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那坡壮族山歌价值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那坡壮族山歌价值论文

摘要:那坡壮族山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唱歌活动,而是一个壮族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个瑰宝,其浓厚的历史韵味让我们加深对找中华民族的了解;其独特的腔调及唱法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带给当地经济的契机;其寓教育于山歌更是促进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那坡壮族山歌的种种价值证明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那坡壮族人们的骄傲,值得我们去继承、挖掘、发扬。

那坡壮族也称“黑衣壮”,自称“敏”、“仲”、“嗷”,因着装全黑而得名,主要居住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那坡县,那坡壮族山歌是他们历代传唱的山歌。在历史长河中,黑衣壮至今仍保存着古朴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谣,并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和壮族山歌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发生了变革,传承的主要途径正在消失、活动场地逐渐缩小、师承断层等原因,那坡壮族山歌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深入认识这朵奇葩的各方面价值不失为传承和发扬那坡壮族山歌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论述那坡壮族山歌的历史、艺术、经济及教育四个方面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人们透过山歌的内容,了解一个民族的哀乐、荣辱、好恶,懂得这个民族的论理观念、是非准则、行动指南,可以说那坡壮族山歌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是那坡壮族族民的历史。历史应该被铭记,不应该被遗弃,否则21世纪浮躁的人们很容易失去思考和判断是非的

根,而那坡山歌就是那坡人的根。为了把这个蕴含着那坡悠久历史的山歌流传下来,让子孙后代铭记那坡的历史,那坡县文化馆副馆长黄峰在负责收集整理《中国民歌集成》中那坡县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成后,编了一本《黑衣壮歌谣艺术与传承保护初考》,继而整理申报将那坡壮族民歌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自此那坡壮族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本书探索黑衣壮歌谣的起源,记载了那坡经典、濒临绝唱的歌曲以及传承保护的方式。它以歌词的形式记录着那坡的历史,是那坡壮族人智慧的结晶,同时对当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经济价值

“尼的呀,青山不老歌不断,山歌年年唱春光……”在2001年第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黑衣壮一曲“尼的呀”如天籁之音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自此,那坡黑衣壮民歌成为了广西独特民族文化品牌,它以一副宁静致远的姿态出现在喧嚣、快节奏的世界面前,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备受旅游业的亲睐。据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那坡县精心包装、宣传、推介,全力打造黑衣壮民族文化品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借助黑衣壮民族风情誉满海内外这一文化品牌,那坡县着力开发民族原生态旅游资源,巧打边境旅游“三张牌”,据相关统计,201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那坡县实现旅游收入50万元,同比增长25%,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创下历史新高。2013年上半年该县共接待旅游人数18.5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亿元。那坡壮族山歌为那坡带来了发展机遇,其旅游业的合

理开发与利用,不仅促进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整个百色市的经济发展。

三、艺术价值

“过山腔”是那坡所有的壮族都会唱的曲调,壮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是不会唱的,它在艺术创作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过山腔”在旋律音调方面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它那独具特色的曲式结构和大量的衬词来表现的。在演唱“过山腔”时往往要加上一些固定的语气词以做衬腔用。常用的衬词有“啊”、“郎”、“备”、“侬”、“娘”、“咯”、“咧”、“耶”、“呐”、“呀”、“哩”、“哈”、“尼”、“罗”、“勒”等。此外,从歌词的字数来说可以是每句五、七、九、十一个字,一般成单数以便于押韵,偶数则难以押韵。而在每一节中,可以是二句、三句、四句。从押韵的规律上说,其韵一般在每一句的第三、五、七个字上。正因其简单明了,易学易唱,琅琅上口,所以容易在群众中扎根,成为千里壮乡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娱乐形式。除了陶冶人的情操,那坡山歌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是那坡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被视为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

四、教育价值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且这些文化传统往往成为人们维护各民族的独立、尊严以及复兴斗志的精神支柱。那坡壮族山歌作为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蕴含着弥足珍贵的文化信息,而教育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那坡壮族人对子孙后代的

教育与山歌有着密切联系。

1、那坡壮族山歌对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首先,山歌能提高注意力。那坡山歌在格式上讲究押韵,在对歌过程中可以随时变化,只是谁主动变换,另一方则必须跟着变,而一旦对歌者跟不上,则说明其输了。在这种灵活变化的山歌互动,人的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及转移等方面都得到强化。其次,山歌能提高观察力。在那坡壮族的山歌中,情歌是最普遍的一种,少年少女通过情歌对唱来变大他们对彼此的爱慕之情。唱情歌除了包含山歌的热点外,更重要的是体现爱慕者的真诚,把自己的心意传达给爱慕的对象,引起对方的共鸣。因此,小伙子在姑娘面前唱山歌时,需要观察姑娘的外貌、穿着、动作等等,以便从中找出赞美的灵感。最后,山歌能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青少年时期是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期,在那坡山歌对唱这一活动中青少年可以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那坡壮当地,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山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先练习唱简单的山歌,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根据一定的格式和韵律,结合相应的情景来填词,对山歌进行自我创新,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性。这些活动都需要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作为基础。

2、那坡壮族山歌对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人的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首先,培养良好的意志。从儿童时期的赏歌到青少年的练歌、唱歌,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他们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完成。在那坡山歌与个人的荣誉、爱情密切相关,如果唱不好会

遭到旁人的讥笑和嘲讽,甚至连累到终身大事,因此就算面对各种困难,那坡壮人都会默默忍受着,依靠坚强的意志力把山歌唱好。其次,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那坡壮族山歌文化中蕴涵着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如和谐的情感、健康朴实的兴趣爱好、持之以恒的毅力、乐观向上、宽厚待人的生活态度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最后,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一方面,那坡壮族人们把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爱融入山歌中,再把这种感情延续到后代子孙身上。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山歌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

那坡壮族山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唱歌活动,而是一个壮族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个瑰宝,其浓厚的历史韵味让我们加深对找中华民族的了解;其独特的腔调及唱法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带给当地经济的契机;其寓教育于山歌更是促进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那坡壮族山歌的种种价值证明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那坡壮族人们的骄傲,值得我们去继承、挖掘、发扬。

参考文献

[1] 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2] 黄永珍.试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J].神州民俗,2010(152)

[3] 廖夏林.铜鼓客家山歌的经济价值功能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