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38
h
39
2、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 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 地施灸,一般施灸10~15分钟。
h
40
h
41
3、回旋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 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 是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 灸。
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即可 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晒干贮藏,以备应用。
h
6
灸用工具
艾柱
艾条
其他:生姜、大蒜、盐等
h
7
中医艾灸
h
8
艾灸适合人群
男性:腰痛膝软、下肢沉重、神疲乏力、耳鸣头晕、尿频尿急、阳痿、早泄、 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亚健康状态。
女性:腰酸腰痛、手脚冰凉、痛经、带下、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更年期 提前等一系列亚健康症状。
h
26
3、 隔蒜灸
鲜大蒜切成厚约0.3~0.5厘米 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捣蒜如泥亦可
将蒜片置于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h
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27
h
28
清热解毒、杀虫
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及 初起的肿疡(未溃疮疖、乳痈)及虫、 蛇、蝎、蜂蜇咬伤等病证。
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
艾卷灸
悬灸
温和灸 雀啄灸
慢性病 急性病
回旋灸
范围较大病 痛
实按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痹、痿
虚寒
h
34
悬灸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 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 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 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 灼痛为宜,一般施灸10~15分钟。
h
16
灸法种类和应用
(一)艾炷灸
(1)无瘢痕灸
操作: 燃剩2/5
凡士林+艾炷 —————— 红晕 3~7壮
适应证:虚寒证
1、直接灸
(2)瘢痕灸
操作:
燃尽
1周
5~6周
蒜汁+艾炷———————+膏药
化脓 灸疮
瘢痕
7~9壮
适应证: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 (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体虚)
h
17
2、间接灸(隔 物 灸)
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 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 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h
3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 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
h
4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 主灸百病。"
气味芳香
艾叶
容易燃烧
火力温和
h
5
艾绒的制作
南平市人民医院针灸教研室
h
1
什么是艾灸
《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艾灸是一种自古相传的中医疗法,在医学典籍出自《 医学入门》里的“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
之” 和《黄帝内经》里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说法。
h
2
概述
定 义
灸
烧灼
灸法,又称“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
20
h
21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治疗因感寒而致的呕吐、腹痛、 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
h
22
2、隔盐灸
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上置大艾炷施灸
连续施灸,不拘壮数,
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
h
23
火龙灸
h
24
h
25
回阳、救逆、固脱
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 中风脱证、四肢发凉等。
h
11
(三)消瘀散结
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 散。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 之疾,如乳痈 (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 核)、瘿瘤等疾病。
h
12
(四)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 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
h
35
悬灸
温和灸
雀啄灸
h
回旋灸
36
艾条灸
➢温和灸:3cm左右,温热而无灼痛,多用于慢性病证、保健灸。 ➢雀啄灸:麻雀啄食般一起一落,多用于急症和较顽固的病证。 ➢回旋灸: 3cm左右 ,往复回旋的移动,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瘫痪。
h
37
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 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 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14
将纯净的艾绒 ,放
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 小不等左右,燃烧完1柱为一 壮。
艾柱的制作
h
15
直接灸: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直接灸:将艾柱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灸。
➢ 瘢痕灸(化脓灸):灸至皮肤烧伤化脓,愈合后留有瘢痕。
➢
。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皮肤充血、红晕,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
h
29
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约3—4分厚, 艾炷灸之。用治各种阳虚病症。
h
30
隔附子饼灸
h
31
主治病症
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适宜治 疗阳痿、早泄、遗精及疮疡久溃不敛、指 端麻木等各种阳虚病症。
h
32
(二)艾条灸
h
33
灸法种类和应用
(二)艾条灸
艾卷(艾条) 纯艾条(清艾条)
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 状态。
免疫调节
《医说·针灸》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h
13
一、基本技术
艾灸 常 用 灸 法
其他灸法
艾炷灸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灯火灸
天灸
h
直接灸 间接灸
悬起灸 实按灸 白芥子灸 蒜泥灸
瘢痕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天灸
h
9
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素问· 异法方宜论篇》载: “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寒凝血滞、
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 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h
10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 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 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 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
用药物或其他 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 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 行施灸的方法。又称 间接灸。
h
18
隔物灸
隔姜灸
隔盐灸
隔蒜灸
隔附子灸
h
19
1、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4厘米, 厚约0.3~0.4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
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h
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