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审美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审美特征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
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
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
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一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
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
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
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审美内容。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
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
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
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
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但
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
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
的相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
体使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M,中册290页(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这个
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
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个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
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
艺术的理解高度。同时“舞蹈艺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
流璃注解》Z,第130页,木刻板(藏文)。)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
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
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
人体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从以上“舞蹈艺技九”的观点中不难看出舞蹈以升华到艺术高度来表
现人的思想情感。“形、声、情”和谐使用到舞蹈中,更进一步突出
了舞蹈的美学特色。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种类繁多的藏族民间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
术价值的一门艺术。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西藏古代的“舞蹈艺技九”是古印度“乐舞论”中婆罗多牟尼论述的,与藏族舞蹈无关。对此,经作者查阅相关资料考证,在藏族历史上,人们在吸收印度佛教
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很多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技法。“波罗多牟尼在
论述‘拉斯’时只提出了八种,后经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种。这九种
‘拉斯’主要作为卡达卡利舞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训练之用”(注:
于海燕:《东方舞苑花絮》M,第180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这与藏文古籍“舞蹈艺技九”中论述的内容相重合的只有“愤怒、恐怖、英武”三种,其余六种则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没有提到“形、声、情”和谐使用于舞蹈艺术中的观点。这就有力
地证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以民族审美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二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
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
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
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民族或部
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
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
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因
为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
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
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
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审美意识是
客观存有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注:王朝闻:《美学概论》M,第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美感中包含着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同时还
包含欣赏活动或创作活动中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现象。如前所述,藏民
族在历史上已形成了比较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体系,但这个
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在持续完善和
发展。舞蹈理论与舞蹈美学有着紧密联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
理论是解决什么是舞蹈,怎样舞蹈的问题,而舞蹈美学则解决舞蹈的
身韵、姿态、动作、节奏和如何表达情感、体会美感的问题。藏族舞
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是因为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
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歌舞;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
上舞种虽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
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在服饰
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们以
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所以,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
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门》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一书中把“舞蹈艺技九”变成为“诗歌写作九”,要求诗歌写作者用诗写出舞蹈者的
身姿、韵律和丰富情感。同样,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时表现诗情画意,
融诗舞于一体,有歌就有舞,以词带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
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要跳“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这就像萨班·贡嗄坚参的书中所述(注:萨典·贡嗄坚赞:《乐论》M,第1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人们梳妆打扮,人们歌舞欢畅,那里没有悲伤,神圣的音乐至高无上”。这就是藏民
族对歌舞的共同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
蹈还与地域、时间、年龄、男女等不同对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