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工程试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植生混凝土 ; 胶 比; 隙率 ;抗压强度 ;植物生长基料 水 孔
中图分类号 : T 2 . U5 8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 — 50 2 1 )8 0 2 - 4 0 2 35 (0 2 0 — 1 5 0
E p rme tl e e rho re - r wigc n rt n sa p iain x ei n a s ac ng e n g o n o ceea di p l t r t c o
植生混凝 土试验研 பைடு நூலகம்及工程试用
张少彪 。石 云兴 z ,屈铁军 ,张燕 刚 2 y刘 伟 ,王 珂
(. 1 北方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 04 0 14;2 .中国建筑技术 中心 ,北京 110 ) 0 3 0
摘
要 : 对植生混 凝土的水 胶比 、 目标孔 隙率与抗压强度 、 折强度和实测孑 隙率的关 系进行 试验研究 , 抗 L 制备 出孑 隙率大于 2 %、8 L 0 2 d
本试验参照 日本植生混凝土制备 的技术条件设计配合 比 , 以水 胶 比、 计 目标孔 隙率和胶结 材用量为变 化因素 , 设 探讨各 参数 的相关性 ; 并研究 制备 了具有 可施工性 、 植物 生长适应性
的生 长 基 料 。
借此可以渗透植物所需 的营养 , 生长植物根系 。 利用这一 特点 ,
so ep oe to n l t rwi . es b taep e a e h x e me t sas v i bl o a t og o On nha e r wn,o to lp r tcin a dpa o ngTh u srt rp di tee p r n loa al efr n st r w. emo t f rgo n g r n i wa a pl t r o f
0 引 言
植 生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混凝土 , 但较 通常的透水混凝土有 较大的孔隙率 , 一般贯通孔 隙率要超 过 2%, 0 而且孔径也较大 ,
社应用 的植生混凝 土孔 隙率 2%时 , 0 抗压 强度在 2 a 右 ; 0MP 左 孔隙率 3 %时 , 压强度 1 a 0 抗 0MP 左右 。
抗压强度大于 i MP 的植生混凝土 ; 0 a 并对其植物生长性能进行了工程 中试 , 取得 了一 系列详 实的资料。 研究制备的植生混凝土及其生长
基料对植物 的生长有 良好的适应性 , 生长一个月后 的植物 , 其根系穿透了 1 的植 生混凝土层进入土体 , 0m c 根系的生长情况 良好 。
可 以种 植花草 、 的灌 木等植 物 , 于河 堤 、 低 用 路坡 或屋 顶 的绿
t e p a t s e r u h t e c n r t a e 0 c a d g e we 1 h l n s d t o g o c e el y rt 1 m n w l. pa h h o r
Ke o d : ge n go n n rt ; tr id r a o p r s ; o rsies e gh g en- o n b t t yw r s r e -r wigc cee wae n e t ; oo i c mp es rn t ; e - wi g u s ae - o b ri y t v t r r g s r
2 1 年 第 8 期 (总 第 2 4 期 ) 02 7
Nu e 0 2 T tl .7 ) mbr i 2 1 ( oa 2 4 8n No
混
凝
Co c e e n r t
土
实
用
技
术
P RACT CAL TECHNOL 1 OGY
d i1 . 6 ̄i n10 —5 0 0 2 80 8 o:03 9 .s. 23 5 . 1 . . 9 s 0 2 0 3
Z NG S a—io, H Yu —ig , Te u , H HA hoba S I nxn QU i- n’ ANG Y hgn 2L U We , j Z a -ag , I i WANGKe
( . rhtcue n CiiE gn e n olg f r hn nvri f eh oo y B in 0 14 C ia 1A ci tr d vl n ier gC l e Not iaU iesyo T cn lg , e ig10 4 , hn e a i e o hC t j 2 C ia tt C nt cinE ggC . t.T c i l e t , e ig1 10 , hn ) . hn a o s ut n r.o, d, eh c ne B in 0 3 0 C ia S e r o L n aC r j
Ab ta t T i e p r na r sac nge n go i gc n r ̄ w s o d ce , ln yterl o ew e s r c : hs x ei tle e rho r e — rw n c e a n u td t c f h  ̄inb t e nmes rdp r s , ̄ n t n me o c o a e au e oo i s e g ha d y t wae id r ai , r e o o i .h o rsies e gha 8do tec n r t wi o o i o e2 % ra h d 1 a Wa a s co yfr tr n e t t g t r s T e mpe s rn t t f h o cee t p r s a v 0 ec e 0 MP , s st f tr b r o a p y t c v t 2 h y t b ia o
中图分类号 : T 2 . U5 8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 — 50 2 1 )8 0 2 - 4 0 2 35 (0 2 0 — 1 5 0
E p rme tl e e rho re - r wigc n rt n sa p iain x ei n a s ac ng e n g o n o ceea di p l t r t c o
植生混凝 土试验研 பைடு நூலகம்及工程试用
张少彪 。石 云兴 z ,屈铁军 ,张燕 刚 2 y刘 伟 ,王 珂
(. 1 北方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 04 0 14;2 .中国建筑技术 中心 ,北京 110 ) 0 3 0
摘
要 : 对植生混 凝土的水 胶比 、 目标孔 隙率与抗压强度 、 折强度和实测孑 隙率的关 系进行 试验研究 , 抗 L 制备 出孑 隙率大于 2 %、8 L 0 2 d
本试验参照 日本植生混凝土制备 的技术条件设计配合 比 , 以水 胶 比、 计 目标孔 隙率和胶结 材用量为变 化因素 , 设 探讨各 参数 的相关性 ; 并研究 制备 了具有 可施工性 、 植物 生长适应性
的生 长 基 料 。
借此可以渗透植物所需 的营养 , 生长植物根系 。 利用这一 特点 ,
so ep oe to n l t rwi . es b taep e a e h x e me t sas v i bl o a t og o On nha e r wn,o to lp r tcin a dpa o ngTh u srt rp di tee p r n loa al efr n st r w. emo t f rgo n g r n i wa a pl t r o f
0 引 言
植 生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混凝土 , 但较 通常的透水混凝土有 较大的孔隙率 , 一般贯通孔 隙率要超 过 2%, 0 而且孔径也较大 ,
社应用 的植生混凝 土孔 隙率 2%时 , 0 抗压 强度在 2 a 右 ; 0MP 左 孔隙率 3 %时 , 压强度 1 a 0 抗 0MP 左右 。
抗压强度大于 i MP 的植生混凝土 ; 0 a 并对其植物生长性能进行了工程 中试 , 取得 了一 系列详 实的资料。 研究制备的植生混凝土及其生长
基料对植物 的生长有 良好的适应性 , 生长一个月后 的植物 , 其根系穿透了 1 的植 生混凝土层进入土体 , 0m c 根系的生长情况 良好 。
可 以种 植花草 、 的灌 木等植 物 , 于河 堤 、 低 用 路坡 或屋 顶 的绿
t e p a t s e r u h t e c n r t a e 0 c a d g e we 1 h l n s d t o g o c e el y rt 1 m n w l. pa h h o r
Ke o d : ge n go n n rt ; tr id r a o p r s ; o rsies e gh g en- o n b t t yw r s r e -r wigc cee wae n e t ; oo i c mp es rn t ; e - wi g u s ae - o b ri y t v t r r g s r
2 1 年 第 8 期 (总 第 2 4 期 ) 02 7
Nu e 0 2 T tl .7 ) mbr i 2 1 ( oa 2 4 8n No
混
凝
Co c e e n r t
土
实
用
技
术
P RACT CAL TECHNOL 1 OGY
d i1 . 6 ̄i n10 —5 0 0 2 80 8 o:03 9 .s. 23 5 . 1 . . 9 s 0 2 0 3
Z NG S a—io, H Yu —ig , Te u , H HA hoba S I nxn QU i- n’ ANG Y hgn 2L U We , j Z a -ag , I i WANGKe
( . rhtcue n CiiE gn e n olg f r hn nvri f eh oo y B in 0 14 C ia 1A ci tr d vl n ier gC l e Not iaU iesyo T cn lg , e ig10 4 , hn e a i e o hC t j 2 C ia tt C nt cinE ggC . t.T c i l e t , e ig1 10 , hn ) . hn a o s ut n r.o, d, eh c ne B in 0 3 0 C ia S e r o L n aC r j
Ab ta t T i e p r na r sac nge n go i gc n r ̄ w s o d ce , ln yterl o ew e s r c : hs x ei tle e rho r e — rw n c e a n u td t c f h  ̄inb t e nmes rdp r s , ̄ n t n me o c o a e au e oo i s e g ha d y t wae id r ai , r e o o i .h o rsies e gha 8do tec n r t wi o o i o e2 % ra h d 1 a Wa a s co yfr tr n e t t g t r s T e mpe s rn t t f h o cee t p r s a v 0 ec e 0 MP , s st f tr b r o a p y t c v t 2 h y t b ia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