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探析

中职数学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探析
中职数学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探析

中职数学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探析【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新教育模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缘起、“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以及“分层次教学”的成效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层次递进教学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缘起

面对我校的现状——生源杂、班级多,学生的个体特征参差不齐,我们在思考:面对迥然各异的学生,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如何满足?如何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如何正确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怎样才能缓解学生的学习

压力,创建师生民主和谐的教学场景?诸多问题,促使我在思索,在寻求答案.

正是在这种形势背景下,上海市教科所倡导的分层递进教学策略以及他们开展实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可以归纳为三句话:第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第二,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各层次学生各展所长,相互弥补,相互帮助,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基于以上认识,我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以此为契机,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注入新的活力,寻找新的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递进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探究式课堂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助益。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分散,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吸引,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数学需要学生专心思考,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就无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虽然内容丰富有趣,但是知识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思维不够缜密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重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使其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发掘数学学科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一、递进式教学法的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的思维往往被桎梏,当提问的形式和解题的方法稍有改变时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也不理想。递进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体,在反复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将递进式教学法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递进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巧设疑问。数学问题包罗万象,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层次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比如说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时,书中给出了两种判定游戏公平的方法,即掷骰子和掷硬币,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疑问:“是否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来决定小明和小华谁先行?”教师可以先提出一种方法,比如说制作红白两种颜色的小球,将小球放在盒子里,抽到红球小明先行,抽到白球小华先行,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公平的。所谓公平就是小明和小华先行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50%,而且只能存在两种结果,学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教师也可以根据书中的题目设计新的问题,如;“小红和小明分苹果,一共有5个苹果,最后一个该给谁?”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题目很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会认识到这与书本上的问题有着许多共同点,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如利用比赛胜负、猜数字比大小来决定等等,从而逐渐掌握迁移思维的能力。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吉林松原138000)张玉满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等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强迫性学习走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分层递进数学课堂教学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方案

高店乡中心学校“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第一阶段总结 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实施方案 一、序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分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也实现“保稳定、求质量、创特色、立品牌”的学校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改实行将近一年,我们认真而充分的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奠基,精心组织了教师学习培训,强力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进行改革。学习、培训、研修、借鉴、讨论、反思,务实的行动让我们收获颇多,我们已有当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崭露头角,有传统课堂模式开始走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呈现彰显特色、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新景象。我们能够看到参与课改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实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看到多数老师已经能够编写出合乎规范、质量较高、符合我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体现,教师角色有所转换,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师的舞台,学生不再是听众。我们力争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坐标,并朝着那个目标不断的前行,自由开放、尊重民主的教学氛围得以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既然我们选择了“以课改求质量”的目标,那么就只能树立“只

谈怎么改,不谈改不改”的态度,坚持“学习——探索——实践——再学习——在探索……”的姿态,消除等待观望的心理,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把高店乡中心学校课改全面推进到第二阶段。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比如班级学生数太多,不适宜组织分组活动;教师办公条件相对落后,几人供用一台电脑,电子白板没有配到位;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编写等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面对问题我们要探索,有效解决。因此全乡教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歇,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制约中心校发展的瓶颈,提升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高店乡中心学校的课改工作会在不断尝试、探索下走向完善,高店乡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在课改的推动下不断攀升。 我们在行动 ——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泰伦底乌斯

2012中职机械制图教案

本讲:几何尺寸标注 1.知识要点 (1)几何作图 (2)平而图形的尺寸标注 教学设计 教材上的内容比较庞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基本概念和原理是本讲的重点,要结合实例介绍几何作图和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先讲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再讲具体的一些规定,不要而面具到,要教会同学查书和手册, 不要死记硬背。 平而图形的尺寸标注:采用启发式教学,先给出如下图所示的平而,让同学自己抄画,考虑从何处着手,画图步骤是什么?然后再给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等概念。再分析尺寸的分类和基准的概念。多举一些和作业相近的实例。 徙手绘制草图:分组演示草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注意铅笔的修理和仪器图的区别。利用视频动画演示一个图形的画图过程。 3^课前准备 教师要绘制一张平而图形的草图作为范例。 4^教学内容 ⑴尺寸标注^11 1 6675.2^ 1996 ) 0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图1-8〉 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性无关;图样中的尺寸凡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否则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附说明;机件的每一尺寸,在图样上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此外,为了使标注的尺寸清晰易读,标注尺寸时可按下列尺寸绘制:尺寸线到轮廓线、尺寸线和尺寸线之间的距离取6隱?10隱1,尺寸线超出尺寸界限2隱?3麵,尺寸数字一般为3.5号字,箭头长5咖,箭头尾部宽1隱。 图1-8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尺寸数字的注写方法 线性尺寸数字通常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中断处,尺寸数字应按图1-9所示的方向注写,并尽可能避免在 图示30。范围内标注尺寸,当无法避免时应引出标注。对于非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其数字方向也可水平地注 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另外尺寸数字不允许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否则,需要将图线断开。

递进式结构方法指导

递进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标题及范文) 概念诠释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递进式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形式是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另一种形式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方法引领 1、按议论步骤递进(递进式结构) 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这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 ①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 造作; 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 慕高尚; 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 的危害性。 2、按论点内涵递进(并列递进式结构)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例: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 从下刀。)

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在“刑事案件侦查”课程中的应用

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在“刑事案件侦查”课程中的应用[摘要]递进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教学法, 其教学过程顺应案件侦查工作逐层推进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并且注重和强调开放式思维训练,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系统全面地梳理理论知识。文章从选择案例、切割整理、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修正微调五个环节探讨了递进式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关键词]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刑事案件侦查 案例教学法是我国公安院校“刑事案件侦查”课程专业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因为案例繁杂冗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或者侦查工作分布于案例陈述之中,学生思维过程受到“答案”影响而训练效果不好;以及案例教学法本身不适合理论知识传授,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局限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经过多年案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一种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并且适应“刑事案件侦查”课程特点的递进式案例教学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 一、递进式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将教学案例按照侦查过程,划分为受案、立案、侦查、重点、破案侦查终结等五个层次(部分),其中二至五部分在教学初始阶段进行屏蔽,只给予第一部分案情介绍及设计问题,当完成本阶段课堂讨论、点评、理论讲授、侦查工作评析等教学环节后,进入案例教学第二层次,给予此层次案情介绍及设计问题,逐层依次推进直至五部分案例全部讨论结束,完成案例整体教学。 使用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在逐层推进的教学中深化巩固,其应用能力也能得以提高。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刑事案件侦查的基本理论,巩固侦查办案的程序意识,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逻辑思维习惯。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比以往更容易把握讨论进程,控制讨论节奏和方向。由浅入深的案件侦查模块,使得学生可以很快上手,自觉参与度高,且能保持探究热情,很少出现冷场、僵局,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10-10T12:29:26.3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作者:张风芹[导读] 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264500 现阶段,小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成效极为显著,将该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本文主要就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做了简要的分析。随着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深入度不断提升,经研究发现,该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要实现因材施教,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难度有规律的提升。 一、对课程进行分层 对课程进行分层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工作环节。课程分层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到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课程的分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本学期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将数学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时,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减法、折线统计图。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依照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讲解,可先讲解简单的图形知识,之后再讲解因数分数类知识点。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期间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该项分层工作同样也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必要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实际分层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从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数学基础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划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细致地划分为A组,B组以及C组。A组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较高,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B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可以设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C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可以设置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实际讲解折线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A组学生设置“自行寻找素材,并依照素材画出与之相匹配的折线统计图”;对于B组学生,教师设置具体的素材,并引导学生依照该素材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编制;对于C组学生,教师首先要鼓励其进行折线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并告知其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设置出具体的题目,并将折线统计图设置一半,让C组学生完成未完成的图形绘制任务。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数学当中有效的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数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措施,进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递进式学习1

递进式学习法: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3648329.html, 2011年01月28日 16:51 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成都党校报》执行主编赵汝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必须创新学习方法,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将解决现实问题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科学发展。“递进式学习法”,或叫“针对问题学习法”,就是针对现实问题,组织专题学习,提出对策建议,使问题得到解决。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步骤: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专题学习—→对策建议—→组织实施—→总结提升。这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用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叫“递进式学习法”?因为它的学习效果是不断递进和深入的,其目的是通过层层递进,使现实中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科学发展。 一、查找问题 在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现代管理的实践中,将面临不少现实问题,如城市交通堵塞,房屋撤迁矛盾,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执行力不强等等,将若干现实问题汇总,选取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学习研究和解决

的对象。查找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查找问题的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信访部门的群众信访材料等。 二、分析原因 针对选取的现实问题,选择多方面人员,深入分析其原因,为专题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分析原因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主观原因主要从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工作作风、大局意识、服务态度、思想认识等方面进行;客观原因主要从现时条件,如体制机制与制度、经费与物质、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 三、专题学习 根据存在问题的原因,选取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存在问题的现有法律法规;二是学术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专题学习的方式也有三种:一是组织涉及问题的相关人员集体学习;二是聘请专家辅导讲课;三是深入先进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和作法。 四、对策建议 通过专题学习,对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学术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性具体方案。方案应包括:解决问题的时间、人员、经费及难易程度等。 五、组织实施

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2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推广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随即全面铺开。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示范校,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双循环递进式(课堂与车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理解、巩固理论,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习质量。戴尔的“经验之塔”说明了做的经验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知识能力递进式提升,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 1.环境要求。学习环境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为保证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在理实一体化车间或现代化技能教室进行。课堂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这种

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场所既要有教室的功能,如桌椅、黑板、多媒体设备等,又要有足够的工位、实验实训器材。 2.师资要求。双循环递进式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还要熟悉企业管理文化,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化的教学环境,克服就业恐慌,实现学生到工人的无缝对接。 3.备课要求。备课要包括授课计划与教学考核。教学计划要求融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为一体,以任务为中心编制授课计划;教学考核是指在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考核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 4.学生要求。为保证课堂任务顺利完成,提高学生参与、合作能力,课前需要对学生按照性格、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其符合社会相互依赖理论,即各个小组或任务相互联系和依赖、小组成员的搭配优势互补依赖、任务的分配内容上的依赖、小组成员角色的依赖、交流激励,等等。 二、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1、任务描述。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4-01T17:05:10.340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上旬供稿作者:黎绍琼 [导读]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 黎绍琼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笔者立足于班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客观差异,由教学目标入手,从小组划分、教学目标层次化、分层次授课及课堂练习分层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递进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50-02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指依照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并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并依据教学效果予以调整的教学模式。课改前,初中数学教学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和约束下,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环节中很难顾及到学生智能水平的差异,难以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实现较理想的能力发展或潜力发掘。为此,笔者尝试性地将“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颇佳。以下仅介绍一些自身的教学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 “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递进 “分层递进”教学可划分为两部分:“分层”即协调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手段;“递进”则代指教学任务的基本目的,即促进智能层次不一的学生立足于固有知识建构,实现整体进步。与新课标所强调的“面向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样,分层递进教学着眼于班级学生整体的发展进步,而不仅是针对于部分优生,不以牺牲部分人素质发展的机会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分层递进”教学强调、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视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学习小组互动的方式,促进班级竞争、学习与共同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把“差异”转化为教育资源,缩短学生间的智能差异。 二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定期动态升降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可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和成绩的差异,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三层次的能力要求,将学生由低至高分为A、B、C三个层次。教师可通过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在座位编排时,将前后四人(A、C层各1人,B层2人)编为学习小组,便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讨论、辅导、交流、竞赛,实现班级群体的“优势互补”。为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在阶段性的单元学习或期中测试后,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进行必要的层次间调整,鼓励学生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并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备课是教师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及课程指导的前提。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作共同目标、层次目标的区分。尤其是要注意转变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做法,如在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安排上可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的渐进办法,允许学困生在有梯度的连贯的分目标练习中逐步达到课标要求;学优生则可适当超课标、超进度学习。应注意的是,各层次教学要求拟订力求准确地把握各层次学生认知建构的“最近发展区”,妥善解决学生间“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在“因式分解”的课堂教学目标可定为两部分:(1)共同目标: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并可应用其初步解决简单问题。(2)层次目标:A层,因式分解简单的整式;B层,理解概念并熟练地分解因式;C层,在B层的基础上可熟练运用其概念去解决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的综合问题。 3.分层次授课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分层递进”教学应采用多层次、立体化、低起点、缓坡度的弹性化教学。注意要让班级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提问可根据问题难度的高低,分别将简单、适中、有思维难度的问题交给A、B、C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保证各层次学生均等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譬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熟悉与掌握程度,给出以下方程:(1)x2+y2=4;(2)x2+2x-y=x2;(3)xy-y=6;(4)x2+y+z=6。要求A、B层次的学生判断方程是否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并讨论是或不是的理由。同时安排C层次的学生判断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所列的x、y的一对值,是否为方程组解? 在学生探究、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习小组间的成员互动,并就其疑难问题予以适当引导。尤其是对A、B层的学生,教师须深入了解其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解答疑难,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强烈的求知欲。在C层学生的指导上,则应以课后指导为主,做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避免占用大多数同学的课堂学习时间。 4.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师考查分层递进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在于巩固与强化各层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讲授获取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加以反馈、矫正,将所学知识点由点而面地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由此,教师设计编排课堂练习,应根据班级整体的层次分布科学重组或选编习题,遵循基本标准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由低至高将课堂练习分为基本标准、习题综合与技巧归纳三个层次。 以“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可设计如下基础练习:(1)参考教材图例,重新证明勾股定理。(2)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4,且长为14,试求矩形的对角线长。(3)若三角形△AOB处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已知O为原点,点A(5,0)、点B(0,12),试求 △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规定时间内,A层次同学要完成(1)、(2)两题;B层次同学在完成前两题的基础上对(3)进行思考;C层次同学则需全部完成。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对层次不一的学生展开补偿评价与发展训练,逐层落实教学目标。同样的,分层教学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外,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2004年9月在学部组织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成立了校本课题“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小组。分层递进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实施因材施教。下面我就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成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 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因此分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递进才是目的.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不同层面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判

引企入校项目教学

引企入校建构项目教学新载体 ——来安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纪实 来安职高杨道齐 摘要:本文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分析和探讨,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专业课的课堂,进而思考涉及到真实项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实践过程当中对“传统理论教学”和“企业项目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和体系进行验证,探讨真实项目课程的改革的系统性问题。 关键词:引企入校、项目教学、理论教学、真实项目 “十二五”期间,滁州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将信息服务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优先产业,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在专业建设中,来安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秉承立足市场,服务社会,保障行业持续发展与行业人才持续成长的思路,与行业、企业合作,教师团队建设与企业团队建设相结合,校内基地建设与校外基地建设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技能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一、社会发展催生引企入校教学模式变革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建设历史,取得了诸多的教学成果,2013年被确立为国家示范校立项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对区域内信息行业公司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学校发现高科技企业存在着知识、技能更新快等行业特点,迫切需要将企业

岗位培训前移并植入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同时企业也渴望参与人才培养的完整过程。以华艺广告传媒公司为例,公司希望缩短从学校吸纳的新员工在岗位上起步的时间,还自发建设了人才培养教育部门。与之相对应,学校人才培养的观念也需要再一次提升,建立引企入校、产教融合的综合型技能培育平台。改革学校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已势在必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组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大量的毕业生走访等实地调研方式,了解到专业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1、课岗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 2、学校监管机制缺乏,顶岗实习流于形式,许多学生在企业打杂,甚少接触岗位核心任务,不能胜任实际岗位需求。 3、学生真实项目案例实训较少,项目实施经验不足,导致毕业后岗位适应时间较长。 4、教师专兼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课时较少,专业教师的实战经验不足。 鉴于以上情况,专业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提高专业技能为导向”,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吸引来安县华艺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进入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并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将其转变为学生的作业、作品。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出一条平面设计实现“作业-作品-产品”的良性转变途径,大力推进了示范校建设进程,促进了专业优质化发展。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等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强迫性学习走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分层递进数学课堂教学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

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递进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递进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 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研究的中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而“递进式”教学法的出现,正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体现,通过巧设悬疑、释疑解惑、智能开拓、总结反思的阶梯式课堂教学结构中,让学生在自学、互学和合作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进而真正实现教学意义。 “递进式”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应用型极强的自然学科,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数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会比其他学科更强、更紧密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递进式”教学法的出现,不仅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实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最好体现。它所具有的创新性、开放性和实效性,不仅有效的训练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际操作能力,还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小学教育也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变革。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现状一是教与学不能有机融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到外界因素的感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依然不能有序地实施教学,导致课堂教学低下。二是学生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动学习的学生还是占有很大一部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简单,这样就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教材挖掘不到位。部分教师对于数学教材意图不能真正的领悟,出现了教师死教,学生死背的现象。四是课程目标达成缺失。教师心中没有明确规划,对教学目标没有具体意向,课堂随意性太大,这样也就无法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递进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巧设悬疑。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巧妙设计悬疑问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传授新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原则,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出发,巧妙设计悬疑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而悬疑问题要具备新颖和启发性,要对例题之解有着示范引导的作用,并且悬疑问题还要具备因果关系,来保证谜底就是学生所要掌握的解题方法。而一个好的悬疑问题,不但决定了一节教学的成败,更是决定了教师在课堂艺术展现的成败。 2、解疑答惑。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之前为学生学习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