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V4
V5
V6
V7
V8
V9
aV R
aV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V
- ++ -
F
- ++ -
Ⅰ
.
27
Ⅱ
三 习题
Q≥0.04s
心电图特征
1、 在R波向量本来就偏 小的导联(V1、 V2、 V3),呈QS波。
2、 在原来呈负向波Q的 导联,Q波增宽 (>0.04sec)。
3、 R波减小(Q/R ≥ 1/4)。
.
21
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的演变过程
请结 合下列心电 图观察演变 过程
心肌损伤
急性 急性 近期 陈旧
心肌缺血
V3
V6
.
9
左心室肥大
Ⅰ
② RI>1.5mV,
RaVL>1.2mV,RaVF
Ⅱ
>2.0mV,
RI+RⅢ>2.5mV
Ⅲ
.
10
左心室肥大
V
V
1
(2)心电轴左偏,常呈逆钟向转 位。
4
(3)QRS总时间>0.10s,但常
<0.12s。
(4)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
V
2
V
5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伴有 ST段缺血型压低达0.05mV 以上,而在以S波为主的导
双心室肥大
1、左右心室均发生肥大时,
V1
V4
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可互相
抵消而呈现正常的心电图。
2、或仅表现为一侧心室肥大
的图形而掩盖另一侧心室肥大的
V2
V5
存在。
3、如果左、右心室的除极过
程存在时相的差别。则仍有可能
V3
将左室肥大与右室肥大,按时序
V6
先后分别显示出来。
.
14
二 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
心肌梗. 死
心肌梗死
22
T Q
ST
R
超急性期 数分到数小时
波
心梗演变过程
急性期 数小时、数天、数周
段
亚急性期 数周到数月
波
陈旧期 数月到数年
波
.
23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要点
冠状动脉闭塞时受累部位心肌发生坏死,面对坏死区的导联记 录到异常Q波或QS波,近坏死区的导联呈现损伤型改变,外围的 导联呈缺血型改变。若上述三种图形同时存在则急性心肌梗死的 诊断基本确立。最重要的是连续记录心电图,观察心肌梗死时心 电图的动态演变过程,则诊断更为明确。
P波尖锐高耸,在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其振幅≥0.25mV,时间≥0.12s;V1P波高大双向,振幅 超过正常范围,P波宽度也增宽。
.
7
.
8
左心室肥大
V1
V4
V2
V5
(1)左室高电压表现: ① RV5(或RV6)>2.5mV
或RV5+SV1>4.0mV男) RV5+SV1>3.5mV(女)
区的导联出现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的,对称性的
T波。
.
18
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①
②
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可出 现心肌损伤,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改变。心电图特 征主要为ST段的偏移。
心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 段平直压低①;心外膜面心肌损伤或透壁性心肌缺血 时,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段抬高②。
依据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现可分为“Q波型心梗”、“ 非Q波 型心梗”;“ST段抬高心梗”、“非ST段抬高心梗”等。
.
24
心肌梗死的定位
▪ 心电图上心肌梗死部位折判断主要根据坏 死图形(异常Q波或QS波)出现于哪些导联而 决定。
▪ 发生心肌梗死的部位多与冠状动脉分支的血 供区域相关,因此心电图上的定位与病理基 本一致。
.
19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闭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电图上可先 后出现缺血、损伤、坏死3种类型的图形。心脏各部位 接受不同的冠状动脉分支的血供,因此可在心电图上的 改变常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心肌梗塞时心电图上依次可有 “缺血型”、“损伤型 ” 和 “坏死型”改变。
.
20
坏死型心电图改变
Q≥1/4 R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
1
一 房、室肥大
▪ 心肌纤维增粗、截面积增大,有心肌除极所 产生的电压增高。
▪ 心房(室)壁增厚、心房(室)腔扩大以及 由心肌细胞变性所致传导功能低下,使心肌 激动的总时程延长。(P波、QRS波时间延 长)。
▪ 心室壁肥厚、劳损以及相对供血不足引起心 肌复极顺序发生改变。(ST段和T波的改变, 即STT改变)。
V6
(4)伴右胸导联ST-T改变者称
右室.肥大胖劳损。
12
右心室肥大
(5)某些右室流出道肥厚,右心室收缩期负荷过 重,可引起严重右心室肥大,V1导联不出现R波, 而表现为: ① V5(V6)呈rS型(R/S<1),即极度顺钟向转 位; ②I导联低电压(<0.5mV),心电轴右偏常>+ 90。
.
13
联中见T波直立者,表示左
室肥大伴心肌劳损。
V
V
.
11
6
右心室肥大 (1)右心室高电压表现:
V1
① V1或V3R导联R/S≥1。
V4
② aVR导联R/S或R/q≥1或
R >0.5mV。
V2
③RV1 + SV5 > 1.05mV , 重 症
可
>1.2mV。
V5
(2)心电轴右偏,常见顺钟向
转位。
V3
(3)QRS总时间正常。
.
25
冠脉血供
▪ 右冠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 室间隔后1/3部,部分左心 室膈壁。
▪ 前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 部分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 2/3部。
▪ 左旋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 室左侧面和膈面。
.
26
心肌梗死的定位
导联 前间隔 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下壁 下间壁 高侧壁 正后壁
V1
+
V2
+
V3
.
15
.
16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缺 血Fra Baidu bibliotek区
由于缺血部分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时推迟, 使原来存在的与心外膜抗衡的内膜复极向量减小 或消失,故而使T波向量增加,面向缺血区的导 联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对称性T波。
.
17
透壁性、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缺 血 区
由于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心肌复极由心
内膜开始而后向心外膜方向推进,从而面对缺血
Ⅰ、Ⅱ、aVL、aVR导联P波增宽,时限≥0.12s, 常呈双
峰型,两峰间距≥0.04s;V1 P波多呈先正后负双向波, 将负向波时间与振幅相乘称Ptfv1 ,左房肥大时Ptfv1≥ 0.04mm.s。常见于二尖瓣病变,称为“二尖瓣型P波”。
.
5
.
6
双心房肥大
Ⅱ R.A.
L.A.
V1
R.A.
L.A.
.
2
右心房肥大
Ⅱ
R.A.
L.A.
V1
R.A.
L.A.
P波尖锐高耸,在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其电压≥0.25mV;,双向时P波振幅算术和≥0.20mV;
宽度并不增加;又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
心脏病和某些先心病。
.
3
.
4
左心房肥大
Ⅱ L.A. R.A.
V1
1
R.A.
2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