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有头有尾的富有情 节的讲述。
叙事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后续-结局
叙述的要求:
史实确凿、典型; 叙事系统完整; 内容具体、生动、形象; 叙述时要富有感情
案例:中法战争-镇南关战役
开端:清政府起用老将冯子材 发展:冯子材在镇南关内修筑长墙、挖壕沟、
要点:
(1)对于讨论的问题,学生事先要有准备。 (2)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习重点。 (3)讨论要围绕主题引向深入。 (4)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但也要适时澄
清一些思想。
(5)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法指导,并 及时总结。
2、辩论
事先预设一个问题的两种相反观点,将 学生分组展开辩论。
一般是将学生分为三组,即正方、反方、 评论方。先由正、反两方的代表发言, 进而双方展开辩论,然后各方作总结性 发言,最后由评论方对双方提问和发表 见解,进行自由辩论,并最终决定胜负。
(3)归纳与演绎
归纳:通过一系列史实的叙述,归纳出 本质联系,得出历史结论。
演绎:从一般原理推断出个别史实的本 质。
归纳法示例
农业生产
手工业生 产 商品经济
作物种植 面积扩大 品种增加
技术分工 细、生产 规模大
商业城市
海外贸易
白银货币
资本主义 萌芽 原料条件 技术条件
市场和流 通条件
明朝中后 期资本主 义萌芽的 基本条件 已经具备
积极备战,击退法军多次进犯 高潮:法军猛扑镇南关,激烈的镇南关战役打
响了,冯子材率军击退法军 后续:中越人民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地以及
临洮等多个州县 结局:中越人民抗法斗争的巨大胜利,致使法
国内阁垮台
(2)描述
对某些典型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特征等具 体情况,进行细致的描绘。
与叙述的区别:
(2)比较与对比
比较:按照一定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 对照,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关系,从而 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较秦朝与隋朝,认识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之间的 相似性。
对比:把彼此相反、性质不同的事物加以对照, 以便更深刻地认识事物之间的区别。
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找出它们的本质区别。
二、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一) 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 (二) 历史课堂活动的主要方法
(一) 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
1、讲述法 2、讲解法 3、讲读法 4、谈话法 5、图示法 的方法。
1、叙述 2、描述 3、概述
(1)叙述
5、图示法
通过图解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习的事 物和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
6、演示法
运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模型、地图、 图片、图表、幻灯、投影等进行教学。
(二)历史课堂活动的主要方法
1、讨论 2、辩论 3、史料研习 4、角色扮演 5、竞赛 6、制作
1、讨论
根据学习的主题或研究的课题,教师组 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议论, 发表见解,相互启发,共同学习。
3、戊戌变法的内容(略)
采取了一些资本主义改革措施,但是未能触及封建 制度的根本。
4、戊戌变法的失败
综合:将各个部分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 给戊戌变法下定义。
戊戌变法:19世纪晚期在中国开展的一场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促进了中国资产 阶级思想的传播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 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改革的不 彻底,它最终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叙述侧重讲过程和情节,描述着重讲具体对象的特 征。如果把叙述比作整部电影,那么描述就是电影 中的特写镜头。
要求:应该只用于叙述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如 关键人物、场景、器物等;要抓住描述对象的 特征;可以采用直观教具辅助。
案例:对镇南关战役中冯子材的描述
法军猛扑镇南关,凭借优势火力步步进 逼,有的已经爬上了长墙,形势万分危 急,这时老将冯子材头裹头巾,身穿短 衣,脚穿草鞋,手持长矛,大呼一声: “杀死法国鬼子!”率先冲向敌阵, 1000多大刀队,也随着猛扑敌人。冯子 材左扑右刺,勇猛异常,完全忘记自己 已经是快70的老人了。
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历史现象的 各组成部分或因素的属性组合起来,找 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界定出某 种历史现象的概念。
案例:《戊戌变法》
分析:将史实分解为几个方面来分析。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的严重
2、变法的领导力量
康有为、梁启超等和光绪皇帝-力量薄弱
2、讲解法
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论证,形成历史概念、揭 示历史规律的讲授方法。
常常用于讲授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制度,会议、 条约的内容,历史事件的性质及影响等。
主要方式: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对比 (3)归纳与演绎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把历史现象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组 成部分或因素,逐一加以说明,揭示出 它们的本质属性。
3、讲读法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和相关的历史材料, 并配合以教师的讲解。通常用于:
1、讲读经典著作的原文。 2、讲读历史上的典章、法令、条约的内
容。 3、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4、讲读教科书中难于理解的词句。 5、讲读教科书中的插图。
4、谈话法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历史知识和经验,提 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 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3)概述
以简洁的语言,扼要地概括历史发展的 过程。
用于教材中较为次要,但是因为关系到 历史全貌和发展线索,学生又必须了解 的部分史实。
案例:雅克萨之战的背景
沙俄是一个欧洲国家,本来与我国并不 接壤。16世纪后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 向东扩张。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大肆 入侵我国,强占了雅克萨等地。
3、史料研习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确定研究课题,选择 一些原始史料,组织学生进行研究。特点:
1、一般是选用多则材料,进行比较和对比。 有第一手材料,也有第二手材料,甚至还可以 有歪曲的、伪造的材料,以进行辨析。
2、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和观点有正确的,也有 错误的,以便学生在研习时分辨。
3、材料的形式多样,但是以文字材料为主。 4、史料研习可以与讨论结合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