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主要西方国家的新兴 资产阶级均以十分野蛮的方式开始致力于资本 的原始积累过程,加速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
因为它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 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内部(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途径)进行 的资本积累,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 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 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 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 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 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 工业无产阶级。
哈格里夫斯与他发明的珍妮纺纱 机
工厂林立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史蒂芬孙制造的蒸汽机车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所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 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劳动制度:雇佣劳动制度(剥削)是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是以 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劳动 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方式不同)
在工业革命的同时,又发生了资本主义农 业革命,形成了农业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 人两大对立阶级。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 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 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 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 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 其他行业。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
佣,这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Baidu Nhomakorabea
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一)劳动力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 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 基本条件:
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 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的兴起。最早的资 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和15世纪欧洲的一 些商业城市中。日益活跃的贸易活动, 不仅加速了这些城市的商业资本积累, 而且推动了手工业发展。产生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下两个对立的主体:商业资 本家和商业雇佣工人——商业店员(最 早的)。
比较:何谓“产业资本”?
资本原始积累
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 通的结果。但是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剩 余价值是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的。
等价交换
不会产生增殖
不等价交换 也不会产生增殖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如果离开流通领域(买和卖),把货币贮 藏起来,既不买也不卖,是绝对不会产生价值 增殖的。价值的增殖是以资本家把货币投入流 通为前提条件的(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 值)。
商品流通公式 资本流通公式
形式上:起点、终点、媒介、流通顺序
内容上:流通目的和期限
结论:
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 的本质区别是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G 货币G—商品W—货币G′ △ G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呢?
二、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货币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及其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必要条件及 萌芽
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增加 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马克思有句名言: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 每个毛孔都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
英国圈地运动 (enclosure movement )
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 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这种情况在英、 德、 法、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 圈地运动 最为典型。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 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 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 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英国资本原始 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 生准备了雇佣劳动者和土地货币财富。
(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剩余价值不应在流通中产生, 但资本运动总公式却表明,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了)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 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 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
一般商品的价值量直接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 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因为劳动力是人的一种能力,要想维持和延 续这种能力,就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 料。因此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 以还原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 间。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
情况三:在同样一个纺织厂里,雇佣一个工人 一天工资15元(V),工作12小时,创造新价值 30 元(V+M)。一个工人在12小时中消耗 20斤棉花,价值100元,消耗纱锭的等劳动 资料价值20元。生产的20斤棉纱的价值200 元。在这种情况下,生产20斤棉纱实际耗费 资本是多少?这是价值形成过程还是价值增值 过程?
二是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 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 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3.劳动力商品的特性
(1)劳动力商品的一般性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
价值和使用价值。
(2)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价值方面的特殊性 使用价值方面的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
某资本家一年投资20万元,其中付给工人 的工资是4万元,一年后商品出售得30万元, 求m和m’是多少?
资本原始积累的意义
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准备 了大量雇佣劳动者和巨额货币财富这两个最基 本的条件。可以说,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 资本主义。
(二)工业革命最终使资本主义 制度得以确立
18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先进国家先后发生 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引起了 生产技术的革新,使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 大发展,开创了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而且引发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形成了 工业资本家和工业雇佣工人并最终使资本主 义制度得以确立。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 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 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如欧洲圈地运动); 用暴力手段,在海外掠夺殖民地、发动一系列
商业战争(不平等交换)、进行奴隶贸易、贩 卖毒品等,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加速了资本货 币积累;
资本总公式:G——W——G’
一方面,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 生了增殖,产生了多于预付资本的价值(表面现象看: 剩余价值M在流通中产生了)。
另一方面,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时,要以价值量 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交换的前后,价值量不会发生 变化,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实际看:剩 余价值M不应在流通中产生)。

三种循环形式
G — W … P … W′— G′. G — W … P … W′— G′



①货币资本的循环:G — W … P … W′— G′ ②生产资本的循环: P … W′— G′. G — W … P ③商品资本的循环: W′— G′. G — W … P … W′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 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但货币不一定是资本。
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 的区别
(1) W—G —W (2) G—W—G′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在使用的过程中,它不仅能够创造出 自身的价值(v),而且还会创造出比 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V+M),其差 额就是剩余价值(M )。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概念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商品W)的劳
那么,剩余价值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究竟 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呢?
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 此时G只是实现W的价格(不因为买而增值)。
其次,价值增殖也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 W的价值是既定的(也不因为卖而增值) 。
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 必须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 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因为资本家在市场上 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在生产 中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V)更大的价值(V+M, 新价值)。
动过程(自然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的 一般性);
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
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 ,后者则是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
(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1.劳动过程的一般性 劳动过程,与一切人类劳动过程一样,是
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者有目的 地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 造使用价值(商品W)的过程。 劳动过程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 件和基础。
工作时间
5小时
10小时
生产10斤棉纱
生产20斤棉纱
C +
10斤棉花:10元 纺纱机及纱绽支出:2元
20斤棉花:20元 纺纱机及纱绽支出:4元
V
劳动力价值:3元
新 价 值
6 元
劳动力价值:3元 剩余价值:3元
预付资本
15元 预付资本(C,V)
27元
假如 商品价值W为15元 商品价值W
30元
资本家为生产棉纱的预付资本为27元,两者之差3元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A); 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 的大量货币财富(预付资本G)。 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不断地创造着这两个条件,但 仅仅依靠这种自然分化机制来发展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 长的过程。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形成强制性 的制度变迁机制 ,加速两个基本条件的形成过程。
实例分析
情况一: 在一个纺织厂里,雇佣一个工人一天工资15元,工作 6小时,创造新价值15 元。问:在这种情况下,这可 能是简单的价值形成过程(不赚钱)还是创造价值增 值的价值形成过程过程(赚钱)?
情况二:
在一个纺织厂里,雇佣一个工人一天工资15 元,工作6小时,工人在6小时中消耗10斤棉 花,价值50元,消耗(磨损)纱锭等的劳动 资料价值10元,生产的10斤棉纱的价值100 元。在上述情况下,生产10斤棉纱的价值是 多少元?这是价值形成过程还是价值增值过 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一是工人的劳动(A)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 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
(三)简单的价值形成过程和创造价 值增殖(M)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雇佣工人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商品 生产劳动。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作用于生 产资料,随着商品使用价值的被生产出来,生 产资料的价值一次性(原材料)或逐渐(机器 设备厂房)转移到新商品中去了;另一方面, 工人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耗费了抽象劳动, 创造了新价值(V和M)。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由于各国的具体条件,尤其是经济和文化发 展的程度不同,生活水平和习惯的不同,因 而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劳动 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种类会有所差 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