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三网合一”与广电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报/2009 年/1 月/18 日/第013 版
广电技术
漫谈“三网合一”与广电服务
云南张体洋
为方便用户,整合资源,适应新形势,中央6 部委要求在未来十一五规划中,将逐步实现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统一,简称“三网合一”。
这几年,各种网(电话网、移动、联通网、互联光纤网)来势一浪高过一浪,科技含量一家比一家新,纵观发展唯独不见广电有大动作,仅一家有线网络公司在运营,且行动缓慢,没有自主线路,服务粗犷。
有线电视分离后,各级广电部门基本靠新闻电视台和实施部分“村村通”工程维持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广电人,内心确实难以踏实。
近日,报端又传出借助奥运高清转播的成功经验,国内计划拟建一家新的手机电视公司云云,如此一来,服务将更加到位。
在山区,中国移动公司已完成资本积累,售后服务、维修、续费充值站几乎建到乡镇用户家门口,目前正向农村进发,据说,眼下普及率达户均一部水平。
来势迅猛,盛况空前,有的产品自带FM 收音功能,奥运期间新机型可以收看高清电视节目等等。
所有这些,让笔者心里总在为自己钟爱的广电行业捏把汗,真担心“广电大厦”哪一天会坍塌,以后自己广电生涯又是怎样!
近期中央出台政策,允许三网之间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如此看来,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电信当然不用说,底子厚、线路广、技术前瞻,况且踞有两网,领先地位坚若磐石。
而广电呢,虽历经发展壮大,同属国家正规主流媒体,但起步晚,发展疲软,用户并不积极。
况且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难以形成集约化市场主体与两网竞争抗衡。
甚至早几年前,电信就开始尝试2PTV 新业务,互联网也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游戏娱乐在内的几乎所有内容,光纤连接到山区乡镇、局域网带宽速度大为提升。
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时机东风,进而发力;而有线电视,还只是搭乘电信线路,通到乡镇集镇,就没有了下文。
技术上虽算是进了一步,但没有自主权,受制于人,业务上还在数模间徘徊,最顶级是(准)视频点播,但费用高,向下并不兼容更多数据处理复用业务。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进步,服务改善,不远的将来,广电服务更人性化,用户更舒心。
但现在的服务很难从根本上保证质量。
相对来讲,虽然有一些经济效益,城区用户增长量也可能不错,但这是表层的,短期行为,本质上依然是国家政策保护下的垄断,不是市场经济竞争的结果。
说到广播,县级以下因为财政紧张,设备老化,无法更新,几近瘫痪。
有线电视上归省管后,农村单收站全部推向市场,使用器材颇为混乱,细化监管措施不易行,没有标准及质量保障,劣质次品充斥,资源重复浪费严重,群众深受低价无好货的危害,却不知如何是好,而“村村通”工程,由于没有维持经费保证,长期有效运行也困难重重。
困境重围中,是否有出路?幸好有7 亿群众在农村,否则半壁江山恐怕也是朝不保夕。
市场经济,玩的是服务质量与科技水平,杠杆就是供需平衡。
那些服务低下,技术落后的经济实体,迟早要被淘汰。
政策保护只能一时,长久发展必须靠自己的实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连政府机关都在弱化行政职能,转而服务社会,何况一个本身就是企事业单位的广电,难道还要靠政策庇护吃饭下去?前车之鉴,教人深思: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电影在全国范围内曾红极一时,生产队看场电影,村民不惜走四五里夜路,带着老小点着松明火把前往观看,电影成了山里人不可奢望的唯一精神食粮。
有谁会料到,曾创造无数利税与社会政治效益的电影,进入九十年代后,受到电视的挤压,市场日渐失落,企业解散,职工靠放映免费电影领补贴维持生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谁又能断定,几十年后,电视会不会也被其他更为先进实用的媒体(比如互联网等)扫地出局呢?那时
的广电“大厦”该矗立在哪里?值得我们广电人深思。
按说,乡镇广电第一春在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市场雏形初定、技术手段基本成熟。
如筹资大干一场,定会有不少收获,接下来,有线电视因其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要求入网者多。
我镇200 多户的底子就是1998 年挣来的。
只可惜,当时各自为政,每乡镇一小前端,直属乡镇行政领导,对群众的投资热情不加以有效运用,扩大再生产,集中优势加强前端,发展实力。
而是绝大部分资金被挪作他用,开支在本不相干的日常办公费用之中,致使好机遇白白放过,只勉强维持了几年开路发射。
没有统一领导,一盘散沙局面,注定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整个乡镇有线电视除了更换几台模数接收机外,没有什么起色,反倒用户意见逐渐增多,各地虽有差异,但总体上没有质的飞跃,受重视的个别乡,增加了1 至2 台央视解码器,仍存在管理混乱,户数不多,只是没有垮台罢了。
2005 年,笔者所在地,有线电视改革,直属省管有线业务,与电信合作,信号传到乡镇政府驻地,惠及集市及周边过杆走线农户。
从此,县上企业化运作,乡镇事业制管理。
据说,公司收入的一半,都当作租金付给了电信,山区乡镇纯属公益性保障信息畅通,并无利润可图。
公司委托广播站作暂时维护、管理收费点。
此次联网,本地采用高科技可寻址收费系统,刚开始,带着新鲜感,确实省事高兴。
心想: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救星。
以后检查维护线路只需听上边指令,电脑一开某某处接头松动,某家盗接等是一目了然,简直办公自动化了⋯⋯哪知,几天热情退去,还是老样,麻烦更多,我们成了“机器”,冰冷冷地面对用户质问,一头雾水⋯⋯2008 北京奥运年,数字电视落地开花,直播卫星上天,好事一件接一件,我又一次对广电充满期待,希望广电能借东风有所作为。
可转念一想,仍不免忧心忡忡。
电视普及农村也超过80%,应该说,达到户均2 台后,似乎没有再增加的必要。
在国家惠农、家电财政补贴政策影响下,平板、高清电视、洗衣机、冰箱冰柜等大宗电器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手机电视玩控于掌心,有如此多的用户及服务产品,我们还甘受清贫,过紧日子。
四面楚歌,但我们广电人绝不当项羽!找准问题与原因后,应当携起手来,从梦中惊醒,抓住所剩不多的市场机遇,一致向前。
改革放活机制,应用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依靠自主技术创新,背水一役,打赢翻身仗。
否则,极有可能重蹈电影的覆辙,那时,悔之已晚。
由此,笔者想到下列对策供参考。
一、鉴于电影是我国社会历史文化总结的一种特殊形式,建议国家广电总局,逐步取消各地形同虚设的免费电影放映方式,转而开放国内中央6 台电影频道普通节目,结合农村实际定时间段,播放一些科教、计生和农村等科普知识。
依据十七大提法,城里有线高清,农村无线卫星直播接收,达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广电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实力,强化市场监管;正本清源,从源头上保证服务的统一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加强内部技术培训,形成上下左右立体服务体系。
三、摈弃“皇帝女儿不愁嫁”思想,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上多做品牌形象宣传。
四、借助城乡模数整体转换之机,恢复或重建州、县、乡三级广播阵地,扼紧农村最后一块市场的咽喉。
广播虽然目前不再是主流媒体,但即使在山区欠发达地区,缺乏的仍然是服务,而非受众。
并且,事实一再证明,广播永远不会过时!有可能是以后公益性广电的最终服务方向。
它在新闻传递,灾害预警通报,资讯娱乐服务等方面有无可替代作用。
当然,数字可视化革新是必须的,应急预案中,要事先做好设备、关键材料等备份。
五、有线电视应克服短期杀鸡取卵行为,着眼中长期规划,以人为本,多替用户着想,完善服务。
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吸引用户自愿加入,形成长期稳固的双赢关系。
注重遥控型电视游戏开发,加快与Internet 互联网融合步伐,搞好大众化节目服务,同时兼顾好差异性个体,包括困难群体的需求。
采取多种覆盖方式,积极向外延伸,提质增效。
笔者坚信,不远的将来,三网合一,广电会以全新面貌出现,带给大家的是更加方便、实惠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