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双性化现象的心理学阐释_荣格理论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2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 o .2V o l .27

2009年3月

Journal of Fo shan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

M ar .2009

人格双性化现象的心理学阐释

——荣格理论视角

李曙光,郑 艳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238000)

摘 要:人格双性化现象,已经在学术界研究了30多年,中间也曾沉寂,但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李宇春的一举成名,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新一轮的人格双性化现象研究,开始注意借助理论探讨人格双性化现象深层次的内涵。在众多的人格发展理论中,荣格理论对人格双性化现象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基于荣格理论,将人格双性化现象理解为个体不断整合内外意识、不断自性化的过程,体现了对发展主体的尊重,同时对更好地理解新的社会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人格双性化;心理学;荣格;原型;自性化

中图分类号:B 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X (2009)022*******

收稿日期:200920222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荣格理论的人格双性化现象研究》

(2008sk 381)作者简介:李曙光(19752),男,安徽潜山人,巢湖学院讲师,理学硕士。

人格双性化,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已有过较多的研究,关于人格双性化现象研究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都是通过一些量表的测试,论证双性化个体客观存在,并且具有社会意义,同时根据这些相关分析,提出了影响人格双性化的因素以及双性化人格形成的一些途径与方法。但这些很多属重复研究,而且由于更多强调了外在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忽略了个体自身在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际应用层面上存在着很多的争议。面对这些研究现状,研究者开始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格双性化现象研究的传统模式能否引起社会的认同?是否可以转换思路,从心理学理论寻找对人格双性化更加合理的解释。

作为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从其独特视角对人格发展进行了论述,对人格发展的动力,人格发展的内外影响因素作出了独特的解释,尽管荣格理论

没有直接论及人格的双性化,但这些人格发展观点对人格社会化现象阐释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当前将荣格理论很好地运用到人格双性化现象研究还是空白。因此,对人格双性化现象进行研究,应该转换视角,在新的方法论指导下,更多体现对发展主体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荣格理论就是一种能为我们提供这么一种视角的理论。

一、荣格理论视角的人格双性化内涵

基于荣格理论,最终得出了最为简单却具有极大实用意义的结论:一直以来人们努力研究的人格双性化,实际上是个体意识自我和潜意识原型统一的过程,是不断自性化的过程。这样,对传统的研究提出了重大挑战,传统研究一般认为,人格双性化就是要通过教育塑造个体异性优势人格特征。无疑,新的解释更多地体现了对发展主体的尊重。

那么什么是自性化呢?在荣格看来,自性化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充分的分化,成为独特的、独立的个体;二是超越与整合,重建心理的完整和统一。荣格说:“我用‘自性化’这个术语来表示一种心理过程,经由这个过程,个体逐渐变成一个在心理上不可分即一个独立的统一体或整体”。[1]25这句话中表示既有独立分开的意思,又有统一、不可分的意思。因此可以说,已有人格双性化研究没有获得众多的认同,是因为更多地强调了外在因素在性别角色发展中的作用,缺少了对发展主体本身因素的尊重,缺少了对内源因素激发的相关论证。在荣格看来,外在因素只能起到促进作用,而不能去决定该如何发展。“一个人可能生来就有外倾或内倾的强烈的倾向,他可能注定要成为情感型而不是思维形的人,他的阿尼玛原型或者阴影原型可能在天性上就比较强或比较弱,因此在人格表现上会自然地带上独特的色彩。”[1]87因此,一个人的双性化到底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到底哪种性别气质意向占有优势,占有的比例是多少,应该没有一个确定标准,更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后荣格主义者辛格就特别注意这点:“她喜欢用‘两性同体’而不是‘两性’一词,因为这强调了一个天生就有的,原始的统一体,而分化是后来才有的,‘两性’一词隐含的是两性的相加”。[2]儿童到底哪种性别气质意向占优势,占有的比例是多少,是由儿童自己的发展状况和生存环境确定的,是由个体意识和潜意识的统一程度决定的,是由每个不同个体在不同环境制约下潜意识所起作用的不同决定的。“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祖先的基因在我们的生命中是否获得了基本的融合,或者是遭遇了抵抗,内在的和谐与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传接的那历史家族是否可以在目前那短暂的状态中取得协调一致”[3]。如果潜意识原型与意识层面的获得一致,潜在的人格面具就会适度地表现,从而允许潜在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原型与意识自我相互影响,从而使得存在于潜意识领域的异性气质意象得以合适的表现,显示出真实的自我,自由的自我,同时也是整合的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水平,人的人格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存在着差异,作为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人的发展是不可能束缚或者设定固定的模式的。因此,儿童人格双性化应该理解为让每个个体自由地实现真实的自我,自由发挥自己潜意识里对自我产生影响的异性气质意向,将意识和潜意识领域的内容得到比较完美的整合,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特征的表现达到一个合适的水平。

二、荣格理论视角看人格双性化现象存在价值和意义

从荣格理论基础上看人格双性化现象,则人格双性化的价值更加突出了,个体自身在人格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更加突出了,社会和谐的核心理念也突出了。

第一,人格双性化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人的潜意识领域的东西,积少成多,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获得满足或发泄,人就会产生心理疾病。“不管是在男性还是在女性身上,都伏居着一个异性形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仅仅是因为有更多的男性基因才使局面向男性的一方发展。少数的女性基因似乎形成了一种女性性格,只是因为这种女性性格的从属地位,所以它通常停留在无意识之中。”[4]阿尼玛作为潜意识领域的重要原型也是一样,这种男性气质意向如果长期遭受压抑,不能上升到意识层面,就会诱发心理疾病,个体或者是更加封闭自己,或者是表面上更加男子气而实际上变得更加柔弱。女性的发展正好相反,阿尼姆斯得不到机会和意识的自我接触,就会使自己更加谨慎小心,但是这种做法只会逐渐堆积。而人格双性化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论男女,在允许双性化存在的空间里,将自己的异性气质意向得到合适体现,从而被意识到,这种对自己的潜意识与意识的整合使得个体更加自由地发展着真实的自我,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二,人格双性化有利于各方面的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荣格在弗洛伊德潜意识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假说,构成了人的创造性潜能的逻辑前提,“这使得个人不仅可望从自己的过去来理解自己的现在,而且可望从人类的往昔来创造自己的未来。”[5]因为集体无意识具有无限宽广的内涵,所以实际上为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开辟了无限丰富多彩的可能。但是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人的各项潜能可能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或制约,而不便表现,比如某个女孩很有管理能力,但传统的性别

08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7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