原是对现实世界的总的抽象。然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道可道,非常道,这正是道的二律背反,即悖论。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准备表达“道”的准备含义,否则就会陷入一个“非常道”的死循环中。最后,这里只说,普遍认为,道就是万物运行规律,是先于世界存在并为天地万物下了一个根本定义的东西。
与此截然相反,西方古代自然观对世界本原问题大多归结为具体实物形态,最早看来,如古希腊七贤之首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他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这显然是具体化了,与中国古代大而化之的思想显得完全不同。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这一点,泰勒斯本人是个数学家,而且也通晓天文学,并被称为“科学之父”,这些经历就促使他对万物的思考向实物模式发展。这种观点比起中国的道学自然少了几分神秘,却为西方文明在科技上的领先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自然哲学方面,古代中国在五行和阴阳学说上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但是没有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也不具有种类繁多、比较极端的理论。古欧洲则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同时又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