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列岛潮间带群落生态学研究__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分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于1997年11月4日收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1380028。

3现工作单位: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2。

第17卷 第1期1999年3月 东 海 海 洋DONGHA IM AR INE SC IENCE V o l 117 N o 11M ar .,1999

嵊泗列岛潮间带群落生态学研究

1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分布

杨万喜3

(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2)

陈永寿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

摘 要 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分布进行的研究表明,种类的

水平分布主要受盐度及海岸开敞度的影响,从近岸到外海,随着盐度及海岸开敞

度的增加,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数呈增加的趋势。不同海区的优势种不同,近

岸较屏蔽区以软体动物及甲壳动物占优势,外海开敞区以甲壳动物及藻类占优势,

近外海较开敞区为一过渡区;种类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潮区及海岸开敞度的影响,各

海区不同潮区生物种类数均为中潮区多于低潮区多于高潮区,高潮区基本上为滨

螺分布带,中潮区为日本笠藤壶2藻类带,低潮区为藻类带;外海区种类的季节

变化明显,近岸区种类季节变化小。所有物种中,以底栖海藻的季节变化最为明

显。

关键词 嵊泗列岛潮间带 底栖生物 种类分布

近年来,对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活跃[1]。对嵊泗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区系[2]及群落生态学[3,4]研究已有报导。本文将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的水平、垂直分布及季节变化作一分析,旨在为潮间带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基本资料,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区群落结构及海洋生态系统打下基础。1 自然环境与研究方法

嵊泗列岛自然环境及本文研究材料与方法见文献[3],断面分布见图1。

图1 采样断面分布示意图

2 结果与讨论

211 水平分布

4个断面的种类数见表1。表1表

明,嵊泗列岛从西部(D Y 1断面)到东

部(SL 3、SS 4断面),从近岸到外海,潮

间带底栖生物的种数呈现增加的趋势。

近岸区(断面D Y 1),底栖生物的代

表种类有:白脊藤壶B a lanus a lbicosta 2

tus 、网纹藤壶B 1reticu la tus 、泥藤壶B 1u lig inosus 、粗糙滨螺L ittorina scabra 、

齿纹蜒螺N erita y old i 、近江牡蛎O strea rivu la ris 、特异大权蟹M acro m ed aeus d isting uend us 等,它们常构成潮间带较为稳定的群落。底栖海藻在该断面出现的种类少,只有6种,代表种有条浒苔E n tero m orp ha cla th ra ta 、石莼U lva lac 2tuca 、孔石莼U 1p ertusa 、错综根枝藻R h iz oclon ium i m p lex um 等。由于底栖海藻种类数及生物量均少,且季节变化不大,因而对群落的影响不大。分布在这一海区的生物,一般都具有低盐性或广盐性特征。该断面没有适于高盐生活的褐藻及红藻分布。

近外海区(断面SJ 2)及外海高盐区(断面HL 3、SS 4),代表种类有覆瓦小蛇螺S erp uorbis i m brica ta 、角蝾螺T u rbo cornu tus 、丽口螺Ca lliosto m a un icum 、瘤荔枝螺P u rp u ra bronn i 、疣荔枝螺P 1clav ig era 、棘刺牡蛎O strea ech ina ta 、厚壳贻贝M y tilus coruscus 、青蚶B a rba tia

v irescens 、

日本笠藤壶T etraclita jap on ica 、鳞笠藤壶T 1squam osa squam osa 、刺巨藤壶M eg a 2ba lanus volcano 等。

这些动物都具有适应高盐生活的特征。底栖海藻的代表性种类有鼠尾藻S a rg assum thunberg ii 、羊栖菜S 1f usif or m e 、鸭毛藻S ym p hy oclad ia la tiuscu la 、小杉藻G i 2g a rtina in ter m ed ia 、珊瑚藻Cora llina of f icina lis 、半叶马尾藻S a rg assus he m ip hy llum 、草叶马尾藻S 1g ram in if olium 等。这些种类适应于偏中高盐区生活。

表1 嵊泗列岛4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总种类数

类 别

断 面大洋山(D Y 1)泗礁(SJ 2)花鸟(HL 3)嵊山(SS 4)盐度

11~2025~3030~3530~35底栖动物

37636471底栖海藻

6484460总种类数43111108131

嵊泗列岛从西部到东部,随海岸开敞性程度的增加,优势种也发生了变化。图2表明,近岸较屏蔽岩岸(D Y 1断面)以软体动物及甲壳动物占优势;外海开敞性岩岸以甲壳动物及藻类占优势;近外海较开敞岩岸潮间带生物群落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3],即处于近岸群落向外海群落的交替过渡状态。在近外海较开敞岩岸,外海高盐种(龟足、日本笠藤壶、鼠尾藻、珊瑚藻等)与近岸低盐种(白脊藤壶、粗糙滨螺、褶牡蛎等)混杂分布,但从物种

16・杨万喜等:嵊泗列岛潮间带群落生态学研究 1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分布

11褶牡蛎O strea p lica tu la ;21近江牡蛎;31网纹藤壶;41粗糙滨螺;51白脊藤壶;61鳞笠藤壶71铁钉菜Ish ig e oka 2m u ra i ;81珊瑚藻;91鼠尾藻;101日本笠藤壶;111刺巨藤壶;121龟足P ollicip es m itella ;131紫海胆A n thocid a ris crassisp ina ;141棘刺牡蛎;151三角藤壶B a lanus trig onus ;161囊藻Colp o m en ia sinuosa ;171鸭毛藻

图2 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主要生物的分布

与海岸开敞程度的关系组成看,已基本表现出外海高盐特征。

影响嵊泗列岛潮间带生物水平分布的环

境因子有盐度和海岸开敞度,其中盐度起着

主要的作用。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栖息于

近岸区潮间带的生物主要是一些适宜在低盐

或广盐环境中生活的种类。近岸区的大洋山

盐度年变化较大,因而能适应在这里生活的

底栖海藻及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均较少(表

1)。近外海及外海区潮间带的生物大多数为

适宜在中高盐环境中生活的种类,红藻门及

褐藻门的海藻广泛分布于该海区。一些广盐

性海藻如孔石莼在这类海区也有分布。

海岸开敞度对海洋生物的水平分布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群落的优势种组成上。这和

以往对舟山海域的研究结果相吻合[5]。张水

浸等[6]对东山诸岛潮间带的研究认为,从隐

蔽海岸到开敞海岸,占优势的软体动物逐渐

被甲壳动物所取代,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

212 垂直分布从表2可以看出,4个断面的种类多样

性均以中潮区为最高,低潮区次之,高潮区

种类数最少。由于各个断面的开敞度不同,故种类的垂直分布亦有异。下面以断面D Y 1与

SS 4为例,说明海岸开敞性对生物垂直分布的影响。表2 4个断面不同潮区生物种类数比较断 面

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D Y 1

123217SJ 2

158050HL 3

158248SS 4129665

D Y 1断面属近岸较屏蔽岩岸,波浪小,潮间带生物的分布表现出与潮区及潮位高度的一致性。分布在潮上带并能长期忍受干旱的种类未见分布(海蟑螂L ig ia ex otica 除外)。

高潮区 主要分布有粗糙滨螺、短滨螺L ittorina brev icu la 。其下部有白脊藤壶、齿纹蜒螺,后两者在潮湿的岩缝中可延伸到高潮区上部。

中潮区 上部为白脊藤壶、齿纹蜒螺、史氏背尖贝N otoac m ea sch renck ii 分布带;中部为齿纹蜒螺、僧帽牡蛎、糊斑藤壶等占优势;下部,近江牡蛎、僧帽牡蛎、泥藤壶等种类密集分布。

低潮区 主要分布有近江牡蛎、网纹藤壶、泥藤壶及异杯珊瑚P a racy a thus sp 1等。

・26・东 海 海 洋17卷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