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 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 品质或能力。
• 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 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品质。
• 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 • 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
• 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
三、课程结构
3.坚持整体性原则。若干的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若 干学习任务群组成必修课、选修课学习模块。
学 习 任 务 群
在课程内容部分具体阐述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学习情境和学习方法的建议; 必要的学习资源或获取的途径; 学习评价的要求和建议。
三、课程结构
(二)结构
必修课,2模块,每模块4学分,8学分,共同基础 选修一,3模块,每模块2学分,6学分,高考需要 选修二,设计6模块,每模块2分,个人兴趣
文化理解 与传承
• 意识与态度
• 选择与继承 • 包容与借鉴
• 关注与参与
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及在语文学 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 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分级描述
每个核心素养分为三级,为课程设置和学业质 量标准提供依据。
水平1 必修,共同基础,学业水平测试。 水平2 选修1 ,高考的要求。 水平3 选修2,个性发展的需要。 水平分级VS三个要素(层次)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充分体现
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层次性,体现语 文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2.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阅读与 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 文实践活动在特定的语文情境中进行,以单一的或活综合的 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性学习 为主要学习方式。
的具体化。 • 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 键成就。
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科特色核心素养。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习领域的特定符号系统和知识体系。
第二层次:跨学科的共通素养。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合作、社会交往和沟通、学会学习、自主学
•框架结构
•要素提取
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
思维发展与品质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学科的“本分”
应用能力 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教育的任务
文化传承与理解
提升文化意识和理解
语言建构 与运用
• 积累与整合 • 语感与语理 • 语境与交流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系列的目标“阅读与鉴赏 ”
“表达与交流 ”“梳理与探究”。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
(一)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学习任务
任务群
1.语言积累、梳理与建构
2.当代文化参与和探究
3.整本书阅读研讨 (专书精读研讨) 4.跨媒介学习与交流
分布
任务群
三类课程分别承担6-8项学习任务 (在“课程内容”中阐述。) 未明确几册教材,多长时段。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四项核心素养,给必修课和两类 选修课共设计了16项学习任务,语文课程就按照这 些学习任务和相关的内容与目标设计并开展语文活动。
覆盖高中学生“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的需要、场 合,涉及高中语文课程三个
习等。 第三层次:自我成长层面的素养。
个体心智的成熟程度,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生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品性修为的发展境界,是以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为 核心的自我成熟和成长。 是教育“使人成其为人”的根本,是统摄所有其他核心素养的枢纽。
语文பைடு நூலகம்心素养框架设计路线
•内涵阐释
•水平描述
审美鉴赏 与创造
• 体验与感悟 • 欣赏与评价 • 表现与创新
审美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 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艺 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 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 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和高尚的品位。
必 选1 选2
★ ★ ★ 9.现当代作家作品阅读 研讨
★ ★ ★ 10.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研 讨
★ ★ ★ 11.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
12.论著选读
分布 必 选1 选2
★
★
★
★
5.多文本专题阅读研讨 ★
6.社会生活情境下的阅 ★ 读与交流
7.文学鉴赏与创作
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 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 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 与品质
• 直觉与灵感 • 联想与想象 • 实证与推理
• 反思与创造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发展 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 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一)总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从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是学 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 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各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与学科 核心素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 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 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 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与学科核 心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 五、实施建议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与2011版九义课标一致
• 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 品质或能力。
• 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 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品质。
• 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 • 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
• 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
三、课程结构
3.坚持整体性原则。若干的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若 干学习任务群组成必修课、选修课学习模块。
学 习 任 务 群
在课程内容部分具体阐述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学习情境和学习方法的建议; 必要的学习资源或获取的途径; 学习评价的要求和建议。
三、课程结构
(二)结构
必修课,2模块,每模块4学分,8学分,共同基础 选修一,3模块,每模块2学分,6学分,高考需要 选修二,设计6模块,每模块2分,个人兴趣
文化理解 与传承
• 意识与态度
• 选择与继承 • 包容与借鉴
• 关注与参与
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及在语文学 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 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分级描述
每个核心素养分为三级,为课程设置和学业质 量标准提供依据。
水平1 必修,共同基础,学业水平测试。 水平2 选修1 ,高考的要求。 水平3 选修2,个性发展的需要。 水平分级VS三个要素(层次)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充分体现
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层次性,体现语 文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2.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阅读与 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 文实践活动在特定的语文情境中进行,以单一的或活综合的 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性学习 为主要学习方式。
的具体化。 • 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 键成就。
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科特色核心素养。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习领域的特定符号系统和知识体系。
第二层次:跨学科的共通素养。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合作、社会交往和沟通、学会学习、自主学
•框架结构
•要素提取
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
思维发展与品质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学科的“本分”
应用能力 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教育的任务
文化传承与理解
提升文化意识和理解
语言建构 与运用
• 积累与整合 • 语感与语理 • 语境与交流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系列的目标“阅读与鉴赏 ”
“表达与交流 ”“梳理与探究”。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
(一)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学习任务
任务群
1.语言积累、梳理与建构
2.当代文化参与和探究
3.整本书阅读研讨 (专书精读研讨) 4.跨媒介学习与交流
分布
任务群
三类课程分别承担6-8项学习任务 (在“课程内容”中阐述。) 未明确几册教材,多长时段。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四项核心素养,给必修课和两类 选修课共设计了16项学习任务,语文课程就按照这 些学习任务和相关的内容与目标设计并开展语文活动。
覆盖高中学生“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的需要、场 合,涉及高中语文课程三个
习等。 第三层次:自我成长层面的素养。
个体心智的成熟程度,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生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品性修为的发展境界,是以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为 核心的自我成熟和成长。 是教育“使人成其为人”的根本,是统摄所有其他核心素养的枢纽。
语文பைடு நூலகம்心素养框架设计路线
•内涵阐释
•水平描述
审美鉴赏 与创造
• 体验与感悟 • 欣赏与评价 • 表现与创新
审美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 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艺 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 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 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和高尚的品位。
必 选1 选2
★ ★ ★ 9.现当代作家作品阅读 研讨
★ ★ ★ 10.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研 讨
★ ★ ★ 11.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
12.论著选读
分布 必 选1 选2
★
★
★
★
5.多文本专题阅读研讨 ★
6.社会生活情境下的阅 ★ 读与交流
7.文学鉴赏与创作
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 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 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 与品质
• 直觉与灵感 • 联想与想象 • 实证与推理
• 反思与创造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发展 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 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一)总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从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是学 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 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各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与学科 核心素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 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 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 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与学科核 心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 五、实施建议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与2011版九义课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