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巴洛克+古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点

1.概念: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2.“巴洛克”的概念:巴洛克最初是一个贬义词,原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从19世纪起,艺术批评家开始不带贬义地用这个词来形容17和18世纪初的美术和建筑中的那种充满热烈而华丽的装饰性和表现性的风格,20世纪的音乐史学家开始把这个词运用于从1600年到1750年前后的音乐。巴洛克是用来指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共同观念是,相信音乐的主要目的逝打动人的情感。

3.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点

“两种常规”:文艺复兴的复调风格为“第一常规”,自己的风格为“第二常规”

风格特征:

(1)巴洛克音乐的典型织体是一个严格的低声部和一个华丽的高声部,加上不大突出的和声;(重要特征:通奏低音)

通奏低音:巴洛克音乐的典型织体是一个严格的低音部和一个华丽的高声部,加上不大突出的和声。这种织体的的记谱法是由记写下来的高声部和带有数字标记的低声部构成,这种位于低声上方的数字是和声的标记,指导着演奏者即兴地填充和声。这就是巴洛克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通奏低音或数字低音。(即主调和声织体)

(2)巴洛克的节奏突出两个极端:一个是准确而有规律的节拍,以强弱拍子的交替为基础这是舞蹈音乐的特点;一个是自由而无规律的节拍,它是唱声乐作品中近似语言的宣叙调和即兴的器乐作品中的特点。

(3)大小调体系出现,并且逐步建立完善的功能和声概念。

(4)记谱法到17世纪中叶开始规范,与今天的样式非常接近。

总体特征:

(1)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

(2)整体强调情感表现和戏剧性对比

(3)细节注重装饰性,观念、手法大胆求新

(4)有综合艺术的倾向

二、意大利早期歌剧发展

1.诞生: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

1957,《达芙妮》里努契尼词佩里曲

1600,《尤里迪茜》利努契尼作词,佩里谱曲,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其中运用了单声部歌曲风格的所有类型,特别是宣叙性的风格。

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

1600,《关于灵魂与肉体的戏剧》卡瓦里埃利曲(运用单声歌曲风格的戏剧音乐作品首次在教堂演出)

2.蒙特威尔第

《奥菲欧》是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歌剧

风格:(1)两种写作常规兼顾

(2)运用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以及各种器乐形式,歌剧音乐结构趋于完善

(3)率先使用弦乐的震音和拨弦技巧

3.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叫圣卡西亚诺剧院。

三、17世纪后半叶的歌剧

1.那波利歌剧:1652年,形成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标准形式

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歌剧《格丽塞尔达》)

歌剧序曲:快-慢-快模式的确立,被认为是交响乐的一个主要前身。

2.法国歌剧(带音乐的悲剧、抒情悲剧)

1660年:首部意大利歌剧巴黎上演《塞尔斯》卡瓦利

1669年:法国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在巴黎建立

代表人物:吕利

歌剧特征:丰满而华丽的乐队音响、豪华舞台布景、五幕结构多取材与希腊神话或骑士传奇、芭蕾场景、慢快慢速度布局的序曲、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差异

缩小、重视唱词的表现,宣叙调加入法国古典悲剧朗诵调因素。

(1)剧中剧末有芭蕾场面;(2)不采用阉人歌手;

(3)不突出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对比;

(4)注重文字的音韵;(5)强调合唱;

(6)建立法国式序曲(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3.英国歌剧

代表作:约翰·布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

亨利·普塞尔《迪多和艾尼阿斯》

咏叹调迪多的悲歌《当我长眠地下》

特点:固定低音主题变奏“帕萨卡利亚”。

4.德国歌剧

代表作:1627,许茨《达芙妮》——遗失

1678,汉堡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当时德语地区唯一的歌剧院)

四、意大利声乐体裁:17世纪产生的意大利的另外两种声乐体裁

1.清唱剧:是为宗教歌词所作的长篇配乐。由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演出,音乐形式和风格接近歌剧,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器乐前奏和前奏,表演形式却是音乐会式的,设有布景、服装和动作,通常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来源:传统对话体宗教剧—劳达和经文歌,罗马的天主教领袖内利在祈祷仪式中倡导、推行这类音乐,以吸引会众;这类作品中篇幅较长者已可称之为清唱剧了。

体裁特征:内容上采用宗教体裁,歌词是拉丁文或意大利文,以圣经为基础;歌词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戏剧结构和情节;

结构上采取分部分场,多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以合唱结束;

表演方式上:音乐会性质,舞台表演;教堂仪式性;独唱有宣叙、咏叹,重唱、合唱;有管弦乐队的伴奏;不强调舞台动作和服装,也不强调布景;情节由一个叙述者进行描述。

风格分类有宗教清唱剧【拉丁语演唱】和世俗清唱剧【地方语演唱】。

代表人物:意大利:卡里西米是罗马巴罗克清唱剧大师《约纳》,《耶夫塔》、

阿列里奥《灵魂和谐的戏剧》A.斯卡拉蒂。

德国:许茨《圣诞的故事》亨德尔《扫罗》、《所罗门》、《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尔》、《参孙》。

发展: 1.17世纪下半叶,卡里西米的学生沙邦蒂尔把清唱剧传到法国;2.17世纪末、18世纪初,清唱剧从罗马流传到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以及德国、英国等,通常在宗教忏悔季节取代歌剧的演出;3.日益趋向世俗化,甚至在公众歌剧院上演,也开始有女歌手参加演

出;4.主要作曲家大多同时也是歌剧、康塔塔作曲家,最终亨德尔将其发展到巅峰状态。

代表人物

(1)意大利:卡里西米(代表作:《耶弗它》、《约拿》、《但以理》)

(2)德国:许茨(代表作:《圣诞节清唱剧》)

(3)亨德尔代表作:《弥赛亚》、《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

2.康塔塔

特点:(1)为独唱和通奏低音而作

(2)采用意大利文的抒情或近似戏剧性的歌词

(3)由几个段落组成,在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交替

(4)规模较小

代表人物

(1)意大利:路易吉·罗西

(2)17世纪中叶:A·斯卡拉蒂

(3)1700年后,宗教康塔塔在德国取得很大发展(巴赫)

《咖啡》、《农民》

3.受难乐

定义: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世纪,是用音乐表现《圣经》的福音书中有关耶稣受难故事的的一种古老题材。

顶峰:J.S巴赫(代表作:《约翰受难曲》、《马泰受难曲》)

第九章:巴洛克时期的器乐

一、17世纪晚期的键盘音乐

1.管风琴

主要体裁:托卡塔、赋格曲、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

代表人物:荷兰:斯维林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