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草原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你走进草原丝路

历史上形成的丝绸之路大致有四条:第一条是草原丝绸之路,它是横贯欧亚大陆北方的草原地带,又称“草原通道”“草原之路”。第二条是绿洲丝绸之路,即张骞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新疆,一直通向东欧的道路,这是丝绸之路的主道。第三条是西南丝绸之路,涵盖我国今天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等地,一直延伸至印度、东南亚乃至更大范围。这条通道又是藏族聚居地区和内地的茶叶、马匹贸易运输之路,因此被称为“茶马古道”。第四条是海上丝绸之路,一般是指自泉州出发,经印度洋抵达波斯湾的海上通道。

在这四条丝绸之路之中,出现最早的是草原丝绸之路。在春秋战国时代,游牧民族便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黑海这片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上活动,中国的丝绸早在此时,便已通过游牧民族从东方传到西方。

草原丝绸之路大的走向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向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以北的欧亚地区。这条草原大通道,是以多条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通道呈网络状交织而形成的,覆盖了极其广阔的地域,而且在历史上屡有变迁,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格局。概括起来说,草原丝绸之路就是东起大海,横跨欧亚草原的通道,其纵横交错的岔路,南达中原地区,北接蒙古和西伯利亚。

首先,草原通道的形成和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欧亚大陆这个板块的地理环境中,北亚一带气候寒冷、生态恶劣,有生长于寒带的森林,有广阔的戈壁;而与青藏高原基本处于同纬度或略高纬度的中亚地带,到处是崇山峻岭、戈壁沙漠,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屏障。北亚、中亚的地理环境成了阻挡东西方交通的障碍。地处中亚和北亚之间,大约位于北纬40度至50度的中国中纬度地区,是一条广阔的草原地带,除了局部为丘陵地区外,其余大部地势较为平坦。这条草原地带,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具备了向西连接中亚、东欧,向东南通向中原地区和东海的客观条件,是一条天然存在的草原通道。

第二,从文化形态上看,这条草原通道连接着欧亚两大洲,是一个文化交往互通的地带。西边的罗马帝国和东边的汉王朝,拥有两种文化形态,从更大的视角看,它们代表着欧洲的文化和亚洲的文化。两者都在不断地扩张,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这条通道上交往交汇,从而使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三,除了自然环境、文化形态外,驯养马及马文化,也是促成草原各种文化积极传播交流的重要媒体。人类自公元前就驯养马匹。马匹的驯养和马匹发挥的作用,在世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可忽视。马匹的出现以及游牧民族作为骑马民族的出现,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加快了人类文化交流的步伐。游牧民族因善于利用马,而使自己的战斗力、机动力和文化的传播力大大提升,也赋予了草原丝路巨大的内在活力。

第四,丝绸等各类物资的贸易交换是重要的媒介。丝绸曾经是这条道路上最主要的贸易商品。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制作丝织品的国家,其时间可

以追朔到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现在所说的绫、罗、绸、缎、锦等丝织品的成品在我国商周时期已经出现。种桑养蚕、纺织丝绸,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主要产业之一。有资料表明,将丝绸作为国礼走出国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0世纪西周穆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希腊人在著作中提到他们见到了来自丝绸之国“赛里斯”的丝绸,说明当时中国的丝绸已经流传到了欧洲。当时间来到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完全开通后的东汉时期,罗马和埃及的亚历山大等地成为了中国丝织品的集散地。公元前2世纪时,丝绸已经大量地流入了匈奴地区。与丝绸同样成为这条通道上贸易商品的还有来自农业区的粮食、茶叶、麻、手工制品和来自草原地区的牛、马等畜产品,这种经济关系上的相互依赖,是形成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

第五,游牧民族在草原丝绸之路形成中的作用。游牧民族利用这条通道四处征战、不断迁徙,在将自己的游牧文化传播出去的同时,又成为异文化的接受者,这些都培养了游牧民族开放包容的特性。游牧民族在草原通道上的迁徙流动,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传播的主要媒介。

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心区域是欧亚草原,这里是游牧文明的摇篮,它位于欧洲、东亚和西亚三个文明地区之间。草原丝绸之路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历史上对于世界各种文明的传播交流以及沿线广大区域多民族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对我国来讲,中国北方古代的众多游牧民族,包括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民族,都曾在此地区繁衍生息,这些游牧民族不断融合变迁、发展壮大,与中原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草原丝绸之路是各民族共同利益的联结线,是打通我国向西开放的历史通道,对于我国辽阔疆域和统一国家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草原丝绸之路极大地改变和影响着中原文明的发展进程,也推动着欧亚文明的交融发展。

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往西域之前,在匈奴活跃的草原丝绸之路上就有了丝绸贸易。在汉代,即使在汉匈对峙时期,中原通过漠北的草原丝绸之路和匈奴之间的丝绸贸易也没有中断。公元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被吐蕃占领,唐朝大批的使者、僧侣、商人往北改道,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前往西域。6至8世纪,在突厥人控制草原丝绸之路的近200年里,丝绸及其他商品的贸易非常活跃。到了8世纪,回鹘人控制了草原丝绸之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突厥人和回鹘人占据草原丝路时,都积极促进了这条通道上的贸易发展。唐太宗支持开通从五原到哈拉和林的南北道路,并在沿途设立了60余个卫所来保护这条道路,铁勒、回鹘等称之为“参天可汗道”,这是一条连接中原与北部草原的重要道路,可见唐代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黄金时期。

元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以元上都、元大都为中心,辐射建立了多条驿路,构筑了连通漠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达欧洲、东抵东北、南通中原的发达交通网络。元上都是当时草原通道上重要的国际贸易城市,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来元上都的欧洲商人很多。

明代形成了南北走向的“茶叶之路”。明代万历年间,很多中国商人选择当年匈奴走过的草原通道,将中国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往俄罗斯。回族商人将大宗茶叶通过水路运抵包头,北上经二连、恰克图等地,向俄罗斯贩运。山西商人从武夷山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