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之论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孔子用获得“悦”、“乐”的自我满足感,和成 为“君子”的社会成就感,作为劝发(自己和他人) 上进的诱因和动力 。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tì),而好犯上者, 鲜(xiǎn)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有子说:“作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 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 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道德) 基础的树立,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 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人)的基础吧!”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 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 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 授给我的学业是否践行(实习、演习)了呢?”
日三省吾身——忠、信、传习
1.5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 邑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
生平 •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十五岁“志于学” • “三十而立”,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 动。 • 周游列国 • 归鲁,致力于文化教育
思想
• “仁”与“礼”
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一到那个国家,必然听 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 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 俭、谦逊来取得的。老师获得的方法,与别人获得的 方法,不相同吧?”
孔子品格: 温、良、恭、俭、让 必闻其政(积极参与政治)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 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行与思结合。 提倡美育。
二、先秦儒家
• “儒”
“儒,柔也,术士之称。”(《说文解字》)
“柔乃儒之通训,术士乃儒之别解。”(《古史辨》)
原始意义上的儒,是古代具有宗教性、政治性和教化职 业的知识分子的通称。 随着中国古代理性及人文思想的觉醒,“儒”发生两方 面分化发展:国君诸侯的宰辅和为贵族相礼的实践家。
• 天命和鬼神
殷周“人格”之天——孔子“命运”之天(天是有意 志的主宰,自然之天) “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异己力量。
“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对鬼神采取现实主义态度。“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 教育思想
德育在首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 而》) 智育重在好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 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 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
礼:圣人制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仪轨、规范 。 和:恰当,恰到好处
有子说:“礼的推行和应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 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 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如此(做得恰当)。但是,如有 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 度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和为贵——恰当为美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 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因为他无权独立行 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 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 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孝” ——具体化的“孝”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道”,作动词,治理 。
孔子说:“治理一个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 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诚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 吏,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
为君之道——政务、财政、人民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里就孝顺父母;在外边 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 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剩余力量, 就去学习文献。”
“仁”
出自《尚书·金縢》“予仁若考”。
核心是“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必由亲始” (“仁 者,人也,亲亲为大。”)——“忠恕之道”(“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仁”与“礼”
“礼” 维护君主统治的典章制度——规范人们行为的礼仪制度 《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仁”与“礼”的关系 “人而不仁,如礼何?”“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贤贤:前“贤”,贵重;后“贤” ,贤德 。 易色,易,轻;色,美色。 子夏说:“(对妻子),重贤德,不重容貌;侍奉 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主,能豁出生命;同朋 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 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做人重在德行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 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 儒家创立的时代背景
春秋末期,新型生产关系出现,贵族制度开始瓦解,政权 步步下移。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 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季氏》)
文化的下移。“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礼失而求诸野”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人。”(《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 便利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淮南子·要略》)
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丰 语言:形象隽永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亲民,新民 也) ,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子曰:“君子欲讷 nè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泰伯》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行有),余则力以学文。”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
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 ,可谓好 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作品欣赏 谢谢观看!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 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 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 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 你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 举一反三了。”
❖ 子曰:“知者乐(喜爱)水,仁者乐山;知 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追念 (祭奠)远代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归于忠厚老 实。”
“仁——礼”结构
外在为“礼”(人文),内在为“仁”(人性),此为人道之 本。
统治者如能修宗庙,按时祭祀你们的祖先,那老百姓也 就会上行下效,民德自然归于纯厚。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 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优于知识
年轻人要在孝悌、谨信、泛爱、亲仁等方面,来真正地训 练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在确立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后,如 果还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可以再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 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 不了解别人。”
内容
治学: 学而时习之 告诸往而知来者 传不习乎?……
修身: 孝悌 忠信 敏于事 慎于言 就有道 亲仁 爱人 爱民 泛爱众 贫而乐道 富而知礼 三省吾身 ……
文体特征——语录体
《论语》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 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 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恭:恭敬、谨慎 因:依靠,凭借。 宗:主,可靠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说的话就能兑 现;态度容貌庄矜合于礼,就不至于遭受侮辱;依 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信、恭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 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 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好学
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圣贤的 道德为标准,不懈追求人格的提升,最终趋于完善。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何
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孝悌是“仁”之根本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于说(悦) 人 。”——朱熹注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以取得别人对 自己欣赏和信任),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 的。”
巧言令色——不仁
从消极、否定的方面规定“仁”,强调“仁”不是某种外在 的华丽,外在的容色和语言都应改服从于内在心灵的塑造。过 分的外在雕琢和装饰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于这种塑造。
学而篇
——《论语》
先秦文学: 诗歌—— 《诗经》 《楚辞》
“风骚”
写实精神(现实主义) 浪漫色彩(浪漫主义)
散文——历史散文
记载历史兴废之迹
叙事
诸子散文
宣传哲学或政治主张
说理
一、《论语》
先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 文集。
内容:全面写出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
生活面貌。
《论语》者,孔子应答子弟时人及弟子相 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 语》。 《汉书·艺文志》
• 先秦儒家的分化
“儒分为八”: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 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 儒家经典“六经”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 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三、 学 而 篇
——《论语》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 乎?”
孔子说:“学(学习知识和作人的道理)了,然后按 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处来(向自己请教),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 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 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 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 正。”
君子应当: 庄重威严、忠信为本、慎重交友、过而能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孔子用获得“悦”、“乐”的自我满足感,和成 为“君子”的社会成就感,作为劝发(自己和他人) 上进的诱因和动力 。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tì),而好犯上者, 鲜(xiǎn)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有子说:“作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 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 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道德) 基础的树立,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 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人)的基础吧!”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 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 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 授给我的学业是否践行(实习、演习)了呢?”
日三省吾身——忠、信、传习
1.5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 邑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
生平 •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十五岁“志于学” • “三十而立”,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 动。 • 周游列国 • 归鲁,致力于文化教育
思想
• “仁”与“礼”
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一到那个国家,必然听 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 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 俭、谦逊来取得的。老师获得的方法,与别人获得的 方法,不相同吧?”
孔子品格: 温、良、恭、俭、让 必闻其政(积极参与政治)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 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行与思结合。 提倡美育。
二、先秦儒家
• “儒”
“儒,柔也,术士之称。”(《说文解字》)
“柔乃儒之通训,术士乃儒之别解。”(《古史辨》)
原始意义上的儒,是古代具有宗教性、政治性和教化职 业的知识分子的通称。 随着中国古代理性及人文思想的觉醒,“儒”发生两方 面分化发展:国君诸侯的宰辅和为贵族相礼的实践家。
• 天命和鬼神
殷周“人格”之天——孔子“命运”之天(天是有意 志的主宰,自然之天) “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异己力量。
“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对鬼神采取现实主义态度。“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 教育思想
德育在首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 而》) 智育重在好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 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 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
礼:圣人制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仪轨、规范 。 和:恰当,恰到好处
有子说:“礼的推行和应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 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 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如此(做得恰当)。但是,如有 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 度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和为贵——恰当为美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 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因为他无权独立行 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 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 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孝” ——具体化的“孝”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道”,作动词,治理 。
孔子说:“治理一个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 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诚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 吏,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
为君之道——政务、财政、人民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里就孝顺父母;在外边 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 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剩余力量, 就去学习文献。”
“仁”
出自《尚书·金縢》“予仁若考”。
核心是“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必由亲始” (“仁 者,人也,亲亲为大。”)——“忠恕之道”(“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仁”与“礼”
“礼” 维护君主统治的典章制度——规范人们行为的礼仪制度 《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仁”与“礼”的关系 “人而不仁,如礼何?”“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贤贤:前“贤”,贵重;后“贤” ,贤德 。 易色,易,轻;色,美色。 子夏说:“(对妻子),重贤德,不重容貌;侍奉 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主,能豁出生命;同朋 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 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做人重在德行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 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 儒家创立的时代背景
春秋末期,新型生产关系出现,贵族制度开始瓦解,政权 步步下移。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 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季氏》)
文化的下移。“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礼失而求诸野”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人。”(《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 便利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淮南子·要略》)
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丰 语言:形象隽永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亲民,新民 也) ,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子曰:“君子欲讷 nè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泰伯》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行有),余则力以学文。”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
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 ,可谓好 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作品欣赏 谢谢观看!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 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 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 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 你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 举一反三了。”
❖ 子曰:“知者乐(喜爱)水,仁者乐山;知 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追念 (祭奠)远代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归于忠厚老 实。”
“仁——礼”结构
外在为“礼”(人文),内在为“仁”(人性),此为人道之 本。
统治者如能修宗庙,按时祭祀你们的祖先,那老百姓也 就会上行下效,民德自然归于纯厚。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 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优于知识
年轻人要在孝悌、谨信、泛爱、亲仁等方面,来真正地训 练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在确立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后,如 果还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可以再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 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 不了解别人。”
内容
治学: 学而时习之 告诸往而知来者 传不习乎?……
修身: 孝悌 忠信 敏于事 慎于言 就有道 亲仁 爱人 爱民 泛爱众 贫而乐道 富而知礼 三省吾身 ……
文体特征——语录体
《论语》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 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 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恭:恭敬、谨慎 因:依靠,凭借。 宗:主,可靠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说的话就能兑 现;态度容貌庄矜合于礼,就不至于遭受侮辱;依 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信、恭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 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 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好学
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圣贤的 道德为标准,不懈追求人格的提升,最终趋于完善。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何
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孝悌是“仁”之根本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于说(悦) 人 。”——朱熹注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以取得别人对 自己欣赏和信任),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 的。”
巧言令色——不仁
从消极、否定的方面规定“仁”,强调“仁”不是某种外在 的华丽,外在的容色和语言都应改服从于内在心灵的塑造。过 分的外在雕琢和装饰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于这种塑造。
学而篇
——《论语》
先秦文学: 诗歌—— 《诗经》 《楚辞》
“风骚”
写实精神(现实主义) 浪漫色彩(浪漫主义)
散文——历史散文
记载历史兴废之迹
叙事
诸子散文
宣传哲学或政治主张
说理
一、《论语》
先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 文集。
内容:全面写出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
生活面貌。
《论语》者,孔子应答子弟时人及弟子相 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 语》。 《汉书·艺文志》
• 先秦儒家的分化
“儒分为八”: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 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 儒家经典“六经”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 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三、 学 而 篇
——《论语》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 乎?”
孔子说:“学(学习知识和作人的道理)了,然后按 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处来(向自己请教),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 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 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 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 正。”
君子应当: 庄重威严、忠信为本、慎重交友、过而能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