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绿色建筑》读书报告

近期我读了一篇名为《浅议绿色建筑》的论文,现就这篇论文作如下的读书报告。

1.此论文的研究方法

⑴经验总结法

作者通过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的现状,结合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总结推广前人有关绿色建筑的先进经验,使“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应用”系统化,理论化。

⑴描述性研究法

作者将有关“绿色建筑”已有的规律、现象、理论和历史发展如“绿色建筑的基本概

念” 、“绿色建筑的产生、涵义、发展概况”等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了简洁的叙述并通俗的解释出来。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了现代建筑未能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问题。

⑵文献研究法

作者根据“绿色建筑”的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了《生态与可持续建筑》、《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等文献来获得了绿色建筑的产生、涵义以及其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概括并在文中进行了简要的阐释。

2.研究内容

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作了总结, 简要阐述了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总结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自己有关的观点和认识,最后结合前文所阐述了一系列要点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点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张思想的绿色建筑的根本理念,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研究结论

这篇论文浅议绿色建筑,仔细研究了有关“绿色建筑”某些问题,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居住区正渐被灰色吞噬问题的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理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4.对文章的评价

这篇论文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论文研究方法较为丰富,研究的中心突出,围绕研究中心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文字叙述通俗易懂。但这篇论文的研究深度还较浅,很多地方只是引出了某些概念并没有举实际的例子来

加以说明。

5.心得体会

⑴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正如论文的作者所说“绿色建筑的产生是建筑设计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居住区正渐被灰色吞噬问题的必然结果”。而“绿色建筑”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施工方面秉着可持续发展和最自然环境的核心思想理念在建筑设计和具体施工过程中修建的充分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

随着现如今的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尊重自然期望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也日益迫切,“绿色建筑”已然成为了建筑发展不可避免的追求目和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从绿色建筑到绿色社区,最后再到绿色城市,最终达到建筑与人、城市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不难看出绿色建筑是这一系列发展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后工业时期对“绿色建筑”的追求更为迫切。它们较早的在这方面投入人力资源和资

金,现今也有初步的发展结果,可以说是在“绿色建筑”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经济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随之日益严重。资源严重浪费,在进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肆意破坏环境,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超短暂的建筑寿命......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缰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对“绿色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必然走以绿色为基础的新型化城市道路,在注重

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也成为必然。

(2)浅谈“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极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发展目标下,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外的许多建筑师也都来到我国,希望带来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但是有的时候却是事与愿违,笔者认为这些建筑师没有能很好的结合我国的建筑现状未意识到国外与国内的审美差距所造成的。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使得这些国外建筑师和海归建筑师以及他们的绿色建筑在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其结果就是钱花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不好。从我国绿色建筑的境况来说,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前人所总结的经验技术本来是应该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是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正如文章所说的那样“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而另一方面我认为是由于现当代的建筑设计师没有系统的全面的去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未能在设计建造中充分运用。绿色建筑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正如是我国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绿色建筑还存在推广手段匮乏、法律法规不配套等问题。篇二:绿色建筑读书笔记

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与隐忧

——读《绿色建筑》有感之前对于绿色建筑虽然有所接触,但实际上对于绿色建筑了解甚微。此次选择了林宪德老先生的《绿色建筑》作为拓展阅读。希望能够拓宽对于绿色建筑的了解。首先了解一下本书的坐着林宪德先生的背景:

《绿色建筑》这本书的开始很有意思,第一章的题目是由一个图腾一出来的。即永远的欧伯罗斯。欧泊罗斯是一种长生不死的神兽。它可以通过吃自己不断生长的尾巴来获得永生。不需要向外界觅食。一切都已自己的内部循环来生存。不会对自然产生影响,也不会向自然索取。这个图腾我人不禁想到了绿色建筑的含义。就是对然的零污染零排放。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生态,环保。

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

对于绿色建筑,表面上他更侧重于建造过程中的建筑技术。而建筑的美学却并没有得到重点考虑。读到这一部分,才引人思考:所谓都市风格、建筑美学并不需要什么伟大的工程来体现,只要是符合气候、生态、节能的绿色设计,自然会呈现其风土特色。这句话的含义。在建筑上调节气候最主要的技术,莫过于控制室内外的“气温差”及“日射量”两项气候因素。调节“气温差”的建筑技术就是“保温”,而调节“日射量”的建筑技术就是“遮阳”。我们甚至可由“保温”与“遮阳”的技术原理,来展开说明“建筑气候风土论”从建筑的遮阳保温设计窥探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书中作者给我们罗列了一下建筑的美学:

寒冷气候“保温文化”,就是“墙面文化”防止“由内向外的热损失”。干燥气候的“遮阳文化”是另一种“墙面文化”抑制“由外向内的热取得”。热带的“遮阳建筑美学”,甚至可称为“屋顶文化”热带传统民居都具有大大的屋顶、深深的遮阳,甚至可以没有墙面,但不能没有屋顶。

泛亚热带的“保温遮阳并重文化”建筑美学适中的开口,丰富的阴影,充分的通风。

此处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即是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体现在建筑适应环境时形成的特殊建筑构件的处理上。是基于特定的物理需求形成的合乎逻辑,有真正的用途的理性美学。如气候高热的地区建筑以开口不大的高窗和隔热性能好的墙面为主,寒带地区的建筑特色在于其较强的保温性能。开放式的亭台隔轩是热带建筑的特征。本书所谈的建筑气候风土美学,以“保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