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教育思想(语录)摘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謇教育思想(语录)摘要
港闸区实验小学教科室
★张謇说过:“南通各学校,均鄙人所手创”,“南通有纱厂,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

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这就是张謇的“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张謇深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

”他在谈到中国近邻日本“由小国而跻于强大”的经验时指出:“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苟欲兴工,必先兴学。

”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

★张謇在《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报告》中说:“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借”,这说明张謇办实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

★张謇谈到他所办的纺织厂和纺织专门学校时说:“所收学生,不限一省,来见习者不止一人。

经费除公司股东以余利效此义务外,未尝受政府社会或他省他人分毫之辅助。

”所以张謇说:“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唯取诸实业,所谓实业为教育之母是也。


★张謇说:“謇营南通实业教育二十余年,实业教育大端粗具。

言乎稳固,言乎完备,言乎发展,言乎立足于千百余县而无惧,则未也。

实业未至人尽足以谋生,户尽不至乏食;教育未至乡里学龄儿童什七八有就学之所,儿童长成什五六有治生常识,未足云大数,謇方目计之,心营之。

”张謇这种办实业、办教育的崇高目的和愿望,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敬仰和仿效。

★张謇说:“中国今日国势衰弱极矣,国望亏损极矣。

”“诸君以为可耻否乎!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

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张謇说:“中国向来延请外人之费,较之延请中人相悬殊绝。

外人远涉重洋,其市于我者,又我所亟需之事,其有挟而贵固宜。

”但必须延请“能通中文为最要之事”,因为“彼各国之挟一学艺而来为师者,不通中文,十常八九,猝然聚于一堂之上,教者止授以所长,学者转訾其所短,即有轻玩之心,必不能得启迪之益”。

★张謇说:“孔子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夫不教之民宁止不可用为兵而已!为农为工商殆无一可者。

”张謇指出:“今天下之官,若是其多矣,其有益于国否乎?与其得多数无意识之官,不如得少数有意识之民。


★张謇说:“自其成童至于弱冠必责经尽读全经,而经乃徒供弋取科举之资,全无当于生人用。

”意思是说,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读经上,只能为科举取士准备条件,而于国计民生全无意义。

何况“古今义理,推勘而所出益富,世界文字,陶淬而各有其长。

日诵千言,终身不尽,人人骛此,谁与谋生?”所经他反对“今言教育者,乃欲于初等小学儿童普通科学外,更责以读经”这种错误做法。

在语文教学方面,他主张教授“适用国文”而摒弃“美术国文”。

★张謇在总结经验时指出:“本州教育两年来未有进步,其本在教育未能普及,乡镇小学太少,无以供高等小学取材,由是而上,影响遂及于师范中学。

”他曾批评当时的清政府说:“庚子以后,政府怵于外人之公议,仓皇兴学,即以大学为发端,颇被外
人讪笑。


★张謇如此重视职业教育,是为了振兴实业而培养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材。

他说:“夫学生之入实业学校,固将为实业界效力也。

”张謇在说明他为什么要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原因时说:“本校正科毕业已三次,诸生以数百计。

虽工程实施,侔诸异日,而五洲互市,西五洲互市,西法东渐,河海工程独抱闭关主义,势更有所不能。

而吾国人材异常缺乏,本应在工程未发生之先,从事培育,庶不至临时而叹才难,自毋须借欧美之才供吾使用。


★张謇不但十分重视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也很重视初等职业教育。

1912年,他在一所国民学校的演说中说:“我看看你们各学校里,很注重职业教育,有农工等科目,这对于你们的前途是大有益处的。

”又说:“从前这些工厂里,贫民不能工作的很多,能工作而不能做上等工作的也很多,这就是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的缘故。


★在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中,张謇要求师生都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他指出:“学问兼履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

”他要求:“凡毕业我师范学校者,最终一学期,必就附属小学实习教育。

而教授之实习,必备方案于未习之前,更加评论于既习之后。


★张謇特别强调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他提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的观点。

他认为:“大学分科则为社会高等到事业人才养成之备,帮德行必兼艺而重,而艺尤非德行不行。


★张謇说:“诸友须知教育事业,课程是一事,管理又是一事;学问是一事,道德又是一事……其间消息关联,正须下博学审问
思明辨功夫。


★张謇在揭示“教育”的含义时说:“以教为育,便是干涉而非放任。

放任者野蛮之事,干涉者文明之事。

”他还指出,当时有些学生“喜谈自由,喜说平等”,误以为“自由”、“平等”就是“自便”和“放任”,张謇对此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批评,强调了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的极端重要性。

张謇主张对教师和学生的功与过应该赏罚分明,因为“赏罚者整齐一校规则,锐厉一校精神之具也”。

但是,无论赏还是罚都必须严肃对待,如果赏罚不当,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譬如赏之当或不当,效果就完全相反。

他说:“赏也,使其人有乐于奋勉之思,他人有竞争学业进步之想,赏之益也,设受赏之人,但以欲望褒赏为心,致饰外表而失其沈毅高尚之志趣,他人以不能得赏之故,而生嫉妒嫌忌之情,是赏之损牟。


★张謇还主张学校学生应该参加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分益劳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整洁教室内之污垢,启闭教室内之门窗,排列食堂之食器,日本学校皆学生为之……中国贫儒或礼法家之子弟,犹执其事。

非此列也,以惰为教而已。


★张謇指出:“俭何以是美德,俭之反对曰奢,奢则用不节,用不节则必多求于人,多求于人则人必不愿,则信用失而已亦病。

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已,故俭为美德。


★张謇极力主张勤俭办学,他说:“教育之在我通州今日尤为艰难,无他,财力支绌”,“假使一小学校建筑务求美备,形式务求完全,教员务求厚俸,供给务求丰旨,而甲绌于前,乙必怯退,今年能创,明年将穷,教育必无普及之一日。

★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挽救危局、强国富民人才为根本目标,这是张謇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征。

★张謇在兴办教育之初,就把培养学生的“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

在三者中,他认为“国家思想”又是最为重要的。

也就是说他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主导地位。

事实上,张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救国兴国这个时代的主题而展开的。

★为了强化青年学生的“国家思想”和民族精神,张謇对学生特别注重“知耻明志”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国耻,激发爱国的热情。

他认为“耻人所不可不知,人而无耻,尚不可以为人,矧在一国这大者乎?第中国何为而有国耻?应亦反省。


★张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从不就事论事,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索,即让学生了解耻从何来,何以雪耻?
★对于20世纪初中国国民的精神状态,张謇十分忧虑地指出:国人中能够清醒地认识“国势艰危”者,“以全国人比较分数不过千万中一二。

处堂燕雀,姑以为安,岂非民智不开、公理不明之故。

开民智、明公理舍教育何由?”
★适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艰苦创业教育,是张謇教育思想的又一显著时代特征。

★张謇十分重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苦自主”、“勤苦俭朴”创业精神的人才。

张謇认为勤俭是做人的本色,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

他多次教导学生“诸生须知成大事业,必须从艰苦得来”,“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是成功之不二法门”。

★注重进取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张謇教育思想的第三个时代特征。

★张謇指出:“大世界今日这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

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皆我学生应知应行之事也。

”首先,他认为进取和竞争精神来自于远大的志向,“人患无志,患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他要求学生在生活享受上“不可以较最普通的今人增一毫。

”而在志向上“不可较最高之古人减一毫也。

”面对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张謇多次激励学生要不畏艰危,勇攀科学技术的高峰,将来“与欧美相抗衡”。

其次,张謇认为要竞争,就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而真才实学来自勤学苦练。

他告诫学生“中国当此危险之是时,即为促进进步之时,故须博而学之。

”“苟长此不知自励,知识不进”,“将来亦惟任人宰割而已”。

针对一些学生怕苦畏难、浮躁不定的心理,张謇经常用古今中外一些苦学成才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求知识、做学问必须静心、耐苦、多读、勤思的道理,激励学生奋发努力,知难而进。

★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是张謇倡导素质教育的根本动因。

★张謇曾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将中国和德、日等列强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和列强的差距,最重要的也在于人的素质差距。

他指出:“且制度之优劣,犹外物也,根本仍在人之立志”,“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

“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

并且他还断言“有礼教有学问之国,即亡亦必能复兴”。

他提醒人们:“人皆知外洋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

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

★张謇指出:“日俄之战,无论孰胜孰负,祸终萃于我国。

盖战地在我,本无苟安于中立之于理。

”“而知此痛以全国人比较分数不过千万中之一二。

处堂燕雀,姑以为安,岂非民智不开公理不明之故。

开民智,明公理,舍教育何由?”中国病不在怯弱,而在散暗。

盖散力不聚而弱见、暗则识不足而怯见,识不足由于教育未广。

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谋一国之强,基于教育,窃惟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

而其根本之根本之在教育。

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国民是张謇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

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而尤在就儿童所已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

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

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纪和德行艺三者而已。

古今法不必尽同,而无不同者道也。

科学者艺之事:艺非德行,体薄而不立,德行非艺,用狭而不行。

不立不行,则才不足,而人之恃以为生者不周。

面向世界,更新教育内容,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科技成果培养塑造学生。

实行三个结合、知行并进,在实践中陶冶学生的素质。

中外并举,集纳贤才,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

广辟财源,以实业辅助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

★在校不能为良好之学生,出校必不能为良好之公民。

主张小学C宜加授四书,尽管亮些孩子当时的水平未必能懂多少,但却能养成“崇仰孔道”的习惯。

★功不必期其速,事不必遗其小。

★入校数年,于知识上一无所得,其个人将来之知能何从发展,社会将来之幸福何从创造?
★以用功学习为当务之急,发愤用功慰父远念,努力学问,厚养志气,以待为国雪耻。

★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

★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

★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学问兼理论并阅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

★立实业之本,广教育之施。

★教育尤其宜有变动,必当顾及本地的需要。

★一国之强,基于教育。

★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

要“洗国耻,必先开民智;而要开民智,必须普及国民之教育,尤其要重视贫民教育。

★中国今日国衰弱势极矣,诸君诸君,须是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道理,人人胸中各自理会,须是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之责任,人人肩上各自担起。

★论其仁,则大仁;论其智,则大智;论其廉,则大廉;论其勇,则大勇;论其信,则大信;是则六洲万国之教育者皆当崇奉者也!
★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是成功之不二法门,俭可以养高尚之节,可以立实业之本,可以广教育之施,诸生既投身行教育,苟不自俭,何能教人?
★假使一小学建筑务求美备,形式务求完全,教员务求厚俸,供给务求丰旨,则学校今年能创,明年将穷,教育必无普及之一日。

★明者处之,须能辨别事理,毋为所染,将以移俗,然后可以为人师。

★时时以忠信笃敬为训,忠则不二,信则不欺,笃则不妄,敬则不偷。

★人患无志,患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成就大小,虽亦视乎才能境遇,及其他种种关系,然果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无论成就大小,断不能毫无所成。

夫立志之权,自我操之,虽天地而不得限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人知敬学。

师道贵严,中外同轨。

非是则无所为教,无所为学。

★范者法也,模也。

学为人师而不可不法不模;校章者,管理法也。

监理能行,诸生能守,是为范之正轨;今日能守,异日能行,是为范之结果。

★军队放任,则将不能以令;学校放任,则师不能以教。

将不能令则军败,师不能教则学校败。

★相劝以勤学,相规以饬行,相爱以合群,为诸生养成人格,他日为良教师。

★学校所讲之修身,仅为理论之出处,社会则实践矣。

★不与世界腐败顽劣之人争闲气,而力求与古今上下圣贤豪杰人争志气。

★培护径寸茎,使之盈尺及丈,成有用之才。

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

固不纯恃学业之忧,为已足尽教育之责也。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求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

故立学校,尤须先从师范始。

师范为教育之母,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师范造端教育,谋兴教育而立师范。

★小学为培养人才之源,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实业教育,富强之大本也。

★以实业辅助教育又以教育改良实业,教育为实业之母,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

★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必先兴学。

乃知勤勉节俭劳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不二法门。

★学问是一事,道德又是一事。

★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

★吾人之享用,不可较最普通之今人增一毫,吾人之志趣,不可较最高等之古人减一毫也。

★日作一事,须专须勤,须有计划,须耐劳苦,须自强力。

★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而我邦之缺憾。

(1)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

(2)注重学生身体之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

(3)教授河海工程上必须之学理技术,注重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知识。

★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

★在校不能为良好之学生,出校必不能为良好之公民。

图国家强立之基,肇国民普及之教育。

★科举主意在培养特别人才,学校主意在开通多数之民智。

★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教育则无与。

★教育者,得耗财之事业,建学校,聘教师,无不需要资金。

★官立之校用国家税,公立之校用地方税,私立之校而力不足者,政府以国家税、地方税补助之,此各国之通例也。

★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

★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普及国民教育而不求师导则无导。

★学校形式不请观大者,请观小者;教科书不请观新者,请观旧者;学风不请询都城者,请询市町村者;经验不请询已完全时者,请询未完全时者。

★张謇办职业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发展生产,提高技术,使生产人员能成为某生产部门的能手。

★“为农者必蕲为为良农,为工者必蕲为良工,为商者必蕲为良商。


★医校写校训:“祁通中西,以宏慈善。


★商校校训为:“忠信,持之以诚;勤俭,行之如恕。


★张謇认为“人才最重要,外国工程师固然要请,由于需要地方多,国内就应创办。


★“万事有始者有卒,教育则有始而无卒之事也;万物有新者有旧,教育则有新而无旧之事也。

以一人业于一校,隘言之,有始卒,以一校被于人人,广方之,无始卒。


★他在《东游日记》中说:“执笔论事而悔读书之少,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

举世所闻,余尤引疚。


★“今求国之强,当先教育,先养成能办适当教育之人才”“立国由于人才”的观点。

★夫如是则安足以自立之一日哉!下走从事纺织厂厂十有八
年,以是为恫恫者亦十有八年。

★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不蓄而求,岂可幸至!
★吾国人才异常缺乏,本应在工程未发生之先从事培育,庶不至临事而叹才难,自毋须借欧美之才供吾使用。

★教育必与时势相消息,倘昧于时势之变迁,墨守定章,一成不变,则其教育与时势不相应,虽有成效,何补于国,何补于民?今之办教育者,当注意此点。

★鄙人向人提倡教育,本希望人才辈出,但于用一人端,无论教育实业,不但打破地方观念,并且打破国家界限……只要那个人能担任,无论中国人、外国人都行。

不过……因为爱乡土的关系,所以能在本地采取人才,是最好的事情。

★“凡教之道,以严为轨”;“成大事业,必从艰苦得来”;“凡作一事,须专须勒,须耐苦劳,须自强力”“人患无志,患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成就之大小,虽亦视以才能、境遇及其他种种关系,若果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无论成就大小,断不能毫无所成。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


★要“领足以补我所知、扩我所知者”
★“不征实事,不特西人之新法与中土宜否无从真知,中国旧法之与今日宜否,不特西人之新法之与中土宜否无从真知,中
国旧法之与今日宜否,亦无从真知。


★“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

”“求活之法,唯有实业教育。

”“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路由于学。

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自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凡行一政,即专门人材用之,以觇其能否而进退之。


★“泰西人精研化学、机械学,而科学益以发明,其主一工厂之事也,则又必科学专家而富有经验者。

故能以工业发挥农产而大张商战,夫工业之发达,工学终效之徵也。

”“东西各国学校如林,析其专家,无虑百数。

前导后进,推求益精,但能择善而从,皆足资我师法。


★“实业、教育富强之本。


★“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不广实业,则学又不昌”。

★“凡事须由根本作起,未设小学,先设大学是谓无本。


★“培护径寸之茎,使之盈尺及丈成有用之才,苗圃之事也,小学校亦类是。


★“师范为教育之母”“小学惟在得师,则师尚焉。

鄙人立志办师范学堂,盖始于此。


★“范者,法也模也,学为人师,而不可不法不模。


★“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


★“师范生为他日儿童表率,不司焉是犹以惰教也。


★“唯独教师终身不复跻于仕途。


★“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


★“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

农工商之竞争,学问之竞争。


★“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


★“将欲行之,必先习之,有课本之学习,必应有实地之经验。


★“取足以补我所知,扩我所知者。


★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

★博学审问,慎思明辩。

★必因其所能而益以明,因其所能行而导之行,为法。

★南通各学校,均鄙人所手创,南通有纱厂,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

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完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


★“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
塞之,更无凭藉。


★“纺厂筹应教育之需要,每年亦七、八万”。

★“所收学生,不限一省,来见习者不止一人。

经费除公司股东以余利效此义务外,未尝受政府社会或他省他人分毫之辅助。


★“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唯取诸实业,所谓实业为教育之母是也。


★“謇营南通实业教育二十余年,实业教育大端粗具。

言乎稳固,言乎完备,言乎发展,言呼立足于千百余县而无惧,则未也未也。

实业未至人尽足以谋生,户尽不至乏食;教育未至乡里学龄儿童什七八有就学之所,儿童长成什么六有治生常识,未足云大效,謇方目计之,心营之。


★“中国今日国势衰弱极矣,国望亏损极矣。

”“诸群以为可耻否乎!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国民这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

故立学校须从小开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中国向来延请外人之费,较之延请中人想悬殊绝。

外人远涉重洋,其市于我者,又我所亟需之事,其有挟而贵固宜。

“彼各国之挟一学艺而来受币为师者,不通中文,十常八九,猝然聚于一堂之上,教者止授以所长,学者转訾其所短,即有轻玩之心,必不能得启迪之益”。

★“孔子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夫不教之民宁止不可用为
兵而己!为农为工为商殆无一可者。

”“为农者必蕲为良农,为工者必蕲为良工,为商者必蕲为良商。


★自其成童至于弱冠必责以尽读全经,而经乃徒弋取科举之资,全无当于生人之用。

46、“本州教育两年来未有进步,其本在教育未能普及,乡镇小学太小,无以供高等小学取材,由是而上,影响遂及于师范中学。


★“学问兼理论与阅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


★“首重道德,次则学术。


★诸友须知教育事业,课程是一事,管理又是一事;学问是一事,道德又是一事……其间消息关联,正须下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功夫。

★以教为育,便是干涉而非放任。

放任者里蛮之事,干涉者文明之事。

★整洁教室内之尘垢,启闭教室内之门窗,排列会堂之食器,日本学校皆为学生为之……中国贫儒或礼法家之子弟,犹执其事。

非此列也,以惰为教而已。

★俭何以是美德,俭之反对日奢,奢则用不节,用不节则必多求于人,多求于人则必不愿。

至于人不愿,则信用失而已亦病。

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己,故俭为美德。

★教育之在我通州今日尤为艰难,无他,财力支绌。

假使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