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校园乐曲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校园乐曲有感

原先选这门尔雅课是因为自己很喜欢音乐,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歌。觉得选这门课老师应该会给我们放很多不同的歌曲听,后来才知道这门课其实侧重的是历史,是讲的20世纪中国歌曲的发展历史,是一门结合中国20世纪不同时期的背景介绍中国歌曲发展概况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大众歌曲史、战乱年代的“离散之歌”、共和国歌曲发展的民族渊源、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歌曲及其多元文化下歌曲发展的新面貌。虽然跟我预想的不太一样,不过看了清华大学吕建强教授讲解的视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学到了很多,让我感觉受益匪浅。接下来我想就我一直很感兴趣的校园歌曲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依照老师上课的思路,将校园乐曲的发展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20世纪初歌曲发展线索、校园里的歌声、歌词中的启蒙思想。分别来谈一下自己上了这门课的感想。

首先是20世纪初歌曲发展线索,主要围绕民歌、戏曲、声乐、欧美日歌曲这四者来讲,分别举了一些例子对比20世纪初前后期的一个变化。先从民歌来讲,他举了陕西民歌《黄河大合唱》和山西民歌《走西口》。《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而山西河曲的汉族民歌《走西口》道出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出外谋生的艰辛,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两者一对比就可以发现民歌的表达从一种自由的表达形式到不随意地表达感情的内敛的表达形式。然后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对比,歌曲名字同为《茉莉花》风格却大相径庭,由含蓄甜美专向外放流露。再从戏曲声乐来讲,南方的弹词由诗韵到语言,北方的鼓词由风花雪月到国家兴亡,京剧由语韵到音韵。最后从欧美日歌曲讲,举了歌曲《打倒列强》的两个版本进行对比,该曲原来是法国儿童歌曲《两只老虎.》,把儿歌改编成国民革命歌曲,说明了20世纪的音乐家希望革命歌曲可以有更多的传唱度以至于孩童也可以跟着哼唱的程度。

接下来是校园里的歌声,这一部分的主题是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等。说到《送别》,小时候乍一听就被惊艳到,虽然那个时候并不能完全体会歌词具体是什么意思,还是能感受到这首歌背后淡淡的忧伤。《送别》原名是《梦到家和故乡》,是由J·P奥德威作曲,后来传到日本,由日本作家改写为《旅愁》,最后由李叔同先生传到中国,并进行填词和改名。我个人特别喜欢它的词所以想着重谈一下它的词。《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现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以至于让彼时年少的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哀愁。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

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吕教授花了大量时间介绍李叔同的生平,可见先生对中国民乐的贡献。李叔同先生可以说是一个全能的大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颇有造诣,是一位革新家、艺术家和教育家,后来他一心向佛,皈依佛门,但是依然心系国家,关心国家存亡。是我非常尊重的先生之一。说回学堂乐歌,多为欧美通俗歌曲,但歌词多为旧体诗,曲调则改为新式,多为借景抒情、文辞秀丽。

最后就是歌词中的启蒙思想。教授举了很多例子,例如沈心工的《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我觉得吧总的来说,20世纪初的校园民歌主题思想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听了这两节课让我感觉非常的慷慨激昂,像是回到了当时那种充满救国救民热情的学生运动的时代。听着听着对于革命运动先驱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不管是《男儿第一志气高》,抑或是是《童年》,再到充满我们青春回忆的不论何时听到都能让我们一下子想到校园生活的青葱岁月的《同桌的你》《那些花儿》等等等等,校园歌曲总是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激励学子进步,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记录着年轻人梦想与激情的音乐篇章,校园歌曲,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