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沿途消失的神秘古国及文化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沿途消失的神秘古国及文化意义摘要: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在历史上,以丝绸为代表的丰饶的中华物产,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艺术民俗等等,曾经沿着这条大道通过精明的阿拉伯商人不断地流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

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贵重金属、玉器以及其他商品的贸易;艺人和工匠们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启发下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外交使节通过丝绸之路寻求政治联盟和传播宗教信仰。

从汉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唐朝阿拉伯使节抵达长安,中阿建交开始,直到如今,许多个世纪以来,丝绸之路对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丝绸之路曾经的的衰败原因令人深思,而它在现代的复苏则让人振奋。

在新时代的契机下,中国与中亚其他国家关系在商贸、文化、政治方面展开广泛的交流合作,巩固与发展了紧密团结的友好关系,也带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使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焕发蓬勃生机!
关键词:丝绸之路、神秘古国、商贸通道、文化意义
一、丝绸之路的路线形成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

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

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

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

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

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

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

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

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上述这条道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
弃。

比如敦煌、罗布泊之间的白龙堆,是一片经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

当东汉初年打败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迁,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领了伊吾(今哈密)以后,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

从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到龟兹,就和原来的丝路北道会合了。

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而北方的东部与西部也时分时合。

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与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长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龙涸(今松潘),经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与丝路干道合; 或更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与丝路南道合,这条道被称作“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今天人们也叫它作“青海道”。

还有从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叶(今托克马克附近),进入中亚地区。

这条道路后来也被称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最为兴盛。

二、丝绸之路之消失的神秘古国
(一)扼守要津的楼兰国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是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道。

楼兰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重要作用。

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们猜测,气候干燥造成了人口大迁移,高山冰山萎缩,河流水量也有可能减少造成古城衰落,河流变迁使得居民迁徒,楼兰废弃······还有人提出,人类活动是造成罗布泊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我们认为,楼兰兴衰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变化的综合反映”。

夏训诚认为,单种因素无法全面揭示楼兰兴衰的原因。

楼兰地区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在那里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失踪了。

当时的楼兰王国还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

由于楼兰王安归与匈奴勾结,不断的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使,汉朝大将军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杀安归。

傅介子带着刺客来到楼兰,假称要赏赐安归金币。

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

左右王公贵族见状纷纷逃散。

傅介子立即宣告楼兰国民:“安归王对汉朝犯下了死罪,天子派我来杀掉他,现在汉朝的部队已赶到,改力在长安纳为人质的安归的弟弟慰屠焉为新王国。

”傅介子斩下安归的首级,派快马送回长安,悬于长安未央宫北门下示众。

其后的
2000多年,楼兰找不到一丝痕迹,史书中也没有半点墨迹。

汉一晋时期,楼兰地区出现了蒙古人。

这时的楼兰演绎出农业文明,并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传递着东西方文明。

而在晋代之后的1500年,楼兰再次消失的无影无踪,直到100年前,人们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偶尔看见了楼兰残破的城墙和佛塔。

(二)“东方的庞贝古城”—精绝国
精绝国原是塔里木盆地中的一个小国。

精绝国虽是小国,但它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史书中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

”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精绝国是一片绿洲,精绝国周围被广阔的戈壁包围,因此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除此之外,找不到其他的路途经过。

精绝国以殷实、富庶著称。

当时,尼雅城叫尼襄,是精绝国最繁华的城市。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国王驻精绝城,距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

人口四百八十户,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具有战斗能力者五百人。


尼雅河流域的人类活动历史,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

但是没有人可以证明精绝国人就是那些挥舞着石刀石斧的人发展而来。

他们之间可能是继承关系,但也可能是毫无关系的两类人。

精绝国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的子民了。

作为一个袖珍国家,仅有500名士兵的精绝国在那个兼并如同家常便饭一样的时代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楼兰国在改名鄯善后,因为是西出阳关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经盛行一时。

大约在东汉王朝末年,强大起来的鄯善国兼并了包括精绝国在内的邻近的几个绿洲城邦。

从那时起,尼雅河流域被纳入鄯善王朝的版图,变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改名为精绝州。

那时正是西晋时期,精绝人虽然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生活的比以前更好了,也更安定了。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曾经辉煌过的城邦,它的创造者在历史没有记载的情况下失踪了。

来历是迷,去向是迷。

精绝国在历史的天空中如流星般划过,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

(三)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龟兹
如果有人要问:龟兹为什么会成为丝绸之路上震古烁今的西域泱泱大国?我们会回答,那是因为上帝把它摆到了丝绸之路“十字路口”这个辉煌到无以复加的位置,并为它打了一个漂亮的东西文明交汇的同心结。

绿洲丝绸之路与草原丝
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一起流向了十字路口,使龟兹古国成了中国古代西域的心脏。

这里汇聚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风云?这里发生过多少扭转乾坤的英雄故事?在这里,古代文学丛林扑朔迷离,古代人种交融布满层层雾障。

东来的华夏春风,撒下了中原文明的良种;西来的天竺高僧,构筑了佛教艺术的圣殿;连绵的丝绸驮马挤满了官道,潮水般的海外客商云集市场;多情的绛宾王捧上了渭干河最鲜艳的玫瑰,美貌的弟史弹奏出龟兹国最多情的乐章。

历史发出感叹,山河为之昂扬。

班超驻节它乾城、延城脚下,进行过决定西域命运的决战;王孝杰大破吐蕃,安西城头升起了光复四镇的曙光。

这里有过多少民族团结的光荣?多少次民族复兴的鼓声在这里擂响?人们今天探寻条条龟兹古道,是想找到西域多彩历史的源头,瞻仰座座龟兹石窟,是想重温昔日佛教艺术的辉煌。

山水之间,是否留下了王庭狮子舞的恢弘气势?库车街头,是否还在重演胡旋舞的美妙梦想?曾经让世人仰慕的苏幕遮,至今演变成了日本的假面舞;八月十五的东方狂欢节,为天地留下了难忘的回想;东西文明的彩虹高悬天山之上,在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与日月同光。

连接长安和罗马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正好从这里通向欧洲,在穿越塔里木盆地时,分为南北两道,龟兹是北道的重镇;后分为三道时,龟兹又是北道与中道的必经之路。

《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一》是这样描述通过龟兹的东西丝绸之路古道的:前往西域有二道,自元始以后有三道。

从玉门关西出,经羌,而折反。

转西,越葱岭,经悬度,入大月氏,为南道。

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

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理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龟兹不仅是东西向交通的主要干道,南北向交通也十分发达,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无可替代地成为东西南北交通的中心枢纽。

作为龟兹绿洲的中心城邦,龟兹与草原游牧民族的交往十分活跃,多条草原丝绸之路,从龟兹通向北方草原,与通向欧洲的东向丝绸之路,在这里聚集成世界瞩目的十字路口。

三、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中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相互交融,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更好地带动了我国西部的进一步发展。

1、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走廊。

中国的西汉和东汉时期,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繁荣阶段,当时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鼎盛阶段;中国文化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的窗口,中国的丝绸之路边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

丝绸之路带给中国古代的还有后来长期的对外
交往的繁荣。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就派甘英出使欧洲,为以后的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西汉丝绸之路穿过西域,西汉时期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这里沙漠多耕地少,人们居住在河流灌溉的绿洲上,每个绿洲就是一个国家,沿着塔里木盆地,南有楼兰、且末、于阗、沙车等国,北有车师尉犁、焉耆、龟兹、姑墨、疏勒等国;这些国家大部分从事农业或畜牧业,社会发展多处在奴隶社会初级阶段。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访问西域许多国家,各国也派使者回访长安,自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频繁,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丝路不光是西域人民接受中原文化的通道,也是中原地区人民了解世界的窗口。

结语:丝绸之路就像是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几千年来的友好关系和频繁交流,见证了无数人为了地区和平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努力与牺牲。

时代在发展,沉睡了许久的丝绸之路也已经重新苏醒,并即将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已经被丝绸之路紧紧相联,一起见证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携手前行。

可以相信,在中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未来这条神秘的道路将谱写出更新更美的历史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