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的新模式MIT创业型大学的典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表现形态为创立高科技衍生公司、同时把教学和科研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20世纪早期,
MIT引入了研究、咨询和专利转让,之后又把创造新的公司作为了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从此使得MIT成为
280
了特殊的学术机构一创业型大学。MIT将研究型大学的线性模式和根据社会需要而确定研究目标的反线性
模式结合在一起,创立了独特的交互式创新模式(Etzkowitz,2007)。MIT是一所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大学,
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的新模式:M l T创业型大学的典范
张学文 陈劲
摘要:产学合作知识生产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新途径,Mill家创新系统模式、知识的新生产“模式2”、三螺旋模式 到最新的创业型大学范式,产学合作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MIT创业型大学是知识生产模式的新典范,MIT知 识生产的具体形态包括产业咨询与知识转化、知识转移和知识创业. 关键词:产学合作;知识生产;创业型大学;知识创业;知识资本化
它的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复杂过程,知识生产的形态也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产业咨 询与知识转化、基于技术转让和专利许可的知识转移、基于创造新的衍生公司或协助创造外部公司的知识
创业。
图2:MIT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的多种形态 (一)初级形态:产业咨询与知识转换 MIT的产学合作具有独特的模式,合作企业中既有外部的公司,又有从MIT教授的科研和咨询活动中 诞生的新公司。当产业咨询被引入学术系统时,产学合作便迈出了第一步。MIT最初的产学研合作形式是 产业咨询,指大学的教授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产业咨询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组织间的信息转让, 同时又保持组织领域间的界限,或者是突破界ຫໍສະໝຸດ Baidu发展一种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Wildes.Karl,Nindgren.,1985), 咨询活动可以将教授身份明显的分为学术和商业两部分,自然大学的知识也就顺利成章的分为了纯粹公共 知识和准公共知识,前者必须免费向社会公开(公开出版),后者可以出售给私人公司(专利、技术的转让 或许可),扩展和促进产业咨询应该作为推动大学.企业合作的第一步(stankiewicz,1986),MIT是典型的学 术与实践紧密结合者,MIT的研究类型属于典型的巴斯的象限,而不是纯科学研究模式。产业咨询在MIT 执行一段时间之后,引起了一些内外部矛盾,直到20世纪30年代MIT提出了著名的“五分之一原则”,即 教授一周内有一天时间可以用于咨询去赚钱,从此产业咨询在MIT成为了完全合法的活动。 (二)中级形态:知识转移 产学关系模式可分为两种:正式组织“桥”和非正式组织“隧道”,正式组织是由技术转移办公室(TTO) 作为桥梁(Etzkowitz,1998),介绍合作伙伴、收集各项发明的公开资料,协商专利许可和签订合同,“隧道” 指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从研究生流向公司然后又流回大学,往往是教授和以前的学生一起参与咨询和研究 项目、一起开办公司等。现在美国大多数大学,甚至二流学校也纷纷建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以MIT为例, 在所有美国大学中,一向重视专利、积极支持产学研合作的MIT是注册专利最多的大学,并~直是领先的(除
活动是:将大学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转化为产品,并拿到市场上出售(Etzkowitz,2003)。MIT在1862年成立时 罗杰斯校长就有创业的设想,这是一种全新、与企业紧密相连、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大学的概念,MIT作为 一所企业有紧密联系、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型大学,MIT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创业型大学的模式。 表l:大学职能的演化过程
国的大学模式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以建立大学、技术和经济之间的紧密内在联系为目的,可以说MIT从建校
开始就制定了把MIT建设成与企业紧密相连的科学技术型大学,而不是纯粹科学研究型大学。20世纪30和40 年代,在Karl Compton校长的领导下,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基于大学研究形成新公司的战略在波士顿地区的 更新改造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Etzkowit乙2000)。 创业型大学是作为创新来源的大学.产业一政府相互作用的生成因素,能作为独立实体运行是创业型大学 形成的必要条件(Clark,1998)。MIT在创立初期就开始探索和借鉴各种大学的模式,将古典学院、多科性技 术工程学校和研究型大学合为一体。在经历两次学术革命之后,MIT成为了典型的创业型大学。第一次大学
作者简介:张学文(1976-),男,浙江大学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科教发展战略;陈劲(1968-),
男,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科教发展战略.
一、引言 中世纪以来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中心地位一直未被动摇,但是二战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 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后福特主义和知识经济时代悄然而至。全球化加速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不仅打破了大学是知识生产中心的局面,使得产业部门和学术部门都成为了知识生产的核心主体,更重要 的是知识生产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产学合作知识生产成为了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产学合作知 识生产理论源自20世纪80年代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经历了90年代的知识新生产的“模式2”和三重螺 旋的复杂演变过程,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21世纪,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的新模式随着大学职能的演变,发生 了新的革新,随着MIT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一种新的模式诞生了。创业型大学作为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的新 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 义和应用价值。 二、已有的产学合作知识生产模式 知识生产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一直讨论的热门话题,当目前还没有一篇详细论述知识生产模式的文献, 更没有系统论述产学合作知识生产模式的文献。产学合作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从国 家创新系统到“知识生产的模式2”,再到三重螺旋,实质上都是在谈论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的相关问题。 (一)国家创新系统模式(…S) 国家创新系统是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的典型模式,该理论强调在国家范围内,私人公司、大学、政府机 构在系统内进行互动和合作,目标是促进国家层面上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在产学合作 知识生产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各种资源、条件和服务。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代表有三大代表,一是Freeman的观点,侧重于分析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绩 效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公私部门组成的网络,它们的活动和相互作用促进了知识的生产和 扩散(Freeman,1987)。二是Nelson的观点,他将技术变革及其演进特点引入国家创新系统,将重点放在 知识和创新的产生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影响上(Nelson,1993),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将企业、大学体系与国 家技术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置于国家创新体系分析的核心地位。三是以Lundvail为代表的北欧派,他的国 家创新体系理论侧重于分析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基础。即国家边界是如何对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发挥作用的, 以及这种作用如何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Lundvall,1992)。 国家创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机构,具体地说企业、大学、研究
公共研究机构、企业研究机构、非营利机构等也成为了知识生产的重要机构:第四t跨组织台作和协同性, 知识生产需要不同类型的组织共同参与、相互补充,参与者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协同。 知识的新生产“模式2”强调知识生产的非线性和异质性组织的合作(HesselsLente,2008),实断上“模 式2”阐述了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创新的一种本质表现,三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协调最终是知 识生产模式的革新,但该理论只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产学台作知识生产是主导范式,但对于产学台作知识 生产的具体过程没有给与解释和说明。 (三)三螺旋知识生产模式(TH) 三螺旋(TripleHelix)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是在国家创新系统、知识生产 的“模式2”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主要分析了大学、企业、政府三者在创新过程中的相互关系(Etzkowitz, 1998),尤其是三者在知识生产方面的关系,主要分为三大关系(或体制):一是计划体制下的政府主导型 关系”f
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叶,在传统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任务(Storr,1952;Metzger,1955;Jencks, Reisman,1968)。使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使命与特征。进A20世纪之后随着大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越来越重要,随着大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第二次大学革命。它的核心
278
院所、政府机构的互动合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他的金融机构、中舟服务机构等都是虬官声学
研合作知识生产为目的。国家刨新系统模式提出产学合作知识生产要以系统运作的模式进行,政府在其中
扮演资源的提供者和支持者.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知识生产的关键。 (=)知识韵新生产:模式2 Gibbons在他的著作‘知识的新生产》中提出两种不同的知识生产模式:“模式1”和“模式2”(Gibbons 等,1994)。。模式I”是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它是基于科学和学科的模式,他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目的
是基于学术背景下的研究和撵索,有学术若同体来确定学科知识和分类:第二,以学科为基础,知识的生
产是在特定学科框架内产生的;第三,同质性和组织的单一性,模式1强调大学是知识生产的中心.具有 单纯的学术目标。“模式2”是以应用为目的的跨组织、跨学科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它明显区别于模式1,
主要特征有:第一,在实际的应用背景中产生,不是单纯的为丁研究而研究,强调实际的应用性;第二, 跨学科生产知识是当代最重要的特点:第三:组织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强调大学不再是知识生产的中心,
来源:本研究整理 (二)创业型大学的特征 MIT创业型大学努力在有着内在冲突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使命之间进行平衡,它有三个基本 特征:创业活动被普遍接受,并受到系统地支持;有技术转移办公室等界面机构,并取得相应的成就:有 相当多的教工创建公司,并用所得收入支持大学里的科研和其他活动(Etzkowitz。2007)。 创业型模式是由研究型大学发展而来的。研究型大学主要是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研究型大学展示 的是一种从学术研究到实际应用的线性创新模式,通常采用发表成果的方式。创业型大学则增加了经济发 展的任务,这些研究成果满足了企业科学家发展生产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创业型大学必须使大学与企业、 政府的地位逐渐平等化,而不是边缘化,使得大学在创新和经济发展中从“次要”位置转向“主要”位置。 四、MIT创业型大学知识生产的多种形态 从20世纪初开始,MIT基本上形成了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的基本模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所创业型大学,
重螺旋和三边共生模型(Triple
Helix
Model).政府、大学、产业在交界面上出现混台组织池就是说三者
除了完成他们的传统功能外.还出现了功能的重叠,三螺旋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一十创新环境(Etzkowitzt
1996)。
图1:三螵旋知识生产模型 来源:Etzkowitz,20{)0
三螺旋是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重新组合,三螺旋将超越“国家创新系统”、“模式2”、“转变中
的研究系统”的概念(Etzkowitz,2000)。三螺旋知识生产模型主要是大学和产业在知识生产方面的分工 和合作,政府扮演大学和企业知识生产的干预主义者。但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特性知识的生产,产业界和 学术界应如何进行分工和合作,三螺旋模式没有提出合理的想法和解释。 三、产学合作知识生产的新演化:_l T创业型大学的兴起 (一)学术革命与MIT创业型大学的出现 建于1861年的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创业型大学。19世纪早期MIT在各种源于美国本土或传入美
An etatlstic
model),知识的生产是在一个丈的组织边界内实现的,即大学和企业都包古在政府这一
三是三
大组织内,知识的生产由政府主持和安捧.大学和企业被动执行;二是自由市场体制下的自由放任型关系”
(Laissez—faire model),知识的生产在三个有边界的组织之间展开,政府、大学、企业地位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