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 徽贝 母 综合 研究 :由省 中 药材 公 司、六 安地 区医 药 站、安 徽省 药检 所 、安徽 医学 研 究 所,安徽大学、安徽中医学院联合研究,从 1980 年开始,1985 年完成。
霍山石斛野生改家种的研究,由霍山县医药公司、安徽农学院共同研究,从 1980 年开 始,1985 年完成。
〔龟 、鳖 人 工养 殖技 术 的实 验研 究〕 乌龟 Chinem ys reevesii(Gray),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W eigm ann)均属脊椎动物 门爬行纲动物,龟板、鳖甲是中国沿用已久的名贵中 药材,具有 滋阴潜阳,补肾健胃、解热 之功能;其肉是人们喜食的滋补品。1983 年国家医药管理局以国药科字(83)第 153 号文 件正 式 下达 了 人工 养殖 龟 、鳖 的 科研 项 目,并 由安 徽、江 苏、湖 南三 省 的药 材 公司 组成 科 研 协作 组 ,对龟 、鳖生 物学 特 征、形 态、生 活习 性 、食 性 、生 长 与繁 殖的 条 件,饲 料及 饲 料配 比, 制作 方 法,合 理喂 养 ,病 害 及天 敌防 治 等,进 行全 面 系统 的研 究 。研 究主 要 成果 是 : 1 、掌握 了 龟、鳖 的生 物学 特 征、形 态、生 活、繁 殖习 性 与生 长规 律 。 2 、对乌 龟 的性 腺发 育 和早 期胚 胎 发育 作 了初 步的 解 剖组 织学 方 面的 观 察研 究。 成 功 地摸 拟 建造 了 适宜 人工 养 殖龟 、鳖的 生 态环 境、设 施。 3、进行了龟鱼、鳖鱼、龟、鳖鱼混养试验和以延长生产期为目的的乌龟越冬温室 饲养 试验等,从而攻克了主要技术难关,使幼龟越冬成活率由 20—30%提高到 95%(饲养成活 率为 60%),成龟饲养 和越冬成 活率均在 98%以上,龟卵 受精率 87%,龟、鳖 受精卵人 工 孵化率分别达 94%和 95%。不同生长期的龟的生长速度比野生放养平均增重 30—50%。 〔霍 山石 斛野 生 改家 种试 验 技术 研 究〕 霍山石斛(Dentrobium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j.cheng)是中药的上品,驰名 国内外的名贵药材,清热养胃,生津润喉,功效卓著。市场价格昂贵,国际市场每公斤 1200 ~1300 美元,有千金草之称。由于野生资源稀少,市场供应奇缺,省科委、省医药局列题进 行野生改家种试验技术研究。由安徽农学院、霍山县医药公司等单位承担,从 1980 年 7 月 ~1985 年 7 月,历时五年,1985 年 7 月通过省级鉴定。主要研究成果: 1 、掌握 了 霍山 石斛 生 物生 态特 征 ,生长 发育 的 适宜 温湿 度 ,数 种 繁殖 栽 培方 法和 一 套 增产管理措施。 2、解决了模拟野生环境人工栽培和试管苗移栽技术,为在专业户中推广石斛生 产提 供依据。 3、用组织培养法选出两种理想的培养基和调控幼苗根茎生长的激素 配比,为试 管苗 工厂 化 生产 和 降低 生产 成 本提 供了 技 术依 据 ,为 扩 大繁 殖,增 加种 苗 来源 ,加速 生 产发 展, 开辟了一条可靠的新途径。 4 、霍山 石 斛研 究成 果 ,不 仅 使这 一 濒临 绝迹 的 名贵 中药 得 到挽 救,而 且 通过 这一 新 技
· 20 3 ·
术的推广应用,将生产一些名优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增创外汇,提高经济 效益,霍山 石斛 工厂 化 生产 及 系列 产品 开 发,已 列入 国 家星 火计 划 。
〔山 茱萸 稳产 试 验研 究〕 山茱萸〔M acrocarpium officinale(sieb.et Zucc.)Nakai〕为山茱萸科木本果实类中药 材,药 用 为干 燥的 果 肉,具 有补 益肝 肾 ,涩清 止汗 等 功效 ,是全 国紧 俏 的中 药 材之 一。 1980 年省科 委下达课 题,省中药 材公司为 课题负 责单位,安徽 中医学 院等六个 单位为 研究 单 位,通过试验研究,1985 年 9 月 22 日通过省级鉴定,其主要研究成果: 1、掌 握了山茱 萸的生 物学特性,利 用山茱 萸实生苗 砧木进行 嫁接 繁殖 试验,得到 成 功。 2、提高种子出苗率,制订克服山茱萸结果大小年技术措施,对老树冠 的更新复壮,使 其得到稳产丰产。 3 、该课 题 选题 切合 实 际,设 计合 理 ,数 据 可靠 ,理论 联系 实 际,着 重解 决 生产 上存 在 的 重要 问 题,符 合科 研 为生 产服 务 的宗 旨 。所 研 究的 范围 和 系统 性,目 前在 国 内外 未 见报 导, 所取 得 成果 ,当前 具 有国 内领 先 水平 。 〔麝 香腺 囊解 剖 和组 织学 的 研究〕 原麝(M oschus m oschiferus anhuiensis W ang Hu et Yan)又名獐子,香獐。雄麝下腹 部脐与阴囊间有独特的麝香腺囊分泌麝香。麝香是名类药材和贵重的动物香料。 我 国很 久 前对 麝香 腺 囊的 形态 位 置已 有 记载 ,南朝 陶弘 景 曰:“其香 正 在阴 茎 前皮 内, 别有 腰 袋裹 之 ”。若 干年 来 对麝 香腺 囊 的记 述 ,主 要 是形 态位 置 方面 ,对结 构 只有 简单 的 记 述。1974 年由佛子岭养麝场、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大学生物系等单位,对原麝麝香腺囊的 解剖 和 显微 结 构进 行了 研 究,以 探索 麝 香的 分泌 机 理等 理论 和 生产 实践 。研 究取 得的 主 要 成果是: 1、原麝雄麝独特的分泌麝香的器官—— 麝香腺囊,由结构和机能不同的香囊部(简称 香囊 )和 香腺 部(简 称香 腺 )两 部 分组 成 。香 囊部 是 开口 于 腹部 体表 而 向后 弯曲 的 盲囊 。香 腺部 似“戒指 状”,主 体部 分包 绕 在香 囊 的前 面而 逐 渐变 细伸 向 香囊 腹面 和 包皮 腔 的两 侧。 2 、香囊 部 是分 泌初 香 的器 官,主 要 由腺 组织 及 疏松 结缔 组 织构 成,二 者 间有 丰富 的 横 纹机 、血 管和 神经 分 布。(1)腺 组织 :由 单层 柱状 上 皮构 成,呈 复管 泡 状的 腺 泡和 低柱 上 皮 构成 的 排泄 管 组成 。泌香 盛期 是 ,腺 泡 上皮 细 胞呈 高柱 状 ,细 胞 内颗 粒增 多 ,细胞 的游 离 部 呈圆 顶 状,细 胞内 颗 粒增 多,细 胞的 游 离部 呈 圆顶 状,以“顶浆 分泌 ”方式 分 泌初 香 液(未 成 熟 麝 香 )入 腺 泡腔。(2)排 池 管:起 始 端 与 腺 泡 相连,管 径 细(15n)末端 管 径 较 粗(27— 30n ),开口 于 香囊 颈,管 部 的皮 脂腺 导 管或 直接 开 口于 香囊 颈 部和 管 部上 段的 腔 面。排 泄 管不 分 泌初 香 ,起 运 送初 香功 能 。(3 )腺 泡和 排泄 管 外围 有薄 层 茎膜 和肌 上 皮细 胞 分布 。肌 上皮细胞和香腺部丰富的横纹肌的收缩活动对组织分泌和排送初香入香囊起重要作用。 3、香囊部是形成和贮藏麝香的器官,主要由香囊管、颈和体组成,香囊颈和管的 上段 有丰 富 的皮 脂 腺,分 泌大 量皮 脂 ,同 香 腺部 分 泌的 初香 一 起入 香囊 腔 。香 囊 体占 香囊 的 大 部分,其中间腔是容纳初香和形成贮藏麝香的囊腔,香囊腔内壁为半透明 的鳞状角化层, 细胞多达 30 余层。角化层直接与麝香接触,对香囊有保护作用。 4 、对于 麝 香腺 囊的 血 液供 应,肌 肉 分布 和神 经 支配 进行 了 记述 和命 名 。 ·204·
· 20 1 ·
一擦灵脚气水:由阜阳制药厂,中科院皮肤病研究所共 同研究,1983 年开始,1984 年 完成。
复方热敷散:由安徽省药物研究所研究,于 1982 年开始,1984 年完成。 山 茱萸 稳 产丰 产试 验 ,由 省 中药 材 公司 、安徽 中医 学 院、石 台县 科委 及 医药 公 司、歙 县 科委及医药公司联合研究,于 1980 年开始,1985 年完成。 龟裂 链霉素 189 号 高产菌 株选 育:由 淮南 第二 制药 厂承 担,1982 年开 始,1983 年 完 成。 康肤露:由安庆余良卿制药厂研制,1984 年开始,1985 年完成。 丙谷胺生产工艺改革:由淮南第三制药厂承担,于 1982 年开始,1983 年完成。 葡萄糖酸 —— δ—— 内脂:由全椒制药厂和安徽省化工研究所共同研究,于 1985 年完 成。 接骨灵膏:由安庆余良卿制药厂和砀山县人民医院研究,1972 年开始,1985 年完成。 小儿止氵写冲剂:由淮南第一制药厂研制,于 1984 年开始,1985 年完成。 扑热息痛研制:淮南第三制药厂承担,于 1985 年进行,当年完成。 龟鳖人工饲养研究:由安徽省中药材公司、江苏省中药材公司、湖南省中药材公 司和 合肥市医药公司联合研究,于 1983 年开始,1985 年完成。
葡萄糖母液间接发酵法生产异 VC 钠新技术:由六安朝阳制药厂,安徽生物研究所共 同研究,从 1982 年开始,1984 年完成。
感冒速安:由安庆地区制药厂,安 徽医科大 学、安徽省 建委医院 联合研究,1978 年 开 始,1985 年完成。
环维 黄杨星—D :由芜 湖中 药厂、皖南 医学 院、江苏 省植 物研 究所 联合 研究,于 1978 年开始,1983 年完成。
手段 先 进,科 学合 理 。 4 、安徽 贝 母镇 咳祛 痰 的系 统药 理 研究 和 毒性 研究 。方法 可 靠,结 论可 信。总 生物 碱 和
总皂甙的镇咳去痰作用的机理研究,在贝母类尚属首次,并具有相当深度,安徽贝母 与川 贝母进行了对比,在镇咳祛痰的物理作用方面,二者从统计学角度看无明 显差异,实 验资 料显 示 皖贝 稍 优于 川贝 。 无毒 付作 用 ,为临 床研 究 提供 实验 依 据。
麝香腺囊解剖和组织学研究:由安徽省佛子岭养麝试验场和安徽大学生物系共 同研 究,于 1974 年开始,1977 年完成,1978 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一等奖。
野麝 训养和人 工活体 取香研究:由 安徽省 佛子 岭养 麝试 验场 承担,于 1963 年开 始, 1977 年完成,1978 年获安徽省科学大会一等奖。
第三节 医药科技成果
一、研究课题及成果
安徽省霍山县佛子岭养麝试验场,于 1973 年接受卫生部下达的野麝驯养和活体取香 研究任务,1977 年完成。六安县医药公司龟鳖养殖场于 1973 年承担省科委下达的龟鳖人 工养殖研究,1989 年完成。合肥制药厂于 1973 年自选的氧化苯乙烯 —— 乙醇胺加减法四 咪唑新工艺研究,于 1979 年完成。省医药管理局成立后,归口管理医药科研项目,自 1980 ~1985 年由家医药管理局、省科委、省经委先后下达给全 省医药行 业的课题 有 24 项(国 家 7 项,省 17 项),企业自选的课题 7 项,共计 31 项。到 1985 年完成研究并通过鉴定的 23 项,尚待完成 8 项。通过鉴定的研究成果简况:
氧化烯—— 乙醇胺加减法合成四味唑新工艺:由合肥制药 厂、宁夏化 工所,陕西 汉江 制药厂,上海第五制药厂联合研究,于 1973 年开始,1979 年完成,1981 年获安徽省科研成 果二 等 奖,国 家科 技 进步 二等 奖 。
JSB —— L 型激光散斑电脑验光仪:由安徽省医 疗器械厂、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 安徽医学院联合研究,从 1983 年开始,1985 年完成。
5、临床研究对象 394 例符合科学研究要求,设计合理,目的明确。诊 断标准、观 察指 示、疗 效 考核 均按 国 家标 准,经 临床 观 察,上 海、北 京重 复 后疗 效相 仿 ,无 明 显毒 副 作用 ,肯 定了 疗 效,并 证明 有 可靠 重复 性 。
6、皖贝母繁殖系数高(1∶3),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产 值每亩可达 2000 至 3000 元)。 皖贝 母 适应 性 强,繁 殖快 ,是有 发展 前 途的 好 品种 。
二、主要研究成果Baidu Nhomakorabea介
〔皖 贝母 研究〕 皖 贝母 早 在清 光绪 年 间,霍 山县 志 和舒 城县 志 中就 有记 载 :“贝 母大 半 生茶 地 中,近 时 掘者 渐 多”。 安 徽贝母(Fritilaria anhuisensis S .C .Chen et S.F .Yin )均 称皖贝母,主产于长 江 以北 ,皖 西大 别山 区 。据 历 史文 献记 载 ,是 代 替川 贝药 用 中药 材 。为 发掘 中 药宝 库 ,开 发 新 药源,缓解贝母供应紧缺局面,安徽省药材公司于 1982 年成立安徽贝母科研协作组,由安 徽省中 药材公司 牵头,安徽 省医学科 研所等 单位参加,对 安徽贝 母进行 分类、生 物学、栽 培、育 种 、植 化 、药 理 及临 床等 进 行系 统 的研 究。经 三年 试 验证 明,安 徽贝 母 具有 适 应性 强, 产量 高 ,繁殖 率高 ,有效 成 份含 量高 、疗 效确 切,无 明显 毒 副作 用,与 川贝 母 比无 明 显差 异, 且经 济 效益 好 ,是 一 个很 有发 展 前途 的 新品 种。 安徽贝母研究,除进行多学科大型协作外,还进行了历史文献考证和 向老中医、种植 户、培 植 场进 行了 社 会调 查证 明 ,研 究 是系 统 、完 整 的,达 到了 国内 研 究的 先 进水 平。 其 主 要成果: 1 、从新 种 发现 到鉴 定 定名 ,既为 皖 贝母 进行 了 科学 归属 ,又为 今 后研 究 和生 产打 下 了 基础 ,亦 是贝 母混 乱 品种 的一 次 澄清 。 同时 发现 是 连接 贝母 属 和百 合属 之 间的 过 渡类 型, 在植物系统学上有特殊意义。 2、运用计算机对安徽贝母及其它五种贝母的薄层色谱图的最终鉴定,国内外未 见文 献报 导 。用 酸 性染 料比 色 法测 定贝 母 生物 碱 含量 ,具有 简便 、迅速 、可靠 的 结果 。 3 、从安 徽 贝母 中分 离 鉴定 出活 性 成份 皖 贝母 甲素 ,为皖 贝 特有 ,用光 谱 解析 法和 衍 生 物制 备 ,定出 了化 学 结构 ,也是 国内 外 文献 未 见报 导。 在 学术 上有 一 定意 义 。其 鉴定 方 法 ·202·
龟鳖人工养殖试验:由六安县医药公司龟鳖养殖场承担。1973 年开始,1980 年完成, 1981 年获安徽省科研成果三等奖。
皖贝母栽培繁殖技 术:由安徽 省霍山县柳树公 社老店 大队药材 培殖场承 担,1980 年 开始试种,1985 年通过鉴定并于 1981 年获安徽省科研成果四等奖。
微生物育种的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研究:由淮南第三制药厂和安徽农学院共 同研 究,1981 年 4 月开始,1982 年 6 月完成,1982 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