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幼儿时期是孩子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游戏在幼儿成长中起着特殊的教育作用。游戏是一种有兴趣的活动,幼儿易于接受,游戏活动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游戏本身既有活动又有内容,比单个动作和词语更有趣,它可以使幼儿在头脑中保留印象和经历,经过的活动比较活跃,印象深刻;游戏活动比较生动具体,适合幼儿感知动作、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特点;游戏是一种自由自愿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时可以根据自己意愿、体力和能力进行各种活动、可以自然的表达思想感情,还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发挥想象力,因而感到轻松愉快;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可以借助游戏了解周围事物。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挥游戏的重要作用。

一、游戏适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长时间的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种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倦,没有哪一个小朋友能够接受。而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为了锻练身体每天早晨去跑步,小朋友没有一个会心甘情愿接受,在玩游戏时小朋友会劳逸结合,疲劳时可以随时适当休息,例如走、跑、跳跃、攀登、爬、滚等动作,在这些游戏中可以使小朋友感受到运动体验的不同,感知这些动作在身体姿势、空间方位、运动用力及运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有助于小朋友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有关动作的要领,使动作要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样,不仅使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能把中枢神经系统的技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感到舒适、愉快,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二、游戏有利于幼儿的智力的发展

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摆弄操作来认识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粗浅的知识的技能,比如在玩具堆里找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看一看谁找的多谁找的快,小朋友不但有竞争意识,

而且还可以学到不少的知识,从而知道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的知识。观察智力发展迟缓、不善表达的小朋友,在做游戏时抓住时机表扬他们,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威信,强化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小朋友不但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进取心。

心理学认为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构成。这五个因素在玩积木的游戏中都可以得到培养。例如,要摆成一堆大楼,幼儿的头脑就要有一座大楼的形象,大楼的形象来源于观察感知,如果感知是过去的,就要靠记忆力恢复想象,认真仔细的操作要靠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过程中头脑在思维着各部分的因果关系和结构作用,在做游戏时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游戏有利于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让幼儿在较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理解和掌握常规,同时增加了幼儿及同伴和教师约交流机会,使每个人不仅是他人影响的承受着,也是影响他人的力量和资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道德情感的发展。比如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只有老母鸡保护好小鸡,小鸡行动协调,小鸡才能不被老鹰捉到,若有小朋友摔倒时,其它小朋友积极帮助他爬起来,不能因为自己或别人的失误而影响其他的小鸡被老鹰捉去,整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相互协调才能取得胜利,从而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例如,教幼儿摆一列火车,可以启发:将来你们长大了开火车好不好?开火车运什么?运好多好多的钢铁、木材、煤炭去建设祖国。谁坐火车?爸爸、妈妈、老师和全班的小朋友,大家都来坐,到全国各地去旅游。这可以渗透到爱祖国、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

四、游戏能表现幼儿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在游戏中,幼儿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无聊,厌烦,无所事事,呆坐等消极的被动状态。有意识的为小朋友提供机会,让一些小朋友在游戏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而不是事事包办代替,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让胆小的小朋友在“过家家”游戏中,当“爸爸”“妈妈”抱着孩子去看病等一些系

列游戏,他们往往比大人照顾的还要周到,使小朋友提高责任心,这样做游戏他们愿意参加,在许多的游戏中幼儿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材料,伙伴,内容,方式,方法,教师只根据游戏的需要适当介入游戏,游戏活动的价值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维生素。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就谈不上有效的教育。游戏对幼儿的一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是为新世纪培养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既能适应杜会又能创造未来的人,才是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

陈雪冰

2011年4月15日

幼儿游戏的特点

游戏是孩子的本能,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决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游戏的利用也越来越充分。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游戏应该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那么游戏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

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充分活动,从中得到快乐并得到发展。在幼儿游戏中,自愿和自主是两个重要条件,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结束都应由幼儿自己掌握,按照他们自己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反之,如果游戏失去了自主性的这一特征,而是由教师来精心安排的,幼儿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参加游戏,担任某一角色,从表面上看,幼儿是在参加游戏,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地玩游戏,他们认为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失去游戏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充分尊重游戏者的心愿,发挥游戏者的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幼儿在游戏中,会受到环境条件以及成人和同伴的影响,出自完全的主动是比较少的。但是在游戏过程中,这些影响要求易于为幼儿所接受,易于转变为幼儿自己的愿望和动机。

二、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征,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愉快,使他们喜欢游戏。

游戏与其它活动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也没有实用的社会生产价值,它是一种娱乐活动。它以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