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性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其宗旨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确运用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必须注重有效的心理驱动;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设置创新性思维的题型;注重数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163-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其重要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一注重有效的心理驱动
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是判断数学活动是否发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数学活动的内容和环境必须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主动质疑、发现、探究、归纳的强烈愿望,即具备自觉参与数学活动的心力指向,这样才能使学生数学活动的发生自然而有意义。
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建立作用长久的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包括两方面:情意驱动和认知驱动,也可以理解为“以知生情”“以情促知”。
情意驱动是指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状态,通过师生交流的融洽氛围可以传递给学生温暖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被学生喜爱的教
师更容易起到“以情促知”的效用。
除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高超的教学水平等以“人”为载体的积极因素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也可以产生“以情促知”的效果。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数学学习兴趣被激发的深层因素仍然要回归到智力兴趣和理性精神上来。
情意驱动和认知驱动的双重作用促成了数学活动的动力产生。
二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赫尔巴特提出: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识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
因此,我们强调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从而得出更多结论。
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可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趣味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注意要从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以符合学生的心理。
三设置创新性思维的题型
数学课堂教学在重视培养求同思维的同时,更应重视发散思维能
力的培养,而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先启发引导学生多方向、多侧面、多角度去积极思维,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众多的解答方法中筛选出最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要创新,就要敢于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向权威挑战。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
我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这类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四注重数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必然与现实挂钩,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的素材,提取出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客观生活材料,将其转化成虚拟的数学模型,在课堂中迁移性地进行穿插和普及。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是目前比较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有效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要以高中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通过采取有
效的教学策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下)[j].人民教育,2001(6)
[2]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周春荔、张景斌.数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5]吴海荣、朱德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2(8)
〔责任编辑:李继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