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发展史之比较
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的诞生,给人类的音乐和生活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
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涵盖了与之有关的时代精神与流行元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琴和双排键电子琴如今已经不只是乐器,它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商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产业。
本文主要就两种乐器本身的发展做一梳理和比较。
1.1钢琴的发展简史
1709年意大利人巴尔托洛梅奥·克利斯托福里(1655一1731)制成世界第一架钢琴。
钢琴从诞生到不断改良、完善,至今己近三百年的历史。
现代人在钢琴演奏卷迭浩繁的曲目中,不难发现,大量的作品最初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及管风琴创作之用。
为此,要了解钢琴这一古老的键盘乐器还要追溯到古钢琴上来。
古钢琴(Monocord),公元6世纪由毕达哥拉斯创制。
其外形十分简单,长方形的共鸣箱上张着一根琴弦,弦下边支有可以移动的楔形琴马,用手指甲或拨子拨弦发出声音。
中世纪波斯地区出现了“萨泰里琴”和“德西马琴”,它们的外形和构造很相似,呈梯形或四方形的琴箱上张着几根琴弦,可挂在颈项上演奏。
但这两种琴的演奏方式不同,“萨泰里琴”是用羽管制的拨子或者手指甲拨弦发音,而“德西马琴”则用木糙击弦发音。
它们最初由波斯地区的朝圣者和十字军带到欧洲后又流传到东方。
“德西马琴”在18世纪传入中国,成为如今的扬琴。
这两种琴对古钢琴和钢琴的制造产生直接影响。
古钢琴有两种,即楔糙键琴(ClaviChord)、羽管键琴(Harpsiehord)。
楔褪键琴约在15世纪诞生于欧洲,16世纪与“琉特琴”同时盛行。
它的音量有限,整个力度范围仅在PP一mP之间,很适合家庭或小客厅演奏。
羽管键琴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与楔褪键琴在欧洲同时流行二百年。
16世纪首先由葡萄牙传教士传入中国,后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
羽管键琴的外形与现代三角钢琴相似,高低音琴弦长度不同,由羽管或皮制的拨子拨弦发音,从发音原理上看,琴弦方向
与琴键方向平行,手指按下琴键,琴键内端的木杆立刻上跳,装在大杆顶端的拨子随即拨动琴弦发音。
在羽管键琴上装置了许多音栓,调整、控制音量,音色随高低音的变化而变化。
18世纪羽管键琴已发展成为有双层键盘并加了延音踏板,音量也从p一f,较清晰且有穿透力,音色明亮。
值得注意的是,17至18世纪是羽管键琴的全盛时代,18世纪的钢琴演奏家,一般都同时会演奏羽管键琴、管风琴等好几种乐器。
古典时期的音乐大师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创作大量奏鸣曲作品时,在曲谱最后标有“为钢琴或羽管键琴”而作的字样。
然而,由于人们不能通过手指直接触键改变音量和音色,致使演奏者只能断奏而不能连奏,故不能表现歌唱性的旋律和华彩乐章,随着欧洲大陆音乐的迅速崛起,人们寻求一种兼有古钢琴之长且又能扬长避短的新键盘乐器一一钢琴(Pianoforte),又名“轻重琴”。
但无论怎样,今天的钢琴己成为约定俗成的名字了。
钢琴虽诞生于十八世纪初,但直到1853年,德国钢琴制作师海因里希·斯坦威,移居美国并在纽约成立了“斯坦威”父子公司。
他们融各国制造师的成果于一身,完成了现代钢琴结构原形,其中交叉排列的琴弦,整块铸铁支架,复震式击弦机和毡包芯的琴糙头,琴弦由老式平行直排改为交叉叙排,琴弦加长、加粗,音域扩大到七组半八度,琴弦张力大,声音之宏亮饱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于真正确立现代钢琴的制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874年,在原钢琴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持续音踏板(SustaingPedal),可以让踏板踩下之前所弹的音延续下去,而其余音则不受该踏板的影响,使钢琴又前进了一大步,达到较为尽善尽美的程度,受到钢琴家、作曲家的一致赞誉。
纵观钢琴音乐发展史,从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浪漫、印象派到近现代时期,尤以各时期具有代表人物的作曲家为例: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到德彪西、拉威尔到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到近现代作曲家,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已影响着整个全球。
1.2双排电子琴的发展简史
双排键电子琴的前身——电子化管风琴,20世纪初,世界各地的教会组织普遍使用管风琴。
管风琴靠人力或水力操控风箱,形成风压吹响管子发出声音。
由于体积大,重达几十吨,高为三层楼,给运输、使用、维修带来极大不便。
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E·韦尔特、W·法尔斯和管风琴制作家K·曼伯格共同开发了“科希特”风琴,但这种琴仍庞大,两间房才能将其安置下。
进入40年代初,美国发明家L·哈蒙德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电式风琴”,采用声音加工技术,具有体积小,携带、运输、维修方便的特点,该琴除具有两层手键盘外,还有一层脚键盘,能模仿出二十余种音色、节奏。
从此,被冠为“哈蒙德”电子风琴便拉开了电子乐器制造的序幕。
50年代末,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世界各国开始大批生产电子风琴,电子器件的发明和改良,对以后电子琴尤其是双排键电子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0年代初,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晶体管技术,采用晶体管振荡器和分频电路并加以颤音夸张修饰,使其具有音色效果丰富、触键力度适宜,并较好地演奏古典、浪漫及现代作品的电子琴取代电子化管风琴,具有代表意义的双排键为日本雅马哈E一3型双排键电子琴。
此外,“EleCtone”作为双排键电子琴的标记。
进入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及运用,为双排键制造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采用FM音源,使双排键电子琴音色不再混浊,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纯净、明亮的新特性,由于采用合成技术,模仿出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受到演奏家的赞誉。
此时期较为盛行并具代表性的双排键为日本雅马哈FS一30, FX一20型双排键电子琴。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电子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声乐器演奏、流行音乐在全球的普及,双排键电子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正逐步摆脱传统的发音模式,将电子合成器、电脑技术应用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在原双排键电子琴基础上,增加音乐键盘驱动器,第二表情踏板,使其更加实用化,为演奏家、作曲家提供全新的声音理念和无限遐想的空间,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双排键为日本雅马哈EL一87, EL一90型双排键电子琴。
新世纪初叶,伴随双排键电子琴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双排键电了琴也进入较成熟、成形期。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原双排键电子琴的基础上,采用新的VA音源,实现足键复音功能,增强双脚演奏力,使双排键电子琴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较为盛行的双排键为日本雅马哈EL一900, EL 一900m型双排键电子琴。
(此琴音域宽广,音量宏大,具有录音、编辑、制作等功能,倍受演奏家的青睐。
)
表1-1 钢琴与双排电子琴发展演变对照表
综上所述,通过追述钢琴与双排电子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两种乐器在发展时间上相差甚远,钢琴已有三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双排键电子琴只有区区五十年的发展,即钢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已经趋于稳定和成熟,而双排键电子琴却刚刚起步。
同时,与钢琴相比较,双排键电子琴的发展主要依附于电子工业的发展。
第二章演奏特点之比较
钢琴和双排键电子琴同属于键盘乐器,当然就有它们的共同之处。
由于结构排列一致,右手指法的编排规律也大致相同,另外,它们在音高和记谱方面相同。
但由于乐器性能不同,所需弹奏方法不同,故产生的音响效果也截然不同。
钢琴是弹奏乐器,弹奏方法是击键弹奏,其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指力相等的重量移动而产生的,弹奏者利用不同的触键方法与重量使钢琴发出各种丰富的音色与音量。
而双排键电子琴则是电鸣乐器,其弹奏方法是按键弹奏法,左手则是以弹奏自动和弦伴奏为主。
双排键电子琴能演奏出丰富多样的音色、复杂多变的节奏,犹如一支小乐队。
二者在演奏中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之处。
2.1钢琴与双排电子琴演奏特点的相同点
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以节奏节拍的方式在时间中展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作为以声音的轻重为表达手段的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所有的表现形式诸如节奏、色彩、旋律、结构等都以轻响的方式在时间空间中展现。
首先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演奏技巧是音乐表现的直接手段。
我们把能够根据思想情绪的需要通过灵巧、有力的手指动作而制造出各种的音响能力称之为双排键电子琴
和钢琴的表现技巧。
在不同情感想象作用下创造出的音乐作品,必然需要富于创造性的技巧去展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作品就应有多少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表现技巧。
灵活多变、恰如其分就成了技巧的特点。
正是技巧的这个特点,大大的丰富着艺术表现原则的内涵;同时,在这些共性表现原则的启发下,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表现的技巧都向着无限丰富和细腻的空间开拓、发展着。
2.2钢琴与双排电子琴演奏特点的不同点
2.2.1力度不同
在音乐中,钢琴力度的运用是很讲究的。
它不仅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对比和发展。
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与语言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钢琴演奏非常强调“放松”,因为钢琴琴键的材质与电子琴的琴键有所区别,所以要求是整个手臂的自然放松,由指尖承受这个重量然后作用在琴键上,并且力量控制要恰到好处。
电子琴演奏主要强调对“琴功能的发挥”,如果像用钢琴的力量弹奏的话,相信不仅仅是琴键受不了,就是摇晃的琴体也无法使音乐很好地流动。
2.2.2声音效果不同
钢琴的声音是实实在在的物理上发出的声音,所以只有一种音色;双排键的电子琴发出的声音是用数字的方式模拟出来的,除了模拟钢琴的音色,还可以有无数种(理论上)不同的音色。
就其钢琴部分的音色来说,模拟出来的声音可以无限接近于钢琴,因为数字化的合成技术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更新换代的阶段,现在如果外部设备够级别的话,已经很难听出两者的区别了。
从触键的手感来说,两者也是感觉很不相同的东西。
2.2.3演奏指法不同
几乎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指法。
钢琴和双排键电子琴也不例外,但其不同之处在于双排键电子琴具有脚键盘,这是钢琴及其他键盘乐器所不具备的。
因此,
双排键电子琴除了需要指法的学习外,还需要“脚法”的学习。
1.指法(手指)良好而确定的指法,在钢琴和双排键电子琴的弹奏上是绝对必须的。
良好的指法.是我们所使用的手指在音乐进行时能同时顾及到。
很多时候,好的指法可以解决弹奏时所发生的音乐不连贯的问题,但是这些指法不一定都是舒适或是易于弹奏的,它们必须经过练习,在手指本身有力、手腕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完全掌握。
许多学习者在练习时。
常使用不同的指法于相同的音符上,如此反复,无法形成确定的指法,所花费的练习时间自然也是白费。
因此确定的指法,是我们从开始练习钢琴和双排键电子琴乐曲时便需要决定的。
2.钢琴和双排键电子琴的踏板(脚键盘或脚法)。
钢琴踏板有三种:延音踏板、弱音踏板、延长音踏板。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
”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
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第一、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
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第二、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0耐)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
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
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
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
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
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
左踏板往往被比做“弦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第三、中踏板最经常地被称作延长音踏板(sostenuto)。
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
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像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
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只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时发挥了出来。
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像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
就能很从容地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
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地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而双排键电子琴是下面配踏板的电子琴,它脚下是大大的低音键,它的用法和钢琴踏板有所不同。
脚法总体上分为两种:单脚法(专指左脚)和双脚法。
(1)单脚法,又可分为脚尖使用法和脚尖脚跟混合使用法。
1)脚尖使用法,适合于演奏保持音、强音和断音。
脚尖的标记是:^;2)脚尖脚跟混合使用法。
适用于演奏音程数较小的连音,脚跟的标记为:为了进一步便于使自己的连音更圆润,你还可以在同一音符下转换脚尖脚跟。
(2)双脚法,特别适用于管风琴的演奏,在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中,其运用也极为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当双脚演奏两个较邻近的音时,双脚踩键盘的位置不应处于同一直线上,你必须将左右脚一前一后放置,即一只脚的脚尖在另一只脚的内侧方触键。
在演奏八度音程及更大的音程时,左脚尖方向和右脚尖方向均应向外。
另外,由于双排键电子琴演奏的需要,我们还应该学会在同一音符上转换脚尖的同音换脚法。
第三章乐器功能性比较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乐器开始登上音乐舞台,与传统西洋乐器一争短长。
电子琴,特别是双排键电子琴,以其卓越性能和宽域多样逼真的音色、丰富多彩的伴奏型和先进的效果音,似异军突起。
向乐器之王钢琴发起了挑战。
自幼学习主科钢琴转而学习双排键电子琴专业的学生比比皆是。
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童子功和熟练的键盘指法,通常在短时间内便登堂入室,能够自如地弹奏双排键电子琴,引起众人的惊讶。
然而,到一定程度又会停顿不前,而且所弹电子琴曲听来像是钢琴曲。
其钢琴基础与特长反而成为一种束缚,妨碍他取得新的突
破。
因此,对钢琴与双排键电子琴的乐器性能和演奏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相信具备钢琴基础进而学习电子琴者,可借以摆脱停顿的困境,或者避开挫折,更或可以借助类比而触类旁通。
技巧是发挥乐器性能和表现器乐艺术的手段。
离了技巧,谈不上艺术。
但艺术又不是技巧本身,艺术是技巧的合乎音乐目的的恰当运用。
由此可见,学习演奏技巧不能脱离音乐艺术(作品),也不能脱离乐器这个器乐艺术与演奏技巧的物质基础。
具备钢琴底子的学生转学双排键电子琴演奏时,首先必须了解乐器性能的不同。
形式上,二者都是键盘乐器,但发声原理完全不一样。
3.1钢琴的性能
前文已经论及,钢琴起源于弦琴,其前身是翼琴、大键琴,发展到现代击弦机结构,钢琴便成为键盘乐器的主要发展形式,后定型为平台钢琴这一标准结构形式,最后有了直立式普及型钢琴。
钢琴的一键多根琴弦共鸣的结构,会构成因多根琴弦水平、垂直振动程度不一而产生余韵。
钢琴的单一音色使它摆脱其它音色限制,为更多的音乐艺术家创作提供更大空间。
3.1.1钢琴演奏者只能控制音强与音长
钢琴的锤击音弦发声原理,使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只能控制音强与音长,声音四要素中的音高和音色是由作品和乐器决定的。
演奏者控制音长是运用踏板制音,以控制单向衰减的声音的长度。
所以钢琴演奏者真正经由触键控制的,只有音强一个要素。
钢琴的一键多根琴弦共鸣的结构,会构成因多根琴弦水平、垂直振动程度不一而产生余韵。
不同速度与力度的触键,会产生不同余韵而带来声音变化。
但由包毡琴槌击打琴弦所发出的只是同质的单一音色,此音色不像别的乐器,例如提琴那样独特和可以改变,钢琴在发音后不能中途改变,只能自由衰减或被制音。
钢琴音的单色性使钢琴音乐和演奏无从依赖多样化的音色,而只能凭借演奏力度与声音长度所发生的共鸣余韵的层次感作为表现手段。
恰如水墨画与黑白相片只能用墨分五色的浓淡层次作为表现手段。
显而易见,由此形成了钢琴独特的奏法技巧即主要用微妙触键改变力度速度和利用踏板改变声音长度的技巧。
但是钢琴演奏技巧中,有些技巧是历史形成的。
并且与特定的乐器结构相关
联,在今天已成为过时的技巧。
例如翼琴、大键琴的轻巧、快速、灵变的指法与其他乐器有类似的色彩表现力。
古铜琴演奏家吸收这类指法之初,并没有意识到击弦发声的钢琴这类“艺术性”触键并不能改变声音音色而只是增加了杂音。
虽然,巴赫前期的直指奏法中锻炼弱指等技巧,早已被人忘怀,但仍有一些特定演奏技巧,仍保留在钢琴演奏训练中,如克列门第练习曲中的连击音、不换指、手指独立分辨、注重长音符流泻的旋律和富丽的音色,是同英国式击弦机构钢琴相关的,而车尔尼练习曲中轻巧快速变换手指则是属于维也纳式击弦机的奏法。
3.1.2钢琴的单一音色可以摆脱其它音色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钢琴的单一音色虽然减少了它某些表现力,却也使它摆脱其他乐器借音色诉诸感官而带来的限制,使钢琴更适宜于表现主调音乐,使古典主义音乐的单一性理想有所寄托,使抽象而深邃的音乐思想有了适合的表现乐器;也使音乐不在通过附加的华丽装饰音而通过旋律本身来表达丰富的意境与感情。
为贝多芬、莫扎特等大音乐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正如素描与速写是对伟大美术家的锤炼一样。
3.1.3钢琴键盘的配列可直观地显示音阶
钢琴键盘的配列可直观地显示音阶,便于形成和弦;钢琴借助巧妙转调技巧使音色可作色彩表现;借助使间断的琴声得以持续的技巧来达成声乐式表现;借助其“打击乐器”特征,使它便于弦调节奏要素;钢琴按12平均律排键,使它适合于表现无调性的现代音乐。
以上这些钢琴乐器的特点,加上其坚固结构、庞大的共鸣箱和宽广的音乐,使它给予演奏者的表现自由,比其他任何一种乐器都更多些。
3.2双排键电子琴的性能
双排键电子琴有261个标准键(音域一c6)其音源系统有110个AWM(先行波形记忆)音色,几乎包括所有乐器的音色及回声、和声、延音等音色,具有110种动感伴奏型包括20种流行和弦系列的“预制伴奏曲”以及61种键盘打击乐。
附有旋律向导等雅马哈教学组件。
采用大型多功能液晶显示器、20W+20W放大器、12cm2扬声器和MIDI端口。
可以说。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它均拥有且过之。
此外又具有了管弦乐队的几乎全部功能;只是由于单人演奏的限制,在台奏效果方面略有逊色。
总之,双排键电子琴与钢琴相比功能相当强大,可以代替一个乐队单独演奏。
演奏者不仅要胜任演奏的职责,还要担当一名工程师。
对各种功能了如指掌,并能充分利用使演奏更为逼真,更好地表现音乐。
钢琴踏板功能的使用是使钢琴这一单一的音色更为丰富,而双排键电子琴功能的使用是使一个乐队的各种效果达到统一和谐。
第四章对于巴赫作品学习的比较
4.1巴赫及其作品的主题把握
4.1.1巴赫其人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1750),被后人称为“欧洲音乐之父”、“古典大师”,他几乎完美地将17世纪以前欧洲包括各国音乐风格、音乐体裁形式及具体写作技巧等在内的音乐表现形式和特点继承、概括起来,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融为一体,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形式,将意大利、法国以及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荟萃集合,珠联璧合,巧夺天工,曲尽其妙,他风格独特的音乐艺术也因此应运而成。
苏联的音乐学家科萨菲耶夫曾说过:“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
”同时,提到巴赫,人们自然会把他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因为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他是一位从不标记表情术语符号的作曲家,其作品被音乐家们视为瑰宝。
他的作品具有严密的内在规律,也说明这些音响符号的含情量之高,即便是没有外在的包装依然能够传神,这就是巴赫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