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神经损伤
第一节概述
(一)周围神经结构
1、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内。感觉神经元位于脊髓旁的脊神经节内。交感神经元位于脊髓侧角内。
2、神经纤维由神经轴突组成,其内含有许多线粒体及流动的胶状轴浆流。以磷脂为主的髓鞘包在轴索外面,其外裹以由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组成有细胞鞘,在每两个细胞鞘间的中断部分称朗飞结。
3、神经末梢包括:(1)运动末梢:即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2)感觉末梢:即各种感觉小体。
(二)周围神经损伤后变性与再生
1、神经元
(1)变性:尼氏小体消失,核外移,神经元死亡。变性程度与损伤性质、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有关,越近神经元的损伤,其变性程度越重。
(2)再生:于3周后开始时,神经元代谢活跃,供应充足轴浆流,以满足神经再生的需要。此代谢活跃现象在3个月内处于高峰,6个月后渐减弱。因此神经断伤后3-6个月内是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2、神经损伤近端
(1)变性:轴索断裂,溶解及消失。髓鞘破裂、溶解并吸收。神经膜细胞增生。变性范围局限到上行1-2个朗飞结处。
(2)再生:修复术后,通过轴浆流的“阿米巴”运动,其生长锥可
长入远侧神经的神经膜细胞管内。
3、神经损伤远段
远段神经干因失去与神经细胞联系,中断了轴浆流的营养和酶供应,因此发生变性。
(1)变性:轴索和髓鞘溶解并消失。神经膜细胞(靠神经外血管系统营养)活跃增生形成神经膜细胞管。上述三种变化合称华勒(Waller)变性。
(2)再生:由神经近端轴索生长出的轴浆流呈“阿米巴”运动,其生长锥长入远段神经细胞管内,此管获得了轴浆流的营养供应后,在新生的轴突外,形成髓鞘,并呈螺旋样自身包绕筑成板层结构,进而恢复神经的膜电位,传递神经冲动,此即为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
4、神经末梢的变性与再生
(1)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装置,其变性及再生情况与远端神经干相同,运动终板发生纤维化后,神经不能再生。但运动终板纤维化时间目前没有定论。
(2)感觉末梢:感觉末梢一般变程度较轻,因其在神经断伤后仍不断接受周围刺激,只是这些刺激不能传到中枢产生感觉而已,因此感觉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不限。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
1、神经失用
神经失用即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但功能丧失,表现为运动瘫痪和感觉减退而电生理反应正常,常为神经短暂缺血、震荡或冲击所引起,
大多在3周内可以恢复。
2、轴突断裂
轴突断裂,但鞘膜完整,表现为神经完全性损伤。有变性改变,可自行恢复,多发生于挤压伤或较轻的牵拉伤,或止血带损伤,多在数月内逐渐恢复。
3、神经断裂
神经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我见于开放伤。完全断裂者,临床表现为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并伴有营养性改变。不完全断裂者,多表现为不完全瘫痪,由于未断裂部位也受到震荡、挫伤或牵拉,故伤后数月至数周内可出现完全瘫痪,以后部分恢复。横断损伤。
4、神经根性撕脱伤
四肢周围神经在其根部,如臂丛和腰骶丛脊髓部位的丝状结构处断裂,称根性撕脱伤或节前损伤,无法进行直接修复,
(四)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
1、临床检查
(1)伤部检查:首先检查有无伤口,如有伤口,应检查其范围和深度,查明软组织损伤情况及枪弹贯通伤的径路,检查有无骨折及脱位,特别注意与临近周围神经的关系。
(2)肢体姿态:肢体的姿态可以反映神经、肌肉的状况。桡神经损伤后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后有爪形手,即第4、5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正中神经损伤后出现“猿手”畸形,即大鱼际瘫痪,拇指与其他诸指平行;坐骨神经损伤后出现足下垂。
(3)运动功能检查:根据肌肉瘫痪程度判断神经损伤情况,一般可用6级法区分肌力。
M“0”级:无肌肉收缩。
M“1”级:骨肉稍有收缩。
M“2”级:关节有动作,在不对抗地心引力的方向,可使该关节达到安全的活动度。
M“3”级:在对抗地心引力的情况下,达到关节完全活动度。
M“4”级:能对抗阻力达到关节完全活动度,但肌力较健侧差。
M“5”级:正常。
(4)感觉功能检查:感觉功能障碍可用6级法区分其程度。
S“0”级:完全无感觉。
S“1”级:深痛觉存在。
S“2”级:有浅痛觉及部分触觉。
S“2+”级:同S“2”,但有感觉过敏现象。
S“3”级:痛觉和触觉完全,感觉过敏现象消失,且有两点分辨觉,但距离较大,常大于15mm。
S“4”级:感觉完全正常,二点辩别觉2-6mm。
(5)腱反射:根据神经支配的肌肉受损的情况,可出现相应肌肉的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如肱二头肌腱反射消失,提示病变在颈5
神经节段。
、6
膝反射消失提示病变在腰3节段,踝反射消失,病变在骶1节段。
(6)营养改变:神经损伤后,其支配区皮肤温度低、无汗、光滑及萎缩,指甲起屑,生长缓慢呈爪状弯曲等。
(7)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神经损伤后或损伤神经修复后,沿该神经干远端向近心端叩击,当在相应平面出现支配区的放射痛或过电现象即称Tinel征阳性。这一体征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神经再生的进程有较大的判断意义。
2、电生理检查
(1)肌电图检查:即用同心圆针电极刺入被检肌肉,记录其静止及不同程度自主收缩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电位的观察指标有波形、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等,其中传导速度较稳定,是最常用也是最可靠的观察指标。正常成人肘以下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为55-65m/s,感觉传导速度(SCV)为50-60m/s。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快于下肢,近端快于远端。
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为:①确定神经有无损伤及损伤的程度:②有助于鉴别神经原性或肌原性损害:③有助于观察神经再生情况:(2)诱发电位检查:即利用一定形态的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干,在神经的相应在中枢部位、支配区或神经干上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
(五)神经损伤的处理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尚不能明确损伤性质或已神经失用、神经轴索损伤或部分非太要功能损伤者。
(1)肢体关节被动运动以防治肌肉萎缩及关节囊挛缩:
(2)康复治疗:可用按摩、电刺激等方法保持肌肉张力,减轻肌肉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