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制食品中铝测定的方法改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制食品中铝测定的方法改进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灰化处理后,铝在聚乙二醇辛基苯醚(OP)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的存在下与铬天青S反应生成蓝色的四元混合胶束,其吸光度与铝的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2 mg/kg,回收率平均为94.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标签:面制食品;铝;测定

食品中含铝是由于制作过程中使用含铝添加剂(如明矾等)所致,其作用是使食品膨松酥脆,国家标准中允许如油炸食品、膨化产品等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含铝添加剂,但长期过量摄入铝超标的食品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分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如果长期大剂量摄入铝,就可能会使得人记忆减退,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出现脑损伤、智力下降等,曾经有医学报告指出,大多数老年痴呆症患者存在铝超标情况。此外,摄入过量的铝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也有一定影响,存在抑制骨骼发育、影响智力发育的可能。

笔者在运用方法GB/T 5009.182-2003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检测样品过程中,发现此法回收率偏低,导致检测结果偏低,因此在参考GB/T 5750.6-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中铝的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对影响测定的关键因素如消化方法、显色条件等进行了试验和改进,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原理在pH 6.7~7.0范围内,铝在聚乙二醇辛基苯醚(OP)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的存在下与铬天青S反应生成蓝色的四元混合胶束,比色定量。

1.1.2仪器和试剂722分光光度计,铝标准储备溶液(GSB G 62006-90),硫酸(AR),对硝基酚乙醇溶液(1.0 g/L),氨水(1+1)。铬天青S溶液(1 g/L):称取0.1 g铬天青S(C23H13SC12Na3)溶于100ml乙醇溶液(1+1)中,混匀。乳化剂0P 溶液(3+100):吸取3.0 ml乳化剂0P溶液溶于100 ml水中。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简称CPB溶液(3 g/L):称取0.6 gCPB(C21H36BrN)溶于30 ml乙醇(含量为95%)中,加水稀释至200 ml。乙二胺-盐酸缓冲液(pH 6.7~7.O):取无水乙二胺(C2H8N2)100 ml,加纯水200 ml,冷却后缓缓加入190 ml盐酸(ρ20=1.19 g/ml)搅匀,用酸度计调节pH值为6.7~7.0,若pH>7,则慢慢滴加HCl,若pH<6.7,可补加乙二胺溶液(1+2)[1]。

1.2实验方法

1.2.1样品处理面包和馒头在105 ℃干燥2 h后粉碎、称样;油炸食品、威化饼干和膨化食品剪碎或粉碎后称样,将样品小火碳化后,550 ℃灰化完全。用1%H2SO4洗入25 ml容量瓶中。

1.2.2测定吸铝标准液(1 μg/ml)0、0.50、1.00、2.00、3.00、4.00、5.00 ml 于25 ml比色管中,加1%H2SO4 1 ml,加水至10 ml,向各管中滴加1滴对硝基酚乙醇液,混匀后滴加氨水至浅黄色,加硝酸至黄色消失,再多加2滴。加3.0 ml,铬天青S,混匀后加1.0 ml,乳化剂0P,加2.0 mlCPB,3.0 ml缓冲液,加水至25 ml,混匀,放置30 min后,在620 nm处用1 cm比色杯比色。同时吸取1.0 ml样品消化液和空白液各置于25 ml比色管中,加水至10 ml后同标准系列条件一同操作。

1.3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标准曲线与回归方程按上述1.2.2测定方法进行测定,每个标准溶液测定两次,铝浓度在线性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回归方程:Y=0.1679X,相关系数R=0.9994,以下是标准系列测定数据,见表1和图1。

2.2实验条件的优化

2.2.1消化条件的优化国标方法GB/T 5009.182-2003 中样品前处理方法是硝酸-高氯酸-硫酸消化法,由于该法消解液中存在一定量的高氯酸,造成灵敏度低、空白值高,显色反应性差等缺点。而本法采用的灰化方式简单省时,加入试剂少污染少,重现性好,回收效率明显高于湿法,经笔者试验,平均回收率能达到94.8%,而硝酸-高氯酸-硫酸消化法平均回收率为86.2%。

2.2.2酸度对显色反应影响该反应对酸度变化敏感,试验考察了pH5.0~8.0范围内不同pH值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6.7~7.0时吸光度值较稳定,重现性好。

2.2.3显色时间和温度试验表明,显色物质在室温条件下20 min后反应完全吸光度达到最大值,并且至少稳定5 h,因此显色选在30 min比色。

2.3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3.1精密度试验按照实验方法分别测定面粉、馒头、饼干3种食品中铝的含量,分别各测定6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见表2。

2.3.2回收率测定称取不同质量的6份面粉加入3个浓度梯度的铝标准,按照方法一同消化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见表3。

2.4方法的检出限按照实验条件,对试剂空白进行多次测定(n=20),以3倍的空白标准偏差计算检出限为0.2 mg/kg。

3讨论

3.1样品前处理干法和湿法结果比较元素的消化一般采用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加热消化法,此法时间长不宜掌控,笔者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处理自制样品,其中干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

4.8%,精密度为3.27%,明显高于湿法的回收率76.8%,精密度9.86%。湿法消化采用硝酸-高氯酸溶液进行消化,消化液中残留的高氯酸容易造成混浊现象,使方法的灵敏度降低,重现性差、测定结果偏低。

3.2pH范围的选择试验中笔者逐步增加氨水体积从而改变溶液的pH之,结果发现pH越大,吸光度也逐步增大,当溶液pH达到6.7~7.0时,吸光度趋于稳定,当pH>7.0时,吸光度急剧增加,因此pH选在6.7~7.0时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郭红.铝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铝.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