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准则 (2)

5 设计内容 (3)

6 设计程序 (3)

7 设计方法 (6)

图1 管系布置的间距 (6)

图2 管子与电缆、风管的相对位置 (6)

图3 空气管在主甲板上的高度尺寸 (7)

图4 测深管底端安装位置 (8)

图5 测深管末端安装位置 (8)

图6 两阀间距 (10)

图7 卫生设备安装高度 (10)

图8 区域划分图 (12)

图9 通过水密甲板,非水密隔舱的几种结构形式 (13)

图10 平行管路法兰布置方法 (14)

图11 FBU钢管支架 (14)

图12 U型螺纹支架 (14)

图13 扁铁支架 (14)

图14 BRC铜管多路支架 (15)

图15 BRC铜管单路支架 (15)

图16 塑料支架 (15)

图17 支架焊接形式 (15)

图18 支架焊接形式 (16)

图19 支架焊接形式 (16)

图20 支架固定形式 (16)

图21 支架固定形式 (17)

表1 测深管底端防击板尺寸及安装要求 (7)

表2 支架最大间距规定 (17)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设计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程

序和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柴油机动力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设计。其它小型船舶

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1693-1994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

GB/T11694-19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

Q/SWS 34-001-2003 测深管末端

Q/SWS 34-010-2003 船用焊接套管

Q/SWS 34-011-2003 法兰式通舱管件

Q/SWS 34-012-2003 螺纹接头通舱件

Q/SWS 34-013-2003 船用法兰密封垫片及选用规定

Q/SWS 52-014-2003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

Q/SWS 54-001-2003 船舶管子零件设计规范

Q/SWS 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3 设计依据

3.1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船舶建造规格书及船东与公司所签合同的有关条款

规定。

3.2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相关船级社的规范、规则以及船级社检验的有关要

求。

3.3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根据船体结构(主尺度、甲板高度、梁拱、舷弧)线型及分段、总段划分的要求进行,并根据有关全船布置,机舱、泵舱、主船体及上层建筑区域的各类机电设备,船舶设施及房舱设施的具体布置要求进行。

3.4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根据产品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所确定的各类管路系统工作原理图、布置图的要求进行。

3.5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主机、辅机、甲板机械等各类机电设备的技术资料要求和管系阀件、附件的连接规定。

3.6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3.7管系生产设计必须参照Q/SWS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有关规定。

3.8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根据公司确定的船舶建造方针的相关要求进行,必须根据公司生产中心制模式进行设绘和出图。

4 设计准则

4.1管系生产设计,通过综合布置和托盘设计,应使其适应各个相关工艺阶段壳舾涂一体化作业的需要,满足区域舾装技术的要求。

4.2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满足系统功能的需求,确保功能的完满实施,服从详细设计所确定的技术要求。

4.3管系生产设计要积极推行单元组装和模块技术,大力提高预舾装水平,推行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施工周期所相关的新工艺。

4.4管系生产设计要大力推广应用标准系列的管子材料及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系统附件和管子附件。

4.5管系生产设计应该减少并逐步消除现场取样的管子零件,逐步实现综合布置的完全覆盖。

4.6管系综合布置必须满足管系正常操作和方便保养维修的相关要求。

4.7管系综合布置应妥善解决好管系与设备、分段(总段)合拢处的接口要求,要从综合布置和管件取段两方面着手,逐步处理好舾装的精度。

4.8深化管系安装托盘设计必须细化舾装的工艺阶段,提供准确和完整的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

4.9管系生产设计出图进度必须满足各作业阶段的需要,具体要求:

4.9.1在船体分段开工前,应及时编制提供全船管子材料和连接附件订货清单,管系阀件、附件、垫片及特殊紧固件等订货清单,管系自制件清单及全船管系施工图纸目录。

4.9.2在船体分段开工时,管系零件制造图和支架制造图应与船体分段结构图同时设绘和提供,要求管子零件制造与船体分段零件加工同时进行,支架及时制造或订货。

4.9.3船体分段开工时,还应提供有关的单元组装制作图,单元托盘表及相关设备、机座、阀件等清单。

4.9.4在提供相关的分段管子零件图,并保证按时生产的前提下,时隔15~20天后,应按时提供管系安装图、管系零件图支架图、安装托盘表、开孔图等施工图纸,以便按时实施相关分段预舾装作业。

4.9.5在船体分段开始大组立时,应及时提供总段管子零件制造图、管系安装图、安装托盘表、支架图等施工图纸,以便按时实施相关总段预舾装。

4.9.6在船体总段开始总组时,应及时提供船上各施工区域管子零件制造图,管系安装图、安装托盘表、支架图等施工图纸,以便按时实施相关区域的坞内舾装。

4.9.7在坞内舾装开始时,应及时提供相关的未放样管系走向图、工艺分解及施工说明。

5 设计内容

5.1依照船体结构、线型和机电设备布置位置,根据管路系统工作原理图,在相关舾装区域进行综合布置。

5.2在综合布置基本结束时必须进行全面的复核和综合协调,在特定的舾装作业区域内取得壳舾之间、管系与电缆之间、管系与风管之间、管系与设备之间、管系相互之间,各区域的接口之间的综合平衡。

5.3经过干涉检查,工艺处理以及优化工作,实现综合布置的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分割和取段工作,合理配置法兰等连接件及支架等固定件,确定开孔位置。

5.4按照建造方针和设计要领,设计相关的单元组装,确定单元制造和安装的工艺。

5.5根据造船模式要求,确定分段组立过程中,分段涂装前,总段搭载前和坞

内搭载后等四个工艺阶段的具体作业内容,进行安装托盘的划分和设计。

5.6生成管系安装图、开孔图、支架图和管子零件图,生成管系各工艺阶段安装托盘表及管件加工所需各种管材及附件的统计表。

6 设计程序

6.1综合布置区域的划分。

6.1.1管系综合布置区域应按照区域舾装的作业要求来确定。一般分为主船体、机舱和上层建筑,即外装、机装、内装等三大舾装区域。

6.1.2在上述三大区域划分之后,为便于综合布置,还可进行中、小区域的细分。

6.1.3中区域的划分可按如下规定进行:

6.1.3.1机舱舾装区域

a. a.双层底分段;

b. b.底层;

c. c.平台甲板;

d. d.机舱棚;

e. e.烟囱。

6.1.3.2主船体舾装区域

a. a.货舱双层底;

b. b.货舱边水舱;

c. c.隔舱;

d. d.主甲板;

e. e.尾部;

f. f.首部。

6.1.3.3上层建筑舾装区域

按甲板层次划分

6.1.4小区域划分

在特定的中区域中,舾装布置相对集中的或相对独立的区域,如有关房舱、工作室、甲板室等,当有必要时也可分别设定小区域。

6.2综合布置建模

6.2.1前期准备

6.2.1.1基础建模(公用):钢管、不锈钢管、铜管、镍铜管、弯头、法兰、三通、异经管、阀件、滤器、漏水斗、吸入口、透气帽、测深头等。

6.2.1.2设备建模:主辅机、冷却器、各类泵、以及加热器、空气瓶等。

6.2.1.3机座、箱柜建模:设备机座、箱柜、液位计等。

6.2.1.4铁舾件建模:风管、直梯、斜梯、花钢板、栏杆、护手、踏步等。6.2.2建模准备

6.2.2.1熟悉建造方针,设计要领及作业标准等文本资料。

6.2.2.2了解船体空间形状、各层甲板舱室的布置及木作、绝缘敷设和防火要求情况。

6.2.2.3正确掌握工艺阶段出图要求以及出图的形式,分阶段下达有关施工图纸和工艺文件。

6.2.2.4了解机械设备、箱柜等布置要求,花钢板、平台等高低位置。

6.2.2.5掌握弯管机的弯曲半径、轧头长度等工艺参数。

6.2.3按区域、系统、单元进行管子建模。

6.2.3.1确定各相关管系总体空间走向。其中包括海水总管、压载总管、各系统主干管路及排气管等的具体走向,做好有限空间内的合理分配,通过筹划后取得良好效果。

6.2.3.2应根据各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专用机械设备功能,各相关附件、阀件作用以及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准确地布置管路。

6.2.3.3一般布置顺序为:先大口径管后小口径管,先下层管后上层管,大小结合,上下呼应,左右等量,有机协调地进行。并进行单元组装的建模。

6.2.3.4在与设备、分段、单元相衔接处,一般应留有适当长度的嵌补管或合拢管,每根管子均应编上与系统图相对应的编号。

6.3建模结束后的复核

6.3.1系统工作原理的准确,布置位置的合理,施工工艺的可行,管系运行操作和保养维修的方便,以及相关区域接口的准确。

6.3.2必须进行各专业、各相关区域的协调平衡,进行管系的干涉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

6.3.3在干涉检查和优化处理后,确定通过隔壁或甲板的管子开孔位置及其大小

尺寸,并将其信息反映在船体结构图上。

6.4配置固定支架。支架应选用标准件,多路管子一般应设计组合支架。

6.5对各管路进行具体的取段工作,形成各管系的管子零件群。

6.6根据建造方针和设计要领,完成单元组装设计,处理好其有关接口。

6.7进行安装托盘设计。根据工艺阶级、施工区域和工序先后,具体划分托盘,确定各工艺阶段的作业物量。

6.8绘制管子零件图,提供管子加工的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

6.9绘制多路管子的组合支架图和特殊支架图,其结构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6.10绘制单元组装制作图。

6.11绘制管系综合安装图。

6.12生成管系各阶段安装托盘表。

7 设计方法

7.1管系布置

7.1.1管子排列尽可能地平直成组,整齐美观,管路走向要求路线短,弯头少,做到操作、维修和施工方便。为方便组合支架设计,管系布置应以管子外壁为为基准。

7.1.2管系布置的间距:相邻两根管子或是管子与法兰、阀件、附件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小于20mm(允许极限为10㎜);相邻管子法兰的先后间距应不小于150mm,如图1

7.1.3包扎绝缘的相邻管子间距,在加上绝缘厚度后一般不小于20mm。

7.1.4当蒸汽、热水、排气等管路与电缆平行时,与电缆间距不小于100mm。在交叉走向时,则不小于80mm。

7.1.5敷设在甲板上或内底板上的管子,法兰距甲板或内底板不小于50mm。7.1.6当电缆、管子和通风管在同一位置时,其布置顺序自上至下为:电缆,管

子,风管。如图2所示:

图 2 管子与电缆、风管的相对位置

7.1.7在电气设备、发电机和主要仪器上方不得设置蒸汽管,油管,水管,排气管。若不可避免时,则不应设置可拆接头,并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7.1.8淡水管不宜通过油舱,油管、海水管、污水管也不得通过淡水舱。如遇不可避免时,应设置密封套管,管子在套管内通过。其他管子通过燃油舱时,管壁应加厚,并不准设置可拆接头。

7.1.9燃油舱柜的空气管、测量管、溢流管、注入管以及液压管一般不允许穿越居住舱室。如特殊情况不可避免时,则不得设置可拆接头,并必须做好保护措施。

7.1.12测深管布置尽量保持垂直,如必须弯曲时,应保证测量尺自由通过。测深头应引至甲板上的开敞部位,测深管底端要布置在容舱的最低部位,其布置尺寸分别见表1、图4和图5(图5中测深管末端为标准件,规格尺寸按Q/SWS 34-001-2003《测深管末端》)。

表 1 测深管底端防击板尺寸及安装要求单位为毫米

7.1.16 污排水管布置须有2°~3°的倾斜度。在适当的部位设疏通接头。7.2单元组装的设计方法

7.2.1单元划分。单元通常为区域、功能和管束三种模式。一般情况下,机舱底层和烟囱部位是按区域划分,管路密集区域设管束单元,其它部位则可按功能划分。

7.2.2机仓底层区域单元一般划分:

a.a.主机前端区域,一般包含海水总管、海水冷却、压载水及燃油驳运等设备及相关管路;

b.b.主机左侧区域,一般包含消防总用泵组,仓底水泵组等及相关管路;

c.主机右侧区域,一般包含主滑油泵组及滑油驳运管路。

7.2.3烟囱区域单元,主要包含主付机排气管系,包括锅炉、焚烧炉烟道、消音器、透气管及漏水管等。

7.2.4功能性单元划分主要有:

a.a.燃油分油机单元;

b.b.滑油分油机单元;

c.c.主付机燃油供给单元;

d.d.海、淡水泵组单元;

e.e.锅炉给水泵组单元;

f.f.大气冷凝气、热井单元;

g.g.主机高低温淡水泵组单元;

h.h.主机淡水冷却器单元;

i.i.主滑油冷却器单元;

j.j.发电机管束单元;

k.k.压缩空气减压伐组单元;

l.l.蒸汽分配伐组、冷凝伐组单元;

m.m.蒸汽调温伐组单元。

7.2.5单元设计要点

7.2.5.1单元布置应先划定其边界,在管路布置后,定出泵组设备的基准点,标出接口高度,连接相关管路。

7.2.5.2阀件应尽量布置在泵附近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场合。

7.2.5.3单元可设置角钢框架,并可设置共用基座,便于构成整体结构。

7.2.5.4区域单元要考虑吊装先后次序,两单元连接管的法兰布置要呈阶梯型。

7.2.5.5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接,视具体情况可采用嵌补管的连接,小通径管子可以直接连接。

7.3 管系附件的布置。

7.3.1 阀件和滤器布置应要考虑操作拆装和维修的方便,尽可能将阀盘设置在花钢板以上,并注意不影响通道。如阀件布置在花钢板下面,当阀盘开足时距花钢板100mm处为宜,并在花钢板上开设活络盖板,如布置在舱壁或舷旁时,则其高度应距花钢板以上1200mm~1800mm。

7.3.2 主海水阀及应急海水吸入阀的阀盘应接长到花钢板以上460mm左右处。

7.3.3管路的阀件、附件一般应沿着船体结构或箱柜平行或垂直布置,便于安装和操作。

7.3.4 管路阀件的布置要确保正常行人通道不小于800mm,工作通道应不小于600mm,保持必要的拆装维修空间。

7.3.5 在两阀并列布置时,阀盘的间距应不小于40mm ,如图6:

图6 两阀间距

7.3.6 油舱、油柜上方的注入阀要垂直于舱壁或平行于舱壁布置,并要布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必要时应设置直梯,或加小轴传动装置并引伸到便于操作处。 7.3.7 洗脸盆、小便器、沐浴器、浴缸的布置要求如图7所示:

洗脸盆淋浴器

小便斗

右边为冷水阀

左边为热水阀

图7 卫生设备安装高度

7.3.8 蹲式便器的安装高度为~450mm ,冲洗阀安装位置分为右侧或后面,阀柄高度为~650mm 。

7.3.9 坐式便器需设置~80mm 左右的木垫,冲洗阀安装位置在便器的后面,高度为~550mm 。

7.3.10 厨房洗池龙头的布置高度为~1100mm 。 7.3.11 手摇泵安装高度(手柄中心)为~750mm 。

7.3.12 甲板消防阀应布置在通道明显处,便于操作使用,二个消防阀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20m 。由下向上布置消防阀高度(插口)距甲板为~700mm 左右,由上向下布置的消防阀高度为~900mm 左右。 7.3.13 甲板漏水口的布置

a . a . 布置在甲板或舱室内的最低部位,(要考虑到甲板的抛昂势),并便

于清洁;

b.b.如无敷料时漏水口上平面应低于甲板的3 mm ~5mm。排出舷旁的漏水管应在船外板内侧加装复板补强。其厚度一般≥14mm;

c.c.在房间内走道、浴厕室等有敷料的区域、漏水口上平面应低于敷料上平面5 mm

~10mm;

d.d.冷库、缓冲间的漏水口应视绝缘高度定位。一般低于绝缘高度10 mm ~15mm。在绝缘层内不可设有可拆接头。

7.4 管路的膨胀补偿:

7.4.1 下列管路必须采用弯管方法进行补偿。

a.a.蒸汽管路;

b.b.双层底内直管段长度超过30m的中小口径管路(DN≤65);

c.c.甲板上超过30m的中小口径管路(DN≤65);

d.d.两个舱之间、二层甲板之间或两大扶强材之间的直管;

e.e.液压系统的高压管路。

7.4.2 下列管路必须采用膨胀接头或绕性管作补偿措施。

a.a.双层底舱内的管路,如舱底水,压载水,燃油驳运等管路;

b.b.甲板上的货油管,消防总管,压载水管以及大口径的电缆管等;

c.c.货油舱内的专用压载管及货油管;

d.d.连接震动较大设备(如主机、发电机、空压机等)的管子;

e.e.排气管。

7.4.3膨胀接头尽量布置在管路补偿段中间,补偿区域长度控制在30米以内。膨胀接头两边要各装一只托架式固定支架。

件开孔及补

强》的有关规定。

7.6 管子穿越水密非水密仓壁的结构

7.6.1 管子通过水密甲板、水密隔仓、双层底和舱室围壁等船体结构时应采用通仓件、套管及座板等结构形式。详见图9。

7.6.2 采用法兰式通仓结构时,应按Q/SWS 34-011-2003《法兰式通舱管件》规定。

7.6.3 采用套管式通仓结构时,应按Q/SWS 34-010-2003《船用焊接套管》规定。

7.6.4 采用螺纹式通仓结构时,应按Q/SWS 34-012-2003《螺纹接头通舱件》规定。

7.6.5 采用法兰座板结构时,应按GB/T11693-1994《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和GB/T11694-1994《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规定。

座板

7.7 管路取段原则

7.7.1 管路取段原则按Q/SWS 54-001-2003《船舶管子零件设计规范》有关规定。

7.7.2 直管:长度分别为6m、4 m、3 m、2 m,形成标准管段。平面弯曲管其二边不宜取同等长度,长边一般以2 m ~4 m,短边为0.4 m ~1 m。弯曲角尽量采取特殊角15°、30°、45°、60°、90°。

7.7.3 管子弯曲半径为一般均为3D(D为管子外径)。油仓蒸汽加热盘可用2D 弯曲半径。

7.7.4 在局部布置困难的情况下可选用小弯曲半径的定型弯头连接。

7.7.5 支管应布置在管子端口约150㎜处,便于打磨清洁。

7.7.6 当采用先焊后弯的工艺时,则必须在法兰端留有足够直线段,满足夹头和拖板(或者是滚轮)的必要工作长度。

7.7.7 在管束单元布置不设嵌补管的情况下,则平行管路的法兰布置可分为平面型,交叉型,阶梯型三种形式,见图10。

图10 平行管路法兰布置

7.8 管路密封垫片种类及选用原则,按Q/SWS 34-013-2003《船用法兰密封垫片及选用规定》。

7.9 管路支架布置及焊装

7.9.1 支架的型式见图11、12、13、14、15、16。

7.9.2.1 上层建筑区域内的甲板、围壁上的梁、扶强材、桁材等构件上的支架支撑固定形式,详见图17、18。

图19 支架焊接形式

7.9.2.3 装在压载水仓舭部肋板及双层底油仓肋板上的支架固定形式见图20。

双层底

全周焊接支架

压载水仓

全周焊接

船底板

油仓肋板

双层肋板

图20 支架固定形式

7.9.2.4 当扶强材面板上或近处有障碍物时,支架应选在扶强材的适当位置上固定,见图21。

甲板

图 21 支架固定形式

7.9.2.5 管子支架的安装间距,见表2。 表2 支架最大间距

船舶设计规范

船舶设计规范 船舶设计规范是指用于指导和规范船舶设计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船舶设计规范旨在确保船舶的安全、性能和操作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下面是关于船舶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 首先,船舶设计规范包括对船舶结构、船体外形、船舶稳性、推进系统以及船舶设备和系统的要求。船舶结构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应对各种天气和海况条件。船体外形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性能,包括减阻、减震、减噪和减排等方面。船舶稳性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良好的稳性特性,以确保船舶不会倾覆或失去稳定性。推进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合适的推进力和耗能效率,以确保船舶能够正常航行和操纵。船舶设备和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必要的设备和系统,以确保船舶在各种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和维护。 其次,船舶设计规范还包括对船舶建造和材料选择的要求。船舶建造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建造过程符合国际标准和规定,包括焊接、安装、装配和测试等方面。材料选择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使用适当的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以满足船舶结构和性能的要求。 此外,船舶设计规范还包括对船舶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要求。船舶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适当的安全系统,包括消防系统、救生系统和船舶通讯系统等。船舶设备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设备符合国际标准和认证要求,以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和操作。

最后,船舶设计规范还涵盖了对船舶建造过程和测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要求。船舶建造过程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建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和审查,以确保船舶建造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船舶测试过程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在建造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收,以确保船舶的性能和安全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船舶设计规范对船舶的设计、建造、设备和系统都有一系列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规范旨在确保船舶的安全、性能和操作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为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指导和保障。船舶设计规范是船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船舶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船舶轮机管系建造设计方法分析

船舶轮机管系建造设计方法分析 摘要:根据中国航运工业的现状,船舶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设计面临许多严重 限制发展,未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挑战。因此,各国和有关部门应 注意进一步查明和解决问题,从而在这方面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造船工业 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大国之一,造船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船舶轮机;管系建造;设计方法; 前言:船舶管理系统主要业务在船体上,设备和涂层,剥削的重要组成部分船 舶如何管理环节质量管理体系和共同船舶品质紧密联系平稳高效运营和发展船舶 管理系统出现问题,这些船舶行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而是严重事件相关人员的生 命受到威胁。 一、船舶管系建造概述 船舶轮机管系是航运的关键,船管系作为蒸汽轮机管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 影响船的质量和效率,海上轮机管系的建造至关重要。因此,在船舶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轮机管系管系的设计是一项关键和困难的任务,仅仅是确保管系的正 确安装,确保主机正常运转,进一步保障船舶的安全和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这方 面的发展。船的管系系统特别重要,它指的是专门用于运输液体液体或气体的设备,确保船舶的动力和安全航行、辅助设备、控制装置、配件和管系名称的特殊 用途。提供可行的管系维护各地航运船舶安全和正常生活和工人的机组人员和乘客,通常情况下,压载系统和油罐车的吸水量必须以防止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将压 载水送入可能性必须设计一个压载管系统,以防止水进入货舱、锅炉室或其他坦 克或压载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防止管系泄漏和淡水损坏,液压试验必须在管 系安装前后进行这意味着压载管系系统必须重新安装或关闭阀。如果干货舱和水 箱被用作水压载器,那么压载管系系统必须配备盲板或其他绝缘设备。目前,液 压压载系统配备了集中和远程控制。这意味着压载泵、调节阀盒和远程控制盒集 中在驾驶舱或装配中,使整个船更容易对液压舱进行统一的调整。包括镇流仓管

船舶生产管理制度

船舶生产管理制度 船舶生产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船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标准 的一系列管理规定。船舶生产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船舶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有序进行,保障船舶生产的顺利进行和良好品质的输出。 船舶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船舶设计制定、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制定、船舶 加工制造、质量检验与验收等环节。在船舶设计制定阶段,应根据客户需求、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合理的船舶设计,确保船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考虑到船舶生产成本和效益,进行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 原材料采购是船舶生产管理制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采购原材料时,必须确 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链的可靠性,避免使用劣质原材料影响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了保证采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开展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和评估。 在生产计划制定环节,应根据船舶生产的需求量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并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和跟踪生产情况。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柔性生产方式和合理组织生产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船舶加工制造环节是船舶生产管理制度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在船舶加工制造 过程中,需要确保各项工艺和操作符合规范和标准,保证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此,可以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并加强质量管理和工艺控制,确保船舶生产的各个环节无缺陷。 质量检验与验收环节是船舶生产管理制度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在船舶生产完 成后,需要对船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和验收,以确保船舶的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在质量检验和验收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船舶建造规范

船舶建造规范 船舶建造规范是指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标准和规定。下面是关于船舶建造规范的一些内容,以供参考。 1.船舶设计规范:船舶设计应符合国际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则和建议、国家海事局的规定等。 2.结构设计规范:船舶的结构设计应满足牢固、稳定、安全等 要求。包括船体结构、船舱、甲板、船舶设备安装等方面的设计标准。 3.材料规范:船舶建造中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关的材料标准 和规范。例如,船体使用的钢材应符合船级社的要求,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耐蚀性等方面的要求。 4.焊接规范:船舶焊接工艺应符合国际和国家的焊接标准和规范。焊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达到要求。 5.机械设备规范:船舶上使用的机械设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 规范,包括发动机、推进系统、舵机、泵等。机械设备应具备可靠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特点。 6.电气设备规范:船舶上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和国际的标准 和规范。电气系统要求可靠、稳定、耐用,并满足防火、防爆等安全要求。

7.消防安全规范:船舶建造应符合相关的消防安全规范。船舶 上应配备适当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泵、火灾报警系统等。 8.船舶检验规范:船舶建造完成后,应进行相关的检验和试验,确保船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包括船舶结构强度试验、泄漏试验、防污染设备试验等。 9.安全管理规范:船舶建造应采用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 建造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建造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查,确保船舶建造质量。 10.环保规范:船舶建造应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船舶必须配 备污染防治设施,符合国家和国际的大气、水质和噪声等环保标准。 船舶建造规范的目的是确保船舶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能。遵守船舶建造规范对于保证船舶使用寿命,避免事故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船舶建造规范也为船舶设计师、建造单位和检验机构提供了一套明确的标准和指南。船舶建造规范的不断完善和执行,有助于提高船舶建造质量和航运安全水平。

船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船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海运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航运产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支柱行业。在这个行业里,船舶是非常重要的资产,船舶管理也相应地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船舶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船舶的航行安全、船舶的保养和维修、船舶的运营和船员的管理等等。为了更好地管理船舶,船舶管理系统被广泛采用。本文将探讨船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船舶管理系统的功能 船舶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 1. 航行安全管理:通过对海况、天气等多个因素的实时监控,确保船只在最佳的航线上安全航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 船舶维修保养管理:对船舶的设备、机器和其他部分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警报和检修保养,确保船只的各项系统运行正常。 3. 运输管理:管理船舶的货物装运、卸货等运输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 4. 船员管理:管理船员的证件、工作时间和工作计划等,确保船员在工作中安全和顺畅。 5. 船舶监控:通过实时监控船舶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及时掌握船舶的运行状况,加强对船舶的保护和管理。 二、船舶管理系统的设计 船舶管理系统要满足多种要求,如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稳定性,还需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因此,船舶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开发。 1. 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船舶管理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并制定相应的系统需求规范。分析系统架构和设计数据库,并画出系统设计。该阶段最终需要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设计思路,为后续的开发过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开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根据系统设计规范开发相应的系统组件和模块。开发过程需要遵循规范标准,测试和调试制定规范。在完成各个模块的开发后,需要及时进行整体的测试和调试,以保证系统稳定高效。 3. 部署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将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上并部署系统到用户端。用户端进行初步安装和配置,实现与系统服务器端的连接并确保系统安全性。在确定各个组件都正确部署后,开发团队需要进行最后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三、船舶管理系统的实现 船舶管理系统的实现不仅需要精湛的开发技能,也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用户使用体验。一般来说,在使用船舶管理系统的时候,需要满足以下的需求: 1. 易用性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船舶管理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易用性。用户界面应设计得尽量简单明了,能够让用户快速、准确地完成操作。 2. 稳定性和安全性 船舶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到船只航行安全和货物运输的高度敏感软件。因此,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系统需要规范开发、测试、上线等流程,出现问题需要及时修复。 3. 良好的扩展性

船舶生产管理——计划体系

船舶管理规定——计划体系 1 目的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为建立健全造船计划管理体系,理顺和规范造船计划的编制、执行与考核,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计划管理的分级 2.1 公司综合计划: 2.1.1 第一层:中长期线表——由3-5年大节点计划线表(包括已接船和待接船位船型及其目标节点安排)、各年度船种/船型计划、年度大节点目标计划、年度目标物量(总吨、修正总吨、投钢量)/产值计划、年度目标工时计划、年度基建/设备投资计划等组成。 2.1.2 第二层:经营线表——由2-3年大节点计划线表(包括已接船和拟接船)、号船信息、项目报价预算表(工程成本概算)、计划物量(包括投钢量、管加工量、舾装量等)和产值表、边际利润表、年度资金计划等组成。 2.1.3 第三层:建造线表——由1-2年大节点计划线表(包括已接船)、号船信息、船坞(台)布置图、计划物量(包括经能力测算和负荷平衡后计算出的投钢量、分段数量、管加工量、舾装量等)/产值/成本分解表(分解到工区/职种、月度)、计划工时分解表和劳动力计划等组成。 2.2 产品计划: 2.2.1 产品计划的第一层计划:大日程计划——由项目生产技术准备大纲、建造方针、目标成本控制书、综合主计划、设计主计划、A类物资计划、工装准备计划组成; 2.2.2 产品计划的第二层计划:中日程计划——由搭载网络图、先行中日程、后行中日程、制作中日程、B/C类物资计划(MP)、设计计划(DP)、工作包W/P&派工单W/O(工程分解表)、托盘清单、专项培训计划、安全保障措施计划、检验计划组成; 2.2.3 产品计划的第三层计划:月度中日程计划——由各生产工区月度作业计划(双月滚动)、月生产技术准备计划、专项施工计划(重大节点项目、专业复合项目)组成;2.2.4 产品计划的第四层计划:小日程计划——由各生产班组周/日作业计划(出勤计划和作业派工计划,周计划双周滚动)、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双周滚动)、安全周策划、质量周策划组成。 3 计划管理原则 3.1 下级计划服从上级计划原则 3.1.1 公司综合计划 3.1.1.1 中长期线表:是企业根据集团的战略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建造产品定位,对未来

船舶产品设计要点

船舶产品设计要点 1 船舶产品设计阶段概述 船舶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全面设计与生产设计三个阶段。 1 初步设计(又称合同设计) 初步设计是在深入分析船舶技术任务书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船舶总体性能与要紧技术指标动力装置、各类系统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设计、资料对比与必要的模型试验来确定产品的基本技术形态、工作原理、要紧参数、结构形式与要紧设备选型等重大技术问题。初步设计阶段从按照客户提出的要求设计开始,到与客户签订合同为止。 1-1初步设计类图 2全面设计 全面设计的根据是造船合同与经审查通过的初步设计文件。任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合同约定的技术文件,以完成技术文件送审与最终确定船舶全部技术性能的目的。

1-2全面设计类图 3 生产设计 生产设计是对造船施工的各类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制造方法与有关技术措施作出决策,并用图、表与技术文件等方式表达出来,作为编制生产计划与指导现场施工的根据。 按专业分,生产设计分为船体生产设计、舾装生产设计、轮机与电气生产设计四部分。 生产设计从设绘分段结构图与舾装区域综合布置图开始,到完成全部施工文件设计为止。 生产设计 船生产设计体 舾装生产设计 轮机生产设计 电气生产设计 涂装生产设计 管系生产设计 通风生产设计 1-3生产设计类图

2 船体设计 船体设计类图 2.1 船体参数设计 船舶作为一种外形庞大的工业产品,一个复杂的空间几何体,它的大小也用尺寸标注来表示。如同某些产品标注其外形尺寸一样,这些表征船舶大小的尺寸称之船舶的要紧尺度。船的主尺度有:总长、型宽、型深、设计水线长、设计水线宽、型吃水 从船舶主尺度的比值能够看出船舶长短肥瘦的形状特征。主尺度比值:长度宽宽比、型宽吃水比、长度吃水比、型深吃水比、长度型深比 船型系数表示船舶下水部分的丰满程度,还能进一步说明船体水下部分的形状特征。船型系数:面积系数中剖面系数、体积系数、

船舶管路系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管路系统教案 (本课程适用于轮机工程技术专业) 课次:1 学时:2 课题一绪论 课题一概论 一、船舶管路系统的含义及其组成 船舶管路系统:为专门用途而输送流体的成套设备,以保证船舶动力装置可靠地正常工作以及船舶安全航行而设置的辅助机械,辅助设备,检测仪表及管路的总称。 分类: (1)动力管系:为推进装置服务的管系。 包括:燃油管系、滑油管系、冷却管系、压缩空气冷却管系、进排气管系。 (2)船舶管系:以保证推进装置正常工作,为全船服务的管系,以保证舰船的生命力,安全航行及船员和旅客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包括:(1)通风管系舱底水(3)压载水(4)消防(5)供水(6)注入、测量、透气管系(7)蒸汽管系(8)蔬排水管系。 对管系的要求: (1)工作可靠性:船必须具备的性能,在运行中不出故障。是靠正确地掌握系统的技术要求,零部件的合理选用以及准确地遵守安装 的技术要求来达到的。 (2)活力性:对某些系统的特殊要求。往往采用多套设置、分组设置、双套机械和管理来保证。 船舶系统布置原则: ①独立:每一个水密隔舱都有独立的机械照管,该机械仅供装在该舱的收受 器使用。 ②分组:一部机械照管若干水密隔舱。 ③集中:将机械安置在一个地方,供分布在各处的舱室使用。 ④混合:每一舱都有有二台或更多的机械管理,使其活力性增加。

三、船舶管路生产设计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1、我国船舶管系设计和施工按发展特征,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 50年代中期前,灌吵热弯,机械冷弯。 ②60年代,管子的预制,实尺放样,比例放样,综合放样,液压弯管机,中 频弯管机。 ③70年代,数字控制管子的切割,焊接、弯曲,管子加工自动线。 70年代中期,管装设计的比例绘图,电算处理法。 ④80年代,船舶管系的设计和加工到了第四阶段,特征如下: a)在管系综合放样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管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b)机舱的比例模型进行舾装工程设计,工程模型法。 c) 数控的工艺装备。 d)预舾装的应用。 e) 液压有芯弯管机。 f) 提高管系的焊接技术。 g)热浸镀锌工艺。 2、发展特点: ①从设备改革开始转入到推广先进工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工艺装备的研制虽然投入了相当的力量,但工艺装备的标准化工作却被忽视,各船厂的绝大部分设备均属自行制造,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既浪费国家经费,也无法提高设备的质量。 ②只注重单项技术改革忽视了对综合技术的研究,使得单项技术也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再加上到目前为止,电子计算机技术仍未引入管子的加工上,管子加工还未形成流水线生产,因而目前我们的管子加工效率仍然低下,不能适应造船事业的发展需要。 3、发展趋势: ①、在改进设计管理和继续完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的同时,管系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在相应软、硬件支持下,实现管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施工,管理信息集成化的道路。 ②、建立管子加工的自动线或半自动线。 ③、开展对管子加工流水线工艺的研究。 a)先焊后弯工艺。 b)管材无余量切割工艺。 c)管材套料微机应用程序。

船舶制造行业标准

船舶制造行业标准 在不同行业中,制定和遵守一套行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船舶制造 行业来说。船舶制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技术等,因此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和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船舶制造行业的标准起到了规范作用。这些标准确保了整个制造过程中 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从设计到建造,再到舾装,每个环节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以确保船舶具备适应各种环境和负载的能力。标准化的施工过程使得制造厂商能够确保船体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 其次,船舶制造行业标准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通过规范化的标准体系,制造商能够比较容易地将他们的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有助于消除市场中的不合格产品,并鼓励企业采用创新的技术和工艺。标准化的制造过程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船舶制造商的竞争优势。 另外,船舶制造行业标准还保证了船舶的安全性。通过制定一套标准,确保船 体的强度、稳定性、火灾防护和舾装等方面达到国际认可的安全标准,可以降低船舶在航行和维修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船舶行业的标准体系包括船舶设计、船用设备和系统、检验和分类等方面的标准,它们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船舶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作用,船舶制造行业标准还有助于提供参考和指导,以应对新技术和 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法规的紧缩,船舶制造行业不断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例如,新的环保法规要求船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船舶制造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可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并非一帆风顺。在船舶制造行业,涉及的标准非常复杂,其中涉及的技术和工艺需要与多个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此外,标准的执行也

配管设计施工图统一规定

配管设计施工图统一规定 一、设计原则 配管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设计原则应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工艺要求:配管设计应满足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和维修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流体输送的顺畅和安全。 2、合理布局:配管设计应合理布局,尽量减少交叉和弯曲,降低流体阻力,提高输送效率。 3、防腐设计:针对不同介质和环境条件,配管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4、节能环保:配管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采用高效节能的管材和附件,降低流体输送能耗和排放。 5、经济合理:配管设计应经济合理,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 二、施工图统一规定 为了规范配管设计施工图的绘制和审查,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

以下统一规定应遵循: 1、图幅与比例:配管设计施工图应采用标准图幅,绘制比例应符合相关规定。 2、图层与线型:配管设计施工图应设置合理的图层,明确不同线型的用途。常用线型包括实线、虚线、点划线、双点划线等。 3、标注与注释:配管设计施工图中的标注和注释应清晰明了,包括设备、管道、附件等的位置、尺寸、材料、压力等级等信息。标注和注释应采用统一的字体和格式。 4、图纸目录与索引:配管设计施工图应编制图纸目录和索引,以便查找和阅读。图纸目录和索引应包括图纸名称、编号、页码等信息。 5、材料表与设备表:配管设计施工图应提供材料表和设备表,分别列出管道、附件、设备等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等信息。材料表和设备表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 6、管道轴测图:对于复杂的配管系统,应绘制管道轴测图(或管道立体图),以直观地表示管道的空间布局和交叉情况。管道轴测图应按照规定的格式绘制。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通则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GB/T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轮机说明书; c) 总布置图; d) 机舱布置图; e) 基本结构图; f) 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原理图; g) 肋骨型线图。 3 基本要求 3.1 “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图”是反映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的选型及布置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生产设计的依据。压载水管系的设置主要使船舶能适应各种压载工况,保持适当的排水量、吃水、纵倾、横倾和一定的航行性能,以及减少过大的弯矩和剪切力。舱底水系统是重要的保船系统,它不仅要求船舶在正常航行时对水密舱室生成的舱底水能有效地排除(机器所处的含油舱底水须经分离油分后排出),而在应急情况下,对水密舱室在有限进水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排水。 压载水管系有常规压载水管系和油船、化学品船设置的专用压载水管系之分。本通则不包含专用压载水管系。 本通则仅包含机舱范围以外的任何水密舱室中舱底水的排除,以及机舱范围以外的压载水管系。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横剖面图、典型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明细表与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布置要点: 4.1.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设计布置必须符合船级社规范有关内容及其条款的全部规定。 4.1.2 舱底水管路布置一般有3种形式: a) 支管式: 对从各需要排除舱底水的舱室引出的每个吸口舱底水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或截止止回阀箱,经舱底水总管接至舱底泵。因此,支管式一般需耗用较多的管子材料。 b) 总管式: 适用于设有管隧的中、大型船舶,即从各需要排水的舱室的吸口引出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如不设置截止止回阀,则吸口应是止回吸口)接至管隧中的总管,该总管通至机舱,经机舱内的舱底水总管与舱底泵连接。由于总管式的阀布置在管隧内,因此阀需要遥控操作。 c) 混合式: 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可以把需要排水的舱室分成两组或三组,再用2根或3根分总管与舱底泵相连接。 4.1.3 如果首、尾尖舱作为干舱处理,以及锚链舱均应装设舱底水支管及吸口,并可采用手摇泵或喷射泵排水。手摇泵或喷射泵的布置位置,应考虑吸入和排出管路的水阻力损失,手摇泵舱底水吸口至泵高度应低于7m,喷射泵舱底水吸口至喷射泵高度建议低于2m。喷射泵排出管的弯头数量尽可能少,并且喷射泵排出口处应有至少0.6m长的直管段,以避免由于阻力增加而不能排水。 锚链舱和首尖舱以上的水密舱室亦可使用动力舱底泵排水。 4.1.4 尾尖舱以上的小围蔽舱室和舵机舱可设手动泵或动力舱底泵进行排水,但居多数情况则可采用内径大于38mm的疏水管排至轴隧或尾机型船舶的机舱内,但必须在管路上设置自闭式放泄阀。 4.1.5 当管隧或轴隧长度小于35mm时,在后端设1只舱底水支管吸口。当长度大于或等于35m时,在前、后端各设1只吸口。当船长超过60m时,建议管隧或轴隧的舱底水吸入管内径大于65mm。

船舶管系通常工艺标准

钢质船舶管系通用工艺 (厂标) 南京蛟龙船舶有限公司技术部编制

目录 (1) 总则----------------------------------------------3 (2) 管子等级、材料与规格------------------------------3 (3) 管子布置原则与要求--------------------------------5 (4) 管子的加工技术要求--------------------------------7 (5) 管子的连接形式和要求-----------------------------12 (6) 管路安装-----------------------------------------18 (7) 管子通过船体结构的安装要求-----------------------20 (8) 管子支架-----------------------------------------24 (9) 管子试验-----------------------------------------31 附管路垫片使用表-------------------------------------33

1总则 1.1.为了缩短船舶船台建造周期,确保船舶管系制作安装的可靠性、准确性、结合本公司实际施工状况 特制定本工艺。 1.2.本工艺适用于我公司船舶设计的管系设计和管子加工、布置、安装。对有特殊要求的管子加工、安 装以图纸要求为准或另编单船专用工艺。 1.3.本工艺规定了船舶管系加工、布置、安装要求及检验规则。 1.4.本工艺是南京蛟龙船舶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其内容与规范或设备资料有矛盾时,应按规范或设备资 料要求执行。 2.管子等级、材料与规格 2.1.管系等级 2.1.1.船舶耐压管系按其设计压力与温度,一般分为Ⅰ、Ⅱ、Ⅲ三级见表1。具体管子等级应根据所入 级船级社规范而定。 表1 管系等级 2.2.材料与规格 2.2.1.无缝钢管的规格优先选用表2。若特殊系统管子外径、壁厚按规范要求与表2不符合时,则以规 范要求为准。管子材质:Ⅰ、Ⅱ级管选用10#、20#(标准号:JIS),Ⅲ级管选用10#、20#(标准号: JIS)。

满足安全返港要求的船舶管系设计研究

满足安全返港要求的船舶管系设计研究 摘要:如果想要使客船能够安全的返港,就需要按照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和船舶安全联系更密切的各类系统,比如说舱底系统、消防系统、压载系统等,而且还要按照更严格的标准来服务于所有客人,供应给顾客自来水、洗澡水的系统和对顾客进行加热、冷却的空调设备以及通风系统进行控制。本章简单的阐述了安全返港的理论,在什么原则下所采用的船管系统才能达到安全返港的要求,提供了舱底排水装置、压仓装置和其它控制系统的有关要求,期望可以为舰船管系制造提供支持,制造出可以达到安全回航要求的舰船。 关键词:安全返港;船舶管系;设计研究;有序撤离 1安全返港的概念 1.1对事故进行划分的界限 对交通事故进行分类的范围,是指交通事故可以造成损伤的范围。具体可以将其区分为发生失火造成的事故和由于船舶进水造成的事故,这也是是否可以达到安全返港条件的前提。 1.2安全返港 安全返港是指船舶在发生的情况下仍然处于对事故进行划分的界限范围内,但可以借助船舶本身力量来平安的靠岸,或者是停靠到距离最近的另一个港口。并且在返港后可以保证不会对事故直接产生伤害的与船舶安全关系紧密的各种设备,比如舱底防水装置、消防设备管理、压仓装置等以及供应的客人饮用水、洗澡水的供应系统,以及专门为客人进行加热、冷却的空调设备和通风系统,一直处于正常工作中。安全返港允许舱底设备、消防系统、压仓装置等在可以对事故管理进行划分的工作区域内停止工作,但在不能对事故进行管理造成干扰的区域仍要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且可以继续对安全区域进行管理。 1.3基本系统和临界系统介绍

在对船舶管系的建设中,必须要同时充分考虑到基本系统和临界系统问题,这 就关乎着船舶系统如何才能够满足安全离港的需要。基本控制系统指的是在船舶 发生了火灾或者是发生了进水现象之后的安全范围内可以正常的开展运营作业的 控制系统。临界系统,指的是能够对基本体系进行描述,以及估量并且找出在其之 间比较薄弱的部分。这薄弱问题将威胁着船只的安全回港,使得船舶无法再正常 的进行作业。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是对设备的选择错误、部分管系发生了损坏。 加入完成对基础系统的评价以后,把所评价的基础系统划定为临界系统,那就需要 比较认真的评价这种体系,确保它能够在安全回港环境中顺利工作。 2在什么原则下进行设计的船舶管系能够满足安全返港的要求 2.1对设施进行配置的原则 同时安装套相同的能满足安全返港的要求的舱底水设备、消防设备管理、压 仓装置等,防止在事故的作用下设备发生事故,从而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这是 各个系统能否达到安全返港条件的关键条件之一。 2.2对设施做出布置的原则 配备的套相同的能够符合安全返港的标准的各类系统在进行布置时,不要将 它们都放在同样的位置上,要保证它们都可以不处在对同一类型的事故所进行划 分的界限范围内,并且还要将舱底系统、消防系统等安放在不同的主竖区范围内。 2.3对设施提供电力的原则 配备的套相同类型的能够符合安全返港的标准的各类系统如果不能是从统一 来源中获得电力的,应该设置一个备用的电源,并且保证提供电力的电缆所安放的 位置能够不被同一类型的事故所破坏。 3对舱底系统的相关规范 想要使舱底系统能够对安全的返港起到支持作用,最少要使用三台泵来提供 动力,并且当在舱底系统中所使用的泵的横准数值超出三十时就增设了一台泵,来 为整个舱底系统提供动力。每一台泵在使用时都要和舱底的水总管相连接,保证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准则 (2) 5 设计内容 (3) 6 设计程序 (3) 7 设计方法 (6) 图1 管系布置的间距 (6) 图2 管子与电缆、风管的相对位置 (6) 图3 空气管在主甲板上的高度尺寸 (7) 图4 测深管底端安装位置 (8) 图5 测深管末端安装位置 (8) 图6 两阀间距 (10) 图7 卫生设备安装高度 (10) 图8 区域划分图 (12) 图9 通过水密甲板,非水密隔舱的几种结构形式 (13) 图10 平行管路法兰布置方法 (14) 图11 FBU钢管支架 (14) 图12 U型螺纹支架 (14) 图13 扁铁支架 (14) 图14 BRC铜管多路支架 (15) 图15 BRC铜管单路支架 (15) 图16 塑料支架 (15) 图17 支架焊接形式 (15) 图18 支架焊接形式 (16) 图19 支架焊接形式 (16)

图20 支架固定形式 (16) 图21 支架固定形式 (17) 表1 测深管底端防击板尺寸及安装要求 (7) 表2 支架最大间距规定 (17) 。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设计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程 序和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柴油机动力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设计。其它小型船舶 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1693-1994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 GB/T11694-19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 Q/SWS 34-001-2003 测深管末端 Q/SWS 34-010-2003 船用焊接套管 Q/SWS 34-011-2003 法兰式通舱管件 Q/SWS 34-012-2003 螺纹接头通舱件 Q/SWS 34-013-2003 船用法兰密封垫片及选用规定 Q/SWS 52-014-2003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 Q/SWS 54-001-2003 船舶管子零件设计规范 Q/SWS 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3 设计依据 3.1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船舶建造规格书及船东与公司所签合同的有关条款 规定。 3.2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相关船级社的规范、规则以及船级社检验的有关要 求。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是指在船舶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所遵循和参考的一系 列准则和规范。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本文将探讨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标准。 一、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的重要性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满足船舶运营的需求,保障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首先,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指导船舶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力学、流体和结构等问题,从而确保船舶具备稳定、平稳的航行特性。其次,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还规定了船体结构以及各种部件的设计要求,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应对各种海况和承载条件。最后,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还包括了诸如消防安全、救生设备、排污排放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船舶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常见的1. 国际海上组织(IMO)标准 国际海上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国际海事法律法规和标准。IMO 颁布的标准包括国际海事公约、国际规则和准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际海上人员培训、认证和配备规则》(STCW公约)和《船舶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这些标准对船舶设计与建造中的安全性能和管理要求提供了指导。 2. 国际船级社(ICS)规范 国际船级社是独立的、非盈利的组织,致力于船舶安全和环境保护。其规范旨 在确保船舶具有适应性和安全性能。国际船级社的规范涵盖了船体结构、机械设备、电气系统等多个方面。船舶设计师通常会参考国际船级社规范进行设计和建造。 3. 船舶国际公约(SOLAS公约)

SOLAS公约是应用于全球商船的国际性条约,是确保船舶安全的重要法规。 该公约规定了船舶的建造标准、消防安全要求、导航设备要求等。船舶经过SOLAS公约认证后方可获得国际航行资格。 4. 具体国家的船舶建造标准 各个国家还会制定适应自身国情的船舶建造标准。例如,中国的船舶设计与建 造规范标准包括《船舶结构设计规范》、《船舶设备设计规范》等。这些规范在国内的船舶设计与建造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的应用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的应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首先,船舶设计师在设 计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标准,确保设计方案满足标准的要求。其次,造船厂需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建造工艺和材料选择,确保船舶的结构和设备符合标准。最后,船级社和相关机构还将对船舶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船舶达到标准的要求。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的应用还需要与其他相关标准相联动。例如,船舶的 动力系统需要满足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机械工程师学会(IME)的相关标准。此外,船舶的遥控和自动化系统也需要考虑到国际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的标准。 结论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确保了船舶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商业船舶,也适用于军舰和研究船等各种类型的船舶。船舶设计师、造船厂和船级社等各方在船舶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密切合作,通过遵循规范标准确保船舶的质量与性能,为海上航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2019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2019 (一)生产基础 一、规划管理要求 1、规划:设计及制造企业应有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包括对产品、订单、设备、材料及计划等统一的组织、分析、调整及控制,有助于企业实现生产技术开发、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 2、组织管理:拆船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的紧密合作。 3、质量管理:规范的内部质量管理机制,包括对原材料、物料、零部件、部件、产品、过程及服务的质量检验及控制;对错误的检查和纠正措施,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二)设备设施要求 1.船舶设计、制造企业应按现代化水平要求,配备适当的设备设施,使其符合拆船企业的生产要求; 2.企业应配备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焊接及设备,实现良好的焊接工艺及效果; 3.拆船生产线设备至少应包括传送设备、切割设备、抛光设备、热处理设备、玻璃钢设备等; 4.并应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及设施来满足质量检测要求。 (三)工艺技术要求 1、制造工艺:企业需建立一套完整的拆船制造工艺标准,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可控。

2、生产技术:企业应定期进行技术改进、更新及完善,并建立一系列科学可靠的拆船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 3、安全技术: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及控制,以确保拆船作业及生产线安全有效运行。 (四)质量评价要求 1、质量管理:企业需建立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 2、质量检查:企业应实施有效的预先检查、定期检查及最终检查,保证质量可控; 3、质量报告:企业应为每一项拆船工作提供包括拆船过程及结果的相关证明及报告; 4、质量保证:企业应保证拆船所用设备及材料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及拆船结果具备质量保证。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标准工艺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 为现代造船旳发展,规范管系制作及安装,保证管系制作和安装质量,使船舶建造更加规范化、正规化所编制。 本工艺参照多种有关船舶建造原则、规范及我司实际而编制。 管系布置、预制及安装流程原则、规则。 一.管系布置原则 1. 管系 布置要 层次分明,顺序为先大口径管,后小口径管。管子旳 排列应尽量平直,成构成束并列,整洁和美观,以最短旳距离连接, 达到最佳目旳,避免不必要旳迂回和斜交叉。 2.管系旳布置间距 (1) 并行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涉及管子附件),间距应在20mm 以上。 (2) 对于需要包扎绝缘旳管子,包好绝缘后,其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构造件旳间距在30mm 以上。 (3) 下列管子与电缆旳间距应在100mm 以上。 a.蒸汽 Lenovo User -9-1 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 技术科编制

管子绝缘层外表。 b.非水隔层绝缘旳排气管外表。 c.工作压力9.8MPa(100kg/cm2)以上旳高压空气管。 3.位置应便于安装和操作,多种管子应尽量沿准船体构造或箱柜旳附 近布置。 4在通道拆装维修及检查等必要旳空间内,不应设立管路,对机械拆装、维修、检查等必要旳空间应根据设备详图,经阅校核后再做最后决定。 5.当电缆、管子和通风管道在同一位置时,最佳由上至下,按照电缆 -管子-通风管旳顺序布置。 6淡水管不得通过油舱,油管不得通过淡水舱,如不能避免时,应在油密隧道或套管内通过,海水管也尽量避免通过淡水舱,其他管子通过燃油舱时,管壁按规范规定加厚,且不得有可拆接头。7.燃油舱柜旳空气管、溢流管、测量管和注入管应避免通过居住舱 室,如必须通过时,则通过该类舱室旳管子不得有可拆接头。8.配电板及重要仪器上方及背面不得设立蒸汽管、油管、水管、排气管、油柜和水柜。特殊状况下必须布置时,则不得设立管接头,并采用有效旳防护措施。 9.锅炉、烟道、蒸汽管、排气管及消音器旳上方应避免设立油管及 油柜,如无法避免时,油管不得有接头,且应装设滴油盘或其她防护设备。 10.舱底水管在深舱内应在管遂内通过,且应尽量避免通过双层底

船舶管系放样工艺设计

船舶管系放样工艺设计 一、前言 管系放样的目的是布置全船的管系,并为管子的制造与管路的安装提 供施工图纸。它与老的管子制造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在船体开工建造的同时(甚至在开工之前),即可进行管子的预制预装,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提高造船效率。 (2)大量的船内现场工作移到车间或外厂协作完成。工作条件好,安全可靠,加工质量高。 (3)一次上船安装,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4)能统筹安排管线,做到合理美观,有利于优化管理和精简节约。 (5)管系参数及空间计算等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人工计算管系参数,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管系放样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60~70年代,在木地板上以1:1 的比例画各种船体背景,画各种机械设备外形及与管路相接的接口,进行管子系统放样,当时用的计算工具是计标尺,这种方法需要的工作场地大,放样人员蹲在地板上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很大。 (2)70~80年代,在工作台上用长涤伦薄膜以1:10 的比例画船体背景,画各种机械设备外形及与管路相接的接口,进行管子系统放样,这种方法比上种工作场地小,减轻了放样人员的劳动强度。 (3)80~90年代,把涤伦薄膜铺设在图板上,以1:20~1:25 的比例分区综合放样。所谓综合放样,就是在小小的绘图板上,船体、电器、机械三大专业的放样设计一起进行,综合协调,把很多将会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绘图板上解决。在这个舞台上,放样人员按建

造方针、管理部门和生产车间的要求,提供各种建造阶段的施工图纸和托盘。由于此时还没有采用计算机放样,有些好的设计要求,靠设计部门在有限的设计周期内很难实现,这个时期只是生产设计的初期阶段。 (4)90年代后全国较大的造船都用计算机放样,把设计图中的管子走向数椐、管子附件数据,管路数据等输送到计算机“PCPS”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解决了管子零件弯管程序计算量和出图量很大的难题,大大缩短了生产设计的周期,计算机放样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了设计水平,开辟了生产设计的新纪元。 二、概述 随着集装箱船舶的发展,船舶国际公约的修订和船级社规范的更新,船舶动力装置中的船舶管系的设计面临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和分析船舶管系,对提高船舶管系的设计和优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船舶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生产设计阶段。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属于详细设计阶段,对3300TEU集装箱船船舶管系的整体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要完全体现基本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又要很好的为生产设计阶段做好铺垫。 对3300TEU集装箱船船舶管系的研究和分析,在详细设计层面为此类船舶的管系设计提供了参考模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船舶管系是为全船服务的管路系统,主要包括压载水系统、舱底水系统、消防系统、透气测深系统和生活用水系统等。船舶管系的设计有其特殊的方面,即管系的设计必须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必须满足船级社规范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各个管路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析了压载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压载水系统的特点,说明了该系统应该遵循的国际公约和船级社规范本文,通过分析3300TEU集装箱船的结构和舱室,给出了压载水系统的详细设计步骤方案。再次,船舶管系的设计方案需要通过原理图来体现,本文应用绘图软件AutoCAD 设绘了一些系统的原理图,通过分析这些原理图,更加明确了设计方案。最后,船舶管系的材料千差万别,本文通过比较各种材料的优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