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检修通用

轴承检修通用
轴承检修通用

轴承检修规则

一、轴承检修

1.1 轴承检修基本工序

轴承清洗,内圈、外圈、滚子、平挡圈及保持架外观检查、修磨,内圈、外圈及滚子探伤,轴承精洗,轴承零件尺寸检测,轴承防锈。

1.1.1 轴承清洗

1.1.1.1 所有退卸待检修的轴承零件均须清洗。

1.1.1.2 轴承清洗时,须选用对轴承零件无腐蚀、具有防锈作用的清洗介质。外圈组件的清洗液温度≤90℃,在溶液中停留时间≤10min;清洗时须防止零部件磕碰伤。

1.1.1.3 轴承清洗时,须确保轴承内圈、外圈、保持架和滚子组件原套。

1.1.1.4 轴承清洗后,其各表面及沟角处须无目视可见的油污、水分、灰尘、纤维物和其他污物。

1.1.2 轴承外圈外径面锈蚀时可用油石或砂纸机械修磨。

1.1.3 轴承零件外观检查、修磨

1.1.3.1 轴承零件须全数进行外观检查,并根据附件2中规定的缺陷类别和程度进行处理。

1.1.3.2 轴承零件有轻微的碰伤、划伤、锈蚀等缺陷时,可用油石或200#金相砂纸蘸油打磨,经处理的轴承零件工作表面及配合面须平滑,不影响轴承零件的轮廓尺寸时允许使用。

1.1.3.3 平挡圈不得有裂纹、严重锈蚀和变形等缺陷。

1.1.3.4 轴承内圈、外圈及滚子须施行复合磁化磁粉探伤检查,须无缺陷。外圈或滚子有缺陷时整套轴承须报废。

1.1.4 轴承精洗

轴承内圈、外圈及滚子探伤后须精洗,去除表面附着的磁粉。轴承零件清洗后的清洁度须符合附件1的规定。

1.1.5 轴承零件尺寸检测

1.1.5.1 检测前,轴承检测仪、标准件(样环)、轴承零件在轴承检测间内须同温>8h。

1.1.5.2 轴承检测仪使用前须进行校验。

1.1.5.3 轴承零件的各部尺寸须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测。

1.1.6 清洗后的轴承零件,须进行防锈处理。

1.1.7 检修后的良好轴承如不能及时装用,应进行防锈、防尘防护。超过10天时应密封存放。

1.1.8 轴承零件实行原套检修。

1.2 检修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整套报废:

(1) 轴承达到寿命管理要求;

(2) 车辆颠覆或脱轨后的全车轴承;

(3) 轴承发生热轴或被火灾损伤;

(4) 轴承转动不灵活;

(5) 轴承零件发生电蚀;

(6) 轴承外圈及滚子有裂纹、剥离、擦伤、麻点、严重锈蚀;

(7) 工程塑料保持架破损(已断开);

(8) 铜保持架变形;

(9) 轴承外圈及滚子外观检查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缺陷。

1.3 综合要求

1.3.1 轴承组装间的温度应为16℃~30℃。轴承、轴箱、轮对与相应检测量具在组装前须同温>8h,如不能同室存放时,两室温差≤5℃。

1.3.2 轴承、轴颈、轴箱及其附件清洁度须符合附件1的规定。

1.3.3 新轴承装用前,须清洗后进行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附件1的规定。

1.4 组装基本工序

轴颈、防尘板座擦试,轴颈、防尘板座、轴承、防尘挡圈检测,轴承与轴颈、防尘挡圈与防尘板座选配,轴颈、防尘板座涂油,内圈及防尘挡圈热装,轴承、轴箱总组装,轴承注脂,轴端压板组装,刻打标志板,轴箱前盖组装,轴箱窜动量测量,轮轴磨合试验。

1.4.1 轴承内圈及防尘挡圈组装前,轴端中心孔及螺栓孔内的铁屑和

污物须清除。

1.4.2 轴承内圈及防尘挡圈组装前,应将轴颈、防尘板座擦拭干净,测量车轴轴颈直径、圆度、圆柱度和防尘板座直径。

1.4.3 轴承内圈与轴颈组装及防尘挡圈与防尘板座的组装前须进行选配,过盈量须符合附件3规定。

1.4.4 轴颈及防尘板座擦拭干净后,在轴颈及防尘板座表面涂刷变压器油。

1.4.5 轴承、轴箱体组装

(1) 轴承内圈及防尘挡圈须采用热装,干燥箱或油浴的加热温度≤150℃,保温时间>10min。

(2) 防尘挡圈及轴承内圈组装后,防尘挡圈须紧靠轴肩,不得翘曲变形,其端面与内圈及内圈与内圈的接触面须密贴。局部间隙为0.05mm~0.1mm时,周向单个长度≤30mm,累计长度≤50mm。轴承内圈与轴颈组装后,须冷却到室温后方可组装轴箱组件。

(3) 组装后的车轴轴颈载荷中心距须符合规定。

(4) 同一轴箱内应组装同厂家、同型号、同材质的保持架和轴承。

(5) 轴承组装后外侧轴承内圈滚道直径不得大于内侧轴承内圈滚道直径。两轴承内圈滚道直径差≤0.015mm。

(6) 轴承外圈组件与轴箱组装时,外圈外径和轴箱内径表面涂变压器油。将轴承外圈组件放入轴箱孔内时,不得用铁锤敲打(允许用紫铜棒轻敲外圈端面),两轴承外圈的非打字面须相靠,不得装反。(7) 向轴颈上套装轴箱组件时应平稳、正位,防止碰伤轴承滚子、

滚道和密封部位。在橡胶油封的唇口和防尘挡圈上均匀地涂抹铁道车辆滚动轴承的专用润滑脂。

1.4.6 轴承内须填注专用油脂,油脂应均匀分布。

1.4.7 轴承、轴箱组装后须检查技术状态,轴箱转动须灵活,轴向窜动量符合规定。

1.4.8 轴承、轴箱组装后,须进行转速≥200r/min、时间≥15min的磨合试验。磨合过程中,须无异音、卡滞,轴承温升≤40℃。

附件1 轴承组装前的清洁度及工作间环境质量要求

F1.1 轴承组装前的清洁度质量要求

F1.1.1 目视要求:轴承各零件表面及沟角处不得存在肉眼可见的油污、水分、灰尘、纤维物、锈斑和其他污物,但检修轴承的外圈外表面允许局部留有除锈后的锈迹。

F1.1.2 手感要求:轴承各零件表面用手触摸时,手感不得有颗粒物存在。

F1.1.3 白布检查:使用洁净的棉白细布擦拭轴承零件表面后,白布上不得呈现污迹。

F1.1.4 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定量检查,杂质含量须符合表F1-1的规定。

F1-1 轴承组装前清洁度标准

F1.2 轴箱及其附件组装前的清洁度质量要求

F1.2.1 目视要求:轴箱及其附件表面及沟角处不得存在肉眼可见的污垢、水分、灰砂、纤维物、锈斑和其他污物,但检修后的轴箱内孔表面允许局部留有除锈后的锈迹。

F1.2.2 手感要求:轴箱内部及其各附件的工作表面用手触摸时,手感不得有明显的颗粒物存在;用手触摸轴箱、前盖和后盖的外表面时,手感不得有脱落的颗粒物存在。

F1.2.3 白布检查:使用洁净的棉白细布擦拭轴箱、前盖和后盖的外表

面后,白布上不得呈现浮灰、浮砂和浮锈,擦拭轴箱内孔及其他附件工作表面后,白布上不得呈现污迹。

F1.2.4 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定量检查,杂质含量须符合表F1-2的规定。

F1-2 轴箱及其附件组装前清洁度标准

F1.3 轴承检测、组装、存放工作间环境质量要求

F1.3.1 工作间内空气清洁度

F1.3.1.1 定性检查

(1) 目视要求:轴承检测、组装、存放工作间内的空气中不得有明显飘尘,在专用测试板上不得有明显落灰层;

(2) 白布检查:以洁净的棉白细布擦拭时,不得有明显污迹。

F1.3.1.2 定量检测:以专用测试板做定量检查时,24h的落尘量为:轴承检测工作间的落尘量≤60mg/m2;轴承存放、组装工作间的落尘量≤80mg/m2。

F1.3.2 工作间地面清洁度定性检查

F1.3.2.1 目视要求:工作间地面应呈原色,不得存有油泥、杂物。F1.3.2.2 手感要求:工作间地面用手触摸时,手感不得有明显的颗粒物存在。

F1.3.3 工作间内的温度:轴承检测、组装工作间内的温度要求为16~

F1.3.4 工作间内的湿度

轴承检测、组装工作间的相对湿度≤60%;存放工作间内的相对湿度≤40%。

F1.4 轴承检测工作台及检测工卡量具的清洁度要求

F1.4.1.1 目视要求:轴承检测工作台及检测工卡量具应无可见的污垢、灰尘和锈迹。

F1.4.1.2 手感要求:轴承检测工作台及检测工卡量具用手触摸时,手感不得有明显的颗粒物存在。

F1.4.1.3 白布检查:以洁净的棉白细布擦拭轴承检测工作台及检测工卡量具时不得有明显污迹。

F1.5 定量检查方法及杂质、落尘量计算方法

F1.5.1 测试仪器、设备与工具材料

F1.5.1.1 0.5~2英寸规格的尼龙扁刷、圆刷,1套。

F1.5.1.2 与被清洗零部件尺寸相适应的带盖的桶等容器,1套。

F1.5.1.3 永久性磁铁,1块。

F1.5.1.4 万分之一自动加码光电天平,1台。

F1.5.1.5 烘箱、干燥器和称量瓶等,1套。

F1.5.1.6 带刻度能放大40倍以上的显微镜,1架。

F1.5.1.7 滤膜(5μm微孔),若干。

F1.5.1.8 滤网(300~360目,约40μm),若干。

F1.5.1.9 测试板(250mm×250mm的玻璃板、有机玻璃板或镀钢板),

F1.5.1.10 清洗液(GB/T 1922—2006规定的5号溶剂油),若干。

F1.5.1.11 其他常用工具,1套。 F1.5.2 准备工作

F1.5.2.1 清洁度的测定工作应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并具有安全设施的室内进行。

F1.5.2.2 操作人员应身着洁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帽,洗净双手。

F1.5.2.3 所有清洗工具和容器等均应清洗干净。

F1.5.2.4 所使用的清洗液应用备好的5μm微孔的滤膜过滤。

F1.5.2.5 将滤网平整地放在清洗液中浸泡10min,取出后待清洗液挥发干净再臵入(100±5)℃的烘箱内烘干60min,取出后再臵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然后称重(G1)待用(用万分之一自动加码光电天平,以两次称重值相差≤0.4mg为准)。

F1.5.3 操作方法

F1.5.3.1 清洗轴承零件及其附件时,对可分解的零件应全部分解,对不可分解的轴承零件组件在清洗过程中应施行转动清洗,清洗时用尺寸合适的洁净刷子将每个零件洗刷3遍,再用没有清洗过零件的新清洗液冲洗2遍,收集清洗液待查。

F1.5.3.2 清洗测试板时,将已取样的测试板放入盆中,用刷子洗刷3遍,再用没有清洗过零件的新清洗液冲洗2遍,收集清洗液待查。F1.5.3.3 用300~360目滤网过滤清洗后的清洗液。

F1.5.3.4 将滤有杂质的滤网臵于称量瓶中,放入(100±5)℃的烘箱中烘干60min,取出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然后称得滤网质

量为G2(用万分之一自动加码光电天平,以两次称重值相差≤0.4mg 为准)。

F1.5.4 杂质及落尘量计算方法

F1.5.4.1 轴承及其附件杂质质量按下式计算: G=G2-G1

式中:G—杂质质量(mg);

G1—过滤前滤网质量(mg);

G2—过滤后滤网质量(mg)。

F1.5.4.2 用包有玻璃纸的磁铁分拣杂质中的铁屑(必要时可到有条件的试验室分拣出其他金属杂质),称出铁的质量并计算其占杂质的比例(%)。

F1.5.4.3 用40倍及以上的显微镜测出杂质最大颗粒物的尺寸(长×宽,μm)。

F1.5.4.4 工作间落尘量按下式计算: W=(G2-G1)/S

式中:W—落尘量(mg/m2);

G1—过滤前滤网质量(mg);

G2—过滤后滤网质量(mg);

S—测试板面积(m2)。

附件2 外观缺陷术语、程度分类及处理原则

F2.1 麻点

F2.1.1 定义:零件表面呈分散或群集状的细小坑点。

F2.1.2 形态特征:呈黑色针孔状凹坑;有一定深度;个别存在或密集分布。

F2.1.3 部位:多出现在轴承内、外圈滚道面和滚子滚动面上,也出现在滚子球基面或内圈滚子引导面上。

F2.1.4 原因分析

F2.1.4.1 金属表面疲劳。在滚动接触应力的循环作用下,在金属亚表层形成微观裂纹,并逐渐发展成凹坑状的微小剥离。

F2.1.4.2 金属的亚表层存在夹杂物或大颗粒碳化物形成应力集中,过早产生微观裂纹并逐渐发展成剥离。

F2.1.4.3 装配不当或润滑不良。

F2.1.5 程度分类

F2.1.5.1 麻点直径≤0.2㎜时,缺陷类别为A或B。

F2.1.5.2 麻点直径>0.2㎜并有手感时,缺陷类别为C。

F2.2 碾皮

F2.2.1 定义:零件表面由于疲劳而发生的极薄的金属起皮现象。

F2.2.2 形态特征:在呈不规则形状的一定面积上产生的极薄的表面起皮或脱落;一般有手感;碾皮后的金属表面失去原有光泽。

F2.2.3 部位:轴承内、外圈滚道面和滚子滚动面,尤以滚子滚动面上最为常见。

F2.2.4 原因分析

F2.2.4.1 金属表面早期疲劳。由于滚动接触应力滑动摩擦的作用而产生的极浅层的疲劳剥落。

F2.2.4.2 材质热处理不良。

F2.2.4.3 润滑不良。

F2.2.4.4 过载应力作用。

F2.2.5 程度分类

F2.2.5.1 碾皮深度≤0.025㎜时,缺陷类别为A或B。

F2.2.5.2 碾皮深度>0.025㎜时,缺陷类别为C。

F2.3 剥离

F2.3.1 定义:零件表面在高接触应力的循环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片状剥落现象。

F2.3.2 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表面呈凹凸不平鳞状;具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现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状条纹。

F2.3.3 部位:轴承内、外圈滚道面和滚子滚动面。

F2.3.4 原因分析

F2.3.4.1 过载应力作用。

F2.3.4.2 材质不良或热处理不当。

F2.3.4.3 润滑不良。

F2.3.4.4 装配不当。

F2.3.5 程度分类

滚动面出现剥离时,缺陷类别为C。

F2.4 擦伤

F2.4.1 定义:零件表面因滑动摩擦而产生的金属迁移现象。

F2.4.2 形态特征:沿滑动方向,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表面机械性损伤。

F2.4.3 部位:轴承零件工作面。

F2.4.4 原因分析

F2.4.4.1 轴承游隙过小。

F2.4.4.2 润滑不良或润滑脂中含有杂质。

F2.4.5 程度分类

F2.4.5.1 擦伤深度≤0.025㎜时,缺陷类别为B。

F2.4.5.2 擦伤深度>0.025mm时,缺陷类别为C。

F2.5 烧附

F2.5.1 定义:零件表面产生的热熔性金属粘着现象。

F2.5.2 形态特征:金属表面粘附有被迁移的熔融性金属。

F2.5.3 部位:轴承零件工作面。

F2.5.4 原因分析

F2.5.4.1 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

F2.5.4.2 润滑不良或润滑脂中含有杂质。

F2.5.4.3 擦伤严重引起急剧温升而形成。

F2.5.5 程度分类

缺陷类别为C。

F2.6 热变色

F2.6.1 定义:由于温度升高致使零件表面产生氧化的现象。

F2.6.2 形态特征:变色部位局部或全部呈现淡黄色、黄色、浅棕红色、棕红色、紫蓝色及蓝黑色。严重变色将导致表面硬度降低。在确认零件变色时,应考虑润滑脂粘附表面的影响。

F2.6.3 部位:轴承内、外圈滚道面、内圈滚子引导面、滚子滚动面和球基面。

F2.6.4 原因分析

F2.6.4.1 润滑不良或油脂老化变质。

F2.6.4.2 游隙过小。

F2.6.4.3 轴承接触状态不良。

F2.6.4.4 轴承滚动表面加工粗糙。

F2.6.4.5 过载。

F2.6.5 程度分类

F2.6.5.1 呈淡黄色时,缺陷类别为A。

F2.6.5.2 呈黄色或浅棕红色时,缺陷类别为B。

F2.6.5.3 呈棕红色、紫蓝色或蓝黑色时,缺陷类别为C。

F2.7 腐蚀

F2.7.1 定义:零件表面与周围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产生的表面损伤现象。

F2.7.2 形态特征:腐蚀按不同程度分为锈迹、蚀刻和蚀坑。

F2.7.2.1 锈迹:呈点状、斑块或条状,颜色呈淡黄色、黄色、浅灰色或红褐色,尚无深度。

F2.7.2.2 蚀刻:呈点状、条状或片状,颜色呈灰黑色,稍有手感。F2.7.2.3 蚀坑:呈点状、条状或片状,颜色呈红褐色或黑色,手感明显。

F2.7.3 部位:轴承零件各表面。

F2.7.4 原因分析

F2.7.4.1 轴承内部或润滑脂中混有水、酸、碱类物质。

F2.7.4.2 密封不良。

F2.7.4.3 轴承在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工作发热,在停止运转时迅速冷却形成冷凝水而导致腐蚀。

F2.7.4.4 清洗、组装、存放或使用不当。

F2.7.5 程度分类

F2.7.5.1 出现锈迹时,缺陷类别为A或B;

F2.7.5.2 出现蚀刻时,缺陷类别为B;

F2.7.5.3 出现蚀坑时,缺陷类别为C。

F2.8 微振磨蚀

F2.8.1 定义:静止状态下的轴承受到小角度回摆和振动在滚子与滚道面间产生的磨蚀,或转动状态下的轴承在载荷循环作用下发生车轴挠曲,致使配合面间反复张合而产生磨蚀的现象。

F2.8.2 形态特征:内、外圈滚道面上呈现等间距的褐色或黑色假压痕;配合接触表面产生磨损,表面附有黑色或红褐色的氧化铁粉末。F2.8.3 部位:轴承内、外圈滚道面;内圈端面及内径面。

F2.8.4 原因分析

F2.8.4.1 装用轴承较长时间处于非转动状态并受振动影响。

F2.8.4.2 几何形状不良或配合过盈量不足。

F2.8.4.3 轴向紧固力不足。

F2.8.5 程度分类

F2.8.5.1 轻的微振磨蚀,缺陷类别为B。

F2.8.5.2 严重的微振磨蚀,缺陷类别为C。

F2.9 凹痕

F2.9.1 定义:轴承内混有金属或其它硬性颗粒而使零件表面产生的点状或条状塑性凹陷现象。

F2.9.2 形态特征:形状、大小不规则;有一定深度;边缘光滑,略有手感。

F2.9.3 部位:常出现在轴承内、外圈滚道面上,也出现在滚子滚动面上。

F2.9.4 原因分析

F2.9.4.1 轴承清洁度不够,内部含有金属或其他杂物。

F2.9.4.2 轴承密封不良。

F2.9.5 程度分类

F2.9.5.1 点状凹痕无手感时,缺陷类别为A。

F2.9.5.2 点状凹痕有手感但能修复时,缺陷类别为B。

F2.9.5.3 点状凹痕有手感但无法消除时,缺陷类别为C。

F2.10 压痕

F2.10.1 定义:因受较大冲击载荷作用,滚子使轴承内、外圈滚动面

产生的塑性凹陷。

F2.10.2 形态特征:压痕呈条状,有深度,其中心线与滚子中心线平行,边缘光滑且与滚子轮廓相吻合。

F2.10.3 部位:轴承内、外圈滚道面。

F2.10.4 原因分析

F2.10.4.1 轴承受过大冲击载荷的作用。

F2.10.4.2 内、外圈滚道面硬度不足。

F2.10.5 程度分类

缺陷类别为C。

F2.11 拉伤

F2.11.1 定义:轴承向轴颈上压装或从轴颈上退卸时,内圈内径及轴颈表面产生的机械性损伤。

F2.11.2 形态特征:伤痕一般与轴线平行,严重时有金属移位或表面有附着金属。

F2.11.3 部位:轴承内圈内径表面和轴颈表面。

F2.11.4 原因分析

F2.11.4.1 压装或退卸轴承时,内圈内径面或轴颈表面有硬性颗粒。F2.11.4.2 轴承内圈或密封座的内径倒角过渡不圆滑。

F2.11.4.3 轴承组装时不正位。

F2.11.4.4 过盈量过大。

F2.11.5 程度分类

内圈内径表面拉伤严重时,缺陷类别为C。

F2.12 磕碰伤

F2.12.1 定义:轴承零件间或轴承零件与其他硬物间相互碰击而产生的零件表面机械性损坏。

F2.12.2 形态特征:多呈棱角形或半月形的刻印状;边缘凸起,手感明显,有时在尖角处产生微裂纹。

F2.12.3 部位:轴承零件各表面。

F2.12.4 原因分析

F2.12.4.1粗鲁作业及相互碰撞而致。

F2.12.4.2运输过程中产品防护不当。

F2.12.5 程度分类

F2.12.5.1 内圈、外圈及滚子磕碰伤长度≤0.5mm时,缺陷类别为A;F2.12.5.2 内圈、外圈磕碰伤面积≤3㎜×3㎜时,缺陷类别为B;

F2.12.5.3 滚子磕碰伤面积≤l㎜×l㎜时,缺陷类别为B。

F2.13 划伤

F2.13.1 定义:硬性颗粒或物体尖刃部与轴承零件接触并有相对移动而产生的表面线状机械性损伤。

F2.13.2 形态特征:呈线状,方向不定,有手感的光亮沟纹。

F2.13.3 部位:轴承零件各工作表面。

F2.13.4 原因分析

F2.13.4.1 粗鲁作业。

F2.13.4.2 油脂中含杂质。

F2.13.5 程度分类:

F2.13.5.1 划伤无手感时,缺陷类别为A;

F2.13.5.2 划伤有手感但能修复时,缺陷类别为B。

F2.14 裂损

F2.14.1 定义:轴承零件金属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而产生的损伤。

F2.14.2 形态特征:裂损按其损伤程度可分为裂纹和破损。

F2.14.2.1 裂纹:呈线状,方向不定,有一定长度和深度。有时肉眼不可见,磁化后有聚粉现象。

F2.14.2.2 破损:零件有局部掉块。

F2.14.3 部位:可发生在轴承零件的任何部位。裂纹多发生在外圈牙口和滚子工作面上。

F2.14.4 原因分析

F2.14.4.1 材质不良(有夹杂物、折叠、白点等冶金缺陷)。

F2.14.4.2 热处理中渗碳或淬火不当。

F2.14.4.3 磨削操作不当。

F2.14.4.4 轴承受非正常冲击力。

F2.14.4.5 材质疲劳。

F2.14.4.6 由其他缺陷诱发产生。

F2.14.5 程度分类

缺陷类别为C。

F2.15 电蚀

F2.15.1 定义:当电流通过轴承时,在接触点或面击穿油膜放电,产生高热,造成金属表面局部熔融形成弧坑或沟蚀。

F2.15.2 形态特征:一般呈斑点、凹坑、密集的小坑状;有金属熔融现象。电蚀产生的弧坑在放大境下观察呈火山喷口状。当电流通过运转中的轴承连续击穿油膜时,形成条状平行沟蚀(俗称洗衣板状)。电蚀降低蚀点周围区域金属的硬度,严重时形成剥离。

F2.15.3 部位:轴承内、外圈滚道面和滚子滚动面。

F2.15.4 原因分析

电流通过轴承。

F2.15.5 程度分类

缺陷类别为C。

F2.16 其他缺陷

F2.16.1 表面斑纹

F2.16.1.1 形态特征:有些轴承在外圈滚道面上存在形态不定的斑纹,目视纹理清晰,有浮雕感。

F2.16.1.2 原因分析:由于材质成分偏析经锻造扩孔后分布不均造成。F2.16.1.3 程度分类

缺陷类别为C。

F2.16.2 环形条纹

F2.16.2.1 形态特征及原因分析

a)在轴承内、外圈滚道面和滚子滚动面上同时呈现规则的周向环形条纹。轴承内、外圈滚道面和同一列滚子滚动面上,条纹间距吻合,且同一列滚子都有轻重不同的环形条纹。由于机械加工、轴承清洁度不良及其他原因造成。

轴承使用方法及保养要求.doc

轴承分类 深沟球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球轴承调心球轴承 推力球轴承 推力角接触球轴承轴 承圆柱滚子轴承 滚针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滚子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推力滚针轴承 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高1、转速比相同外形尺寸的球轴承低 2、精度高2、精度较高 3、噪声、振动小3、噪音、振动较低 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5、也能承受一定轴向载荷5、内、外圈均带挡边的可以承受较小的轴 6、制造简单,成本低向载荷 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 2、精度高 3、噪声、振动小 4、可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 5、可以成对使用调心滚子轴承: 1、转速低,耐冲击、耐振动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即内圈轴线相对外 圈轴线有较大倾时(一般在 3 度以内)仍能正常运转 3、主要承受很大的径向载荷 4、也能承受较小的轴向载荷

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 1、转速较高 2、能承受较高的径向载荷(比径向尺寸相 同的其他轴承承受的径向载荷大)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4、刚性较高 调心球轴向: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较高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 3、刚性差,耐冲击,振动能力差1、转速较低 2、刚性大,耐冲击 3、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轴圈和座圈不能 倾斜 双列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3、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向心推力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相当两套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安装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电动机轴承保养细则电子教案

电动机轴承保养细则

电动机及轴承维护保养细则 根据《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外委修理管理办法》规定,为提高电动机利用率,细化电动机轴承维护管理,特制订电动机轴承维护细则。 一、使用分厂定期对电动机进行加润滑脂,并设置专人负责管理,同时按照规定建立电动机轴承定期润滑台帐(见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外委修理管理办法《附件一》)。 二、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 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有滴点、锥入度、机械杂质、机械安定性、氧化安定性、防蚀防锈性等(见表1)。 表1:

三、润滑脂的选用原则 选用润滑脂时,主要根据轴承的工作环境、工作温度、荷载情况等。 1、工作环境 主要指工作环境的最低和最高温度、空气湿度、是否含有腐气体 或过多的灰尘等。如:在严寒地区室外使用时,就应该选用锂基低温润滑脂,在湿度较大、水分较多的场合就应该选用钙基润滑脂等。 2、工作温度 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工作温度较高时,应选择滴点较高的高温润滑脂。实际最高工作温度应低于润滑脂滴点10~20℃(合成润滑脂应为 20~30℃)。 3、荷载情况 需注意,对重载荷的电动机应选用锥入度较低的润滑脂。在高压下工作时,除要求锥入度小以外,还要求有较高的油膜强度和挤压性能。 4、电机润滑脂的品种、代号、性能及用途见表2

表2: 四、润滑脂加入量及注入要求

上图为轴承室切割面图、 1-轴承开壳 2-端盖 3-轴承外环4-轴承滚珠 5-轴 6-轴承内盖 1、对开启式轴承,应将其用干净的汽油清洗并晾干后,注入适量的润滑脂(特别注意:润滑脂注入过多或过少都将对电机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注入量过多时,轴承运转阻力较大,将产生过多的热量,使轴承温度升高,机械损耗增多,轴承温度达到其“滴点”时,就将成为液体状而从轴承室的一些缝隙中流出,最终失去润滑作用,导致轴承损坏,甚至损坏电机;反之,如注入量过少,则会因润滑不充分而造成滚子与滚道较快磨损,在运转过程中,先是出现较大的噪声、轴承温度较高,随后将是噪声进一步增大,温度急剧增高,直至损坏,严重时会导致轴承抱死或者定、转子相擦,转速下降,最终使电机过电流烧毁)。 2、油脂合适注入量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进行:①根据轴承室空腔容积大小和所用轴承的极限转速及电机工作转速比值而定(见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的预防与维修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的预防与维修 【摘要】滚动轴承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机械元件,滚动轴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组成滚动轴承的各部件的制作精度,而在实际工作中滚动轴承出现故障在所难免,因此一定要做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的预防工作,并对已经出现故障的轴承进行合理的维修,以便提高轴承的利用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需要,介绍了滚动轴承故障的预防措施,分析在出现故障后的维修方法,为轴承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滚动轴承;故障;预防;维修 0.前言 滚动轴承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机械元件,是当前工业机械中最常见的元件之一,滚动轴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组成滚动轴承的各部件的制作精度,而在实际工作中滚动轴承出现故障在所难免,因此一定要做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预防工作,做好事前控制工作,以便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并对已经出现故障的轴承进行合理的维修,以便提高轴承的利用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降低生产成本,可见做好滚动轴承故障的预防与维修工作十分重要。 1.滚动轴承常见故障 1.1故障类型

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轴承转动阻力大并伴随发热;第二,轴承转动过程中产生异常声音;第三,轴承产生规律或无规则的振动;第四,内、外圈滚道及滚动体表面产生剥离或裂纹,保持架破损等。 1.2故障产生原因 产生以上故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轴承装配之前检查工作不到位,对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等部件是否存在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微裂纹、生锈等,由于检查不仔细导致了一些轴承在组装完毕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过快,甚至断裂等情况。 第二,装配工作不到位也会导致故障的产生,其中包括轴颈与轴承座孔的匹配不当、轴承装配方法不合适、装配温度控制不当、轴承装配的径向和轴向间隙控制不当等等。 第三,由于润滑脂的用量不合适导致轴承发生烧损故障,润滑脂在滚动轴承中起到润滑各部件、减小各部件摩擦力的作用,如润滑脂用量过少就会导致轴承润滑不足,各部件摩擦而产生热量,而如果润滑脂量过多就会增加轴承转动阻力,使润滑脂在轴承高速转动过程中处于高速搅拌状态,因而产生大量的热;此外,如果润滑脂内含有异物或者质量不良导致长时间运转后产生的颗粒物也会增加轴承的摩擦力,导致摩擦生热。 第四,滚动轴承的组成部件均为硬质金属,虽然具有

轮毂轴承的检查、维护、保养.doc

轮毂轴承的检查、维护、保养 轮毂轴承是汽车重要的行走机件。轮毂轴承担负着降低底盘运转时的摩擦阻力,维持汽车正常行驶的重任。如果轮毂轴承出了故障,可能会引起噪音、轴承发热等的现象,特别是前轮更为明显,容易导致方向失控等危险现象。因此,轮毂轴承必须按期进行维护。 1.轮毂轴承的检查 (1)检查轮毂轴承紧度时,首先将汽车受检轮毂一端车轮的车桥架起,用支车凳、掩车木等用具把车安全地架好。 (2)用手转动受检的车轮数圈,看看转动是否平稳,是否有不正常的噪音。如果转动不平稳并有摩擦声,说明制动部分不正常;如果没有噪音,转动不平稳并且时紧时松,说明轴承部分不正常。出现上述不正常现象时应该拆检该轮毂。对于小型汽车,检查轮毂轴承时,用双手握住轮胎的上下侧,双手来回扳动轮胎,重复做多次。如果正常的话,应没有松旷和阻滞的感觉;如果摇摆有明显松旷的感觉,应拆检轮毂。 (3)制动方面的检查。通常在检查轮毂轴承时,附带检查车轮制动装置,如果轮胎内侧有油迹,很可能是制动分泵或制动油管漏油所引起的,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2.轮毂轴承的保养在拆卸轮毂前,应做好轮毂保养的准备工作,将车停稳并架起车桥,以确保维护作业的安全。 (1)拆下轮毂轴头的装饰盖、防尘罩; (2)拆下轮胎螺母和轮胎,注意不要碰伤轮胎螺栓的螺纹。如果是盘式制动器,应拆下制动器,再用于钳拆下锁圈或锁销。(3)用专用工具拆下轮毂; (4)刮去轴承、轴颈及轮毂腔内的旧润滑脂,用清洗剂清洗轮毂轴承和轴颈并用布擦干,最后用布擦净轮毂内腔。 (5)检查轮毂轴承与轴承座圈,发现有裂纹、疲劳剥落和轴承滚子松散等现象,应更换轴承。如果发现轴承座圈上有麻点,也应更换轴承。 (6)检查轴承内径与轴颈的配合情况,配合间隙应不大于

轴承检修通用

轴承检修规则 一、轴承检修 1.1 轴承检修基本工序 轴承清洗,内圈、外圈、滚子、平挡圈及保持架外观检查、修磨,内圈、外圈及滚子探伤,轴承精洗,轴承零件尺寸检测,轴承防锈。 1.1.1 轴承清洗 1.1.1.1 所有退卸待检修的轴承零件均须清洗。 1.1.1.2 轴承清洗时,须选用对轴承零件无腐蚀、具有防锈作用的清洗介质。外圈组件的清洗液温度≤90℃,在溶液中停留时间≤10min;清洗时须防止零部件磕碰伤。 1.1.1.3 轴承清洗时,须确保轴承内圈、外圈、保持架和滚子组件原套。 1.1.1.4 轴承清洗后,其各表面及沟角处须无目视可见的油污、水分、灰尘、纤维物和其他污物。 1.1.2 轴承外圈外径面锈蚀时可用油石或砂纸机械修磨。 1.1.3 轴承零件外观检查、修磨 1.1.3.1 轴承零件须全数进行外观检查,并根据附件2中规定的缺陷类别和程度进行处理。

1.1.3.2 轴承零件有轻微的碰伤、划伤、锈蚀等缺陷时,可用油石或200#金相砂纸蘸油打磨,经处理的轴承零件工作表面及配合面须平滑,不影响轴承零件的轮廓尺寸时允许使用。 1.1.3.3 平挡圈不得有裂纹、严重锈蚀和变形等缺陷。 1.1.3.4 轴承内圈、外圈及滚子须施行复合磁化磁粉探伤检查,须无缺陷。外圈或滚子有缺陷时整套轴承须报废。 1.1.4 轴承精洗 轴承内圈、外圈及滚子探伤后须精洗,去除表面附着的磁粉。轴承零件清洗后的清洁度须符合附件1的规定。 1.1.5 轴承零件尺寸检测 1.1.5.1 检测前,轴承检测仪、标准件(样环)、轴承零件在轴承检测间内须同温>8h。 1.1.5.2 轴承检测仪使用前须进行校验。 1.1.5.3 轴承零件的各部尺寸须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测。 1.1.6 清洗后的轴承零件,须进行防锈处理。 1.1.7 检修后的良好轴承如不能及时装用,应进行防锈、防尘防护。超过10天时应密封存放。 1.1.8 轴承零件实行原套检修。 1.2 检修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整套报废: (1) 轴承达到寿命管理要求; (2) 车辆颠覆或脱轨后的全车轴承;

轴承使用方法及保养要求

轴承分类 深沟球轴承: 1、转速高 2、精度高 3、噪声、振动小 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5、也能承受一定轴向载荷 6、制造简单,成本低 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 2、精度高 3、噪声、振动小 4、可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 5、可以成对使用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比相同外形尺寸的球轴承低 2、精度较高 3、噪音、振动较低 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5、内、外圈均带挡边的可以承受较小的轴 向载荷 调心滚子轴承: 1、转速低,耐冲击、耐振动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即内圈轴线相对外 圈轴线有较大倾时(一般在3度以内)仍能正常运转 3、主要承受很大的径向载荷 4、也能承受较小的轴向载荷

滚针轴承: 1、转速较高 2、能承受较高的径向载荷(比径向尺寸相 同的其他轴承承受的径向载荷大)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4、刚性较高 调心球轴向: 1、转速较高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 3、刚性差,耐冲击,振动能力差 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轴圈和座圈不能 倾斜 双列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3、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向心推力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相当两套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安装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圆锥滚子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较低 2、刚性大,耐冲击 3、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轴承通用维修标准

轴承通用维修标准 1 滚动轴承 1.1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滚动轴承常见的故障主要有:脱皮剥落、磨损、过热变色、锈蚀、裂纹和破碎等。故障的特征是:轴承温度升高、振动和噪声增大。据统计,轴承损坏中的约60%是因为检修拆装和润滑保养不当造成过热而损坏的。 1.1.1 脱皮剥落是轴承内、外圈的滚道和滚动体表面金属成片状或粒状碎屑脱落。这是由于轴承承受反复变化的接触应力而引起的轴承疲劳剥伤现象。其原因是安装或装配不良,轴承箱和滚道变形、润滑不良及振动过剧等。 1.1.2 轴承磨损的主要原因是轴承滚道中落入杂物,润滑不良,装配和运行不当所致。磨损间隙过大,要产生振动和噪声。 1.1.3 过热变色。轴承工作温度超过170°时,硬度显著下降,承载能力降低,故轴承的工作温度通常应限制在80°以下。过热的原因是供油不足或中断,油质不良,冷却水系统故障和 安装间隙不当等。轴承过热将使其机械性能降低,甚至变形或损坏。 1.1.4 裂纹和破碎:轴承的内外圈、滚动体、隔离圈破碎是一种恶性损坏事故,其原因是轴承与轴或轴承室配合不当、装配不良等。 1.2 滚动轴承定性检查更换 用煤油将轴承洗净擦干,检查其表面的光洁度,有无脱皮剥落、刮伤、斑痕、裂纹和变形等缺陷。若滚动轴承的工作表面出现上述缺陷之一者,应予以更换。检查滚动轴承的隔离圈(保持架)位置是否正常,是否有松动情况。轴承旋转是否灵活。检查方法是用手拨动轴承旋转,然后任其自行减速停止。一个良好的轴承在飞转时应转动平稳,略有轻微响声,但无振动;停转应逐渐减速停止,停止后无倒退现象。隔离圈与内外圈应有一定间隙,滚动体的形状和彼此尺寸应相同。若不符合上述要求者,隔离圈损坏、滚动卡住,有不正常的声音或手已感觉有松动者,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1.3 滚动轴承间隙定量检查更换 1.3.1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 1.3.1.1定量使用极限

滚动轴承脂润滑方式课件

滚动轴承脂润滑方式 1、特点。 优点:⑴润滑装置简单。如果使用密封轴承或者不需要补充脂的非密封轴承,则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润滑装置。相比之下,油润滑系统需要油泵、油管、油箱等,要复杂得多。 ⑵润滑脂不易泄漏,轴承的密封结构比较简单。 ⑶轴承的维护、保养方便。 ⑷润滑脂有密封作用.可防止外部灰尘,水分和其它杂质侵入轴承。 ⑸容易提高机械装置的清洁度。 缺点: ⑴轴承摩擦大,散热不好,允许的转速比较低。 ⑵温度很高时,润滑脂的基础油会加快蒸发和氧化变质。润滑脂的胶体结构也会变化而加速分油。随着温度升高,润滑脂寿命迅速降低。大部分润滑脂的使用温度与寿命的关系是:每当轴承温度升高10~15℃,润滑脂的寿命下降 l/2。因此,除特殊的高温润滑脂外,一般润滑脂不能在高温下作用。 ⒉润滑脂组成及其作用 ????? 基础油:约占75~95%稠化济约占5~20%添加剂 各部分的作用: ⑴基础油:采用矿物油,或者合成油。润滑脂的润滑性能主要由

基础油的润滑性能所决定。基础油的粘度对轴承内油膜的形成和油膜的承载能力、轴承寿命影响很大。 ⑵稠化剂:分皂基和非皂基两种。皂基稠化剂有锡基、钠基、铝基、铅基等多种。稠化剂的种类影响润滑脂的滴点、耐水性。稠化剂以纤维状态分散于基油中,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并把油吸附和固定在网中,使油成膏状。 ⑶添加剂:后边讲 ⒊针入度:润滑脂的稠度用针入度表示,它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针入度的规定是指将质量150g 的圆锥体在5s内沉入温度为25℃的润滑脂内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 针入度用以表示润滑脂的“软度”,反映使用中的流动性。 针入度数值越小,表示润滑脂越稠;针入度越大,表示润滑脂越稀。 润滑脂的流动性取决于润滑脂的粘度和稠度。粘度越大,稠度越大,润滑脂的流动性越差。对低温下脂润滑的轴承,要求低温起动性能,需要保证在低温下脂的流动性。针入度与轴承使用条件关系见表7-5。 ⒋滴点:润滑脂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由半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

滚动轴承检修规程

滚动轴承检修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介绍了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代号、润滑、密封、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汽机检修班滚动轴承的检修 2、滚动轴承结构: 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保持架组成。内圈装在轴颈上,外圈装在机座或零件的轴承孔内。内外圈相对旋转时,滚动体将沿着滚道滚动。保持架把滚动体均匀的隔开。 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材料应具有高的硬度和接触疲劳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冲击韧性。一般用含铬合金钢制造,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61—65HRC,工作表面须经磨削和抛光。保持架一般用低碳钢冲压制成,高速轴承的保持架多采用有色金属或材料。 3、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1 类型 按承受载荷的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①向心轴承(公称接触角0°≤α≤45°);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②推力轴承:(公称接触角45°≤α≤90°),主要用于承受轴向载荷。 2、特点:①在同样外形尺寸下,滚子轴承的承载能力约为球轴承的 1.5-3倍,所以在载荷较大或有冲击载荷时宜采用滚子轴承。但当轴承(内径d≤20mm)时,滚子轴承和球轴承的承载能力已相差不多,而球轴承的价格一般低于滚子轴承,故可优先用球轴承。角接触轴承可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角接触向心轴承(0°<α<45°)以承受径向载荷为主。角接触推力轴承(45°<α<90°)以承受轴向载荷为主。轴向接触(α=90°)推力轴承只能承受轴向载荷,当以球为滚动体时,因为外滚道为较深的沟槽,除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外,也能承受一定量的双向轴向载荷。

4、滚动轴承代号 按GB/T272-93规定,滚动轴承的代号由数字和字母表示,并分基本,前置和后置三部分。基本代号表示类型,尺寸系列和内径;前置和后置代号则补充在结构,尺寸,精度,配置及其它方面的不同,按下表表的顺序由左向右排列。 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 1).类型代号 类型代号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轴承检查方法

对轴承的定期检查 对设备的定期检修,运转检查及外围零件更换时被拆卸下来的轴承进行检查,以次判断可否再次使用或使用情况的好于坏。要仔细调查和记录被拆下来的轴承和外观情况,为了弄清和调查润滑剂的剩余量,取样以后,要很好地清洗一下轴承。 其次检查滚道面,滚动面和配合面的状况以及保持架的磨损状态等有无损伤和异常情况。 判断轴承可否再次使用,要在考虑轴承损伤的程度,机器性能、重要性、运行条件、检查周期等以后再来决定。检查结果,如果发现轴承有损伤和异常情况时,伤一节的内容查明原因,制定对策。另外,检查结果,如果有下面几种缺陷的话,轴承就不能再用了,需要更换新的轴承. a.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中任何一个有裂纹和出现碎片的。 b.内外圈、滚动体其中任何一个有剥离的。 c.滚道面、挡边、滚动体有显著卡伤的。 d.保持架的磨损严重或铆钉松动厉害的. e.滚道面、滚动体生锈和有伤痕的。 f.滚动面、滚动体上有显著压痕和打痕的。 g.内圈内径面或外圈外径上有蠕变的。 h.过热变色厉害的。 i.润滑脂密封轴承的密封圈和防尘盖破损来严重的。

(1)、运转中检查与故障处理 运转中的检查项目有轴承的滚动声、振动、温度、润滑的状态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轴承的滚动声 采用测声器对运转中的轴承的滚动声的大小及音质进行检查,轴承即使有轻微的剥离等损伤,也会发出异常音和不规则音,用测声器能够分辨。 二、轴承的振动 轴承振动对轴承的损伤很敏感,例如剥落、压痕、锈蚀、裂纹、磨损等都会在轴承振动测量中反映出来,所以,通过采用特殊的轴承振动测量器(频率分析器等)可测量出振动的大小,通过频率分不可推断出异常的具体情况。测得的数值因轴承的使用条件或传感器安装位置等而不同,因此需要事先对每台机器的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判断标准。 三、轴承的温度 轴承的温度,一般有轴承室外面的温度就可推测出来,如果利用油孔能直接测量轴承外圈温度,则更位合适。通常,轴承的温度随着运转开始慢慢上升,1-2小时后达到稳定状态。轴承的正常温度因机器的热容量,散热量,转速及负载而不同。如果润滑、安装部合适,则轴承温都会急骤上升,会出现异常高温,这时必须停止运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根据大量测试数据,表4-1列出了各种机械中轴承工作时外圈温度的平均值,以供参考。由于温度受润滑、转速、负荷、

轴承检修与测量

轴承检修及测量 轴承分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轴与轴承相对运动为滑动叫滑动轴承。轴与轴承相对运动为滚动叫滚动轴承。 今天只讲滑动轴承(轴瓦), 一、滑动轴承的特点: 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音。但效率低,维护较复杂。按照承受力来分为支持轴承和推力轴承; 支持轴承(主轴承或径向轴承)其作用是支持转子重量并确定转子的径向位置。 推力轴承作用是承受转子的轴向推力并确定转子的轴向位置。二、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润滑油在轴颈和轴瓦形成油膜建立液体摩擦来工作的;根据摩擦理论产生油膜的条件是: 1.两个相对运动移动的楔形平面。 2.移动的方向从楔形间隙的宽口到窄口。 3.有充足数量的润滑液体和有一定粘性。 对于汽轮机轴承来说:转子本身重量和所受的各种力作用在轴颈上,轴颈直径比轴瓦内径小,轴颈放入轴瓦后便形成楔形间隙,轴颈旋转时,它与轴瓦构成相对移动,此时,将具有一定压力和黏度的润滑油从轴承座的进口管进入轴承,油便粘附在轴颈上,随着轴颈一起转动,不断地把润滑油带入轴承的楔形间隙中,由于自宽口进入楔形间隙的油比自窄口流出的油量多,润滑油便聚

积在楔形间隙中,并产生油压,当油压超过轴颈的重力时便把轴颈抬起,在轴颈和轴瓦之间形成油膜。 三、支持轴承的分类 按照形状来分:有圆筒形、椭圆形、多油楔形、可倾瓦形。 支持轴承结构: 汽轮机支持轴承结构一般为轴承座及轴瓦两大部分组成,随着工业发展,设备大型化,为制造、生产安装、检修方便。在轴承座与轴瓦之间又加了一个瓦枕(或称轴瓦套)。 1.轴承座一般用铸铁铸成,由水平结合面分为上盖及下座体两部 分,用法兰连接便于安装检修,轴承座前后在汽机轴穿过的地 方设有油挡环,防止油沿轴外流。油挡环一般由铸铁或铝铸成, 并镶嵌铜制的密封齿,密封齿与轴保持0.15~0.25mm间隙,有 具体要求按要求执行修刮。 2.轴瓦多用铸铁铸成,由上,下两半用螺栓结合而成,在其内孔 中加工出许多相交的燕尾槽,然后衬以轴承合金,再加工成需 要的形状。 3.瓦枕多用铸铁铸成,由上下两半用螺栓固定瓦座上。其内孔加 工成轴瓦外弧形状,其外弧上固定多块垫块加工研刮与瓦座内 孔表面相吻合。 四、轴瓦紧力测量 用压铅丝方法,测量时,将上、下两半轴瓦组装并紧固好,在顶部垫铁(对球形轴瓦是球面的顶部)及轴瓦两侧轴承座(或瓦枕)结

轴承使用保养规定

为规范轴承使用保养,特制定以下规定 1、轴承严格实行定期置换,置换周期应根据轴承运行条件合理设定; 2、新轴承使用前必须检查。检查内容为包装(最好是附有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是否完好;标识(厂名、 型号)是否清楚;外观(锈蚀、损伤)是否良好; 3、经检查合格的新轴承,在一般使用条件下(2极以上电机)可不进行清洗;新密封轴承不清洗。 4、轴承在换油前轴承盖及轴承必须清洗。清洗分为粗洗及精洗,粗洗用油为干净柴油或煤油,精洗用油 为干净汽油。 5、粗洗时,旧轴承用竹片刮去废油后,在清洗液中用软毛刷刷洗。刷洗时要求按同一方向,且严禁转动 滚动体。精洗时,在油中慢慢转动轴承,仔细地进行清洗。最后用干净汽油冲洗两次。 6、轴承的清洗完毕后,用手转动应灵活用手径向和轴向摇动可初步判断是否松动或间隙过大。必要时检 查间隙。发现滚珠或滚柱架等严重磨损、锈蚀和金属剥落的应更换。 7、轴承的清洗检查完后,用白布擦干清洗剂(或晾干),加进合格润滑脂。不允许在同一轴承内加进不同 类型的润滑脂。 8、加油时禁止周围环境有灰尘;用干净双手加油,一手慢慢转动整个轴承,一手用中指及食指将油压入 轴承空腔中。加好一面后再进行另一面。根据电机极数,去掉多余油脂。 9、轴承及轴承盖加油量:轴承盖油量为轴承盖容量1/2~2/3(电机极数高取上限);轴承油量轴承内外圈 空腔的1/2~2/3(电机极数高取上限)。 10、有补油孔及排油孔的电机端盖在换油时也必须清洗,保持通道通畅。加油时注油孔必须加满油。 11、有补油孔的电机必须定期补油。补油周期根据电机运行要求及运行条件确定(一般24小时运行二极电 机500小时)。 12、补油时,补油口必须干净。补油量以轴承温度只升高2℃为限(2极电机用油枪快速注油两下观察10分 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添加)。 13、轴承拆装时必须保证受力点正确(轴上内圈受力,端盖内外圈受力),受力均匀。最好为压入法(小 电机)及热套法(过盈量大及大电机)。 14、轴承安装时,接触面均匀抹上少许油脂。轴承安装完必须检查轴承内圈与轴肩间隙(以无间隙为好)。 15、轴承热套法加热的温度控制在80到100℃,80到100℃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油加热的确保使用无腐 蚀性的热安定性好的矿物油(最好是要使用变压器油),油和容器都应清洁。在油槽距底部 50 至 70mm 处设置金属网,轴承就置于网上,大的轴承还要用钩子吊起来。 16、定期对电机进行巡检,记录电机运行状况(电机振动、电机及轴承温度、电机运行电流)。一般75KW 以上两极电机每天一次。当出现不正常运行状况时加强巡检,并告知有关方面。 17、轴承所有维护工作必须作好记录,作为轴承定期置换周期设定及判定轴承质量依据。

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一、离心泵使用的注意事项 1.开机前的准备 为确保水泵的安全运行,开机前应做必要的检查:先用手慢转联轴器或皮带轮,观察水泵转向是否正确、转动是否灵活、平稳,泵内有无杂物,轴承运转是否正常,皮带松紧是否合适;检查所有螺丝是否坚固;检查机组周围有无妨碍运转的杂物;检查吸水管淹没深度是否足够;有出水阀门的要关闭,以减少起动负荷,并注意起动后应及时打开阀门。 2.运行中的检查开机后,应检查各种仪表是否工作正常、稳定, 电流不应超过额定值。压力表指针应在设计范围;检查水泵出水量是否正常,检查机组各部分是否漏水;检查填料压紧程度,通常情况下填料处宜有少量的泄漏(每分钟不超过10?20滴),机械密圭寸的泄漏量不宜大于10毫升/ 时(每分钟约3滴);滚动轴承温度不应高于 75C ;滑动轴承温度不应高于70C。并注意有无异响、异常振动,出水量减少情况;及时调整进水管口淹没深度;经常清理拦污栅上的漂浮物; 通过皮带传动的,还要注意皮带是否打滑。 3.停机和停机后的注意事项停机前应先关闭出水阀门再停机,以防发生水倒流,损害机件;每次停机后,应及时擦净泵体及管路的油渍,保持机组外表清洁,及时发现隐患;冬季停机后,应立即将水放净,以防冻裂泵体及内部零件;在使用季节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维

护。 二、离心泵的日常维护 1.经常要对备用泵进行盘泵 定期盘泵的作用有三个:防止泵内生垢卡住;防止泵轴变形;盘车还可以把润滑油带到各润滑点,防止轴生锈,轴承得到了润滑有利于在紧急状态下马上开车。因为多级离心泵泵轴长,轴上装了很多叶轮,在重力的作用下轴会向下弯曲,所以经常不运行的泵要是不盘泵的话,久而久之轴就产生了弯曲。在泵运行之后,泵就产生震动,加剧了泵内部叶轮口环和导液口环之间的磨损,使其间隙增大,使泵的流量降低,降低了泵的效率,减少了使用寿命。所以要对停运的泵进行盘泵。 2.对运行泵要定期加注润滑脂润滑脂有润滑、减震、冷却的作用,因为泵在运行过程中,轴承始终在高速运转,轴承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小的铁削颗粒,在加注新的润滑脂过程中就会把旧的润滑脂挤出来,旧的润滑脂将会带走细小的金属颗粒,这样就会减少轴承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轴承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润滑脂会对轴承冷却降温,防止轴承因高温损坏。 轴承中的润滑脂不宜过多,润滑脂多了不但浪费,而且是有危害的。轴承的转速愈高,危害性愈大。润滑脂填充量愈多,摩擦转矩愈大。同样的填充量,密封式轴承的摩擦转矩大于开放式 轴承。润滑脂填充量相当于轴承内部空间容积的60%以后,摩擦 转矩不再明显增大。这是由于,不但开放式轴承中的润滑脂大部分已

轴承检修

轴承检修 轴承是设备组成的重要部件,轴承质量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是设备中的易损部件,轴承的保养与检修是转机检修和维护中一项重要任务。 轴承按构成原理分为两类: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及保持架四部分构成,滑动轴承由轴承座、轴承盖、轴瓦、球形瓦与瓦枕、调整垫铁、挡油装置、润滑供油装置构成。 轴承是支撑转体的部件,它不仅支撑转子的全部重量,而且还承受转子在运转中产生的各种作用力,轴承的质量关系到整机的工作性能、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轴承的检修不仅仅是检修轴承本体还涉及到设备一起综合判断,找出病症,才能消除缺陷, 滚动轴承检修 1、滚动轴承损坏原因 滚动轴承的损坏有两种情况:一是轴承已达到寿命极限而磨损报废;二是由于检修质量不良、维护保养不当,造成的要提前损坏。目前主要是检修和维护不到造成的损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安装不良,造成中心歪斜,造成局部受力磨损,滚道及滚动体疲劳磨损。 2、装配差没测量,造成轴承内外圈变形,造成滚道及滚动体相互挤压磨损。 3、装配时有杂物进入轴承体内,造成滚柱体挤压磨损。 4、维护不当,没能定期检查加油,造成轴承干磨损坏。 2、滚动轴承检查 润滑油检查:小型轴承润滑脂内封在滚道内,检查时转动轴承,取出少量油脂,通过眼睛观察油脂有无颜色变化,用拇指和食指搓动,看油脂内有无杂质, 检查轴承锈蚀情况,对于缺油的轴承,往往外面存在大量的腐蚀点,不太严重的,可用砂纸打磨干净,对于内部的,是腐蚀程度进行更换处理,重点是滚道及滚动体腐蚀程度,对存在金属剥落、过热烧伤(由于轴承干磨缺油,轴承温度超出120℃、轴承硬度遭到破坏,轴承颜色发生变化)、裂纹,进行更换处理, 保持架的检查,先外观检查,看保持架有无断损现象,再通过转动情况、声音判断轴承的好坏,坏的轴承有异音、转动不灵活,并伴有振动,对损坏的进行更换处理。 测量滚动轴承的轴向、径向游隙。游隙是指将一个套圈固定,另一套圈沿径向、或轴向的最大活动量,分为原始游隙(未装配前测量),配合游隙(装配时测量)、工作游隙(工作时间隙),游隙的标准及允许的最大值跟轴承类型,规格有关,具体检修可参考厂家说明,一般可按下表参考游隙, 测量: 对于小轴承一般用塞尺或压铅法测量,对于大型轴承一般用百分表进行测量。 3、滚动轴承的拆卸及装配: 为保持轴承配合部位的精度和装配紧力,应尽量减少轴承的拆卸次数,经检查确须更换的,才进行拆卸处理,拆卸方法有以下几种: 1、拔轮器拆卸法,利用拔轮器拆除 2、利用压力机拆除。 3、手锤拆除法,利用手锤和专用工具拆除 装配

滚动轴承的润滑制度

滚动轴承的润滑制度 A 目的: 正确的润滑是旋转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正确的润滑是导致轴承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建立合理、适用的润滑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滚动轴承能够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B 适用范围 适用于PSMI、PAIG、PZIG 、PYIG所有需加油脂的电机、泵的滚动轴承维护、监测及加脂工作。 C 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如下: 1、设备加脂的管理制度 2、润滑脂、油枪的保存管理 3、油枪的使用 4、润滑程序 5、润滑周期 6、加脂量 7、轴承状况监测 D 规程 1、设备加脂的管理制度 设备添加润滑脂的管理制度遵循《设备加油五定表》,《设备加油五定表》由工厂设备工程师进行填写,由运行部设备经理进行审核,并且由运行部可靠性经理批准后生效。《设备加油五定表》中,电机、泵等设备需要有明确的名称或位号,轴承的型号,所加油脂的名称、加脂量、加脂周期,加油日期,并且要有专人负责和管理,负责人要安要求将加脂前后的轴承的状态填写到《设备加油记录表》中。下面

2、润滑脂、油枪的保存管理 a.油脂及油枪在货架上的存放位置要有明显标识; b.油枪枪身上要贴有明显标识; c.标识的内容应包含油脂的品牌及型号、存放位置、使用于那些设备等信息; d.润滑脂、油枪应存放在阴凉处; e.同一个油枪配有不同的油嘴枪头时,需把没有安装的加油枪头装入透明封口袋内,并在袋外贴标识; f.油枪用完后应及时放入油库货架指定位置,并用塑料薄膜盖好; g.罐装油脂使用后要把盖子盖严实后放入指定位置,盖子无法盖严的,罐口须要用薄膜扎紧扎严; h.当油脂出现基础油渗出现象时,应停止使用; i.定时核对油脂库存情况,及时补充已快用完油脂; 3、油枪的使用 a.新油枪第一次使用前需进行内部清洁,把新油枪内部的润滑油及杂质清理干净后方可充填油脂; b.新油枪充满油脂后须要对每压一下的出油量进行称重。方法:对油脂罐满打10下左右,再称重,除以压的次数,即为每压一次的油脂重量; c.在使用油枪加油脂前,需确认油枪内油脂充足; 4、润滑程序 a)确认设备轴承使用的油脂型号; 严格按照《设备加脂五定表》中所列的油脂型号进行加脂,润滑脂不能混合使 用; b)油嘴必须要有盖子,防止灰尘进入油脂中; c)在添加油脂前,监测并记录轴承的温度。如果轴承没有RTD温度探头的,用点 温仪测量靠近轴承的外壳温度; d)在加脂前,用UE10000或SPM监测轴承状态,并记录超声值; e)用干净布擦干净加油嘴和油枪头,防止异物进入油脂中; f)确认电机轴承排油口是否通畅; 注意:Cryostar低温立式泵电机内部有积油盒,没有排油口; g)新电机或者存放时间很长的电机,加油嘴如果有延长管,需要确认延长管内是否有油 脂或油脂是否硬化,如果可能把延长管拆下,用新油脂置换延长管内部的旧油脂; h)加油量及加油周期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加油周期不得低于五定表中所列周期; i)使用油枪加脂时应缓慢压入,并且需要分多次添加。对于一次加脂量超过3g的电机 轴承,应把油脂量分成1g~2g间断加入。 j)每次注入油脂后,观察轴承温升,用UE10000或SPM监测轴承状态,待一段时间温度稳定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添加; k)加脂后油嘴用油嘴盖盖住,防止灰尘进入油嘴。 l)使用UE10000监测轴承状态时,要与超声值基线作对比,并且监听轴承声音; m)如果在加脂过程中,发现轴承温度上升,应停止加脂,并且加脂量可以相应减少,并且在《设备加油记录表》的备注中说明原因;

轴承日常维护保养

轴承选定概要 滚动轴承的种类、类型及尺寸多种多样的。为使机械装置发挥出预期的性能,选择最适宜的轴承是至关重要的。 为选定轴承,需要分析诸多要因,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评价有关选择轴承的程序,并无特殊规格,但一般顺序如下: (1)掌握机械装置和轴承的使用条件等 (2)明确对轴承的要求 (3)选定轴承的类型 (4)选定轴承配置方式 (5)选定轴承尺寸 (6)选定轴承规格 (7)选定轴承的安装方法 01轴承载荷 载荷大小载荷大小通常是选择轴承尺寸的决定因素。滚子轴承比具有相同外形尺寸的球轴承承载能力大。通常球轴承适用于轻或中载荷、滚子轴承适用于承受重载荷。 载荷方式纯径向载荷可选用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纯轴向载荷可选用推力球轴承、推力圆柱滚子轴承。有径向载荷又有轴向载荷(联合载荷)时,一般选用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若径向载荷较大而轴向载荷较小时,可选用深沟球轴承和内、外圈都有挡边的圆柱滚子轴承。如同时还存在轴或壳体变形大以及安装对中性差的情况,可选用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若轴向载荷较大而径向载荷较小时可选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如还要求调心性能,可选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02旋转精度 对于大多数机械,选用0级公差的轴承足以满足主机要求,但对轴的旋转精度有严格要求时,如机床主轴,精密机械和仪表等,则应选用较高公差等级的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03噪声与振动

轴承本身的噪声与振动一般都很低。但对于中小电机、办公机械、家用电器和仪表等对噪声与运转平稳性有特殊要求的机械,通常选用低噪声轴承。 04刚性 滚动轴承的刚性由其承受载荷时发生的弹性变形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这种变形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某些机械中,如机床主轴系统,轴承的静态刚度和动态刚度对系统的特性影响很大。滚子轴承比球轴承具有较高的刚度。各类轴承通过适当地“预紧”也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刚性。 05转速 滚动轴承的工作转速主要取决于其允许运转温度。摩擦阻力低,内部发热较少的轴承适用于高速运转的场合。仅承受径向载荷时,选用深沟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可以达到较高的转速,若承受联合载荷时,宜选用角接触球轴承。采用特殊设计的高精度角接触球轴承,可以达到极高的转速。各种推力轴承的转速均低于径向轴承。 06允许空间 机械设计时,一般先确定轴的尺寸,然后根据轴的尺寸选择轴承。通常,小轴选用球轴承;大轴选用圆柱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若轴承安装部位的径向空间受到限制,应采用径向截面高度较小的轴承。如滚针轴承、某些系列的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或调心滚子轴承以及薄壁轴承。若轴承安装部位的轴向空间受到限制,可采用宽度尺寸较小的轴承。 07摩擦力矩 球轴承的摩擦阻力较滚子轴承小,纯径向载荷作用时,径向接触轴承的摩擦阻力小;纯轴向载荷作用时,轴向接触轴承的摩擦阻力小;联合载荷作用时,轴承接触角与载荷角相近的角接触轴承摩擦阻力最小。在需要低摩擦力矩的仪器和机械中,选用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较适宜。08轴向移动 轴承普遍的配置方式是在轴的一端安装一套轴向定位的“同定轴承”,而在另一端安装一套轴向可移动的“游动轴承”,以防止由于轴热胀冷缩而产生卡死现象。经常用的“游动轴承”是内圈或外圈无挡边的圆柱滚子轴承,此时内圈与轴的配合或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可采用过盈配合。有时也可选用不可分离型深沟球轴承或调心滚子轴承作游动轴承,但在安装时内圈与轴或外圈与外壳孔配合应选择间隙配合,以确保内圈或外圈有足够的轴向移动的自由。 09安装与拆卸 具有圆柱形内孔的轴承用于安装拆卸较频繁的机械中,应优先选用分离型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可分离的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等。具有圆锥形内孔的轴承可安装在轴颈上,或借助紧定套或退卸套装在圆柱形轴颈上,安装拆卸很方便。 轴承的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 正确把握轴承在机械装置的使用部位及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是选择适宜轴承的前提。为之,需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1)机械装置的功能与结构 (2)轴承的使用部位 (3)轴承负荷(大小、方向) (4)旋转速度 (5)振动、冲击 (6)轴承温度(周围温度、温升) (7)周围气氛(腐蚀性,清洁性,润滑性) 轴承配置方式的选择

电动机日常维护保养知识及规定

附:电动机日常维护保养知识及规定 一、电动机的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 电动机由定子架、绕组及绝缘材料、转子、两端轴承及端盖等组成,比较简单。电动机故障的原因有:电源断相、电压或频率不对;绕组短路、断路、接地;轴承运转不良;、外部脏,散热不好(外部涂油漆太厚也是散热不好的原因),和自带冷却风扇坏,通风不畅;与机械装备不良;长期高负荷运行;环境温度高等等。电动机的损坏,90%以上都是维修人员日常检查不细,维护保养不足造成的,只要坚持认真看、听、摸、测、做,绝大多数故障都可以预防和避免,减少公司备件和修理费用的损失。 1、看:每天巡查时看电动机工作电流的大小和变化,看周围有没有漏水、滴水,会引起电动机绝缘低击穿而烧坏。还要看电动机外围是否有影响其通风散热环境的物件?看风扇端盖、扇叶和电动机外部是否过脏需要清洁?要确保其冷却散热效果。无论谁发现问题,都应及时处理。 2、听:认真细听电动机的运行声音是否异常,因机房噪音较大,可借助于螺丝刀或听棒等辅助工具,贴近电动机两端听,如果经常听,不但能发现电动机及其拖动设备的不良振动,连部轴承油的多少都能判断,从而及时作出添加轴承油,或更换新轴承等相应的措施处理,避免电动机轴承缺油干磨而堵转、走外圆、扫膛烧坏。 多数厂家考虑到大型电动机解体更换轴承的困难,会采用开式轴承,定期(2000h)用油枪加油时需注意使用电机名牌标示轴承油(-35℃~+140℃),并将下端放油口打开或另一边的闷头螺丝拆卸开,以便将旧油挤换出来(注意补充油定额)防止加油时因压力大把油挤到电动机部,运转时溅到定转子上,影响电动机的散热功能等。 3.摸:用手背探模电动机周围的温度。在轴承状况较好情况下一般两端的温度都会低于中间绕组段的温度。如果两端轴承处温度较高,就要结合所测的轴承

轴承的检修

1、轴承的检修 ◆◆下面是关于滚动轴承的一点经验常识: 一、关于轴承热装的方法:因轴承在生产时,里面有杂质,有金属屑,并且安装现场也不一定洁净,故在油槽下方放槽钢或上铺金属网,然后放轴承,使油浸过轴承,轴承先在机油中加热,加热到50~60℃时,把轴承上下翻转一下,把杂质去除,国产轴承到90℃时往外拿,进口轴承到100℃时往外拿(国产轴承不能超过100℃,进口轴承不能超过110℃),安装时稍微过盈一点不要紧,装轴时,拿木棒或铜棒敲击内圈;装套时,敲外圈。 二、轴承热装后注意事项:安装完后,扳动一下外圈,旋转到夹角最大,再合拢摆正。若是轴承内有杂质时,较难摆正。当往轴承座落时,用塞尺塞轴承与轴承座间隙。找一下轴的同心度,垂直度。当无问题时,合箱。(压盖经验之法:合箱合紧后,螺丝再回转1/4或1/2圈,最大3/4圈)合箱后几个人用手转轴,转动最好。然后加油,一次加满,使油镜看不见油线,把放油孔放开,放油,使油线在1/2到2/3油位之间,再一次保证油箱清洁。检查无误可开机,转动十几分钟后,停机检查,均无误后,再正式开机。 三、保持架的作用是导向。铜保的散热好,轻度变形后能自动恢复。钢保轴承在安装时注意,因为它不能自动恢复,对安装要求很严,但使用寿命比铜保长。 四、保养问题,水循环做到别缺水。经常注意油位,及时补充油液,别缺油。根据油质好坏,及时换油,新轴承开始使用时需换两次机油;停机时用汽油或柴油洗轴承,然后换新机油。缺油、油满对轴承的损坏,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油位高时,不能保证足够的散热空间。油位低时,不能保证足够的润滑和散热。

五、设备损坏在轴承上表现出来,但不一定是轴承的问题。先检查轴承,再扩大到其它。任何厂家都不保证轴承使用年限,因轴承从生产、安装、使用、保养各个方面都要注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行。风机轴承要求精细使用,因为带很大负荷,且瞬间过来的灰尘很多。对于高速旋转的设备,一点灰尘都不行。 运转中轴承的定期润滑保养 1、润滑脂润滑轴承的再润滑最好是在计划的设备停机期间实施,并定期进行补充,同时,将旧油脂清除掉或经由泄油孔将旧油脂挤出去。在加入新鲜油脂以前应将注油嘴擦拭干净。如果轴承箱没有注油嘴,则应打开轴承箱盖或端盖,以便取出旧油脂,清理后,补充相同型号的新鲜油脂。 2、润滑油润滑定期检查润滑油的油位和油质,一般情况下,正常油位应为设备油位视窗或标示的1/2-2/3范围内。补油方式为油杯的,其显示的油位只代表补油能力,而轴承箱油位是满足运行要求的,油杯中油位低于其总容积的1/4可考虑补油。检查和补油方法,取出少量的润滑油作为样品和新鲜的润滑油进行比较,有能力的单位可考虑进行油质化验,以确保油质合格。如果样品看似云雾状,那么可能是与水混合的结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油乳化,此时应该更换润滑油。如果样品程变暗的颜色或变浓稠,那么可能表示润滑油已经开始碳化,应将旧润滑油进行彻底更换。如果可能的话,使用新鲜的润滑油对油路进行冲洗。更换润滑油时,应确保所更换的润滑油新、旧型号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