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第1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 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 K 值变小,采取的措 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 K 值,是保护 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K (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捕获后的种群数量为 最好,而杀虫 2 K 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期(即 以前个体数量少, 增长速率很慢 2 的时期 )。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例 3】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32 改编)南方某地的常绿阔 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 该地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 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 阶段 1 2 3 4 群落类型 草丛 针叶林 针、 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34 52 67 106 0 12 24 31 0 1 17 16
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出生率 迁出率
天敌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2.比较“S”型曲线和“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条件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专题六 第1讲
“J”型曲线 环境资源 无限
环境资源 有限
曲线
种群增长 率曲线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专题Βιβλιοθήκη 第1讲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有无 K 值
性引诱剂可以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用于防治害 虫,C 项正确。
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使其灭绝,也不使其 成灾,有利于维持食物链的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D 项正确。
答案 B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归纳提炼】 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专题六 第1讲
(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 措施是通过勤打扫卫生,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 值)。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在上述曲线中, A、B、 C 三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考点 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专题六 第1讲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填充群落的空间结构
光照 食物 种群 种群密度 自然资源 的充分利用。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 栖息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答案 (1)次生 土壤
(2)复杂 针叶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为复杂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考点 3 种群密度的调查
专题六 第1讲
【例 4】 (2013· 海南卷,29 改编)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 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专题六 第1讲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据
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其中 4 至 10 月份, 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 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 10 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 两项正确。 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
答案 C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思维延伸
提示
专题六 第1讲
(1)绘出该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2)绘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提示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解题模板 如何准确判断不同曲线中的 K 值 (1)明确种群数量、增长率、增长速率曲线变化的含义。 (2)明确不同曲线中 K 值的表示方法
构建网络·内化体系
专题六 第1讲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填 充 关 键
初生 “S”型曲线 波动
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物种组成(丰富度)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 垂直结构(分层) 次生

构建网络·内化体系
专题六 第1讲
(1)用什么方法调查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3.关注几个误区 (1)“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 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误认为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属于垂直结构:高山上植物的 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 植物群落的这种结构应 该属于水平结构。 (3)误认为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前者属于种群 范畴,后者属于群落范畴。
年龄结构,B 项正确。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 从而对种群密度产生
影响,D 项错误。 答案 D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2)(2012· 重庆卷, 4)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 b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 d~ e 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 抗力稳定性
提示 竞争是由于不同生物争夺相同生存条件引起的。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归纳提炼】 1.生物间的几种关系图示
专题六 第1讲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2.群落演替的方向与结果 (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 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 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 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
有K值
无K值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特别提醒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①种群增长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有个体数的 百分率。计算公式为:增长率= (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 )/ 上一次总数×100%。 ②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计算公式为:增长 速率= (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思维延伸 (1)由 A 选项能求出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吗?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提示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2)若某种群达到 K 值后又大量迁入了一部分成年个体,则在 短期内出生率如何变化?
提示 增加。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例 2】 如图所示是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裸岩上的演替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思维辨析】
(1)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专题六 第1讲
(2011· 海南,24B)( √ )
提示 演替是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替代的过程, 不同群落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的差异。
(2)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2010· 大纲全国Ⅱ, 3B)( √ ) 提示 群落水平结构是指在不同地段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分 布着不同的种群。 (3)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 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种数量 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 (2009· 全国Ⅱ, 5D)( √ )
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的动物,当雌雄比例为 1∶1 时,每个个体 都能产生后代,此时的出生率最高,B 项正确;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动物的繁殖时期推迟,会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导致年平均出生率更低,C 项错误;
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 项错误。 答案 B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A.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B.在 t0~ t2 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在 t0~ t2 时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D.在 t2 时该种群数量达到 K 值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破题思路
明确图示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转化为种群
增长速率曲线→转化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个性分析 该曲线的数学模型其实就是“S”型曲线的变式; 由曲线变化可知,在 t0~t2 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在 t1 时两 者相差最大,说明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但是其种群数 量仍然在不断增加; t2 时两曲线相交, 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 K 值(或环境容纳量)。
专题六 第1讲
2.比较并填充下表中的群落演替类型 类型内容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 植被 的 虽失去了原有 植被 ,但 起点 时间 速率 影响因素 实例 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 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 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 经历的时间短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例 1】 (2013· 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 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 为 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 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 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解析
专题六 第1讲
由图示看出, 该东亚飞蝗种群初始阶段种群增长曲线为
“S”型。在 a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有效防治蝗灾,应 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故 A 项正确。
a~b 段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但种群密度不断增加,二者不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呈正相关,故 B 项错误。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破题思路 算;
专题六 第1讲
(1)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定义完成 A 选项的计
(2)明确出生率与生殖期、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的关系完成 B、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C、D 选项。
个性分析 种群年初个体数为 100,一年新生个体数为 20,则
出生率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死亡率为 10%,种群年 增长率为 10%,A 项错误;
提示 取样器取样法。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2) 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的主要差异是什
思考连 么? 接处
提示 环境阻力不同。
(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①群落内部因素;②外界环境因素;③人 类活动。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考点 1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分析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思维辨析】
专题六 第1讲
(1)(2012· 新课标全国卷, 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 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每月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破题思路 ①联想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确定第(1)问;
②联想植物分层与动物分层的关系确定第(2)问。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个性分析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种子等条件基本保留
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
(2)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越多, 对于阳光的争夺越激烈, 植物分 层越多且明显,而动物分层与植物分层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专题六 第1讲
第1讲
【考纲要求】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Ⅱ);(2)出生率和死亡 率(Ⅰ); (3)迁入率和迁出率(Ⅰ);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Ⅰ);(2)群落的 物种组成(Ⅰ);(3)种间关系(Ⅱ);(4)群落的空间结构(Ⅰ)。 4.群落的演替(Ⅰ)。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六 第1讲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_________ 演替。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外, 还可能是原有的 ______________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_______________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