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血液与运动(运动生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血小板(血栓细胞)的生 理特性
呈双凸圆盘状,易受机械、化学 刺激而变形,伸出突起。是血 液中最小的细胞,无核,不具 备完整的细胞结构,但确是能 进行代谢的活细胞。 2、数值: 10~30万/mm3,平均 15.6万/mm3,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 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 晚期高, 大量失血及传染病后恢复期增 加,月经开始时减少。 3、功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及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
质的总称。内含清蛋白、球 蛋白等
血浆蛋白
作用:
①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调 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②构成缓冲对,维持内环境酸碱 平衡 ③是多种物质的载体 如激素 ④参与免疫反应:血浆中的免疫 球蛋白和补体是参与机体免 疫的主要蛋白质 ⑤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血浆中含 有凝血因子,可促进血液凝 固。
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
血液可将氧气、营养 物质和激素运输到组 织细胞供其利用,同 时又可将细胞产生的 二氧化碳和各种代谢 产物运输到排泄器官 排出体外。包括: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三)其他物质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血液对气体的运输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 种形式。 物理溶解气体量很少,2.36/100ml(1.5%)。但它 是气体进出红细胞的桥梁。气体运输主要是 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进行(98.5%) 。主要是以
HbO2形式 运载的。 氧合:Hb与氧结合。氧合后的血红蛋白,称为氧合血 红蛋白,呈鲜红色。 氧离: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的过程。 氧和血红蛋白是氧合还是氧离取决于氧分压的高低。 血液运输氧的过程: ①当静脉血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氧气经呼吸膜 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迅速与氧结合形成 HbO2 。这时,静脉血变成富含氧气的动脉血。 ②当动脉血流经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 的Po2更低,这时,血液中的HbO2即氧离释放O2供组织细
红细胞
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是血 红蛋白。 血红蛋白数量:成年男性为 120~160g/L;成年女性为 110~150g/L .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红细胞比容:全血中红细胞 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红蛋白
1、血红蛋白生理特性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 主要成分,是一种结合蛋 白。一分子血红蛋白由一 分子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 血红素组成。 功能:运输O2、CO2;缓冲血 液酸碱度。 作用: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 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 和运动选材。
其他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
①非蛋白含氮物:尿素、尿 酸、肌酸、肌酐、氨基酸、 多肽、氨、胆红素等 ②多种酯类(胆固醇、甘油 三酯、磷脂) ③葡萄糖、乳酸、脂类、气 体、激素、维生素 人体在剧烈运动后,由 于血浆水分转移和大量排汗, 血浆中的水分及无机盐会明 显减少 ,血液浓缩,使血浆 中化学成分产生明显的变化。 运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 变化越明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在血管内运行时,由于液体内部各 种物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磨擦而产生阻力, 使血液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全血的粘度主要 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和血浆中血浆蛋白的 含量,血浆的粘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 含量。通常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 的相对浓度,血液为4~5倍,血浆为1.6~ 2.4倍。液体的粘滞性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 形成的。主要与液体内分子的多少和温度等 有关。此外,红细胞在血流中的分布特点、 表明结构和内部状态、易变形性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作用等。 如登山运动由于空气稀薄,氧分压低, 使红细胞增多,血液的粘滞性升高;长跑运 动由于大量出汗,红细胞比例相对增大,血 流阻力加大,导致血压升高。血液流动性与 其粘滞性呈反比关系。血压也受血液粘滞性 的影响,呈正比。
血液的理化特性
(四)酸碱度
(血浆的pH值) 正常值: pH为7.35~ 7.45• 平均为7.4;pH如 , 为7.35=酸中毒;pH如为 7.45=碱中毒;人体生命 活动所能耐受的最大PH 值变化范围为6.9-7.8; 若pH低于6.9或高于7.8, 将危及生命。
第二节
1、运输作用 2、调节功能(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作 用) 3、防御和保护作用

1、相对抗的红细胞 抗原与血浆抗体相遇, 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 应。

2、输血时,必须首 先检查供血者与受血 者双方血型,同时, 还应进行交叉配血实 验,观察有无红细胞 凝集反应。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一次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比长时间 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明显。同样运动 时间越长,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 越多;运动后即刻红细胞数量增多: 血液会重新分配; (2)长时间运动排汗和不感蒸发 引起血液浓缩; (3)短时间静力性或动力性运动, 肌肉持续收缩使静脉受压迫,血液流 向毛细血管增多,毛细血管压升高, 血浆水分渗出,血液浓缩。
血红蛋白
用Hb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Hb值 的四个类型:偏高波动小者、 正常波动大者、正常波动小 者和偏低波动小者。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 ,以 血红蛋白值高、波动小者为 最佳。这种类型运动员能耐 受大负荷运动训练,从事耐 力性项目运动较好。以血红 蛋白值偏低波动小者为较差。


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一般所说的血型是指红 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而言。1 . ABO血型系统 1)ABO 血型的分型 ABO 血型是依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A抗原和B抗原而将血 液分为四型: A型: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抗原,但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 B型:红细胞膜上只含有B抗原,但血清中只含有抗A抗体。 AB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B两种抗原,血清中两种抗体都没有 O型:红细胞膜上两种抗原都没有,血清中两种抗体都有 表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 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 A 抗 B B AB O B A 和 B 无 抗 A 无 抗 A 和抗 B
嗜酸性白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
(0-7%) 嗜中性白细胞 (50-70%) 嗜碱性白细胞 (0-1%) 淋巴细胞 (20-30%) 单核细胞 (2-8%)
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增加的最大幅度出现在最大 负荷运动停止后即刻。其增加的幅度随最大负荷运动的 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 运动后白细胞恢复: 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关。运 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白细胞恢复速度慢。 运动后所发生的白细胞数量变化能否影响机体免疫 功能,取决于白细胞变化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一次剧烈运动后即刻 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 容积增加,血小板活性增 强,循环血中血小板聚集 趋势也增加。 研究表明,血小板数增 加只在大强度运动下发生, 其增加的幅度与负荷强度 呈高度正相关(r=0.94), 增加幅度最大达18%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和比重
血液的颜色决定于红细胞中的血 红蛋白的含量。动脉血含氧多, 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少,呈暗 红色。血浆和血清因含胆红质, 呈淡黄色。 红细胞比重为1.090~1.09,血 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 定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减少时, 比重下降。全血比重为1.050~ 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和 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浆渗透压 1、 渗透压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溶液促 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称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而溶液具有的吸 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称为渗透压。)它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一种特性, 是有溶液中溶质分子运动所造成的。 2、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 颗粒的大小无关。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有两部分组 成: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
水和电解质 血浆蛋白 血浆 其他 血液 (50~60%) 白细胞 血细胞 红细胞 (40~50%) 血小板
水和电解质
水份:
①是血浆中各种物质的溶剂; ②促进血液内化学反应; ③实现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 质交换; ④调节体温和运输营养与代谢 产物; 电解质: Na+、K+、Ca2+、 Mg2+、Cl-、HCO3-、 HPO42-等维持血浆渗透压、 酸碱度、神经肌肉兴奋性;
血红蛋白
2、运动训练与血红蛋白
应用Hb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① 冬训期间评价标准应略低, 女运动员月经期间亦稍低, 这是正常的生理波动。 ② 运动员Hb含量存在个体差 异。每名运动员存在季节、 生物周期等周期性差异。 ③ 一般男运动员Hb值不应超 过17克(170g/L),女运动员 不应超过16克(160g/L)。最 低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的 80%。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长时间系统运动训练,尤其 耐力性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数 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 于正常值,常被诊断为运动性贫 血。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 相比,以血浆量增加为主,所以, 单位体积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 总量较高。
血小板
红细胞
1、红细胞生理特性
(1)形状:无核、红色、双 面凹圆盘状,边缘较厚 (约2µm),中央薄(约 1µm),直径约6-9µm。 (2)数量:男450-550万 /mm3,平均500万;女 380-460万/ mm3,平均 420万。营养良好体格健 壮者、经常运动者、长期 高原居住者、登山运动员 高于常人。 (4) 作用:运输O2和CO2; 缓冲血液酸碱度。红细胞 具有可塑性变形能力。
红细胞的调节与破坏
调节:人体缺O2或耗O2增加,如激烈
运动、高原缺 O2、失血等,EPO生 成增多,刺激骨髓造血,红细胞生 成增加,改善缺氧;当促红细胞生 成素增到一定浓度反过来抑制红细 胞生成。
破坏: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代谢
减退和碰撞损伤致衰老。 破坏途径:①在血管内运行1000公里 左右时,长时间机械力作用使红细 胞破碎; ②在血管外被脾、肝、骨 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所吞噬; ③运动时溶解红细胞的物 质增加,破坏增多。
1、白细胞生理特性
白细胞
①形状:无色有核,球型,体积比红细胞大 ②数量:4000~10000个/mm3。 一天内,下午较早晨多; 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达10000/mm3;进食、疼 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时白细胞 增多。 ③功能:参与机体的保护和防御反应
2、分类:
颗粒白细胞 白细胞
3、
血浆渗透压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白蛋
白)
组成 压力 意义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主要为NaCl)
大(300mmol/L或770KPa)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和平衡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小(1.5mmol/L或3.3KPa)
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 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胞利用,同时,组织中的CO2扩散进入血液,动脉血变成了 Pco2高的静脉血。 血红蛋白就是这样不断的在Po2高的肺部通过氧合 结合氧,在Po2低的组织通过氧离释放氧,以实现其运载O2
血红蛋白
2、运动训练与血红蛋白
④ 运动员大运动量后的调整期,Hb由低向高恢复 时,运动员自我感觉与运动成绩最好,这时期可 能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最佳期”。 但 “最佳期”并不出现在 “超量恢复期”。 ⑤ Hb指标主要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或阶段,不 能用于评定每次训练课的情况。观察分析Hb指标 变化时,应结合其他指标(无氧阈、尿蛋白、心 率等),及运动员自我感觉和运动能力综合分析。 ⑥ Hb指标应用主要针对耐力项目。其他项目只能 以此作参考。
血红蛋白
含量:
普通人:男12-15g%,平均14g%; 女11-l4g%,平均约13g%; 运动员:男不超17g%,女不 超过16g%,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 值80%。 测定时间:每周或每隔一周测一次, 1-2月即可,运动训练结束后的第二 天清晨。 Hb个体差异:偏高型(波动大者>1g%、 波动小者 <1g%)、正常型(同上)、 偏低型(同上)。其中偏高波动小 者最佳,能耐受大负荷运动训练, 从事耐力项目较好;偏低波动小者 最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