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说课稿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的探索史。在这期间西方列强曾向我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入侵。而本课所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五次入侵中的一部分。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在中国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统治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进行民族自救运动的重要依据。

本课的内容组成有这样三部分:

1.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而向中国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罪行——包括英法火烧圆明园和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3.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农民军掀起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因此本课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有:

1. 为什么会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付之一炬以及中国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被割占的史实。

3. 这一时期的农民阶级重新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演义出一段慷慨悲壮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以下几点:

1. 通过播放《圆明园简介》、《火烧圆明园》、海晏堂插图的视频片段和用多媒体展示“沙俄侵占我国领土”这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让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矛头为什么是清政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有:

1. 通过史料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和为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图强的学习精神。

2. 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事对学生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本课的重点:

鉴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重点之一。另外,列强的这次侵略行径可以说是“洗劫空前”、“割地最多”,侵略罪行令人发指,所以列强在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三、本课的难点有:

近代社会的中国由于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时代赋予这一时期的农民斗争新的特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帝,这是以往农民运动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四、本课的教学手段: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个性突出,但学习主动性不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本课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图表结合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因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已由单纯的知识阐述者变为学生资源的开发者,课堂上孤独的耕耘者转变为与学生交流共同探讨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教学方法的设置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他们在充满生机的教学环境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获取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本课,学生大多数结论的得出是先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讨论并分析侵略者在中国横行无道的原因、农民运动斗争的矛头为什么首指清政府和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必然性,这样减轻了学生只听老师讲一些枯燥无谓的史实和进行空洞分析带来的乏味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让学生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教学用具的使用:

在本课中我主要使用视频资料来展示《圆明园全景简介》和《火烧圆明园》的史实,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沙俄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表及示意图”,这些教学手段直观性强、实用性大,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为认知水平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打下基础。

七、教学过程:

在导入本课,我采用的是问题导入法,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学生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是“侵略”,即西方列强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求不断地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这样可以很自然地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在《南京条约》中取得的利益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他们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之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这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样的,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问题法来导入本课,即可以突出重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的内容,使课文上下文的内容得以衔接,又为下面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埋下伏笔。

列强的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另一重点,对其中的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我利用多媒体资料边让学生观看被焚以前的圆明园边听我讲解圆明园的内部结构及圆明园内富丽堂皇的摆设,让这精湛的艺术宝库在学生的脑海中占据先入为主的位置。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我直接靠口授来解说圆明园要形象、直观得多,达到的教学效果也要好得多。接着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觉,即雨果的一段对英法这次罪行的遣责来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清政府软弱无能统治的不满。

看完之后,让学生讨论“看完《火烧圆明园》的感想?”学生在看、听的基础上在进行动脑,这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再设问“如果你是当时清政府的统治者,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大敌压境,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保卫国家的财产?”在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接下来对“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教学我是利用多媒体,把《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示意图》打在屏幕上,再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表格分别在图中找出被占领的土地,说出这些领土是通过什么条约在什么时候被占领的、面积有多大,从而达到“以表代图”、“以图代表”的目的,进行历史与地理学科的渗透。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是中国最凶恶的敌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另外,引导学生阅读《瑷珲条约》的签订背景,要学生得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了让我们今天的国家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而努力奋斗。

根据英法和沙俄的罪行,让学生分析英法在中国“洗劫空前”、沙俄能“割地

最多”的主观原因?通过分析得出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这一切,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出人民的愤怒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出现。再设问太平天国抗击的首指目标是什么?通过解答这个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不废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了“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接下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经过,再此基础上提问“西方列强为什么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通过太平军与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英勇作战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

目标检测:

最后讲解“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让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这个任务的布置是想要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农民运动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民阶级不足以担当解放中国社会和中国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历史重任,那么究竟谁能来振救中国的劳苦大众呢?为下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进行的近代历史的探索打下伏笔。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 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 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 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 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 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是刘昱,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首先第一点,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是教材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在通过对教材分析之后,我从三个维度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以及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战争爆发的经过以及签订条约的内容,并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要远离毒品的法制观念,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我定为: 3、教材重点与难点 l 重点:《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个问题是学生迷惑且必须要分析掌握的。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 一、学习目标 列举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如南京大屠杀等。 二、学习重点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自主学习 1.近代日本发动或参与了多次侵华战争,但其中不包括()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全面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2. “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战争() A.抗日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鸦片战争 3. 1937年12月13日,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往,作为战时陪都。南京大屠杀日军用了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万人以上。这次大屠杀大、众,长,残酷;均为人类文明所罕见。 4. 想一想:在整个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过哪些滔天罪行?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 和周围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先尝试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

一,如:这次屠杀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滔天罪行史实中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什么性? 2. 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这次侵华战争除了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细菌实验、毒气战外,你还知道日军哪些暴行吗?你知道这些暴行按照当今国际法规论处是什么罪吗? 分享交流 1. 展示交流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的罪行翻案,如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日本领导人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民人的强烈抗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认识。 2. 提新问题 通过自学、合作探究,我们解决了本课的许多问题。请再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此问题可以是本组没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 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 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大沽之战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上"一目时,建议教师: 1.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然后,结合课本中的一"表"一图,简要讲述俄国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由于该内容在初中已经讲过,这里不要再过多展开。 2.要把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活动,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观察,突出其"趁火打劫"的卑劣手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法指导 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法建议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关于日军侵华暴行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日军侵华暴行的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 1、南京的民国建筑 2、近代XX的历史文化调查 3、XX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4、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如侵华日军在各地进行的烧杀淫掠暴行、侵略遗留问题、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情况统计、受害者至今生活等情况开展调查。 5、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调研: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调研。 篇二: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 1、南京的民国建筑(选取其中一个或一类建筑) 2、近代XX的历史文化调查 3、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云锦等) 4、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如侵华日军在各地进行的烧杀淫掠暴行、侵略遗留问题、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情况统计、受害者至今生活等情况开展调查。 5、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调研: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调研。

篇三: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 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 摘要:尊重历史,缅怀先烈,针对1931—1945年侵华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调查,写下日军侵华的暴行调查,揭露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凶暴,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警醒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题目: 关键字: 正文:侵略屠杀反思勿忘国耻一.日本侵华主要历程 局部侵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全面侵华:1.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前事变 2.扩大:日本先后占领平津,广州,武汉 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二.日军侵华的主要暴行 1.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战乱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生灵涂炭,军民死伤无数。 2.制造南京大屠杀,肆意屠杀无辜老百姓,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居民和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建立“七三一”部队,在华实施细菌战,用活人做实验,因实验而残害的 中国人达3000多人。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现今再酿 惨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罪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罪行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5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美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行凶被守军击毙。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14日,天津为联军攻陷。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完美版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 (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

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 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结合练习册第2页第8题当堂完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 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

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

题目: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 摘要:尊重历史,缅怀先烈,针对1931—1945年侵华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调查,写下日军侵华的暴行调查,揭露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凶暴,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警醒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关键字:侵略屠杀反思勿忘国耻 正文:一.日本侵华主要历程 局部侵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全面侵华:1.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前事变 2.扩大:日本先后占领平津,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二.日军侵华的主要暴行 1.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战乱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生灵涂炭,军民死伤无数。 2.制造南京大屠杀,肆意屠杀无辜老百姓,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居民和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建立“七三一”部队,在华实施细菌战,用活人做实验,因实验而残害的 中国人达3000多人。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现今再酿

惨剧。 4.实行“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见人则杀,见物则抢,无法带走 之物则烧。把无数的城市和农村变成了废墟,无数的财富宝藏被洗劫一空,无数 的生灵遭涂炭。 5.侵华日军丧失人性,对沦陷区实施残暴统治,人民群众备受折磨,许多老百姓惨遭杀害。 6.穷凶极恶的日军对我八路军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展开反复的大扫荡,开展大清乡运动,由于始终找不到对付八路军敌后游击战的有效方法,相反,在八路军的广泛打击下不断遭受损失,便迁怒于人民群众,无数无辜百姓,革命志士遭受残害。 三.日本侵华战争罪行与战争遗留问题 其对历史问题上,主要造成其原则问题上发生较大的意见,是有关于日本媒体在谈到历史问题时,经常使用“历史牌”这个词。所谓“牌”,无非是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日本媒体这一用词的选择,其深层意思甚至更糟,它含有敲竹杠的工具之意。严肃的历史问题就这样被日本传媒转化为“历史牌”。日本传媒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其实质将直接影响中日的关系发展,吴学文先生在书中介绍说:“有些日本人

《鸦片战争》说课稿高品质版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②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二、说教、学法 (1)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如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践学习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 三、说学情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学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

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意图及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地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地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地削弱。 1. 侵略传统 日本基于传统的侵略政策,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势骤强,积极向外扩张。自甲午之役、日俄战争,以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在中国掠夺利益。且日本因地少人多,故一向主张贯彻“大陆政策”,认为“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见日本军国主义是以侵华为基本国策的野心。 2. 经济危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亦深受困扰,致海外市场锐减,经济严重萎缩,失业人数剧增。因而日本亟谋对外扩张,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并以对华战争来转移其国人的视线。 3. 妄图称霸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年青一代的民族优越感,民族主义抬头。而日本军阀又先后与德、意缔结盟约,形成“罗马、柏林、东京轴心”,狼狈为奸,以图东西方分别称霸。 4. 利用内战 日本所惧即中国的强大,故曾乘北伐军克复济南时,杀害中国官兵及外交人员蔡公时,制造“五三惨案”,阻挠中国的统一。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服从中央政府,实现和平,中国即从事各种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建设,使日本侵略政策大受打击。而且中国内战停止,国共再度合作,准备联手抗日,日本急欲趁中国实力未强之时予以鲸吞。 二、侵略步骤 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与侵略是在周密规划下进行的。 日本殖民中国,迁都大陆的设想早在丰臣秀吉时代即已构思,只是那时无力实现。从1868年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政策开始,到1927年《田中奏折》的征服世界的五步计划,日本把征服中国大陆作为实现其野心的先决条件。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先是通过武装侵略,勒索巨额赔款,以为其进一步工业化获得原始资本,同时达到使中国经济崩溃、内乱四起的目的。然后则趁中国改换朝代百废待举的时候,以精锐之师对国土进行武力征服。 1.勒索巨额赔款 日本对中国的勒索主要是甲午战争后的马关赔款和八国联军的赔款。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割取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列岛,并勒索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3)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 (1)重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B、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C、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

日军的暴行 ⑶思想文化上——奴化教育。 ⑵经济上——野蛮的掠夺(以战养战)。⑴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 。 ——实行殖民统治。军事侵略过程中 殖民统治过程中 ⑶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⑵细菌战和毒气战。 ⑴“南京大屠杀”。⑷制造事变,占领大片领土。 日本侵华——的罪行: 二、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日本侵华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70年代 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 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 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一、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军事) 1.原因 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方针。 根本原因 ②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直接原因 ③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客观条件 2、日军侵华——的过程: 结果:日本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大片领土。 日本侵华罪行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再次践踏中国主权,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剥夺中国人民的生存权… 1932年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 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侵略华北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3年蚕食长城沿线 局部侵华 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占领南京。 1938年5~10月,攻占徐州、广州、武汉 全面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授课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半节)授课班级:八年级**班 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现多为00后,视野开阔,个性张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能够较为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由于之前也曾学习过相应的历史相关内容,且通过对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学习,已经有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初步感知及分析战争和条约的思路,因而对本课内容上的理解不会存在太大难度。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并不存在过多的知识识记,而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列强的侵华罪行,培养其爱国意识;虽然信息量较大,但识记要点与理解难点并不很多。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二课,在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中处于次重点的位置,强调对史实的感知。本课时只进行前半节的讲解,包括火烧圆明园及沙俄割地两个小内容,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三、学习动机的唤醒和保持: 课程开始时选用图片导入,展示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切入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 授课过程中通过穿插一些课外知识如:八里桥之战、龚自珍轶事等等来激发兴趣,并通过加强课堂互动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通过呈现圆明园的复原图及遗址图片对比及相关材料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四、落实课程标准: 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上的说明为: 具体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 展示圆明园的相关图片。 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部 分领土的侵略史实。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性质及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简要描述列强火烧圆明园等罪行及《北京条约》的签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对应条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及课件,能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及西方列强的所犯下的罪 行。 ◆通过对战争过程的描述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分析一场战争的要素观念,包括背景、原因、 性质、影响等等。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战争的史实和列强的侵华罪行,使学生认识到列强侵略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 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中,使学生体会到列强的罪恶面目及清政府的腐败无

日本侵华战争

课件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进入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手指ppt)的学习。又我们班主讲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我们可以看一下(手指ppt),本章共有五节,可以说在整本书中,抗日战争这章是最多的,所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然了,在学习本章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本章大致的框架。 本章共分为五节,分别是(看ppt)。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我觉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他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第二就是要把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建立的作用及意义。第三要掌握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对他的评价。第四要掌握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的抗战路线,纲领,以及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同时也要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敌后战场他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最后一个方面,我们要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经验,以及我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意义及作用。这就是这一章的基本框架。

当然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重难点的学习。下面我们班给大家讲解第一章——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我们先看一下日本侵华的历史原因。(手指ppt)可以说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是由来已久的。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早在1876年就侵略过台湾,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台湾设立总督府。日本驻台总督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并负责指挥驻台的日本军队。总督府主要官员都有日本人担任。他们制定了一整套警察制度和保甲制度(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于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儒家的政治学说是把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因之,便有了汉代的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的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朝又出现了“甲”,以二十户为一甲,设甲生。至清,终于形成了与民国时期十进位的保甲制极为相似的“牌甲制”,以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由此建立起了封建皇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大权。日本人还在台湾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攫取台湾的资源和财富。他们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使台湾成为日本的稻米供应地。殖民当局还竭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 此后,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在1927年的6月至7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中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情境导入 第一幅是圆明园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第二幅是兴盛时局部图。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年时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 讲授新课 1、战争的原因。 老师提问: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拓展: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

日本侵华战争 每当谈论起八十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和平时代的大学生,我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触。 1931—1945,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无数无辜百姓,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告诉我们战争的惨烈,也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是个不屈不挠的名族,我们团结一心,不惧任何法西斯侵略者的欺凌。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的是更多无辜的生命,毒气战,细菌战,南京大屠杀……多少同胞死于日本侵略者残忍的屠刀下,就算如今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早已被公开枪决,但是这又怎能平几十亿中国人的悲愤。历史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被我们不断铭记,根深蒂固,生长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不会忘记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不会忘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不会忘记一次次的大屠杀,不会忘记侵略者丑恶的嘴脸,不会忘记无辜百姓绝望空洞的眼神。 而近年来,日本人所做的一切仍旧使我们失望,修改教科书,日本首相一而再再而三参拜靖国神社……他们不但不承认历史,而且企图改变历史。日本对于战争的看法,不但没有愧疚之意,还处处给世人一个错乱的印象,日本所发动的战争都是迫不得已的,是别人逼使的,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这些让我们已经不是用愤怒所能表达的了,在地球上出现这样一个大和名族,真是人类的一大耻辱。 历史永远不会被掩盖,思想永远不可能被控制,因为血迹不会淡,百姓的冤魂也不会散。 同时,这段历史也让日本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华民族是个不屈不挠的民族。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不仅是中国近百年史上第一次获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也使中华民族从此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占据东方,日趋强大。 我们也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不会忘记平型关首战告捷,不会忘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不会忘记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不会忘记每一个不畏侵略,用智慧,用勇气,用一颗爱国之心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华儿女。 这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生存,陷中华民族于亡国灭种之绝境。挽救民族危亡,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政党,各团体以及海外侨胞,都必须以民族大义为重,把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放在第一位,团结起来,结成浩浩荡荡的反侵略大军,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局,也是检验社会各界以及每一个中国人,是否忠诚于祖国的唯一标准。 直到今天,我们仿佛还可以听见那一年胜利的号角,依旧振奋人心,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投降垂头丧气的日本人,大快人心。历史记得所有的一切,屈辱,暴行,反抗,胜利。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有良知正义感的中国人,每每当我不忍翻开那些老照片,不忍直视那段血淋淋的历史的时候,我都不断告诫自己,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不只能只知道最后的胜利,心安理得地享受胜利的果实,我们应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本质,保存历史留下的证据,给我们的后代展示最真实的历史。我们不耻日本侵略者,我们缅怀先烈,我们尊重历史。 日本的侵华战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牢牢记住的历史。请记住那片灰色的天空,记住那块鲜血然染红的土地,记住那群战斗的人民。 请你相信,历史永不磨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