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参考课件.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3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优秀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3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优秀教案(4页)](https://img.taocdn.com/s3/m/17744a73376baf1ffd4fad01.png)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课时是本专题的第一课。
主要介绍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
其中,均田制、迁都洛阳是本课的重点知识。
二、课标要求及其解析1、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要性。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均田制、迁都洛阳)。
2、解析:结合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认识其改革的必然性。
重点学习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内容(均田制、迁都洛阳),具体分析改革对北魏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为第二课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奠定知识基础。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线索比较凌乱,所以,在讲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时有一定难度,要注意化繁为简,让学生能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理解好背景才能掌握好本课的重点知识。
在充分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的方式掌握改革的重点内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课前要求学生完成《步步高》的相关内容,做好预习工作。
2、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结合,恰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补充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导入新课(走进历史)→感知历史(背景、内容)→探究历史(评价)→反思历史(文明)→课堂小结(二)教学情境环节一:走进历史【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锦绣未央图片导入北魏时期)(多媒体展示课题及课程标准)[教师活动] 按照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把本课的内容整合为两目板书: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讲授新课】环节二:感知历史一、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历史(220-589)二、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多媒体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图示)[教师活动] 结合图示,分析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而引出北魏的建立与统一北方。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3.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优秀教学案例(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3.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优秀教学案例(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18758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09.png)
(一)情景创设
1.以一幅北魏时期的壁画为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引发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呈现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改革背后的历史背景。
3.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孝文帝的角度,思考改革的动机和目的。
1.情景创设:通过展示北魏时期的壁画和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呈现了生动的历史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增强了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的理解和记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我设计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案例。首先,我以一幅北魏时期的壁画为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动机,让学生了解改革是在何种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然后,我通过讲解孝文帝的具体改革措施,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成功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孝文帝改革的一个方面。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成功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强调改革在推动国家和民族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孝文帝改革的动因、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孝文帝改革的成功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6e8db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2.png)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历史文献:《北魏史》、《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详细记录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历史资料。
(2)学术论文:近年来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研究论文,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孝文帝改革与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等,为学生提供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措施,如均田制、汉化政策等,进行详细剖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孝文帝改革的impact和意义,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历史纪录片: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纪录片》,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程,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4)网络资源:可引导学宽视野。
2.拓展建议:
(1)阅读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难点:
(1)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孝文帝改革涉及多个领域,具体措施繁多,学生难以全面掌握。需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改革措施及其实施过程。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19c087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8.png)
(3)孝文帝文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孝文帝文化改革的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儒学推崇、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些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孝文帝的改革故事,引出“北魏孝文帝改革”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孝文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4.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对拓展资源的利用情况。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具体评价与反馈:
-对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价值观和道德素养:通过学习孝文帝的改革精神和品质,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挑战,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43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432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54a8f99b6648d7c0c74627.png)
从洛阳方面看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主的合作(政治)
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 发达(经济中心)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 朝代之都(经济中心)
军事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制 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南齐”
地理 偏居塞上
地处中原
目的: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目的: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一、变法之原 二、变法之行 三、变法之效
1、性质: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的 封建化改革
2、影响: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加速了北方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 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目标要求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理解:(1)均田制的推行是鲜卑族封建化 的关键措施 目标分解
(2)迁都洛阳对改革的深入的重要意 义、评价孝文帝
一、改革之原 二、改革之行 三、改革之效
一、改革之原(小组展示)
1、鲜卑建魏,北方统一 2、文帝即位,太后执政 3、矛盾激化,危机四伏
(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知识扩充)。
(4)孝文帝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国家 统一,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
深度分析
孝文帝改革的总体特点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堂互动学案 人民版选修1(2021年整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堂互动学案 人民版选修1(2021年整](https://img.taocdn.com/s3/m/9e387bd3ba1aa8114531d9c8.png)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三点剖析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第一,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矛盾,出于政治、经济利益和民族差异的原因,鲜卑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处处压制汉族地主势力;汉族地主虽被纳入统治集团,但并不掌握实权,长期的正统观使他们在内心又瞧不起鲜卑贵族,民族矛盾严重。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异常残酷。
魏初期因长期征战,官吏无固定俸禄,只靠战利品来作为奖励,逐渐统一后,没有战利品可分了,官吏为维持奢侈生活而大量贪污与残酷搜括,政府也常向农民调发额外的绢、帛、粮食等。
农民所受的惨重剥削使阶级矛盾大大激化。
第二,当时经济、军事、政治的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
经济上:北方久经战乱,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
军事上:与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南朝政权接壤,南朝对北魏构成天然的威胁,使其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与危机感;还有虎视眈眈的劲敌柔然等族,也使一些有远见的君臣丝毫不敢懈怠。
从政治上看:原来的鲜卑旧俗已不适应当时政权的巩固与皇权的集中,从而滞缓了北魏的进一步发展。
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教师用书: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教师用书: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99202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2.png)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过程、内容。
2.难点:生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
教材整理1 智者的选择(改革的背景) 1.客观(1)统一:北魏崛起,于439年统一北方。
(2)冲突⎩⎪⎨⎪⎧阶级冲突尖锐民族冲突简单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3)落后:鲜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深度点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进展的必定趋势。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教材整理2 改革的内容措施具体内容历史意义经济均田 制雏形:计口授田,“劝课农桑”①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②限制了土地兼并③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④促进了经济的恢复进展内容⎩⎪⎨⎪⎧对象: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种类:露田、桑田义务:担当徭役杂税政治整顿 吏治①缘由:吏治混乱、贪污成风,影响财政收入,激化了冲突②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 ①相对缓和了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②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北魏政权政治迁都 洛阳①缘由:平城保守派势力强大,阻碍改革;平城地处偏僻,产粮有限;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洛阳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②概况:493年,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恩威并施,压制反对派①有利于推动改革 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进展文化革除 旧俗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说汉话,行汉制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P 29“学习思考”,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 【提示】 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
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全部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农夫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0097b0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7.png)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建立: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北魏。
(2)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百余年的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
(3)孝文帝执政:拓跋宏5岁即位,其祖母冯氏文明太后执政。
490年,孝文帝亲政。
2.社会问题严重(1)北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治黑暗,各族人民不断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民族矛盾激化。
1.背景(1)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游牧生活。
(2)北魏统治者曾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
2.雏形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从事农业生产,这实际上就是均田制的雏形。
3.主要内容(1)年龄: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2)露田:无主荒地,年老身死还给北魏政权。
(3)桑田:可以买卖,农民终身不必交还。
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4.评价(1)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2)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
(3)保证了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均田制是孝文帝改革推进封建化的核心内容,对当时抑制土地兼并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到唐朝中期以后,随着政府无田可授,均田制最终被废除。
1.原因(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
2.表现(1)修改任期: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
(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3.影响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了政权。
1.原因(1)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
(2)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人民历史选修专题三第一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人民历史选修专题三第一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5d0e9af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b.png)
4) 前提: 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5)性质:土地国有制
延伸: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 类型有哪些?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均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评价: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6)作用: 对统治阶级来说:保障了?促证了?促进了?
对农民来说:
2、整顿吏治
1)
原因:吏治混乱,
贪污现象严重
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的名称、礼仪、
露田
鲜卑姓改汉姓 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1)建立: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魏国
仿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
鲜卑姓 汉姓 允许一些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环境闭塞,产粮 有限,常有水旱疾疫之灾
拓跋 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画像
地处中原,农业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 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是中原的 文化中心(东周、东汉、曹 魏、西晋的都城)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 ◇
2)经过:
① 493年以伐南齐为名,强迁洛阳 ② 坚决镇压叛乱者
③ 允许一些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④ 规定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 代北。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雏形:北魏初年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从事农业生产。
2)时间:485年
思考:露田和桑田有何区别?
条件: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3)内容
农民
土地 露田 —无主荒地,死后交还,不能买卖 桑田 —已耕种过,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义务: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官吏和地主: 官吏可以获得公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共19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1f9bcdc1c708a1284a4491.png)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课讲授
北朝(439-581)
北
东 方
十六国
北魏 386-534
东魏
西魏 齐
北齐 北周 梁
陈
581 隋 朝
汉
南 25-பைடு நூலகம்20 方
魏
蜀 吴
西晋
266-316 东晋
宋
南朝(420-589)
一、智者的选择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⑴统一: 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⑵意义: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为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 ③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 条件。
3.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
原因 平城的弱势(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封建化;经济上,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 北方少数民族威胁;地理上,偏居塞上,经略中原 困难),洛阳的优势(地理上,位置优越,农业经 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上,当时南方国力较
弱,迁都洛阳便于统一全国)。 策略 假借讨伐南朝。[从侧面反映改革的艰难] 作用 仿“原因”。 最主要
迁都洛阳
五、革除旧俗 1.措施:
易服装: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 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5fbe43baf45b307e87197ab.png)
①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没有俸禄,靠贪 污搜刮维持奢侈生活;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对 他们任意杀戮。 ②北魏建立后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暴动达七八十 次之多。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 俗、生活方式的悬殊,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间时常发生 矛盾。
二、改革的内容
项目
原因 (1)将各族人民迁到 京师附近分土定居 ,实行计口授田, 劝课农桑 “___________” (2)由于战争和人口 均田 迁移,使北魏统治 制 者掌握大量无主土 地 (3)保证政府的财政 收入,缓和阶级矛 盾
思考: (1)材料一所叙述的内容中蕴含着哪几种社会矛盾? 北魏统治者采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对之后的孝文帝 改革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孝文帝改革的原因。由此 你认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 (3)依据材料三,孝文帝的改革涉及了什么内容?产 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为北魏孝文帝改革 奠定了基础。 (2)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危机 严重。 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北魏统治。 (3)内容:实行均田制。影响: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 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限制了土地兼并;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内容 (1)农民:领 露田 和桑 _______ 田。义务: 农民要承担 一定徭役杂 税 (2)官吏和地 主:官吏可 分到公田, 地主原有土 地不变
影响 (1)限制了 土地兼并 ,利 __________ 于调动农民生产 积极性,吸引更 多流民定居 (2)使农民成为政 府直接控制的编 户,保证财政收 入和劳役需要, 促进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材料二
445 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
族, 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 万人。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 这场起义。但是,此后各地起义仍时有发生。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参考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c59bdc80eb6294dd886ce2.png)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巩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 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 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A、均田制 C、三长制
B、宗主督护制 D、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2)过程: 抵制保守势力的反对,以伐南齐 为借口强迁洛阳。
从侧面反映了改革的艰辛
迁都洛阳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 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 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 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 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 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 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 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 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 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本课结构:
(一)智者的选择; 背景;
(二)均田制;
(三)整顿吏治; (四)迁都洛阳; (五)革除旧俗; 内容;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 流域; (386年、439年)
早期鲜卑族拓跋部的游牧生活
嘎仙洞遗址
汉魏以 来,鲜卑拓 拔部逐渐南 迁,过着游 牧生活。公 元315年鲜 卑拓拔部建 立代国,后 为前秦苻坚 所灭。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 1)阶级矛盾尖税; 官吏贪污,兵役繁重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2)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 改革的必然性 鲜卑族地主间矛盾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3张PPT)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de724e6c85ec3a86c2c536.png)
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 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前提条件 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分裂割据
材料一 公元315年拓跋部建立代 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 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 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 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 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 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 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 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 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前期 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度 1、均田制(土地制度)
(1)含义: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 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前期 1、均田制(土地制度) (6)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7)积极作用: ①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限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 ②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 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政治黑暗(如宗主督护制),租调徭役繁重, 官吏贪污搜刮,兵役繁重,阶级矛盾激化
一、北魏孝帝改革的背景
(二)必要性 材料四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 夏人(汉人)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业是如 此。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 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 纵马践踏。
农民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9b9ef3856a561252d36fd3.png)
一、智者的选择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平城 (1)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_____ ,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
大兴安岭 (2)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在 ____________ 一带,过着游牧
生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传统的统治方式,引 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 为什么长城两岸人民的穿着、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
的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北魏孝文帝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
矛盾激化。
3.社会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 机,使改革迫在眉睫。
要点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的评价
1 .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
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 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特别提醒: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国有
制相结合的土地制度,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控制着大
量的无主荒地,不触犯地主土地私有制。随着土地兼并的 发展,均田制至唐中期以后被废除。
三、整顿吏治 1.原因:北方统一后,百官贪污成风,既影响了北魏政 权的经济收入,也加深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要点三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整顿吏治,使改革有一个良好
的环境。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4张PPT)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4d4a420c22590102029dca.png)
三、改革的举措: 整顿吏治
有一次,孝文帝问大臣怎样才能够平定盗贼,有大臣 回答说,盗贼也是人,为贼实属无奈。如果地方官吏称职 ,治理有方,盗贼自然就会平息了。 思考:北魏为什么一度盗贼猖獗呢?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 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
思考:据此,北魏应该怎样才能解决吏治混乱局面呢?
服饰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姓 氏 汉 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语言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 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 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 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
社会生活封建化 (汉化)
孝文帝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均田制
政治方面: 1、三长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社会风俗 1、易服饰 2、姓氏汉化 3、语言汉化 4、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5、生产方式农耕化 6、社会生活封建化(汉化)
四、孝文帝改革的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政权的封建化 少数民族经济的农业化
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 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 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 得出什么认识?
【历史】专题三(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历史】专题三(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34f7dbaf524ccbff1218476.png)
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社会矛盾尖锐 阅读教材,思考北魏的社会矛盾有哪些? 1、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
2、民族矛盾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材料: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东魏
北齐 北周
西晋
东晋 317-420 宋-齐-梁-陈 (420-589)
隋 朝
材料: 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东汉初年,活 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 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 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 迫使其逃遁。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 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 北地区 材料: 北魏初期的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 同时,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 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跋部由畜牧经 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 生活。
(4)革除旧俗---5提倡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用汉礼、结汉婚
检测
作业:
• 1、梳理本节课的线索,制作框架图
• 2、资料书能力提升部分。
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冯太后(442年?-490年10月17 日),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 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 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国历 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 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 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 生重要影响。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 期改革,为孝文帝全面改 革奠定了基础。
均田制——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 露田
国家所有
限 桑田
农民所有 禁 麻田
1、推行均田制;
影局响限:性:
11))抑抑制制了了土土地地兼并兼,并调,动但了土广地大不农民均的依生然存 产在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民族2)(大促国融进合家了。控北制魏的政权土的地封有建限化),推动了北方
32))对随后着代人有口很的大影增响多,,为人中地国矛封盾建鼎突盛出时。 期的3)出政现莫府定剥了削雄、厚掠的夺物农质民基础的。劳动力。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 盾与阶级矛盾;
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 魏的社会发展。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推行均田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4、革除旧俗;
1、推行均田制;
演1)变:雏均形田:制北开魏始初年实实行行于计北口魏授田,“劝课
早期鲜卑族拓跋部的游牧生活
嘎仙洞遗址
汉魏以 来,鲜卑拓 拔部逐渐南 迁,过着游 牧生活。公 元315年鲜 卑拓拔部建 立代国,后 为前秦苻坚 所灭。
北魏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后,
前秦瓦解。386
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珪乘机复
国,改国号魏,
后来定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历史上称为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 了北方,结束了
北魏疆域图
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 流域;(386年、439年)
——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 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 加强。
改革的前提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社会政矛治盾黑尖暗锐,;租调徭役繁重,
1)阶官级吏矛贪盾污尖,税兵;役繁重
必修2: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 类别
特点
备注
国有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属于国家; 不是主要类型,但
(官田)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一直存在;
君主土地私
土
有制
主要供君主 私人开支
地
私 地主土地私 土地兼并成为扩大
有
有制
地产的主途径
制 自耕农土地 拥有很少土地,或
私有制
完全没有土地
从东汉起出现 田庄;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拓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迁都洛阳;
2)过程: 抵制保守势力的反对,以伐南齐
为借口强迁洛阳。
从侧面反映了改革的艰辛
迁都洛阳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 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 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 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 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 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 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威胁,很不安全。
④地理上:
旧都偏居塞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不利于改革
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通不 便,生产不能满足 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制 中原
落后的少数民族 文化
地处黄河之南,农 业生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较弱的 “南齐”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东 魏 西 十六国
汉 蜀晋
吴
东晋
北魏 隋 宋齐 朝 梁陈
南
北 朝
北魏
北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朝南 朝
宋\齐\梁\陈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 域的史实。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 流域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时期,隋唐时进农一桑”步,发从展事,农唐业朝生产。
中后2)期主逐渐观瓦目解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含3)义:前把提国:家政控府制掌的维握护大荒北批地魏无分政主配权荒给的地农统。民治。,
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
役和4)兵性役。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思考: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 全部归农民所有?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3、冯太后和改孝革文的帝可的能推性动作用;
①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 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②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 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 后有深刻的认识。
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冯太后
巩固: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 定基础的是( )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
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动人民却负担沉重。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 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 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 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 并任意纵马践踏。
其他民族与鲜卑族之间的矛盾
巩固: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 益激化,其中不突出的矛盾是( )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兼并引起动荡
2、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 现象严重
2)内容:
影响了北魏政府的 财政收入
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 之间的矛盾
①任期考核制;②俸禄制度;
3)影响:
3、迁都洛阳;
1)原因:
①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十分强大,阻挠改革。
②经济上:旧都经济比较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③军事上:旧都强敌(北方)柔然时常骚扰和
2)民民族族矛歧盾视激和化民族;压迫政策
3)统统治治阶阶级级内内部部汉矛族盾地突主出与; 鲜卑族地改主革间矛的盾必然性
混乱的赋税制度
九“品北北是魏根境前据自期资征产染税多逆,少分而虏为规,“定三的穷等赋苦九税品高备”低罹。的, 品征级调,三赋等敛是按,不靡同等有第止将税已送。到不所同求地 区征不。 收获可。是一,实方则际 面在 ,致征 这诛税 是时 由殒, 于,并世不家身按大祸这族个已家九经破品隐, 瞒阖了门大量比的屋田地。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造 成官了吏贫们富畏莫于辨权的势情,况多,与另地—一主方勾—面结谢,,也地灵由主运于所
3.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冯太后 主持下的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
4.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
本课结构:
(一)智者的选择; 背景;
(二)均田制;
(三)整顿吏治; 内容;
(四)迁都洛阳;
(五)革除旧俗;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 流域; (386年、4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