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夺取脱贫攻坚胜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继续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 部驻村”和“高位嫁接、互动联动”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战略,持 续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加快推进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大 力开展村庄整治,将贫困村优先纳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 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范畴,加大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 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切实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三五” 期间,安排两轮以上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工作。 探索贫困村村财增收新机制,有效增加村财资产性和资源性收入。
三、强化脱贫政策资金保障。积极落实国家和福建省相关政策,抓 住对口帮扶契机,用足用好原中央苏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 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各项政策,策划生成一批可对接、可落地的扶 贫开发项目。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向我市贫困地区倾斜,加 大各县(市、区)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 机制,确保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
2018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夺取脱贫攻 坚胜利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 “五个一批”[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要求,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 血并举,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持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18年、 2020年,分别实现国定、省定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5个省级扶贫开
六、实施社会保障扶贫工程。按照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捐资助学 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方式,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社会保 障水平。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救助 对象范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 基金给予全额资助。适当提高对高校贫困生助学金资助标准和助 学贷款额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 加强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 紧缺教师“代偿学费”计划和经济困难地区补充教师经费资助计 划。加大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力度。将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措施实 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给予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到贫入困 达20村 到20农1年0民万,人元实均以现可上农支。村配探低收索保入贫标达困准到农与所户国在免定县缴扶平基贫均本标水养准平老相8保衔0险%接以金。上机全,制市村,35级推1个收 广村级“自助、互助、帮助”的农村养老新模式。
二、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督查问责。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 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明确市、县、乡、村四级脱贫主体责任。建 立脱贫攻坚开发效果评估体系,完善以减贫成果为导向的绩效考评 机制。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农村产业发展情况、农民收入增 长情况、贫困人口减贫情况、精准扶贫基础工作等作为主要考核指 标。建立差异化考核制度,完善问责、激励双重机制,严格兑现奖 罚。完善统计监测,健全第三方评估为主、系统自查为辅的绩效考 评方法,加强对扶贫项目立项实施、资金拨付、监管验收等环节的 监督检查。
七、实施金融服务扶贫工程。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 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 总结推广政和县扶贫小额信贷创新试点经验,在涉农县全面建立扶 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开 展农村融资增信服务试点,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公司与银行合作,为 本村村民、小微企业在银行的融资提供担保增信并依法承担责任。 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由财政扶贫资金以及贫困村内农户以入股 方式投入的自有资金组成,在贫困村内实行“民有、民用、民管、 民受益、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管理模式,缓解农户发展生产所需 资金问题,推进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可持续发展。开展“银村共建”, 推进普惠金融,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贷款难、结算难、抵押难等 新途径。探索设立村级扶贫开发基金、贫困人口帮扶脱贫专项基金, 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重点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增收 项目等,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实现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第一节 完善扶贫脱贫工作机制
• 一、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健全信 息更新、脱贫管理、返贫认定等动态管理机制。做到精准识别,确保扶贫对 象落户到人;强化精准施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做到精 准施策,实现“一村一策,一户一方”;加强精准管理,精准配置扶贫资源, 进一步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建立挂钩帮扶工作机制,制定市、县领 导干部挂钩帮扶制度,做到驻村扶贫、蹲点扶贫。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充分 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力量作用,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 依托山海协作,吸引沿海地区与我市贫困山区开展优势互补的经济协作,积 极开展“县对县”、“乡对乡”、“村对村”结对帮扶。
三、实施搬迁改造扶贫工程。对居住在偏僻自然村、地质灾害点、
生态和自然保护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且有搬迁意愿的农村人口,实施造福工程和危房改造,引导搬迁村 落开展旧村宅基地复垦,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到2018 年,力争实现易地搬迁应搬尽搬,完成农村在册危房改造任务。引
Leabharlann Baidu
五、实施能力提升扶贫工程。开展职业教育,每年选送一批符合条
件的贫困劳动力到涉农大中专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
转移就业培训,力争实现“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引导和支
持用人企业、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订单定向培训。
对有培训要求和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开展“一对一”创业指导、
跟踪和资助服务;继续组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每年培训贫 困劳动力5000人次,每个贫困农户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开展送 科技下乡活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专员作用,最大程 度地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的科技服务。
导搬迁村落尽可能集中安置在城镇、中心村、工业园区附近,并积
极有效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十 三五”期间,每年争取完成10个50户以上集中安置区建设。
四、实施产业带动扶贫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引 导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三维”对接项目在贫困地区布局,做 到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着力加快5个省级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与的贫 “困 产户 业的 链利 式益扶联贫结”机机制制,,探力索争“每公个司贫+困合村作都社有(1基家地龙)头+企贫业困或户1”个 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帮扶带动。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 品”,到2020年,力争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主导产业。积极争取 一批乡村列入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发展一批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农村电商 服务体系,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节 大力实施七大扶贫工程
紧密结合我市脱贫攻坚实际,实施民生民利扶贫、整村推进扶贫、 产业带动扶贫、搬迁改造扶贫、能力提升扶贫、金融服务扶贫、社 会保障扶贫七大工程,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水平,增强欠发 达地区造血功能,确保现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 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实施民生民利扶贫工程。坚持基础先行,因地制宜改善贫困地 区基础设施条件。优先在贫困地区升级改造通县、通乡、通村公路, 到2020年贫困地区形成便捷的县乡村公路网络。倾斜扶持贫困地区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保障体系,提高贫 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提高贫困县配电网 抗灾能力和运行水平。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具备条件的自 然村实现通宽带,落实贫困地区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看电视优 惠政策。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民生事业发 展,力争到2020年贫困村基本实现“五通六有”[五通六有:即通 路、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通清洁能源,有安全饮用水、有安 居房、有稳定的增收产业、有医疗卫生室、有文化活动场地、有农 家超市(农资放心店)]。
第三节 加大重点地区扶持力度
用足用好国家赋予我省苏区老区特殊政策,积极争取在项目、资金、 物资、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争取国家、福建省对我市 苏区老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扶持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 重点县产业发展、财政金融、土地政策、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 对我市库区、少数民族贫困乡村支持力度,优先将相关贫困人口纳 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范围和造福工程搬迁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