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及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及现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中国人民银行—关键图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各国的细览表
/publish/main/538/index.html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09年7月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5个城市开始试点;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等20多个省区市;201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等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扩大至全国。自2010年8月起,境外央行、人民币清算行和人民币参加行等境外机构可使用人民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2011年,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扩大至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及境外项目贷款。3年多来,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序开展,结算规模显著扩大,人民币在境外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自2009年7月试点开始至2013年4月末,全国累计办理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金额6.8万亿元,其中2013年1-4月累计办理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全国累计办理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5470亿元,其中2013年1-4月累计办理1106亿元。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4.63万亿元,较上年的2.94万亿元同比大增57%,反映出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下,货币使用度飞速增长。央行同时公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为5,337亿元,较上年的2,802亿元同比增90%。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中,货物贸易2013年同比增46.6%至3.02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全年按年增约84%,至1.61万亿元,上年为8,752亿元。在以人民币结算的直接投资中,2013年对外投资累计为856亿元,较上年的292亿元同比增193%;外商直接投资累计为4,481亿元人民币,按年大幅增长78.5%。
由于香港与中国内地贸易关系紧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多发生在香港。不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日益推进,在其他地区作为支付货币的比例也提高。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报告让市场为之一振。报告称,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常用国际贸易融资货币,国际贸易采用人民币计价及结算的比率已增至去年10月的8.66%。尽管有学者认为该数据虚高,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量迅速增加不可否认。目前除经常项外,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也有序推进。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
1.迅速崛起的中国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现代信用货币的流通和使用完全依赖人们对其偿付能力的信心,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是建立这种信心的保证。美元之所以能够雄霸全球,正是因为美国拥有睥睨他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举世公认的条件。
货币国际化本质上是本国货币境外使用,是与对外贸易直接对应的货币转移过程。因而,从节约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对外贸易具有推动货币国际化的强烈动机。根据历史经验,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际贸易的影响力较经济实力更大。例如,1872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了英国,但是1915年美国才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此后美元才逐渐被各国接纳,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日元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世界加工厂”的贸易地位。
进入21世纪,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于2009年取代德国位列世界第二大贸易国,2011年又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逾百个国家将中国视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奠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主要货币深陷金融危机泥潭而信用受损。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得欧美经济深陷泥潭,
迄今尚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归根结蒂,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缺乏新的增长动力、依托外部刺激维持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美国的“刺激”方式是金融自由化、放松银根、鼓励金融创新性投机,然而这却导致美国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抑制了内需,经济增长失去动力。欧洲国家的“刺激”方式是扩大政府开支、建立高福利社会,但是这种做法加剧了社会惰性,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和竞争力衰减,经济前景黯淡。
如果没有根本性的社会经济改革,欧美发达国家就会继续在危机泥潭中徘徊。经济萧条已经打击了人们对美元、欧元的信心,而美联储、欧央行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则进一步损害了其货币的信用基础。美国通过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购买超过万亿美元规模的国债,滥发美元,引起世人对美联储“独立性”和美元信用的双重怀疑。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不得不“一国闯祸,多国买单”,欧洲央行大举扩张货币以救援弱国的行为,严重影响到欧元币值的稳定性。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货币信用基础受损,外部环境变化无疑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开了重要的机遇期窗口。
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赋予中国更大的话语权。最近10年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金砖国家(BRICS)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它们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否认了西方模式是引领一国经济成功的唯一道路,还暴露了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性和脆弱性。因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呼声日益高涨。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进行改革,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同年11月,G20首尔会议正式达成协议,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让4.6%的IMF股份。中国在IMF的份额上升到第三位,意味着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扮演的管理协调、领导角色开始增多。这就为人民币堂而皇之进入国际货币体系奠定了组织基础。
4.巨额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信用担保。中国持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对世界市场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和支付能力。尽管在如何使用这笔巨额财富的问题上国内始终存在着争议,但不可否认,庞大的外汇储备扩大了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方便了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到世界贸易和投资,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主动联系,而且还奠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信用基础。
由于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很强的惯性,美元的货币霸权及货币信用在短期内不会破产。中国是持有美元储备最多的经济体,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挂钩意味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只要美元的国际信用不倒,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就不会倒。巨额美元储备暗含的信用支撑,将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5.中华文化的包容共济精神为人民币增强了软实力。货币是一国经济的表象,也是一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做人强调克己复礼、天人合一,治国强调仁义道德,依靠道统而非武力来实现内部团结和外部感化。这与信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丛林法则的西方文化在基础价值观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中华传统文化包容共济、和谐共荣的精神和道义准则,决定了中国必然选择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必然采取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国际交往。中华传统文化与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代世界的主题高度吻合,赋予人民币极高的软实力,有利于扫清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中思想观念及文化方面的障碍。
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巨大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是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改革,是处于萌芽期的新生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来自内外部的严峻挑战。
1.挑战一,经济增长模式与经济结构的脆弱性打击市场信心。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和贸易大国,归功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充分发挥了高储蓄、高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